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普氏羚羊
目錄
簡介
  普氏原羚與其它羚羊不同之處在於:一是形態的不同。雄性成年個體重約27公斤,雌性個體重約23公斤。體長約1米,雄羚長有一對有環棱的黑色硬角,角尖相嚮內彎。嘴唇黑色,頜下白色。夏季普氏原羚通體被覆棕紅色的毛被,秋末換毛,鼕毛為枯黃色。四肢內側和腹部着白色毛被,臀部亦覆蓋着白色毛被,其中間為醒目棕黑色尾巴。
  據專傢介紹,普氏原羚與鵝喉羚很相像。鵝喉羚是一種生活在幹旱地區的羚羊,特別是衹看兩種羚羊頭部時兩種羚羊都長着一雙黑色的彎角,但普氏原羚的角較大,角的基部較粗壯,兩個角尖相距較遠。普氏原羚的頭部與蒙古瞪羚、藏原羚也有些相像。因為普氏原羚容易與其他羚羊相混淆,因此為這種羚羊的鑒定帶來了睏難,近年來許多人在很多地方聲稱發現了普氏原羚,但標本經過鑒定後都是鵝喉羚或是藏原羚。
  二是棲息地的不同:普氏原羚的棲息地離不開沙漠,以致有的動物學家將普氏原羚劃為荒漠動物。青海湖鳥島保護區有十幾平方公裏的沙漠,是普氏原羚的一個分佈區。青海湖湖東還有一片面積達203平方公裏的沙漠,普氏原羚在此也樂得其所。
代言羚羊搖旗吶喊
  中國有句成語: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篇關於普氏羚羊的文字,早該完成。野生動物不會說話,不會來電催稿,乃至拖到今天。亦由於動物們往往忍辱沉默,纔需要有人為其代言。
  普氏羚羊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1996年國際上有關組織出臺《iucn紅皮書》,把它列入極瀕危等級。我國也將它列為13種極瀕危級動物之一。其餘12種動物物種是:鶴類、雉類、麝類、鹿類、長臂猴、金絲猴、揚子鰐、大象、藏羚羊、朱䴉、東北虎、大熊貓。2004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組織推舉若幹作傢出任這些動物的代言人,分配我專為普氏羚羊生存繁衍而搖旗吶喊。
  此前,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普氏羚羊所知甚少,倒是對藏羚羊鐘愛有加,甚至誤以為普氏羚羊和藏羚羊差不多是一回事,其實大謬不然。普氏羚羊要比藏羚羊稀罕得多。後者目前有五萬衹存活,而前者僅存三百衹左右。
中國獨有洋人命名
  動物專傢蔣志剛先生為研究普氏羚羊,奉獻了十多個年頭。他嚮我闡述種種問題,使我對這種中華特有的高貴動物産生出強烈敬意來。他反復強調與國際上許多國傢日趨深入的野生動物保護工程相比較,我國明顯處於落後狀態。就說普氏羚羊的命名,居然還是洋人們給確立的。在中國野生羊群身上,也有着令人哀傷惆悵的老故事:
  130多年前,一支由俄國人率領的駱駝隊,在晨霜中出了北京西直門。為首一名沙俄職業諜報軍官,生一臉大鬍子,要踏過上萬公裏漫漫荒野,縱深到中國西部高原青海湖那裏去。大鬍子名叫尼古拉·普熱瓦斯基。此前,這個精力無比充沛的傢夥已經在1867年至1869年間,踏勘了中國黑竜江、烏蘇裏江等大片地區,返回其國內做出了舉世震驚的學術報告。這一回,他和他的探險隊衣衫襤褸一路西進,靠着射殺大量野生動物來維持生命。
  他們走過了內蒙古高原,走過了阿拉善草原,走過了河西走廊,最終登上了藍天麗日緑草無邊的青藏高原。也就是在這裏,他們獵取到了這種稀世羚羊,並在1875年,把羚羊標本竪立在了俄國。普熱瓦斯基此行收穫異常豐厚,其中包括中國特有的40多種哺乳動物的130張獸皮和頭骨標本,230種近千衹鳥類標本,10種爬行動物的70個標本,11種魚類標本和3000多種昆蟲標本,從而大大豐富了俄國皇傢博物館館藏。普氏帶回來不少中國物種,都是國際動物學家們眼中的盲區,因此,在1914年,這種世界珍稀的中國羚羊被命名為“普氏原羚”並沿用至今。
