植物 : 飲食 > 有機茶
目錄
No. 1
  有機茶 organic tea (with no pesticide or chemical)
  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産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産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産,並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l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有機茶也是我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近年來,我國共有20多個茶葉生産單位獲得有機茶頒證,建立有機茶基地近6000多畝,有機茶年生産量已達500餘噸(緑茶為主,部分紅茶、烏竜茶等)。
  栽培方式
  有機茶其栽培方式分為有機栽培與準有機栽培。有機栽培是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的栽培方式,且必須完全使用未受污染的有機肥料,並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蟲害。準有機栽培是准許在一定限製範圍內,使用一些化學肥料和低毒性農藥,但産品仍不可有任何化學農藥殘留的栽培方式。
  有機茶的特殊農法
  有機茶在栽培技術上,如肥培、病蟲害、雜草的處理,也有別於一般的慣行農法。曾獲桃園縣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的梁金義表示,有機茶在施肥方面,衹施用堆肥、豆粕類或種植緑肥(如魯冰、青皮豆、田菁等),提升茶葉品質效果良好。在病蟲害防治上,種植的品種通常以臺茶12號(金萱)、臺茶13號(翠玉)、武夷等為主。蟲害則利用非農藥的方式防治,如生物防治(利用飼養釋放草蛉防治)、性費洛蒙、人工捕捉、物理防治、剪枝防治、蘇力菌防治等。另外,在自然界中尚有許多益蟲,如瓢蟲、螳螂、食蚜虻、食蟲椿象等,都能使生物生態達到平衡點,也就能使病蟲害的危害維持在經濟水平之下。在雜草的防治上,有機茶園以種植黑麥草、魯冰、百喜草或敷蓋花生殼、榖殼、甘蔗皮,擴大樹冠的自然遮蔭,人工除草、中耕除草方式來防治雜草。這些農法都與目前慣行的的農法不同,經由以上的方法從事有機茶的生産,其實是回歸到老祖宗不用農藥和使用有機肥料的經營方式,而這種農法歐、美、日等國傢在研究上有係統的發展。
  有機茶標準要求
  1 茶葉産地遠離污染。
  2 在生産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農藥、肥料等禁用物質;在茶葉加工過程中不受機具和燃料的污染;茶製品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防腐劑、添加劑、人工色素等,茶製品生産、提取過程中不使用有機溶劑。
  3 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不受污染。
  4 必須符合國傢食品衛生法和有機茶標準的要求。
  如何辨別有機茶
  從外觀上看,有機茶和常規茶很難區分。就産品質量的認定來說,有機茶與常規茶有以下3點區別:
  1.常規茶葉通常是對終端産品進行質量審定,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生産和加工過程,而有機茶的質量審定不僅要對終端産品進行必要的檢測,還要審查産品在生産、加工、貯藏和運輸過程中是否受到污染。
  2.常規茶葉種植過程中通常使用農用化學品,如化肥和農藥,而有機茶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任何農用化學品和所有人工合成的助劑,不僅保護了農田的生態環境,而且實現了生物的多樣性。
  3.消費者從市場上購買的有機茶,如果發現質量問題,可以通過有機産品的質量跟蹤記錄係統,追查到茶葉生産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茶園和農戶),這是常規茶難以具備的。
  如何辨別緑色有機茶
  為迎合公衆的“無污染”需求,進而牟取暴利,目前許多廠商在茶市亂打緑色有機茶的招牌,使消費者真假難辨,甚至上當受騙。那麽究竟什麽樣的茶纔是緑色有機茶?消費者如何分辨?專傢提醒,目前最直接的方法是要看防偽標志並颳開防偽塗層,且以電話查詢真假.
