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寺始建于明代,原名为皇城东苑,又名“小南城”,占地近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清初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乾隆20年(1755年)重新修葺扩建,乾隆赐名普渡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47年。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
修缮 半新半旧存古风
普渡寺1984年即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普渡寺地区自然形成一个高密度居民区,普渡寺大殿变成了学校的教室和仓库,普渡寺破损严重,四周的配殿更是不复存在。普渡寺的修缮引起了许多部门和人士的关注,被列入北京市3年“3.3亿元文物抢险修缮工程”项目,并于去年9月启动。东城区财政投资4000多万元,搬迁了普渡寺台上的186户居民,撤并了占用普渡寺大殿的南池子小学,拆除普渡寺周边破旧民房和违法建筑近5000平方米,彻底腾退文物,进行修缮。
腾退后,普渡寺的修缮完全按照古建传统工艺及文物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殿内的彩画穹顶看起来半新半旧,这是因为在维修时要首先使用旧建筑构件,只有当旧件缺损、数量不够时才用仿制的新件代替。
北京通州普渡寺
北京通州普渡寺,座落于北京市东郊武术之乡 ----- 通州区张家湾镇陆辛庄。寺院历史悠久,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前后三进,历经兴衰,寺内香火依然兴旺。僧有悟性,佛有灵光。对于寺院的起源现已不得而知了,可能只有山门的那棵老树成了历史的唯一见证。 但据文字记载,本寺曾于道光十五年得以重修。后来的一段时期,这里的百姓将其称之为“三士庙”-----因以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而得名。到二零零二年,一些善众自发筹资对寺院进行了整体恢复和重建。先后复建了大雄宝殿、圆通殿、伽蓝殿、地藏殿、天王殿、藏经楼、禅堂等。于二零零四年完工。
二零零八年上怡下僧法师住锡通州,因是观音道场,慈航普渡,故取名普渡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