世界瀕危僅存306衹
  幾十年前,普氏羚羊在內蒙古、新疆和青海省大片地區均有發現,而目前,卻衹有在我國青海湖周邊地區,纔幽靈般地顯現它的倩影。和其他珍稀物種一樣,普氏羚羊一胎衹生一隻羊羔。這種全世界惟中國獨有的普氏羚羊,其確切數量,據統計也衹有306衹。在極瀕危級動物中,它比東北虎少,比大象少,比金絲猴少,比揚子鰐少,比大熊貓少,比藏羚羊更少,成為我國所有哺乳動物裏種群數量最少的物種。對普氏羚羊的人工搶救工程,也比朱䴉等鳥類動物啓動晚,成為中華動物裏的“最危”一族。同時,普氏羚羊也列在了全世界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之首。全世界人工動物園,包括我國在內,從來沒有飼養和展出過普氏羚羊。也衹有中國、俄羅斯和英國等少數幾個博物館,擁有普氏羚羊標本。
為了愛情不顧性命
  普氏羚羊,它的奔跑姿態、它的體形、它特有的內鈎犄角,更優美於藏羚羊。個頭比藏羚羊也大些。尤其特別之處,在於它的愛情觀。為了愛情它們竟然不顧性命。雄羊在尋覓愛侶時,總是選擇一個高出沙漠或草灘的土坡,在坡頂上,它昂首獨立,毫無顧忌地嚮愛人顯示其身姿,於是成為獵手們輕而易舉的射殺目標。多年來,子彈一次次穿透了雄羊們的胸膛,而它們並不改悔,又一次次昂然伫立在高坡之巔,為愛情奮不顧身。
  雄性羚羊往往選擇糟糕的草地進食,而把優質草灘主動讓位於母羊和小羊。雄羊們堅韌不拔,總是放棄與妻兒們的生存競爭。每當此刻,雄羊常常在側旁為母羊和後代們放哨警戒,一旦危險來臨,雄羊們立即報警,並且把臀部潔白尾毛竪起外翻,在緑色或黃色草地上以其格外醒目而警示同類,這醒目漂亮的白色體斑,便招來了更多槍彈。於是,荒漠中一次次出現了草原狼奪命羚羊的集體狂奔:白色體斑在前頭波浪式飛舞,血盆大口在後面無情地撲咬……
羊之不幸人之不幸
  蔣志剛先生在其科研報告中凄凄然寫道:“普氏羚羊還能生存多久,尚難定論。這一物種很可能在我們瞭解其生態、進化和遺傳特徵之前,即從我們這個星球上永遠消失。”這决非危言聳聽,而是普氏羚羊所面臨的真實險境。在此我不得不沉痛地告訴讀者:普氏羚羊的同族——高鼻羚羊,近年已在廣阔的中國大地上消失,被正式宣告滅絶了!同是有蹄類動物一族,高鼻羚羊可以在今日滅絶,普氏羚羊步其後塵在明天逝盡,想來也不會奇怪。
  羚羊的不幸,也是人類的不幸。
非法獵殺不擇手段
  普氏羚羊在1988年被列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之後,非法獵殺並未停止。如在1994年12月,有人不僅用半自動步槍圍獵它,還采用了放火逼羊的野蠻手段,致使1000多畝草場被焚毀!還是這一年,更大的災難降臨到了野生動物們頭上——青海湖附近大片草原讓一傢傢畜牧企業簽約占領了。這些企業大面積養殖綿羊,毫不客氣地用鋼絲網把肥美草原圍封起來,漫長的金屬網一直擴展到了沙漠地區。為了獲取食物或為了逃避野狼追擊,羚羊們被逼之中,一次次冒險跳越生死網。我看到蔣志剛先生拍回來的照片,羚羊殘屍血淋淋地挂在鋼絲網上,死不瞑目,慘不忍睹。
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人類已經剝奪了世界珍稀物種絶大部分的棲息地,今天我們又將羚羊們的最後領土侵占。熊貓也好,羚羊也罷,都是自然生態寶貴資源,一旦滅絶,必不再生,基因喪失以後,萬法不可輓回。保護野生動物,便成為生態體係建設的核心,保護它們的多樣性正是保護生態,也就是保護生産力。
  人與動物,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