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暨南大學聯繫方式地址: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01號
郵編:510632暨南大學投訴電話廣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20-8666666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暨南大學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10至12月是旅遊的最佳季節暨南大學特別提醒在廣州買東西一定要貨比三傢、討價還價,你想要的東西肯定不止一傢有,要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才能體會在廣州購物的樂趣。而且徜徉在各個購物街,一邊購買自己喜愛的商品,一邊體驗廣州的人文風情,據說廣州的文化一定要在逛街中體驗喲。
廣州人的禮貌用語極富地方特色,外地人初來窄到聽到這些話,常會一頭霧水。
廣州話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可能就是“唔該”,意指“謝謝”,有時也作“勞駕”、“麻煩您”使用。在廣州,請人幫忙或者讓條路之前,都要先道聲“唔該”。
“打擾曬”是到某人處請求他幫忙代辦某種事情時所用的口語,它包括了感謝和抱歉二層意思。
“請俾下面”意為“請您給點面子”。“你俾面”即“是您給面子”。
以上均為在交際場合中常用的客氣詞語,您不妨學會幾個,到時一定能派上用場。暨南大學美食“食在廣州”不是虛言,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飲食業在全國首屈一指,擁有一大批經歷百年而不衰的老字號和新興名店,傳統和創新的名菜、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好吃的地道的菜館往往都在老城區,像東山區、越秀區、荔灣區。盤福路、江南西路、惠福東路等等就稱得上“食街”,一路排着大大小小的食肆。有幾傢酒樓在當地人中是非常知名的,如廣州酒傢的滿漢全筵、北園酒傢的時果美點、泮溪酒傢的點心宴、南園酒傢的潮州菜、大同酒傢的金牌化皮乳豬、東江海鮮酒傢、幸運樓酒傢、惠愛酒傢等等,有多傢分店,而蓮香樓、陶陶居等老字號也值得一去。
廣州的湯已發展成了一種帶有濃郁當地特色的文化,即使沒有名貴的湯料,單是幾個小時的煲煮,也足以讓湯變得香厚醇鮮。
廣州的小吃也是聞名四方的,北京路上有著名的牛雜店、果汁鋪,還有供應粥、粉、面、奶茶等小吃的茶餐廳。上下九路、西關食街一帶更有老廣州風格的小吃和點心,南信的雙皮奶,街邊小車的牛雜,歐成記雲吞面,伍湛記及第粥等等熱鬧極了,通常是小小的店鋪擠滿了人,找不到座位,不過不要緊,那麽多的店鋪,走過一傢再換一傢,傢傢風味不同,很有意思的;寶華路上有傢不起眼的面店,那裏做的豬手面、牛腩面是廣州面食中的佼佼者。
附:飲茶粵人食蛇
推薦吃處:
流花“粥城”
位於廣州流花湖公園內的粥城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喝粥的地方,廣州人喜歡喝粥,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煮粥的方法也很講究,去濕粥、皮蛋瘦肉粥、豬肝粥、艇仔粥……幾十種,在粥城吃粥還可以一邊把燃氣爐放在桌旁直接煮着吃,也可以吃吃這裏的魚頭湯,邊吃邊煮,可以吃到半夜呢。
沙面
這是廣州的使館區,是一個吃西餐的好地方,能找到身處歐洲的感覺,精心的設計、優雅的環境,集中了這麽多的西餐廳,隨意選擇。
交通:乘5、233路公交車
上下九路
主要是一些廣州的老字號,如蓮香樓、廣州酒傢等吃一些傳統的粵菜。
天河區天河城
是廣州比較高檔的用餐地,湖南菜比較多,如我傢湘菜館、湘菜館、客傢菜、緑茵閣西餐廳等都比較有名。
芳村食街
位於在芳村區,芳村地鐵站的出口,最出名的是驢肉煲、其它的有湛江菜、各式粵菜。暨南大學住宿廣州市的賓館、酒店、大廈隨着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而像雨後春筍般出現。
據統計,廣州共有接待外賓的賓館、酒店、大廈200傢左右。其中,白天鵝賓館是一座享譽海內外的國際五星級賓館,其設備先進,以舒服典雅著稱;花園酒店則以市花木棉花為店徽,俏然矗立於緑茵花園之間;廣東國際大酒店是國內最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一,其裝修美觀豪華;東方賓館則是以中國園林為特色的現代化大型國際賓館。
廣州的星級賓館和酒店上百傢,無論是設施一流的五星級大酒店,還是幹淨衛生的普通住宿場所,都體現了廣州人熱情周到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環市東路是廣州酒店最集中的地區,四、五星級酒店多集中在這裏,入夜,酒店的燈火通明,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在白雲山附近、白雲山的山腳下和山上,以及珠江邊上還有很多度假酒店,依山傍水的酒店環境自然優雅,是遠離都市休閑度假的好去處,白天在廣州城內血拼、饕餮,晚上到郊區悠閑休憩,自然是最理想的選擇。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許多的中等檔次的旅館、酒店,價格合適,服務周到,可以滿足大衆的需要。
暨南大學購物1、中酒名店城:彙聚名牌經典
地址:廣州市流花路
無論你在一天之內看到多少漂亮衣服,你永遠忘不了曾給自己電擊般感覺的那一件。愛上名牌服飾,不是一種單純的虛榮,它體現的是你的品味與身份。位於中國大酒店一樓的名店城,一個廣州市內知名的休閑購物地,緊鄰地鐵二號綫趙秀公園站。名店城內雲集百傢世界頂級名牌商鋪,gucci、louisvuitton、burberry、fendi、ferragamo、hugoboss……服飾、鞋類、手袋精品等高檔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滿足不同品位人士的各種需求。
而中國大酒店內設施齊備的餐飲娛樂,更能讓你在輕鬆購物之餘,可到各餐廳享受精緻美味的粵式佳餚,或品種繁多的世界各國特色美食,一個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理想場所,必能令你盡興而歸。
2、潮流生活盡體驗:中華廣場
地址:中山三路
這裏是年輕一代的天堂,要體驗潮流生活,這裏是必遊地。在一層逛時尚服飾店,年輕一族喜愛的s2sqare、son,這裏就是我們的潮流集中地。
3、傢居航母:美居中心
地址:珠江新城花城大道中(abce座)
黃埔大道西68號(d座)
美居中心是廣州少有的幾間大型傢飾中心之一,四百多傢知名品牌華南地區樹立了“傢居航母”的地位,也是現在廣州地區多數白領建設傢園的“金礦”,中心內全部安裝透明天棚自然採光,園林化的佈局讓人宛如在公園中徜佯。然而這裏的傢私和傢飾卻充滿城市的華麗氣息,無論是簡約、溫馨還是繁復、冷峻,都以都市風潮為主流。行走於不同的風格之間,你會慶幸自己來到這樣一個繁華的夢想傢,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加拿大“名傢”、德國“漢斯格雅”、意大利“絢圖”、“安博”、美國“貝朗”、日本“伊奈”、“道格拉斯”以及香港的“帝郎”、“華億達”等知名品牌都是時尚人士的首選生活品質的代表。
4、約會新生活:世貿新天地
地址:環市東路371-375號
世貿新天地在廣州商業圈中獨樹一幟。它的獨立店中店,使人與世界最新時尚觸手可及。中高檔名店和世界知名服裝服飾品牌的匯集,使它躋身華南地區頂級商廈之列。原裝的意大利進口viaspiga,歐洲名牌女裝giada、episode,德國品牌“貝蒂·貝莉”等都在此設有銷售店,各種世界知名品牌店鋪使我們目不暇及。風格高貴的晚裝,浪漫輕巧的涼鞋……無不體現着世界各地的風格。這令我們在購物的同時,感受到跳運的世界潮流的脈博。各位站在潮流之顛看風景的購物者,最能演繹出時尚風潮,非世貿新天地莫屬了。
5、時代生活新天地:時代廣場
地址:天河北路28號
在這個代表着時代新生活的購物圈裏,你可以有目的地到“行政區”“休閑區”“宴會區”等區域去隨意挑選自己出席各種場合所需的服飾……這裏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所有商品都采用新的分類方式來進行經營,這樣不但便於顧客瀏覽和選購,同時傳達了一種新生活的信息。這裏就是時代廣場目前廣州頂級的時尚消費場所,規模最大的都會式商業中心。
在這裏,除了可以瀟灑購物之外,一樓的中庭和五樓都有咖啡供應,在此你還可找到茶藝樂園。這些地方都可以成為你的驛站,購物後,坐在裏面,喝一口咖啡或品一口茶,隨手翻翻最新的進口時尚雜志,那份休閑與輕鬆的感覺油然而生。想提高生活品位,你一定不可藉過這處購物寶地。
6、生活與時代互動:廣百百貨
地址:廣百總店北京路295號
2002年4月,有11年歷史的廣州百貨大廈成功實現股份製改造,成立廣百股份有限公司,並進入上市輔導期。
主力店廣百百貨總店位於廣州市繁華的北京路步行街,營業面積逾80000平方米,集購物、消閑、展示、娛樂、飲食服務於一體,設有廣州百貨公司中規模最大的高科技傢電匯展中心、運動城、珠寶城以及名鞋之都。自1993年開始連續10年位居廣州市單間百貨大型零售企業銷售第一。廣百堅持以百貨為核心,發展多種業態連鎖經營,現有9傢連鎖門店。先後發展多間百貨連鎖分店及廣百電器專門店,繼成功開設省外第一間分店海口店後,廣百百貨超市近日將全新開業,進一步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
7、盡享“足”不出城的快樂:天河城
地址:廣州天河路208號
來到廣州這個消費之都,相信不可不逛的就是被譽為“中國第一商城”的天河城了。天河城廣場規模大、功能全,在廣州開創一種全新的消費概念,大傢都說天河城廣場名符其實地把北京路搬到了室內。你可以在這個高8層,占地約10萬平方米的商業購物中心內閑逛,輕輕鬆鬆地挑到自己心儀的商品,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務。如果你打算逛上整整一天的話,天河城一定是你的首選,因為購物、遊覽、美食、娛樂、休閑、商務、廣告、展覽、康體等功能在這裏可謂一應俱全,足不出“城”,就滿足你所有的需要了哦。
8、開啓“海購南豐”的時代前景:萬國廣場
地址:江南大道中133號
在河南可能無人不曉得開啓河南“火熱”新時代的萬國廣場,它由早年一單一萬國電器城搖身一變,成為了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扼守海珠商業咽喉的大型購物中心。休閑、白領、運動等各類品牌服飾位於一二層,在充滿動感的音樂聲中傳遞着流行的資訊。而在萬國最熱鬧的地方可能要數三四層,這裏是全球第二、歐洲第一的素有“零售之王”稱號的法國傢樂福超市。四層還設有室內攀岩場,讓你在購物之餘,更可感受不一樣的娛樂方式。第五層擁有各類潮流精品的小店,更是年輕一族聚焦點。
9、時尚生活的櫥窗:友誼商店
總店:廣州市環市東路369號
時代店:廣州市天河北路28號
