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下笛 Under the whistle on》 |
詩人: 姜夔 Jiang Kui
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 幽禽自語。 啄香心、度墻去。 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殘茸半縷。 悵玉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凝伫。 曾遊處。 但係馬垂楊,認郎鸚鵡。 揚州夢覺,彩雲飛過何許。 多情須倩梁間燕,問吟袖、弓腰在否。 怎知道,誤了人,年少自恁虛度。 |
《月下笛 Under the whistle on》 |
詩人: 張炎 Zhang Yan
翠山捨。 萬裏孤雲,清遊漸遠,故人何處。 寒窗夢裏,猶記經行舊時路。 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 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 歸何暮。 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 天涯倦旅。 此時心事良苦。 衹愁重灑西州淚,問杜麯、人傢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
《月下笛 Under the whistle on》 |
詩人: 彭元遜 Peng Yuanxun
江上行人,竹間茅屋,下臨深窈。 春風裊裊,翠鬟窺樹猶小。 遙迎近倚,歸還顧、分付橫枝未了。 扁舟卻去,中流回首,驚散飛鳥。 重踏新亭屐齒,耿山抱孤城,月來華表。 雞聲人語,隔江相半歌笑。 壯遊歷歷,同高李、未擬詩成草草。 長橋外,有醒人吹笛,並在霜曉。 |
《月下笛 Under the whistle on》 |
詩人: 張炎 Zhang Yan
(孤遊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悉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 時寓甬東積翠山捨。) 萬裏孤雲,清遊漸遠,故人何處。 寒窗夢裏,猶記經行舊時路。 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 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
|
請鑒賞:
|
|
月下笛
作者:張炎
孤遊萬竹山中1,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2。時寓甬東積翠山捨3。
萬裏孤雲,清遊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裏,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4,第一是、難聽夜雨。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5!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衹愁重灑西州淚6,問杜麯7、人傢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8。
全部註釋
1.萬竹山:據《赤城志》載在浙江天台縣西南四十五裏。
2.黍離:《詩經·黍離》篇,起句為"彼黍離離",寫周朝志士看到古都宮殿裏盡是禾黍,悼念國傢的覆滅而賦詩,後人以此寄寓哀嘆亡國之情。
3.甬東:今浙江定海縣。
4."連昌"句:是謂戰亂後的蕭瑟破敗景象。連昌:唐代行宮名,在河南宜陽縣。這裏藉指南宋故宮。古時宮中多種植柳樹,元稹有《連昌宮》詞。約略:大概。
5.張緒:《南齊書》有其傳,謂之少有文才,喜談玄理,豐姿清雅。這裏詞人是藉之自比。《藝文類聚·木部》:"齊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武帝植於太昌雲和殿前,常玩嗟之曰:'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
6.西州淚:見《甘州》註6。
7.杜麯:唐代長安城南的名勝地區,此藉指南宋故都杭州的繁庶之地。
8."恐翠"二句: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寫一為避亂世而幽居深𠔌的佳人。此處化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隱居不仕的南宋遺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元大德二年(1298),張炎流寓甬東,此時雖距南宋滅亡已有二十年,但時間流逝並沒有減輕詞人胸中鬱結的傢國之恨,所以當他身處清幽之境時,黍離之悲便自然而生。是詞運用麯折深婉的筆法抒寫亡國之痛,凄愴纏綿,詞意含蓄深厚,正是姜夔所倡的清空一路。
上闋"萬裏孤雲"句凄愴渺茫,定下全篇基調。詞人感時傷懷,痛極成夢,其中破敗衰落之景,猶未忍觀。元稹有詩感嘆連昌宮之昔盛今衰,而張炎又以之藉指南宋故宮,愈現悲涼滄桑之感。夢中已憂,夢醒復愁,可見詞人心緒之悲已到無可逃遁之境地。
下闋詞人以翩翩才子張緒自況,既是切姓相類,又是承連上闋"連昌約略無多柳"意。"歸何暮"以下都是抒傷懷之悲切,發感時之幽怨。結句化用杜甫《佳人》詩句,回應開頭"別人何處",也含有褒揚那些高潔自守的南宋遺民之意。詞人作詞時年僅二十九,但已是歷盡顛沛流離的苦楚和傢國淪亡的創痛,故字字血淚,感人緻深。 |
|
月下笛次韻 | 月下笛越調 | 月下笛·與客攜壺 | 月下笛·萬裏孤雲 | 月下笛(越調) | 月下笛(次韻) | 月下笛寄仇山村溧陽 | 月下笛(寄仇山村溧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