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有機農業 (Organic 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 生産標準,在生産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産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係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産體係的一種農業生産方式。
“有機農業 ”一詞最早出現在出版於1940年的諾斯伯納勳爵(Lord Northbourne)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然而事實上,有機農業 就是最古老的農業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農民們沒有從石油中提煉的化學製劑(合成的肥料與殺蟲劑),因此別無選擇。後來人們發現戰爭期間發明出來的技術對農業生産頗有幫助。例如,被作為炸藥使用的化學藥品硝酸銨搖身一變,作為肥料派上了用場,而被用作神經毒氣的有機磷化合物後來被用作殺蟲劑。
近來,農民們正在轉而回歸有機農業 ,但是今天的有機農業 采用了註重生態的係統方法,包括長期規劃、詳細跟蹤記錄以及對設備和輔助設施的大筆投資。儘管這一産業規模還是很小,但是從事有機農業 的美國農民數量正在以每年約12%的速度增長,而現在全美國已有超過12,000人從事有機農業 。 有機農業 與目前農業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一)可嚮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環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
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農産品産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農産品造成污染,給人類生存和生活留下陷患。目前人類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類癌癥的大幅度上升,無不與化肥農藥的污染密切相關。以往有些地方出現“談食色變”的現象。有機農業 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以及其他可能會造成污染的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産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質好,有利保障人體健康。
(二) 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
目前化肥農藥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衹有20-40%,農藥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過10-30%,其餘大量流入環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進入江湖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魚類生存。農藥在殺病菌害蟲的同時,也增加了病蟲的抗性,殺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結果引起病蟲再猖獗,使農藥用量愈來愈大,施用的次數愈來愈多,進入惡性循環。改用有機農業 生産方式,可以減輕污染,有利於恢復生態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國農産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隨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産品進行國際貿易受關稅調控的作用愈來愈小,但對農産品的生産環境、種植方式和內在質量控製愈來愈大(即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衹有高質量的産品纔可能打破壁壘。有機農業 産品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無污染環保産品,因此發展有機農業 ,提高我國農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四)有利於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産水平。
有機農業 是種勞動知識密集型産業,是項係統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識技術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蟲問題難以解决,還需要有全新的觀念。有機農業 食品在國際市場止的價格通常比普遍産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發展有機農業 可以增加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産水平,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為此,有機農業 是大有希望的産業,我們新昌有待積極而穩妥地發展。 現代農業的發展所導致的衆多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註和擔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植物病理學家Howard在總結和研究中國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有機農業 ,並在1940年寫成了《農業聖典》一書,書中倡導發展有機農業 ,為人類生産安全健康的農産品——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 的概念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在法國和瑞士提出。從八十年代起,隨着一些國際和國傢有機標準的製定,一些發達國傢纔開始重視有機農業 ,並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産嚮有機農業 生産轉換,這時有機農業 的概念纔開始被廣泛接受。
儘管有機農業 有衆多定義,但其內涵是統一的。有機農業 是一種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傢畜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産體係。有機農業 的發展可以幫助解决現代農業帶來的一係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給環境造碭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種多樣性的減少等等;還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據美國的研究報道有機農業 成本比常規農業減少40%,而有機農産品的價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同時有機農業 的發展有助於提高農民的就業率,有機農業 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農業,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另外有機農業 的發展可以更多地嚮社會提供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食品,滿足人們的需要。