作為展示現代廣州時尚新生活的櫥窗的廣州友誼商店,一貫致力於提升人們的消費生活質素和品位而孜孜不倦,位於環市東路的總店自有經營場地2萬平方米,經營商品8萬多種。她嚮賓客展現優雅、寬敞、舒適的購物環境;高品質而多樣的時尚貨品;多項方便賓客的服務項目,給人帶來富有人情味的優良服務;精心塑造的高級百貨商店企業形象,開辦vip貴賓卡業務,為您提供更加優惠的價格,及賦予你不一樣的身份。而正在進行的“以改造帶動品位提升,以改造促進加速發展”的升級改造項目,友誼商場主動伸出了“左右手”,“左手”與世貿廣場連接空中走廊,“右手”啓動的“西擴工程”與白雲賓館群樓連接,打造一個以廣州友誼環市東總店為中心、三位一體的國際精品購物圈。
10、高尚社區品位超市:福特瑪超市
地址:番禺區大石鎮麗江花園新園路f08鋪、番禺區星河灣夏威夷風情商業街、廣州市天河匯景新城會所等
“福特瑪”是英文“foodmart”的諧音,意為“食品市場”。這裏彙聚世界各地及全國各地區之風味特色食品於一體,引導人們領略多味人生。廣州福特瑪現代生活超市是專為正在崛起的高尚社區,提供居民生活配套而設計和開辦的,以白領家庭為主要消費群體,主營生鮮食品,兼營副食品、日用百貨等商品,具有濃厚文化氣息和藝術品位的現代生活。現已經在麗江、南國奧林匹剋花園、華南新城等多個社區開設了分店。它預示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健康新生活的到來。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傢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國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大學,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是國傢“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篇:“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嚮南洋,將中華文化遠遠傳播到五洲四海。學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立於南京的暨南學堂。後遷至上海,1927年更名為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爭期間,遷址福建建陽。1946年遷回上海。1949年9月合併於復旦、上海交通等大學。1958年在廣州重建。
現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任學校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名譽校長;博士生導師鬍軍教授任校長。
1996年6月,暨南大學成為全國面嚮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2002年,學校通過“211工程”“十五”期間建設項目立項,確定以中國語言文學與海外華文教育、中外關係與華僑華人、産業經濟與金融經濟、企業管理理論與應用、生物科學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生殖科學與計劃生育6個學科為重點建設學科。
學校設有20個學院,44個係,80個研究機構和68個實驗室,61個本科專業;133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5個招收和培養博士的專業;是招收和培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學碩士(mpacc)、臨床醫學碩士、口腔醫學碩士、工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mpa)單位;同時也是全國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學校。學校擁有5個博士後流動站(應用經濟學、臨床醫學、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工商管理),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廣州<暨南>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基地),2個國傢級重點學科(産業經濟學、水生生物學),1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國傢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僑華人)、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傢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和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有國傢工程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
學校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設有四個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2615.4畝,校捨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270.02萬册。學校設有6所國傢級三甲附屬醫院,即廣州華僑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珠海市人民醫院、廣州紅十字會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和江門市五邑中醫院,1所專科醫院即深圳眼科中心,1所直屬醫院即深圳華僑城醫院。8傢醫院共有職工6040人,病床4222張。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70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機構簽訂了雙邊協議或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它們遍及世界五大洲美國、巴西、秘魯、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尼、越南、泰國等國傢和香港、澳門地區。學校在香港和澳門分設辦事處,並在香港設立教育基金會。
歷史上暨南大學的教師隊伍中曾有過馬寅初,鄭振鐸、梁實秋、王亞南、周𠔌城、錢鐘書、周建人、夏衍、許德珩、鬍愈之、嚴濟慈、楚圖南、黃賓虹、潘天壽等一大批著名學者。現今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專職教師151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127人,教授289人,副教授512人。
目前,在校全日製學生23892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567人,本科生16043人。在校的華僑、港澳臺和外國學生達10270人。學校學風濃郁,人文薈萃。其中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李嵐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僑領、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李光前,前泰國議會主席、副總理許敦茂,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前會長陳共存,以及近年來內地和港澳地區的王學萍、徐樂義、鐘陽勝、佀志廣、馬有恆等許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學不同時期的傑出校友。可謂人才輩出,享譽中外。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肩負着為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地區培養人才光榮使命的暨南大學更加任重道遠。在新的世紀,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海內外校友將繼續弘揚“愛國愛校,團结奮進”的暨南精神,樹立“國際化、現代化、綜合化”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施“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為建設海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
|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傢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國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大學,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將近一半學生來自海外,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是國傢“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暨大因其學科健全、優勢學科明顯,同時具備“國際性”、“外嚮型”的特點。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六。學校名牌專業以經管新聞為主,麥可思公司發佈的“2008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顯示其畢業生就業能力和薪酬在全國排名第十五。 |
|
“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篇:“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嚮南洋,將中華文化遠遠傳播到五洲四海。學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朝政府創立於南京的暨南學堂。1906年,“暨南學堂”創始於南京;後遷滬上,1927年名為“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爭起,轉徙上海租界和閩北建陽;1946年復歸上海;1949年8月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合併;1958年重建於廣州;“文化大革命”間停辦八載;1978年再復於原址;1996年進入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鐘山黃浦,武夷珠水。鬥轉星移,百年已逝,2006年11月,“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迎來她的世紀慶典。百年歷程,麯折而不凡;百年奮鬥,可歌而可賀。