  在我國茶業市場,茶葉按品質高低分為緑色有機茶、緑色食品茶、無公害茶、一般常規茶。緑色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是茶葉中最高品質的代表,因此它需經過有機食品頒證組織嚴格的生産加工認證。近年來,我國共有20多個茶葉生産單位獲得緑色有機茶證書,建立有機茶基地6000多畝。
  “中國質量萬裏行”在寧夏茶葉行業的負責人強世國介紹,緑色有機茶在其生産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其産地一般在交通不便的山區,茶園土地的肥料都是人畜禽糞肥,或者是植物腐爛後的天然有機肥料。茶園平時的除草除蟲工作都是通過生物鏈進行的,茶農們養一些羊,利用羊吃草的習性幫助除去雜草,保護一些茶樹害蟲的天敵如瓢蟲、螳螂來達到以蟲治蟲,使生物生態達到平衡,因此,緑色有機茶茶樹鮮葉中不會有農藥殘留。
  如果泡喝緑色有機茶,比一般茶葉更加清香、甘醇,顔色更加清亮、翠緑。有着多年茶葉經營經驗的強世國告訴消費者,一般應到大商場或大型茶葉專營店購買緑色有機茶,千萬不要在街頭小販中購買。另外,目前市場上的緑色有機茶大都是封閉防偽包裝,上貼有“有機茶”標志,且有可以颳開免費查詢的防偽塗層。我國目前衹有3傢認證機構從事緑色有機茶葉的認證工作,它們分別是杭州中農質量認證中心、南京國環有機産品認證中心、北京中緑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
  消費者在購買緑色有機茶時,可嚮經銷商索要驗證緑色有機茶認證機構頒發的《有機茶原料生産證書》《有機茶加工證書》《有機茶交易證明》三個證書,如果這三個證書沒有或不全,即可證明經銷商銷售的緑色有機茶是假的。
  中國有機茶之鄉—武義縣
  武義縣位於浙江省中部,是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全縣現有茶園面積近10萬畝,是浙江省産茶重點縣和全省實施“有機茶工程”的試點縣之一,年産茶6500餘噸,産值9500萬元,面積、産量、産值均居金華市首位。
  優美的生態環境為發展有機茶生産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大部分海拔是500-1500米的廣阔山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全縣10萬畝茶園大多數分佈在深山高山上,遠離城市,沒有大氣污染,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武義茶葉優良的品質。九十年代以來,武義縣把名優茶開發作為茶葉生産的一個重點,促進了茶葉生産的大發展、大提高,全縣不少農戶以茶為業,靠種茶、製茶、販茶走上了致富路,全縣先後涌現了“武陽春雨”、“金山翠劍”、“湯記高山茶”、“更香翠尖”、“鬱清香”等一批暢銷全國的名茶産品,名優茶産量占茶葉總産量的三分之一。2000年全縣産茶葉6500噸,其中80%以上為無公害茶,來自茶葉的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8%, 根據茶葉市場行情和消費需求的變化,縣委、縣府及時調整茶葉生産方向,把它作為全縣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來抓,提出了“繼續抓好名優茶,積極開發有機茶,普及無公害茶”的茶葉生産工作思路,95年開始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進行有機茶開發,是省內最早開發有機茶的縣份。
  目前,浙江省武義縣茶農喜上眉梢,武義縣被國傢正式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為使有機茶走嚮全國,武義縣還在北京、上海、南京、大連等全國十幾個大中城市設立了有機茶專賣店,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在北京馬連道茶城開設的武義有機茶銷售專賣店,其産品火爆北京城,深受消費者青睞。有機茶工程的實施,在全縣掀起了有機茶開發熱,使山區上萬畝荒蕪、半荒蕪的茶園得到管理和恢復,産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的茶園在轉換為有機茶園後,畝産值增加了近10倍。
  預計到2005年,全縣實現有機茶園面積4萬畝,産量2600多噸,産值2億多元。為了使有機茶開發有可靠的技術保證,武義縣政府與國傢環保局、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科技合作關係,力爭把武義建成全國有機茶的培訓、示範基地。
  浙江省武義縣近日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至此,武義縣成為全國有機茶開發最早、種植面積最廣、産量最大的縣。截至去年,全縣有機茶種植面積占全國的25%。據武義縣縣委書記金中梁介紹,武義縣的10萬畝茶園大多數分佈在深山高山,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武義茶葉優良的品質。全縣年産茶葉6500噸,其中80%以上為無公害茶,來自茶葉的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8%。該縣是全國重點産茶縣和浙江省“實施有機茶工程建設”的試點縣。
No. 2
  有機茶1 organic tea (with no pesticide or chemical)
  有機茶,就是在無任何污染的産地,按有機農業生産體係和方法生産出鮮葉原料,在加工、包裝、貯運過程中不受任何化學物品污染,並經有機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産品和再加工製品。
  有機茶2 organic tea (with no pesticide or chemical)
