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應宮投訴電話 福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1-8330011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顯應宮又稱大王宮、媽祖廟。位於長樂市漳港鎮仙岐村。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60多年歷史。幾百年間,顯應宮數度重修。據出土的碑文記載,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大約在清光緒年間也就是100多年前,由於一場風暴海嘯之類的特大天災襲擊,顯應宮隨同鄰近的村捨,一夜之間被風沙掩埋在地下了。鬥轉星移,滄海桑田。若幹年後,人們在這裏又建起了村莊,村的名字叫“仙岐”,卻沒人知道顯應宮及其“仙人”們就在村莊的地下。 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報登載了國務院批準建設長樂國際機場的消息。事隔一日,機場所在地仙岐村的一位村民在村居中的一塊沙丘挖沙,挖着挖着,竟然挖到了一堵墻!上級政府獲悉後迅速派人指導現場挖掘。半個月後,沙丘變成了晨印?0多尊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泥塑神像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是福建省迄今為止發掘的數量最多,群體最完整,年代最久遠的泥塑神像群。同時出土的還有20多件陶瓷器皿、石碑、匾額以及部分古幣、硯臺等,最引人註目的是一幅清朝嘉慶皇帝頒賜的匾額,雖然邊緣已腐爛,但“願愈應”三個御筆親書依然清晰可見。 經文物專傢考證,這裏就是有800多年歷史的顯應宮。從《長樂縣志》查知,顯應宮曾被列為縣內十五都的名勝古跡。當時顯應宮俗稱大王宮,因偏殿祀有媽祖神像,又稱天妃宮。歷經宋元明三個朝代,香火鼎盛不衰。那些神像屬大王殿、媽祖殿、臨水夫人殿、巡海大臣殿與馬將軍殿。專傢斷定,已發掘的遺址僅是顯應宮的後宮部分,前宮尚埋在鄰近十餘戶農捨之下。足見當年顯應宮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偉。為什麽如此貧瘠的地方竟有一座如此富貴的大廟?為什麽如此偏遠地方的一座廟竟能得到清嘉慶皇帝的賜匾?究竟這個顯應宮在歷史上有着什麽樣的地位?不可思議的是,經過一百多年的埋葬,剛出土時,神像身上朱紅、嫩緑、金色等色彩竟還未減幾分,而且表情生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同樣不可思議的是,廟裏各種東西保存完好,連坍塌半截的土墻、朽得衹剩空殼的木柱都在,不易朽爛的瓦片卻一片也沒找到。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個月後,福建日報發表了顯應宮出土的報道,第二天,數百衹美麗的大彩蝶不知從何處翔集於此,駐足神像之上,趕它不走,抓它不飛。接着幾衹青蛙和幾百衹蚱蜢也出現了,也是碩大肥壯得連這一帶最年長的老人都前所未見,聞所未聞。誰也不知道它們是從哪裏來,為什麽而來,來了之後為什麽不肯離去。所有這些令人睏惑的問題都等待熱心的遊客和我們一起探索、考證。 人們看到的顯應宮,是根據古建築專傢規劃設計重建的,分地面新宮和地下古宮兩個部分。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為5600平方米,保留原遺址舊標高,作為地下宮,原有神像、柱礎、神龕等按舊定位保護,以供研究和觀賞。地面部分總平面佈局以中軸綫左右對稱,采用傳統的庭院殿堂形式。前立照壁,依次建有牌坊、山門、將軍殿、天妃殿、大王殿,天井左右為鐘鼓樓,後院兩邊角樓相峙,兩翼配殿附竜,回廊繞院,主次分明,格局有序,氣魄宏偉。第二期工程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有花圃、停車場及綜合樓等,目前正按規劃設計施工中。從閣樓式的通口順階而下,便可進入地下古宮觀瞻。出土的古宮僅見兩殿。前後殿的門墻均保存完好。記載重修的石碑出土時是在前殿門墻的左邊。進入前殿大門,左邊為媽祖神龕,右邊為巡海大帝神龕。後殿正廳祀當地守境大王神祗,左偏殿為醫藥神祗,右偏殿為臨水夫人。各尊神像及其基座均保留原位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