現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任學校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名譽校長;博士生導師鬍軍教授任校長。
1996年6月,暨南大學成為全國面嚮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2002年,學校通過“211工程”“十五”期間建設項目立項,確定以中國語言文學與海外華文教育、中外關係與華僑華人、産業經濟與金融經濟、企業管理理論與應用、生物科學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生殖科學與計劃生育6個學科為重點建設學科。
歷史上暨南大學的教師隊伍中曾有過馬寅初,鄭振鐸、梁實秋、王亞南、周𠔌城、錢鐘書、周建人、夏衍、許德珩、鬍愈之、嚴濟慈、楚圖南、黃賓虹、潘天壽等一大批著名學者。現今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專職教師170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導師230人,教授381人,副教授584人。
目前,在校全日製學生25290人, 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448人,本科生18082人 。在校的華僑、港澳臺和外國學生達12561人。學校學風濃郁,人文薈萃。其中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 、李嵐清,知名人士江上青(1933畢業),國立英士大學校長、中國奧委會主席鄧傳楷(1933畢業),中華奧委會主席、僑領徐亨(1934畢業),著名僑領、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李光前,前泰國議會主席、副總理許敦茂,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前會長陳共存,“終身成就奬”得主、著名導演袁叢美(1935年畢業),臺灣大學歷史學教授餘乃述(1945年春畢業於暨大歷史地理係),著名教育傢、實業傢王乃昌(1949年畢業),以及近年來內地和港澳地區的王學萍、徐樂義、鐘陽勝、佀志廣、馬有恆等許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學不同時期的傑出校友。可謂人才輩出,享譽中外。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肩負着為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地區培養人才光榮使命的暨南大學更加任重道遠。在新的世紀,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海內外校友將繼續弘揚“愛國愛校,團结奮進”的暨南精神,樹立“國際化、現代化、綜合化”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施“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為建設海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數據更新至2008年11月4日) |
|
暨南大學設有20個學院,49個係,101個研究機構和80個實驗室,68個本科專業;13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8個招收和培養博士的專業;是招收和培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學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臨床醫學碩士、口腔醫學碩士 、工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MPA)單位;同時也是全國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學校。學校擁有9個博士後流動站(應用經濟學、臨床醫學、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歷史學、生物醫學工程、中西醫結合),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廣州<暨南>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基地),4個國傢級重點學科(産業經濟學、水生生物學、金融學和文藝學)、8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2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0個廣東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有國傢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僑華人)、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傢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和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有國傢工程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 |
|
學校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設有四個校區,四個校區都在發達城市的繁華地段,校園占地總面積2615.4畝,校捨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
學校三維地圖、校園實景展示:http://jnu.6dxy.com/
學校圖書館藏書270.02萬册。學校設有6所國傢級三甲附屬醫院,即廣州華僑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珠海市人民醫院、廣州紅十字會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和江門市五邑中醫院,1所專科醫院即深圳眼科中心,1所直屬醫院即深圳華僑城醫院。8傢醫院共有職工6040人,病床4222張。 |
|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70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機構簽訂了雙邊協議或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它們遍及世界五大洲美國、巴西、秘魯、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尼、越南、泰國等國傢和香港、澳門地區。學校在香港和澳門分設辦事處,並在香港設立教育基金會。 |
|
暨南學堂創辦人 端方
暨南學堂堂長 國立暨南大學校長 鄭洪年 (1907-1909.1,1927.6-1934.1)
暨南大學學堂堂長 楊熙昌(1909.1-1911.10)
國立暨南學校校長 趙正平(1918-1920夏,1921-1925夏)
國立暨南學校校長 柯成懋(1920夏-1921秋)
國立暨南學校校長 薑琦(1925-1927夏)
國立暨南大學代代校長 瀋鵬飛(1934.1-1935.7)
國立暨南大學校長 何炳鬆(1935.7-1946.5)
國立暨南大學校長 李壽雍(1946.6-1949.5)
暨南大學校長 陶鑄(1958.6-1963.1)
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 廖承志(1963.2-1970.3,1978.6-1983)
暨南大學校長 陳序經(1963.1-1964夏)
暨南大學校長 楊康華(1964.3-1970.3,1979.8-1983.10)
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 榮毅仁(1985.1-1994.1)
暨南大學校長 梁靈光(1983.10-1991.6)
暨南大學名譽校長(1991.6至今) 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1994.1至今) 錢偉長
暨南大學校長 周耀明(1991.6-1995.12)
暨南大學校長 劉人懷(1995.12-2005.12)
暨南大學校長 鬍軍(2005.12-至今) |
|
校訓“忠信篤敬”四個字的出處十分古老。《論語·衛靈公》篇記載說:孔子的學生子張問怎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翻譯成現代漢語,即是說:“言語忠誠老實,行為敦厚嚴肅,即使到了別的國傢,也行得通。言語欺詐虛偽,行為輕浮狂妄,就是在本鄉本土,難道行得通嗎?”其內容包括了“言”和“行”兩個方面,也就是一個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內容,是很全面的。
“忠信篤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觀念,數千萬歷史文化的積澱,使它們大致具備了以下的意義內涵:
忠:有忠誠、不貳、盡心、無私等意義。
信:有誠實、不欺、道義、真確等意義。
篤:有厚實、真誠、牢固、專一意義。
敬:有恭敬、嚴肅、尊重、謹慎等意義。
這四個字的意義有交叉,也可以組合使用,更可以與別的字組成新的具有道德內涵的詞語,變化很多,富於生成能力。