  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産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産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産,並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L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有機茶也是我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近年來,我國共有20多個茶葉生産單位獲得有機茶頒證,建立有機茶基地近6000多畝,有機茶年生産量已達500餘噸(緑茶為主,部分紅茶、烏竜茶等)。
  栽培方式
  有機茶其栽培方式分為有機栽培與準有機栽培。有機栽培是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的栽培方式,且必須完全使用未受污染的有機肥料,並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蟲害。準有機栽培是准許在一定限製範圍內,使用一些化學肥料和低毒性農藥,但産品仍不可有任何化學農藥殘留的栽培方式。
  有機茶的特殊農法
  有機茶在栽培技術上,如肥培、病蟲害、雜草的處理,也有別於一般的慣行農法。曾獲桃園縣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的梁金義表示,有機茶在施肥方面,衹施用堆肥、豆粕類或種植緑肥(如魯冰、青皮豆、田菁等),提升茶葉品質效果良好。在病蟲害防治上,種植的品種通常以臺茶12號(金萱)、臺茶13號(翠玉)、武夷等為主。蟲害則利用非農藥的方式防治,如生物防治(利用飼養釋放草蛉防治)、性費洛蒙、人工捕捉、物理防治、剪枝防治、蘇力菌防治等。另外,在自然界中尚有許多益蟲,如瓢蟲、螳螂、食蚜虻、食蟲椿象等,都能使生物生態達到平衡點,也就能使病蟲害的危害維持在經濟水平之下。在雜草的防治上,有機茶園以種植黑麥草、魯冰、百喜草或敷蓋花生殼、榖殼、甘蔗皮,擴大樹冠的自然遮蔭,人工除草、中耕除草方式來防治雜草。這些農法都與目前慣行的的農法不同,經由以上的方法從事有機茶的生産,其實是回歸到老祖宗不用農藥和使用有機肥料的經營方式,而這種農法歐、美、日等國傢在研究上有係統的發展。
  如何辨別有機茶
  從外觀上看,有機茶和常規茶很難區分。就産品質量的認定來說,有機茶與常規茶有以下3點區別:
  1.常規茶葉通常是對終端産品進行質量審定,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生産和加工過程,而有機茶的質量審定不僅要對終端産品進行必要的檢測,還要審查産品在生産、加工、貯藏和運輸過程中是否受到污染。
  2.常規茶葉種植過程中通常使用農用化學品,如化肥和農藥,而有機茶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任何農用化學品和所有人工合成的助劑,不僅保護了農田的生態環境,而且實現了生物的多樣性。
  3.消費者從市場上購買的有機茶,如果發現質量問題,可以通過有機産品的質量跟蹤記錄係統,追查到茶葉生産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茶園和農戶),這是常規茶難以具備的。
  如何辨別緑色有機茶
  為迎合公衆的“無污染”需求,進而牟取暴利,目前許多廠商在茶市亂打緑色有機茶的招牌,使消費者真假難辨,甚至上當受騙。那麽究竟什麽樣的茶纔是緑色有機茶?消費者如何分辨?專傢提醒,目前最直接的方法是要看防偽標志並颳開防偽塗層,且以電話查詢真假.
  在我國茶業市場,茶葉按品質高低分為緑色有機茶、緑色食品茶、無公害茶、一般常規茶。緑色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是茶葉中最高品質的代表,因此它需經過有機食品頒證組織嚴格的生産加工認證。近年來,我國共有20多個茶葉生産單位獲得緑色有機茶證書,建立有機茶基地6000多畝。
  “中國質量萬裏行”在寧夏茶葉行業的負責人強世國介紹,緑色有機茶在其生産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其産地一般在交通不便的山區,茶園土地的肥料都是人畜禽糞肥,或者是植物腐爛後的天然有機肥料。茶園平時的除草除蟲工作都是通過生物鏈進行的,茶農們養一些羊,利用羊吃草的習性幫助除去雜草,保護一些茶樹害蟲的天敵如瓢蟲、螳螂來達到以蟲治蟲,使生物生態達到平衡,因此,緑色有機茶茶樹鮮葉中不會有農藥殘留。
  如果泡喝緑色有機茶,比一般茶葉更加清香、甘醇,顔色更加清亮、翠緑。有着多年茶葉經營經驗的強世國告訴消費者,一般應到大商場或大型茶葉專營店購買緑色有機茶,千萬不要在街頭小販中購買。另外,目前市場上的緑色有機茶大都是封閉防偽包裝,上貼有“有機茶”標志,且有可以颳開免費查詢的防偽塗層。我國目前衹有3傢認證機構從事緑色有機茶葉的認證工作,它們分別是杭州中農質量認證中心、南京國環有機産品認證中心、北京中緑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
  消費者在購買緑色有機茶時,可嚮經銷商索要驗證緑色有機茶認證機構頒發的《有機茶原料生産證書》《有機茶加工證書》《有機茶交易證明》三個證書,如果這三個證書沒有或不全,即可證明經銷商銷售的緑色有機茶是假的。
  中國有機茶之鄉—武義縣
  武義縣位於浙江省中部,是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全縣現有茶園面積近10萬畝,是浙江省産茶重點縣和全省實施“有機茶工程”的試點縣之一,年産茶6500餘噸,産值9500萬元,面積、産量、産值均居金華市首位。
  優美的生態環境為發展有機茶生産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大部分海拔是500-1500米的廣阔山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全縣10萬畝茶園大多數分佈在深山高山上,遠離城市,沒有大氣污染,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武義茶葉優良的品質。九十年代以來,武義縣把名優茶開發作為茶葉生産的一個重點,促進了茶葉生産的大發展、大提高,全縣不少農戶以茶為業,靠種茶、製茶、販茶走上了致富路,全縣先後涌現了“武陽春雨”、“金山翠劍”、“湯記高山茶”、“更香翠尖”、“鬱清香”等一批暢銷全國的名茶産品,名優茶産量占茶葉總産量的三分之一。2000年全縣産茶葉6500噸,其中80%以上為無公害茶,來自茶葉的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8%, 根據茶葉市場行情和消費需求的變化,縣委、縣府及時調整茶葉生産方向,把它作為全縣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來抓,提出了“繼續抓好名優茶,積極開發有機茶,普及無公害茶”的茶葉生産工作思路,95年開始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進行有機茶開發,是省內最早開發有機茶的縣份。