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是目前國標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 生産體係,根據國際有機農業 生産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産加工的,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産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畜禽産品、蜂蜜、水産品等。隨着人們環境意識的逐步提高,有機食品所涵蓋的範圍逐漸擴大,它還包括紡織品、皮革、化妝品、傢具等。 有機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標準:
①原料來自於有機農業 生産體係或野生天然産品;
②産品在整個生産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要求;
③生産者在有機食品的生産、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追蹤體係和完整的生産、銷售的檔案;
④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 從世界範圍看,目前有機食品的銷售量還不到食品銷售量的1%,但其發展速度相當快,而且銷售潛力相當可觀,有人預測在21世紀初,全球有機食品銷售量占全部食品銷售量的5%。但不同地區有所差別,在發展中國傢由於多數人還在解决溫飽問題,有機農業 的發展相對較慢;而在衆多發達國傢由於人們對這個問題認識較早、投入力度大,再加上國傢給子相關政策來支持和鼓勵農民進行有機農業 生産,因此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傢有機農業 發展得比較快。如法國大約有5%的農場專門從事有機食品原料的生産。有機食品市場占整個食品市場的5%,嬰幼兒食品基本上都是有機食品;歐洲其他國傢從事有機食品生産的農場在2%-3%之間,90年代初已註册登記專門從事有機食品中加工的工廠有 1716傢。美國幾乎在所有的連鎖店都銷售有機食品,有1/3的美國人會購買有機食品,1980年有機食品銷售額為7800萬美元,估計2000年為60 億美元,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從事有機農業 生産的農民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目前日本有8000多個有機農場,有機食品的市場規模將由1990 年的300億日元發展到2000年的3500億日元左右,年增長率為30%左右。 我國有機農業 的發展起始於八十年代,1984年中國農業大學開始進行生態農業和有機食品的研究和開發,1988年國傢環保局南京環科所開始進行有機食品的科研工作,並成為國際有機農業 運動聯盟的會員。1994年10月國傢環保局正式成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我國的有機食品開發纔走嚮正規化。1990年浙江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開發的有機茶第一次出口到荷蘭,1994年遼寧省開發的有機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後陸續在我國各地發展了衆多的有機食品基地,在東北三省及雲南、江西等一些偏遠山區有機農業 發展得比較快,近幾年來已有許多外貿公司聯合生産基地進行了多種産品的開發,如有機豆類、花生、茶葉、葵花子、蜂蜜等。目前絶大部分有機食品已出口到了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傢。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有機食品的生産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生産規模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嚮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幾乎為零。
在中國發展有機農業 有着衆多優勢和廣阔的發展前景。
首先我國有着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在精耕細作、用養結合、地力常新、農牧結合等方面都積纍了豐富的經驗,這也是有機農業 的精髓。有機農業 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依靠現代的科學知識,在生物學、生態學、土壤學科學原理指導下對傳統農業反思後的新的運用。
其次中國有其地域優勢,農業生態景觀多樣,生産條件各不相同,儘管中國農業主體仍是常規農業依賴於大量化學品,但仍有許多地方,多集中在偏遠山區或貧睏地區,農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農藥,這也為有機農業 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基礎。
第三,有機農業 的生産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一種産業,我國農村勞動力衆多,這有利於有機食品發展.同時也可以解决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
第四,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腳步的臨近,中國農産品的出口會受到緑色非貿易壁壘的限製,有機食品的發展能與國際接軌,可以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環境意識的增強,有機食品的國內市場在近幾年內將有較大發展,因此有機食品在國內外都會有廣阔的發展前景。
國內也出現了一批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的有機食品生産資料,比如武夷菌素 (山東濰坊萬勝生物農藥有限公司生産)供應2008年奧運會代表團的食品安全。等 發展中國的有機農業 的辦法如下:
首先要加強有機農業 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體如報紙、電視等方式的宣傳提高人們食品安全和環境意識。
其次國傢要進行合理的政策引導和調控,針對有機農業 在國內的發展勢頭,製定一係列發展規劃並對其發展進行調控,在常規農業嚮有機農業 轉化期給予農民一定的經濟支持。
第三,加強生産關鍵技術的研究示範與推廣。由於有機食品在生産過程中禁用化學合成物質,因而勢必要求較高的生産技術與之配套,衹有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解决好這些技術問題,才能使有機農業 更快更好地發展下去。 n.: organic agriculture, Organic farming 農業 科學技術 蔬菜種植 有機食品 歐洲 概念 園藝 大學生創業 農業企業 農業竜頭企業 青年創業 農業聯盟 可追溯體係 有機聯盟 有機認證 參與式保障體係 有機保障體係 有機 有機果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有機産品 食品安全 公益事業
超有機農業 高效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先行者 超有機農業 價值創新特性 有機農業與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 發展的制度分析有機農業 協調與統一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