“忠信篤敬”四字,除了繼承其原有積極的道德含義以外,可以屏除其部分過時的內容,還應該註入新的時代精神和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內容,這是毫無疑義的。“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嚮南洋,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遠遠傳播到五洲四海。暨南大學肩負着為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地區培養人才光榮使命,在標志的設計上,字母“JNU”構成一艘中國特點的帆船。“船為文化傳承的載體,也為文化交流的橋梁”,船體厚實,富有文化承載力度,綫條連接充滿動感,體現暨大的薪火相傳、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同時也寓意暨南大學揚起風帆,嚮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的意念;同時標志的視覺中心是圖案化壽字文“南”字,傳神地反映中華傳統的文化。標志將字母和中文有機結合,認讀性強,見解鮮明,綫條流暢,氣運平衡。標準色采用大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顔色:藍緑色,寓意暨南大學歷經百年,依然蓬勃煥發着茂盛的生命力;整體更和諧統一沉穩大氣,吻合暨南大學忠信篤敬,悠久歷史、學術嚴謹活潑的風格。 |
|
殷殷關懷 殷切關懷 巨大鼓舞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傢領導人深切關懷暨南大學的重建、復辦和發展,曾多次莅校考察,肯定暨南大學的辦學成就,為暨大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並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曾先後為暨南大學題寫校名、為80、90周年校慶題詞祝賀,寄予厚望。
1995年,正逢暨南大學迎接“211工程”部門預審和籌備90周年校慶,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榮毅仁、錢其琛、李嵐清、李鐵映、謝非、吳學謙、錢偉長、霍英東、馬萬祺等13名黨和國傢領導人紛紛為暨南大學90周年校慶題詞,對暨南大學的辦學方針、精神風貌、所作貢獻等給予高度肯定,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也給予學校巨大的激勵與鞭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百載春秋,今逢盛事。希望你校繼續遵循“國際化、現代化、綜合化”的辦學理念,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將學校建設成為海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出新的貢獻。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始建於1906年的暨南大學,開創了中國華僑教育之先河。百年滄桑,薪火相傳,暨南大學始終與民族命運共浮沉,與時代脈搏同起伏。
衷心希望暨南大學弘揚光榮傳統,努力開拓創新,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促進民族振興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全國政協副主席
國務委員 廣東省省長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建校百年來,你校開創了我國華僑教育歷史之先河,成就輝煌。特別是近年來,你校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為國傢教育事業和推進國傢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希望你校以百年校慶為契機,為建設創新型廣東、和諧廣東,為祖國的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2006年,來自世界範圍內的著名大師和學者坐而論道,為學子們開啓智慧光芒、指點學術門徑。作為百年校慶係列活動之一的“2006中國企業創造力論壇”於10月23日舉行,哈佛大學教授、新儒學大師杜維明和國際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同時出現在論壇上,代表東西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兩位學者展開對話,這兩位暨大的名譽教授讓有幸聆聽的暨大學子大呼“過癮”。
學校精心安排,名傢雲集,學術活動次第展開,主題涵蓋文、法、理、工、醫等各個學科。
以文學院和理工學院為例,文學院從3月到11月份舉辦國學、人文學科係列講座,先後邀請章培恆、葛兆光、趙令揚等知名學者莅院開辦講座,並於11月舉辦中國歷史地理學會年會。理工學院先後舉行了面嚮全校的20多場學術講座,美國工程院士、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工程學院教授、院長Frieder Seible,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高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物理與天文學係黃誠昆博士等成為主講人。此外,理工學院還持續組織了幾十場師生互動的科技沙竜係列。
10月2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為暨大的學子作了《音樂·藝術·人生》的講座,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2300多名師生聆聽。此外“百年暨南講堂”先後邀請潘毓剛、王冀生、王蒙等大傢莅校,縱論教育、文學、諾貝爾奬等具有兼容性、為同學們普遍關註的問題。
“太興奮了!終於見到這麽多的大傢、大師!”中外院士在“院士論壇”上同時出現,同學們頗感震撼。許多學術領路的青年俊彥也應邀前來,與同學們就關心的問題開展深入的交流。如北大經濟學院院長劉偉闡述“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博士參與探討“中國期貨市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
同學們也組織各種學術活動,管理學院的研究生組織了華南高校研究生“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論壇、醫學院組織“糖尿病之養生課堂”的學術研討會等,在全校範圍內掀起了“聽學術、講學術”的高潮。
聆聽學術講座 感受大傢風範
“大師就是大師,在講座上我聽到的不僅是觀點和信息,還能切身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聆聽過新儒學大師杜維明講座的管理學院餘勵斯同學說,能近距離地接觸大師,非常幸運。這些學者的思維方式、角度和眼光,讓她視野開闊了許多。
最具創意構思
約會在璀璨千帆上
這是一場暨南人的盛會,也是一場美的盛會——美的歌聲、美的舞蹈、美的笑容,綻放在這個美得耀眼的舞臺。
100年前,21個僑生乘着白帆高桅的航船踏上父輩的故土,成為暨南的第一批學生,從此暨南門內多少遊子,也是乘着帆船,歸去歸來。帆船深情寄托着一種鄉愁、一種冀望。
暨南校徽也有這樣一艘帆船,仿佛是情感的凝結。
這艘帆船也“搬”到了晚會舞臺——這個40米×28米的表演平臺大量采用船的元素,移動的小碼頭、數十根高聳的桅桿、仿似橋墩的伸展臺,當藍色和白色的燈光在席間遊走時,它看起來仿如蕩漾在碧海裏的一艘航船。
舞臺兩旁的桅桿大有乾坤——開場舞“舞動千帆”中,演員們化作水手,輕輕一拉,百帆齊發,帆上114個國傢和地區的旗幟豔麗之極,象徵暨大來自114個國傢和地區的學子,晚風鼓動,仿佛讓人聽到了千帆起伏的聲音。
暨大的彩虹門復製後被置於舞臺正中,兩旁伴着LED屏的巨大支架,三者正好組成暨大的英文縮寫JNU。門下的投影隨着晚會的推進而不斷變化,或是翻騰的海浪,或是洶涌的風雲,或是燃燒的火焰,映襯着那個巋然不動的百年標志,好像風風雨雨,我們就這樣沉着走過。
為了配合不同節目的氣氛,校方特設幾百盞特效燈,燈光搖動到觀衆席,映照着黃、黑、棕、白的不同皮膚,映照着蒼老、年輕、稚嫩的各個笑臉,他們都是暨南的兒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母親為他們驕傲。
漫天煙花飛舞,百面風帆舞動,仿佛在海上乘風破浪,大屏幕上一艘帆船越駛越近,象徵着暨南從此刻開始,繼續往前,往前……
最富暨南特色節目
土風舞壓軸掀高潮
難忘感動
暨大學生騎車上京倡設“教師節”
2001年7月14日,時任國際創價學會名譽會長,世界著名社會活動傢,被譽為中日友好的奠基人之一的池田大作先生,高度評價暨南大學對國際文化交流所作的貢獻,他瞭解到暨南大學體育人才輩出後,盛贊暨大為培育“世界市民”的文武雙全的“人類文化大學堂”。
今天我們特別收集了各種最具特點的評價,讓你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所百年名校。
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歲月中,暨南所積蓄的不衹是思想和學術,還有數不勝數的趣事和典故。對於這所經歷了戰火洗禮,剋服了重重阻力卻仍不斷發展的百年高校,社會各界人士從來都不吝褒奬之詞,也從不忘記給暨大留下一些有趣的別稱。
暨南大學的別稱很多,有的生動形象,有的幽默風趣,有的精練中肯。而這些別稱,也從側面反映了暨南大學這所百年高校的歷史和特色。
現代化的校園,彰顯百年名校的活力。
除了“東南民主堡壘”和“人類文化大學堂”之外,暨大也被稱為“小聯合國”大學。其實說的是暨南大學的師生,不但有來自祖國各地的,更有來自五洲四海的。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傢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國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大學,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在暨南園中共同學習,來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在暨南園中撞出火花,也“撞”出了這個“雜燴”大學的別稱。
暨大還被稱為“中國第一僑校”。1906年,清政府為“宏教澤而係僑情”設學於六朝古都南京。20世紀60年代,許多東南亞華僑青年來暨南大學學習漢語,其中以印度尼西亞僑生最多。其中每4個人中就有3個是來自東南亞的僑生,當時暨南大學就被譽為“華僑學生的搖籃”。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14個國傢和香港、澳門、臺灣3個地區的各類人才20餘萬人,無愧“中國第一僑校”之稱。
“四大傢族”當校董
暨大是全國最早設立校董會的學校之一,國立暨南學校校董會是暨大歷史上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董事會,成立於1922年3月。史量纔、黃炎培、張謇等教育界、僑務界、實業界的著名人士成為第一任校董,由當時的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發出聘書。