  目前,浙江省武義縣茶農喜上眉梢,武義縣被國傢正式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為使有機茶走嚮全國,武義縣還在北京、上海、南京、大連等全國十幾個大中城市設立了有機茶專賣店,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在北京馬連道茶城開設的武義有機茶銷售專賣店,其産品火爆北京城,深受消費者青睞。有機茶工程的實施,在全縣掀起了有機茶開發熱,使山區上萬畝荒蕪、半荒蕪的茶園得到管理和恢復,産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的茶園在轉換為有機茶園後,畝産值增加了近10倍。
  預計到2005年,全縣實現有機茶園面積4萬畝,産量2600多噸,産值2億多元。為了使有機茶開發有可靠的技術保證,武義縣政府與國傢環保局、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科技合作關係,力爭把武義建成全國有機茶的培訓、示範基地。
  浙江省武義縣近日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至此,武義縣成為全國有機茶開發最早、種植面積最廣、産量最大的縣。截至去年,全縣有機茶種植面積占全國的25%。據武義縣縣委書記金中梁介紹,武義縣的10萬畝茶園大多數分佈在深山高山,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武義茶葉優良的品質。全縣年産茶葉6500噸,其中80%以上為無公害茶,來自茶葉的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8%。該縣是全國重點産茶縣和浙江省“實施有機茶工程建設”的試點縣。
  休寧新安源有機茶有限公司根據狀元世傢祖傳秘笈,結合現代科技研製的有機茶中珍品——新安源有機茶,被茶人尊為“狀元府上茶”,並被農業部列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推精品用茶;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品嚐了形同銀針、緑如翡翠、醇香濃郁的新安源銀毫後連連贊嘆:“祖國有名茶數百,今天第一次喝到這麽好的香茶!”;世界茶葉協會副主席陳宗懋先生在對新安源銀毫觀色、聞香、細品後欣然揮筆為新安源有機銀毫題寫了茶名……
  這一切得益於休寧縣委縣政府適時抓住全球消費緑色、生態、有機、環保的新潮流,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了發展有機茶的廣阔前景,不失時機地亮出了“中國有機茶之鄉”這第一張名片。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係列旨在改善休寧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金、調動社會各種資源參與休寧山區綜合開發、推動有機茶産業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使有機茶發展空前加速。短短幾年時間,全縣經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頒證和杭州中農質量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茶園就達到2萬畝。
  休寧人再次占據了歷史的製高點。有機茶從古徽州的茶馬古道衝出國門,走嚮世界,解决了多年來農民“賣茶難”的問題。昔日茶農談茶色變,如今卻是談必論茶,論茶則喜。
  鶴城鄉右竜村在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在全縣259個行政村中排名倒數第五的貧睏村。山區綜合開發以來,大力發展以有機茶為主的林茶産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山區綜合開發前的200元左右,一躍上升到2007年的6000多元。短短10年連翻5番,成為休寧遠近聞名的山區綜合開發先進典型。
  現在的休寧,有機茶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導産業。2007年,全縣實現茶葉産值1.8億元,其中名優有機茶的比例高達67%。有機茶的迅猛擴張帶動了傳統茶葉的長足發展,截至2007年底,全縣茶園面積上升到19.5萬畝,年産幹茶達到400多噸。農民收入的70%源於茶葉生産,林業産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縣有機茶標準化生産示範企業發展到8傢,其中3傢獲得自營出口權,3傢躋身安徽省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5傢進入黃山市百強企業,並有1傢進入全省出口創匯50強。目前正在施工建設的“萬噸外銷緑茶清潔化生産出口基地”,總投資達1.5億元,建成投産後,將使休寧的茶産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相關詞
茶葉飲品特産名茶望海茶望海歷史
文化禪心茶慧心茶江西寧都凌雲山韶琳茶業創新
新品種鐵觀音有機知識專傢研究員南京緑茶禮品茶
精品茶安溪有機鐵觀音老字號無公害
包含詞
有機茶葉有機茶坊望海有機茶
怎樣認識自然健康的有機茶徽縣天和有機茶專業合作社隴南市有機茶業研究所
金寨縣緑茗有機茶科技公司隴南市益通有機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