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穿洞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贵州安顺市普定县城西5公里处的一座孤山上,山下四周是溶蚀性盆地。穿洞洞口朝南,前后相通。洞口海拔1,286 米,山顶与谷地的相对高度为87米,洞口 于孤峰半腰,洞口距地面26米,为一石灰岩质溶洞,因洞口南北对穿而得名,洞长30米,宽约13米,洞顶作弧形,顶高9米。
一九六九年五月试掘,获得大量石器、骨器。一九八一年五月中国科学院和省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两千多件。其中骨器出上四百余件,制作精巧,形式多样,为其他地方所少见。该遗址发掘出土各类旧石器2万余件,骨器千件,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200余件,古人类头盖骨化石2个,还有人类骨、齿多件。骨器之精,均为世界所罕见,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此外,还发现多处用火遗迹。出土文物之多,全国之冠,震惊考古学界。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教授生前实地考察了穿洞遗址,肯定了“穿洞文化”在中国考古学上的价值和地位,亲笔题写了“普定穿洞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界确认 了“穿洞文化”的命名,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和极高的学术地位,为研究我国西南原始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将建为古文化遗址博物馆。1990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穿洞遗址为为数甚少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