“暨大董事會規格、層次之高,涉及面之廣,從一開始就是獨一無二的。”暨南大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葉虹評價說,雖歷經三起三落五次搬遷,校董會幾次停辦,但董事會管理學校的特點始終沒改變。廖承志、榮毅仁曾長期擔任暨大校董會的董事長,霍英東、曾憲梓曾長期擔任副董事長,錢偉長1994年擔任董事長一職至今
上個世紀末,香港和澳門這兩顆“寶石”回歸祖國懷抱,是轟動世界的兩大盛事。
作為華僑第一學府,暨大師生特別是港澳師生,都對港澳回歸投入巨大的關註,不少人還躬親奔走,貢獻力量。在港澳回歸發展歷史的宏大敘事中,散落的是暨南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而在港澳治理中,也有不少暨大校友各司其職,為市民謀福祉,為社會獻良策,成為港澳繁榮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校董力爭主權 最早提出澳門須駐軍
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曾是暨南大學的校董,也是暨大的名譽博士。1988年9月5日,他被任命為《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回憶起澳門回歸的前前後後,他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馬萬祺介紹,在起草《澳門基本法》的過程中,委員們對某些問題存在爭議,例如《澳門基本法》第四章第七節增加的第一百零二條,條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終審法院院長、檢察長在就職時,除按基本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宣誓外,還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馬萬祺和部分委員一致認為,必須增加這一條才能表達出對國傢的尊重並將影響全體同胞對祖國的認同。經過深入討論和徵詢各界意見,起草委員會最終决定加入這一條。馬萬祺在澳門第一屆主要官員宣誓儀式前告訴江澤民同志,儀式中增加了嚮中央人民政府宣誓的內容,江澤民對此表示肯定:“澳門同胞的覺悟很好,把愛國主義放在第一位。”
鮮為人知的是,馬萬祺還是最早提出澳門必須駐軍的人之一。馬萬祺介紹,1998年8月,葡萄牙政府突然要求中國政府不在澳門駐軍,理由是葡國在1974年已經撤出了駐軍,所以澳門也沒有必要進駐解放軍。但馬萬祺記得鄧小平先生在談到香港回歸中的駐軍問題時斬釘截鐵地說過:駐軍代表國傢的主權,這個問題沒有談判的餘地。因此他認為必須堅持鄧小平先生的觀點,澳門也一定要駐軍。
馬老於是在1998年9月在北京港澳中心舉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嚮原新華社澳門分社王啓人社長提出“澳門一定要駐軍,駐多駐少是我們的問題”,並與王社長詳談了澳門人的心理以及一部分葡萄牙人的殖民主義心態問題。王社長把馬老的意見反映到中央,得到了中央的認可和支持。
暨大博士成澳門基本法推廣先鋒
“我把祖國决定寫進了港英立法局記錄”
1992年7月,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上任後不久,便推出了一個與中方對抗的香港政製改革方案,對香港面臨的1994年區域組織選舉和1995年立法局選舉完全搞了另一套設計,甚至提出“直通車”。該設計,也就是後來彭所公開的政改方案,違反了聯合聲明,違反與基本法相銜接的原則,也違反了中英雙方過去已達成的有關協議和諒解。
當時,愛國愛港人士都十分憤懣,一方面堅持維護“聯合聲明”,一方面積極為香港平穩回歸祖國而奔走。在1994年八屆二次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上,作為香港代表,暨大校友、香港立法會議員鄭耀棠提出了一個提案,其他32位代表簽名認同,要求廢除英國政府單方面决定的有關港英最後一屆立法局等選舉安排。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該提案作出决定並通過,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負責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事宜等。在1997年6月30日,港英政府立法局的最後一次會議上,鄭耀棠發表了“致谢詞”,並在最後時刻把這份人大常委會的决定讀了一遍,作為致谢詞的結語,使港英政府的立法局記錄上不得不“忠實”地寫入了祖國的决定。目前,鄭耀棠擔任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以及特區政府多個範疇的顧問角色,並身兼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醫院管理局成員及就業專責小組成員。
一所位處改革前沿之地的僑校,一座活力四射的校園,沒有理由在中國高教改革的浪潮中沉默。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暨南大學就在教學改革領域創造出了數個“第一”。這所南國學府在教育變革之路上不斷製造驚喜,讓人看到創新的希望。
引進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課,暨南大學也在全國先行一步。他們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學院,去年首批畢業生走進社會,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首創並不是為了“出位”,而是想用更務實更科學的舉措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這纔是暨大教學改革數個“第一”的核心內涵。以往學生沒通過考試衹需再補考就行了,這樣難以達到督促學生補習的目的。暨大率先在全國取消補考,實行重修制度,逼着學生不得不從頭修讀這門課程。這項改革受到許多高校及新聞媒體的廣泛關註,已在全國推廣。在考試形式上,暨大與國際接軌,在國內率先實行大考場形式,大考場設立在體育館,一次能容納800名學生考試,對於加強監控、學生自律起到良好的作用。
國際學院率先開始全英語教學
用“墻內開花墻外香”來形容暨大在醫學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績,無疑是非常貼切的。前幾天,澳門衛生局離島衛生中心主任方健坤告一個消息:澳門的政府醫生七成來自於暨大醫學院,整個澳門的執業醫生約一半是暨大的校友。曾經在香港工作過的暨大駐澳門辦事處副主任謝明天也對記者說,暨大醫學院的學子在香港就業情況良好,口碑也很好。特別是抗非典時期,暨大醫學院的畢業生、廣華醫院醫生張漢明收治了該院第一例非典病人,並進行近距離面對面診治的事跡,讓港人對暨大學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另據介紹,香港擁有醫生執照的1100餘人中,有100多位畢業於暨大醫學院。實力。
暨大醫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綜合性大學設立的第一所醫學院,其畢業生可直接申請參加世界各國的“臨床醫生執照註册考試”,因此成為內地以及港澳臺、海外學子熱衷報讀的學院。根據統計,在畢業的2000多名本科生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來自港澳臺和海外,確立了外嚮型醫學院的國際地位。 |
|
全球化浪潮涌動,地球村的居民在結集新的網絡,仿佛是另一項“巴別工程”。但在華僑最高學府,很久很久以前,說着各種語言的人們就已經輓手歌舞,群聚而居,他們不需要尋找那傳說中的“同一種語言”,如果要說統一,這裏衹有一種“統一”的文化,那叫多元。
巍巍中華和而不同,於僑文化尤甚。
“一個下午吃遍半個地球”
可以說,暨大的學生都有着最幸福的味蕾。他們甚至在校園內“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嚐到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風味美食,而這一幸福時刻出現在一年一度的“國際文化聚暨南”學生活動中。
“一個下午吃遍半個地球!”有人這樣興奮地說。這個興起於學生創意的活動,立志於讓在校就讀的多國學子展示他們各自國傢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當然,各國美食是其中吸引人的部分。
但這决不僅僅是“風味美食節”這麽簡單。在今年的活動中,學生們把他們的建陽籃球場裝飾成集現代與古典於一身的“飛機場”。數架 “飛機”帶領參觀者遊覽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領略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風情。有靜態的各國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介紹展板,有活躍的遊戲和現場表演,有最直接的味覺刺激,也有深厚的文化感染。
一項學生活動搞得像“小世博會”,讓人拍案叫絶。但這對暨大學子來說,並不是特別吃力的事情,就像活動的名稱一樣,在這個華僑大學府,“國際文化”蓬勃得自然而然,他們做的衹是“聚一聚”而已。
“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一股股年輕的力量攜帶着家乡的特色和民族的風格,走在一起,以青春為圓心,以蓬勃為半徑,囊括起文化相通的元素,構築起屬於暨南大學特色的城堡。”學生們自己的總結如此深刻!
一種博大而多元的文化理念,並不需要隆重的宣告,在流連忘返的遊園中,在“馬來西亞攤位”嚮“緬甸攤位”報以一個微笑的時候,在活動準備期純潔的耳鬢廝磨間,早已潤物細無聲。
“與生俱來”的多元理念
暨大學生愛玩,能玩,玩起來“一不小心”就充滿了各國風情的斑駁多彩,但暨大多元的精彩並不衹是在玩上。
一個香港學生嚮老師提問時,“夾生”的普通話裏還不時夾着幾個英文單詞,一個澳門學生回校時帶來了全宿舍都愛吃的蛋撻,一個印尼學生跟同學提起他在故土的童年生活,甚至爭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賭氣地爆出一句“要是在我們某某國,肯定不是這樣”……聽說有一次中國男足參加亞洲十強賽,華文學院看球的學生幾乎分成了兩個陣營,支持中國隊的同學以及支持印尼隊的印尼籍同學,於是球賽一開打就真的是喝彩聲“此”起“彼”伏。當然球賽過後,肯定有“印尼隊球迷”和“中國隊球迷”回到同一間宿舍,同屋而眠。
這些場景,簡直“暨大味”透了。
說暨大校園文化必言多元,但這種多元絶對是可以“輕描淡寫”就可以提煉而得的,因為這種品質幾乎就是暨南園“與生俱來”的。
什麽的學校培養什麽人。這種多元,於暨大是一種“裝在多棱鏡中的大學”的多面紛呈,於每一個學子,他們在其中學到的是個性、寬容、溝通、博採……
這是多麽可貴的品格!
校園生活
動漫社:COSPLAY聯動香港勢力
榕樹下的表演:學生樂隊濫觴的年代
每個暨大人談起石牌東,都仿佛在說一種暗語,裏面充滿了最稠密的意義纏繞。石牌東是幻彩斑駁的,各自表述的,這種幻彩斑駁,正映襯着活動在石牌東一帶的暨南人的繽紛生活。
石牌東不大,相比起北京路的商業盛景,它“精緻”得幾乎不足以“流連”。石牌東又很大,大到容得下整個世俗以及世俗以外的種種。
石牌東,石牌東,瞬間上崗頂,舉眼見五山,往上是天河。
這種路徑輾轉突進,簡直就是關於青春的隱喻。青春漫溢而出,盛滿一條街。
這是一個廣州最出名的城中村,一個曾經被叫做“小香港街”的地方。“小香港街”有名為證,但究竟是僑校暨大渲染了石牌東,還是石牌東影響着暨大,無法深究。
出石牌是崗頂,再遠點是五山,但是“五座山頭”便意味着遙遠,石牌與五山幾乎不相幹,對於暨大人來說,五山的另一層意義是,那是華工和華農的地頭,別人的地方。過崗頂便是天河,璀璨天河,繁華之地。
對於一個步入大學、最終將投身社會展開人生的大學生來說,從石牌“上天河”確實可以看作一種巧合的人生隱喻。就現實生活來說,這一方地盤搭構了他們的生活場景,在生命最年輕蓬勃的那幾年,他們便在這裏體驗和成長。
石牌東宜大啖。自暨南花園或者西門出來,可以有一些食店作為“鋪墊”,如果從“小東門”出,即可直接“殺”進腹地。一條街粵菜、川菜、湘菜齊全,尤其受歡迎的是這裏的港式快餐,更高級點的“平又靚”這樣的店可做聚會或者約會,於胃和錢包兩者都不虧待。再往石牌村裏稍深入,那裏有最直接痛快的麻辣燙,也有“老地方”這樣的東北菜。石牌東夜市發達,夜半盛放喧囂,不甘寧靜。
饑餓和食欲,構成了復雜的青年元素。吃在石牌東,相對暨大人的飯堂人生來說,是一種“體製外”行為,背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動機,而這些動機,正是青春的內容,石牌東的味道幾乎就是那段歲月的味道。
石牌東宜購買。它和天河城、北京路以及狀元坊保持了合適的距離。購買與距離有關,“上天河”,除了購買的檔次提升外,本身就是一種儀式,這種儀式或許包括做出决定、選擇逛街同伴、衣着的光鮮,甚至包括經過崗頂那段堵塞的公路。
而在石牌東的購買,除了靠近太平洋電腦城,盡享便利外,還堪稱舒服。品種堪稱齊全,像廣州很多地方,當一種東西在這裏有需求的時候,再多阻撓它也會出現在這裏。商鋪堪稱友好,裝修大都不會豪華到讓人拘束。價格堪稱公道,市場經濟巧妙地兼顧了村民、學生(包括內地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外來工或者還有白領的消費力。
這種舒服對於暨大人來說,無異於石牌東展現出來的美德。
石牌東有聲色。附近崗頂的加州紅“越唱越紅”,水邊吧其實並不在水一方,卻聲名在外,“自由空間”名不見經傳,但其對啤酒文化等美食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值得尊敬和追隨。
至於色,特別值得一提的一層解釋是,除了靠近天河電影城外,當年崗頂打口碟市場極其興旺,是全國聞名的淘碟地,包括暨大西門口的CD和影碟銷售都堪稱一道風景綫。現在崗頂淘碟店沒落,但西門口盛景依舊,而校內的一些影碟店鋪也漸漸為“識貨”者所追捧。
如果要把石牌東的一個特色排在最後,那就是“不可盡數”。城市與農村的急速壓縮,讓城中村具備了一種特殊的生態,孕育着一切的可能性。同樣,依托於石牌東的暨大人,其大學生活也充滿了新鮮和繽紛。
石牌生活
水邊吧:舞臺“劇”小 名頭“劇”大
水邊吧大有來頭,但是它的名聲卻不在酒或者水。從1998年起,這裏陸續演過《檔案廣州》、《詩人死了》、《忍受》、《麥當勞主義》、《孔乙己和三個女人的故事》、《茶館》、《魯迅》、《蹲》,還有諸如《殺雞》、《煮經》、《廣州,又名羊城》、《扯蛋——情流感時期的禽人節》、《報紙的N種用法》等大量行為、裝置和平面藝術作品,大部分作品都偏離主流。
光頭老闆藜果,是1989年畢業的暨大新聞係研究生,曾在暨南劇社“玩過”。畢業後先是混跡於媒體,成為廣州第一代流浪記者,1995年開始陸續開了3傢水邊吧,最後一傢也是現在唯一一傢水邊吧位於石牌東陶育路暨南花園15棟,因為經常演出實驗戲劇而聞名。
演戲的舞臺很小,沒有戲上演的時候就擺上大紅的沙發招待來人,這是一個比小劇場還小的“劇場”,因為在酒吧上演,也可以以水邊吧的場景作為戲劇的場景,所以藜果給這個劇種安了個新名字:“吧劇”。
自由空間:精緻BAR LIFE追求者
自由空間老闆也是暨大校友。作為一個西餐廳兼咖啡館兼酒吧,這裏偶爾晚上會有歌手駐唱,也是暨大學生一個的蒲點。自由空間最值得稱道的是經常有啤酒文化節或者其他美食節,這種對精緻生活的追求,讓這傢名不見經傳的小吧值得吧友們尊敬和追隨。
開放包容成就暨大新聞
提起1980年代廣州高校的文化生活,就不能不提“蒙古包”!
那是一個什麽樣的所在呢?在衆多暨南老校友的回憶中,第一個浮上腦海的大概就是那四個別具特色的建築物“蒙古包”——這裏是美食營地;這裏是聚會場所;這裏是熱鬧的舞場。從這個小小的“窗口”,大概能窺見這所僑校不少開風氣之先的文化活動。
暨南園有當時廣州最活躍的文化生活
“蒙古包”其實是暨南大學的飯堂。1961年動工興建,1962年竣工交付使用。4座蒙古包就在現在邵逸夫體育館的位置上,分佈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4個方位,有連廊相通。中心位置建有1座平房,是4座飯堂的公用廚房。每座蒙古包可容納數百人用餐,蒙古包的周圍均為玻璃窗,墻裙設有壁櫃,供學生存放餐具。
80年代在暨大看美國大片
風雲際會
校園美食節:食在暨大
不知道暨大新聞係的校友瀋宏非的美食專欄這樣出名,是否受了暨大“美食環境”的影響。但“吃”在暨大的確是形成了一種“文化”!
由於國傢政策的傾斜,早在60年代,暨大學生開始實行吃飯不定量,菜的品種在高校中也算是最豐富的。1978年復辦之後,由於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也帶來了各地的美食習慣。國內各個地方的地方菜,香港、澳門的粵菜係,還有東南亞各國的菜式,在暨大學子中得到了自發的“融合”。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一個全校性的美食節日——暨大校園美食節出現了。
值得註意的是,也許是因為暨大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嘴可能比較“刁”,因而暨大的伙食一貫都搞得比較好。在1988年“蒙古包”拆除之後,學校又建了馬蹄型的兩層四大食堂(一、二、四、五),以及不遠處的第三食堂。各食堂都有自己的“拿手活”,學生們的評價是“一食的菜,二食的湯,三食的點心,四食的快餐,五食的小炒”。 |
|
2004年,《廣東工業産業競爭力研究》出爐。這份由廣東省政府立項的9大調研課題的總報告獲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並獲得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奬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在背後支撐起這份報告的就是暨南大學産業經濟研究院的專傢團隊。
暨大産業經濟學創始人黃德鴻教授十分欣慰,他評價這份由他的學生們完成的報告:“明確提出了廣東工業發展‘大而不強’的整體判斷……首次明確提出要倡導‘工業精神’,很有見地。”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早在1918年,暨南大學就開始設立商科。1980年成立了企業管理係、會計學係和商學係等,在黃德鴻教授的極力推動下,暨大又在國內率先獲得了産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授予權,他培養的一大批學生在廣東各條戰綫上擔任着重要崗位,如現在的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鐘陽勝,暨大現任校長鬍軍等等都是黃德鴻的高徒。暨大産經學科的培養方向是既重學術又重應用,因此他們還源源不斷地在為廣東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也是暨大學子的全國人大代表楊允中同時還是澳門大學校長高級顧問,不斷為推廣基本法和政府出謀劃策。
“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開展研究是産業經濟學科的一大特色”,産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衛平告訴記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以黃德鴻教授為代表的第一代學科帶頭人,就帶領學生經常深入工廠、農村,瞭解和解决産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廣東進入改革開放新的發展時期,産業發展中面臨許多需要研究的實際問題,在黃德鴻、雲冠平等老一輩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包括鄧偉根、鬍軍、張炳申、隋廣軍、朱衛平、張捷等一批年輕學者,開始對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工業發展和區域結構調整進行跟蹤和係統研究。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廣東經濟發展開始轉型,暨南大學産業經濟學科在學科帶頭人鬍軍教授帶領下,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地方産業發展、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團隊,1996年成立工業經濟研究所,1998年與廣東經濟貿易委員會合作成立廣東工業經濟研究所,出版了以分析廣東工業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紅皮書係列。
如今的暨大經管學科,既有黃德鴻這樣德高望重的老專傢坐鎮,又有鬍軍等正值盛年的專傢銳意進取,擁有産業經濟學、企業管理等重點學科和會計學、工商管理等名牌專業。兩大科研基地——工業經濟研究所和企業發展研究所也碩果纍纍,近年來承擔並完成了多項國傢自然科學重點課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出版了一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理論專著,如《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係列叢書》等,先後承擔了省委、省政府,省直各職能部門,各市(區)和部分企業的研究課題20多項。
學科亮點
企業管理:廣東和海外地區富豪産生的搖籃
會計係:中國最早的會計專業之一
金融學:華南金融人才培養基地
MBA中心:大陸地區處於前列
1993年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準暨南大學試辦MBA專業學位教育,成為在全國範圍內首批開辦MBA教育的26所院校之一。2000年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專傢對首批試辦MBA教育的中國高校進行評估,暨南大學在華南地區排名第一。
2002年國務院學位辦準予暨南大學自主招收在職人員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同時批準暨南大學成為國內首批承辦EMBA學位教育的院校之一。2003年,暨南大學管理學院經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準,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著名高校纔擁有的工商管理博士培養授權點。
在李從東、王國慶等教授的帶領下,暨南MBA校友匯集各行各業精英。MBA畢業生連續多年在《福布斯》MBA學生薪酬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古老”學科有最“牛”專業
生科院裏有數個“古老”的係所,如成立於1929年的化學係,1989年改為應用化學專業;成立於1927年的生物學專業,現擁有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兩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技術專業為省名牌專業)以及遺傳學、免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動物學4個碩士點;生物醫學工程所,是我國最早從事生物材料研究和開發的機構之一,也是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的挂靠單位,已連續承辦了七屆(1984—2000)全國生物材料學術會議。生物醫學工程是廣東省重點學科,也是暨南大學“211工程”7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最“牛”的當屬水生生物學科。它的前身為國傢高教部水生生物研究室,創立於1964年。由早期留英博士、著名魚類學家廖翔華先生和留美博士、國際知名藻類學家樊貢炬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領銜創辦。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科點在水域生態學和赤潮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
現在,學科點先後建成廣東省重點學科、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與廣東省海洋與水産廳共建了廣東省赤潮研究中心,並於2002年被國傢教育部批準為國傢重點學科,是目前我國高等學校中唯一的水生生物學國傢重點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為我國水生生物學研究和教學的主要基地。“七五”至“九五”期間,先後兩次主持國傢基金委重大項目,目前是赤潮“973”項目的主要承擔單位。
徐志摩曾經說:“要在茫茫人海之中尋找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暨大之於生科院,似乎就藴含着這樣的情愫。幸運的是,暨大得之。
高點起步 青年擔綱
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一出生就風華正茂
基因工程藥物國傢工程中心: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是暨南大學第一個國傢級工程中心。
水生生物:面朝大海 獨占鰲頭
提起暨南大學新聞係,人們無不翹起大拇指跟你說這是“全國三大新聞院係之一”。事實上,1946年誕生於上海寶山路的這所傳媒學堂,風雨砥礪而一路前行,書寫了中國傳媒教育史的重要一頁。60年來,幾代暨南新聞人薪火相傳,鑄造了中國傳媒教育“華南重鎮”這個光亮品牌;五千畢業學子遍及海內外傳媒業界,暨大新聞因而贏得華語媒體“黃埔軍校”美譽。
五千桃李遍天下勢如“軍團”
辦學六十年,暨南新聞係為社會培養了五千多名優秀畢業生。他們之中,有些人已擔任我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國傢和地區新聞傳播媒介的高層領導和業務骨幹,有些人更成為其他行業的領軍者。
單是新時期以來,“暨南牌”畢業生中就涌現出一批傳媒精英:南方報業“三巨頭”社長範以錦、總編輯楊興鋒、總經理鐘廣明;羊城晚報社首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杜星,廣州日報社“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關雅文……
“母校帶給我的是信念、自由觀和獨立性”。現任職於《生活》雜志的令狐磊這樣形容暨大的影響。令狐磊被稱為傳奇式傳媒人物,這位暨大新聞係的2001屆畢業生,從大二起獨立製作網絡雜志《磊周刊》,引起媒體關註。
在國內較早開始培養海外傳媒人才,是暨大新聞專業的另一顯著特色。暨大校長助理、新聞學院博導林如鵬教授告訴筆者,目前任職於香港傳媒的暨大畢業生有300人以上,澳門新聞媒介從業人員,有80%出身於暨大新聞門第。在香港,暨大校友還成立了“暨大香港傳媒同學會”。
當前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有本科生1200人,其中境外學生占本科生總數的七成以上。常務副院長董天策教授透露,明年春季首次博士招生,就已經有臺灣的新聞人報考。
六十年薪火鑄就華南第一
作為我國新聞院係中開辦最早的係科之一,暨大新聞係較早時期就開始了研究生教育,對海外傳媒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在中國傳媒教育史上也是開風氣之先的。
而現在,學院已形成了本、碩、博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係,暨大新聞已成為一個品牌,這不僅是廣東省的第一,而且是整個華南地區的第一。
“自第一任係主任馮烈山以來的十位暨南新聞掌舵人嘔心瀝血,使暨大新聞成為南中國一個響亮的傳媒教育品牌。”一位傳媒教育史專傢細說起暨大傳媒教育品牌的艱難纍積。原中國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
新聞發佈會上多是暨南人
現供職於《羊城晚報》的康記者聊起了這樣的片段:
“正式當記者的頭天采訪,我就幸運地碰到一次重大事件的采寫,由於新接綫,自然比較緊張,做了好多準備工作。但當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達現場的時候,交談中竟發現,采寫本次事件的多位大報記者都是咱們暨大校友!”
在暨大新聞人較為集中的廣州,往往一個新聞發佈會,數十位到場記者中,“打照面多是暨南人”的有趣現象常常發生。
香港《大公報》駐廣州記者小黎也親歷過暨南傳媒人在一個場合會面的熱鬧場景。這位在香港有多年媒體從業經驗的記者說,在香港、澳門等地,暨大新聞人也較為活躍,這些地區的“暨大傳媒同學會”,更是使得暨南新聞人的業務技能和新聞理想相互影響,傳承不息。
前不久,一塊名為“産業經濟研究院”的牌匾挂在了暨南園,為百年校慶錦上添花。“産業經濟研究院不是行政層面的一個學院或研究所,而是一種制度架構,說得更通俗,是一個物流中心。”暨大校長鬍軍說,“一旦廣東的支柱産業要進行深剖、跟蹤,這個‘物流中心’就會把話題承接下來,並調動各種有效力量,達到最佳‘配置’,為政府出謀劃策。”
這塊新牌匾是暨大這所百年學府的衆多“牌匾”之一,以其為代表,暨大憑藉其學科的高端優勢,一直與廣東、與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共舞共贏。
廣東支持高校重視人才培養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內各高校的發展,而早在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就把“暨大百年校慶”列入了“日程表”,把這所華僑最高學府的百年華誕當成城中大事,讓各部門積極支持和配合。此外,省政府還在人員調度、資金安排上對校慶大力支持,暨大師生、校友為之振奮。
暨大學者名列政府“專傢庫”
廣東對高校的支持,是高校與地方“共舞”的一個方面,而由“共舞”所帶來的“共贏”則是另一層次的縱深。服務廣東,高校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依托高校,廣東找到了智力的支撐——這是决定廣東發展後勁的一大關鍵。
從這裏,不難看出廣東省委、省政府長久以來花大力氣支持暨大發展及其舉辦校慶的原委。因為,在暨大身上,正有着無數這樣雙方“共贏”的例子。
自從在廣州復辦以來,暨大在為華僑服務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立足廣東,為廣東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服務。在各級政府、行業發展的“專傢庫”中,暨大的專傢學者們占有一定比例,如馮邦彥、封小雲、劉少波、何問陶、左正等專傢教授。 |
|
暨南大學成立於1906年,是一所著名的華僑學府,也是國傢面嚮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在中國衆多大學中,暨南大學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辦學特色而享譽國內外。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大學工商管理學科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1918年,暨南大學就開始設立商科,是我國最早開展商科教育的國立高等學府之一。建國以後,暨南大學管理學科得到不斷發展。為了適應海內外對管理人才不斷增長的迫切需求,1980年成立了企業管理係、會計學係和商學係等,並在國內率先獲得了産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授予權和企業管理等學科點的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學校整合工商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的資源,成立了管理學院,使暨南大學管理學科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逐漸提高。
管理學院的學科門類齊全。擁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擁有企業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財務管理、金融工程、工業工程與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産業經濟學等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企業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旅遊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心理學、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産業經濟學、社會保障學等10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還開辦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專業碩士(MPAcc)、公共管理碩士(MPA)和企業管理專業碩士(高校師資)、工程碩士(工業工程領域,ME)等專業學位教育。學院擁有強大的師資陣容和高層次、外嚮型的生源結構。學院開辦了工商管理、會計學、註册會計師、財務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旅遊管理、行政管理、企業行政管理等本科專業,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優秀學子報考。 學院還開辦了MBA、EMBA、MPAcc等專業學位教育,是全國第一批EMBA試辦單位。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49人。博士研究生210人,碩士研究生2040人,全日製本科生2171人。其中,港澳臺境外生1669人,是全國培養港澳臺學生最多的學院。
管理學院的綜合優勢突出,科研力量雄厚。擁有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産業經濟學科是廣東省A類重點學科,也是全國僅有的6個該專業國傢重點學科之一;學院的“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列為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會計學作為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與工商管理專業同為廣東省名牌專業。學院建有包括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企業發展研究所在內的研究機構10個,這些科研機構充分利用該校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和最高華僑學府的區位優勢及特殊地位,在廣東産業競爭力、企業ERP項目實施、廣東地方旅遊項目規劃與管理等領域形成了研究方向上的鮮明特色,並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學院堅持走國際化合作辦學的道路。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培養EMBA,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UBC)等簽署協議聯合培養MBA;長期與英國公認會計公會(ACCA總部)聯合培訓國際會計師,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加拿大註册會計師協會(CGA)三方合辦國際會計課程,培養外嚮型會計人才。2001年,學院與德國SAP公司合作成立華南地區唯一的ERP研究中心。
2005年2月,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榮獲國務院僑辦先進單位稱號。
管理學院將在暨南大學“僑校+名校” 發展戰略的指導下,秉承百年悠久的人文傳統和深厚的學科底藴,求實創新,與時俱進,努力躋身於中國一流管理學院的行列,成為造就中國一流管理人才的搖籃 |
|
俯瞰職場風雲 思考職業人生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是由暨南大學珠海校區就業指導中心發起並支持,就業指導中心老師指導,學生獨立運作的非營利性學生社團組織,其弘揚“服務暨南人”精神,走“高效執行力”道路,工作範圍涉及全院各係專業學生就業的方方面面,協助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指導全校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為畢業生就業做好全方位服務。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熱忱歡迎廣大在校生以及企業參與職協的事業,共創輝煌的明天!
職協宗旨:致力於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發展,牽手企業,服務暨南人!
部門介紹:
秘書部:
協會的大管傢
1,負責協會日常事務,安排人員值班表,跟進其它部門的開會情況,招聘會宣講會中的細枝末節等;
2,草擬並監督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種文件的整理歸檔,整理會議文字資料的記錄.
人力資源部:
協會的HR
1,“選”——統籌招募工作,製定協會招新計劃;
2,“育”—— 開展例行的戶外拓展,心理拓展;總協會及各部門內部培訓;具體活動實踐。
3,“用”——負責協會成員績效考核,作為幹事晉升的重要依據;
4,“留”——根據幹事綜合表現,進行年終評優及競選。
公關部:
協會的廣告公司
(包括平面設計師團隊與外聯團隊)
1,負責整個協會的對外宣傳推廣(包括公關活動策劃,廣告海報策劃製作等);
2,策劃協會品牌活動(如簡歷大賽,專題講座等);
3,負責外聯工作,密切聯繫企業和其他學校相關組織;
4,協調畢業生、協會以及企業之間的關係。
組織部:
協會的指揮中心
1,承接企業校園招聘宣講會、統籌執行職業生涯規劃、考研講座等特色活動,負責大型招聘會籌備工作;
2,定期嚮協會管理委員會提交工作總結和建議,在做好現有活動的基礎上積極為新的特色活動的創辦提供建議或策劃,為協會的長遠發展盡職盡責;
3,部門成員作為各項活動的執行負責人,具有組織安排、現場管理、總結反饋的職能。
編輯部:
協會的新聞中心
1,負責職協的新聞及大事的新聞編寫與新聞攝影,及時準確發佈職協內部各大活動及最新消息;
2,搜集相關的就業信息,製作專欄,為我校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相關信息;
3,主編職協報刊及會刊,提供校就業情況及最新信息。
信息部:
1,收集就業訊息和資料,及時更新協會網站資訊;
2,與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建立聯繫,協助其工作;
3,管理協會blog,展示協會成員風采,記錄成員工作心聲;
4,報刊與會刊的設計與排版。
宣傳部:
協會的宣傳窗口
協會特點:
1,采用公司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模式.
2,不同於組織興趣活動的協會,我們是就業辦直接指導的服務性協會
3,不招收會員,不收會費 .俱樂部是聯想的,我們衹是管理.俱樂部會員理事長等不是協會正式成員,可參與協會其他部門競選.
協會的定位:快樂的專業團隊
對協會成員:1.由專傢進行職前培訓及團隊拓展;2.舉辦讀書會構,建學習型團隊;3.協助就業辦完成相關工作;4.走訪企業以收集信息並促成合作;5.承接企業招聘宣講會;6.自主策劃承辦各種相關活動。
對畢業生:1.舉辦大型招聘會;2.針對各專業舉辦名企專場招聘宣講會;3.舉辦考研、等級考試講座及交流會。
對新生:1.舉辦職業生涯規劃係列活動;2.舉辦面試、兼職等社會能力培訓活動;3.舉辦名企儲備人才團隊招募活動。
招新宗旨:不求最優,尋找最適合 不求數量,力求重點培養 |
|
jinan daxue
暨南大學
Jinan University
中國一所以招收華僑、港澳、臺灣籍青年為主的多科性綜合大學。設在廣東廣州。前身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於南京的暨南學堂。1911年停辦。1918年復校並改名為暨南學校。1923年遷上海真如。1927年夏改為國立暨南大學。1942年6月遷福建建陽。1946年6月從建陽遷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停辦。1958年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和華僑、港澳同胞的要求,經國務院批準在廣州重新建校。到1966年已發展成為文、理科綜合性大學,設 9個係和東南亞研究所。1970年學校停辦。1978年春復校,廖承志曾任董事長。
學校設醫學院、經濟學院和 9個學係(19個專業):中國語言文學係、外國語言文學係、歷史學係、新聞學係、數學科學係、計算機科學係、物理係、化學係、生物學係。還有 2個博士生專業、18個碩士生專業。
學製除醫學專業和口腔醫學專業為 6年外,其他各專業均為4年。另有漢語專修班(學製1年)、幹部專修科(學製2年)、石油會計進修班(學製1年)和預科(學製1年)以及中專性質的護士班(學製3年)。
1983年度全校有研究生80名,本科學生2922名,專科學生 240名,預科學生88名。其中華僑學生69名,港澳學生733名,臺灣籍學生35名,歸僑僑眷子女782名。華僑學生來自日本、朝鮮、蒙古、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老撾、印尼、毛裏求斯、尼日利亞、澳大利亞、羅馬尼亞、英國、 美國、秘魯等24個國傢。還有進修生109名,護士班學生135名。
暨南大學
暨南大學學生在進行排球比賽
科研機構設有 4個研究所、12個研究室,共有專職科研人員 250名。學校共有教師1067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189人,講師568人。
學校在教學中,結合華僑、港澳學生的特點,註重基礎理論與應用科學相結合,註重外語課和選修課的教學,並在全校實行學分製。
學校圖書館藏書 107萬册。此外,東南亞研究所藏書 1.6萬册。
學校還附設有夜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廣州華僑醫院等。
(馬興中)
|
|
人物 | 美女 | 南京市十大傑出志願者 | 深圳 | 醫院 | 醫療衛生 | 作傢 | 翻譯傢 | 戲劇傢 | 百科辭典 |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 南京 | 大學 | 高等教育 | 教育史 | 詩人 | 民進 | 廣東南海 | 傳播學 | 廣東省 | 新聞學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廣東 | 法院 | 知識産權 | 武漢大學 | 電子商務 | 本科 | 宋史 | 浙江大學 | 歷史學家 | 廣東江門 | 旅遊 | 個人 | 更多結果... |
|
|
國立暨南大學 | 暨南大學校友 | 暨南大學新聞係 | 暨南大學統計係 | 暨南大學藥學院 | 暨南大學文學院 | 暨南大學圖書館 | 暨南大學醫學院 | 暨南大學出版社 | 暨南大學法學院 | 暨南大學日月湖 | 暨南大學附屬醫院 |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 |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 暨南大學網絡中心 | 暨南大學國際學院 | 暨南大學教育學院 |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 暨南大學附屬中學 |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 | 暨南大學信息工程 | 暨南大學珠海學院 | 暨南大學中旅學院 | 暨南大學電子商務協會 | 暨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暨南大學知識産權學院 |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係 | 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 暨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 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 |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暨南大學emba |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日月湖 | 暨南大學科技産業大廈 | 暨南大學招待所餐廳 |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二院 | 暨南大學醫學院眼科 | 暨南大學醫學院第四醫院 |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 | 暨南大學生命與健康工程研究院 | 暨南大學生態保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 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電子商務專業 | 暨南大學大學生藝術素質教學部副主任 | 暨南大學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 暨南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廣州暨南大學高校圖書代辦站 | 廣州市郵政局暨南大學郵政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