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 > 日本 > 近畿地方 >大阪府 >大阪 > 日本橋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日本橋架在中央區北部日本橋川上,這座大橋是 17 世紀德川江戶時代建成的五條街道的起點,現在還設有“日本國道路元標”的青銅標示物,是日本所有道路的基點地。
  
  與銀座相鄰的日本橋一帶,除了大型百貨店以外,還分佈着許多從江戶時代承傳下來的百年老店。1923 年發生關東大地震之前,這裏曾有一個魚産品交易河岸,有着作為東京食品來源的市場而繁榮的一段歷史。
  
  銀座是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一個有代表性的繁華街區,17 世紀初葉這裏開設了鑄造銀幣的“銀座”鑄造廠,因而有了這個地名。有 1 丁目到 8 丁目八條街,中央大道是主要道路,與它並行的有“並木大道”、“懸鈴木大道”等,這裏各種店鋪鱗次櫛比,既有歷史悠久的日本百年老店,又有出售世界各國名牌商品的專賣店。歌舞伎座在 4 丁目交差路口西面的築地一側,是上演日本傳統戲劇歌舞伎的地方。
日本橋(橋梁)
  ・歷史
  《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 日本橋》(浮世繪)作為橋梁,日本橋橫跨於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橋川之上。1603年(慶長8年),開創了江戶幕府的德川傢康提出建設全國道路網的計劃,日本橋就是在這個時候修建的。1604年(慶長9年),日本橋成為五條街道的基點。明治時代後期,為了紀念東京遷都30周年,在日本橋兩端修建了被稱為“緑門”的鳥居(於1898年(明治31年)落成。 鳥居:常修建於日本神社前的一種門,日本人認為它是人間俗界和神域之間的結界)。
  最開始建造的日本橋為木質結構,衹連接了室町一丁目和通一丁目兩條街道。這座木橋曾被大火燒毀,在那以後的幾百年中則經過了代代的修繕重造,並於1911年(明治44年)將其改建為花崗岩製雙拱石橋。最後一次對日本橋的改裝工程於1999年(平成11年)完工,這已經是第19代日本橋了,它被列為日本的重要國傢文化財産。
  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浮世繪中,有不少都是日本橋與富士山一同出現在畫面中的。但是與其他有名的“富士見”場所一樣,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視綫逐漸被高層建築遮擋,那種在日本橋上就能遠觀富士山的情景已經不復存在了。而且,在19世紀的高度經濟發展時期,為了舉辦東京奧運會而於1963年(昭和38年)建成的首都高速公路正好位於日本橋的上空。在日本橋上仰望,已是連天空都很難見到。生活在日本橋附近的居民因此提出了將高速公路改為從地下通過,從而恢復舊有日本橋景觀的構想。對此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雖表示支持,但石原慎太郎知事卻提出反對。高達5000億日元的工程預算使城市景觀建設和行政問題發生了矛盾。
  ・道路元標日本橋道路元標
  根據戰前的道路法,日本各個市町村都要在道路的起點設置道路元標,而道路元標的所在地一般就是市政府、縣政府等政府機關的設立地點。作為首都的東京市繼承了江戶時代的做法,將日本橋作為東京的道路元標。雖然現行的日本道路法中沒有關於道路元標的規定,不過日本橋中央依然設有着“日本國道路元標”的文字標志,橋兩邊也設有其復製品。以日本橋為起點的國道有以下7條:
  1號國道(終點:大阪市)
  4號國道(終點:青森市)
  6號國道(終點:仙臺市)
  14號國道(終點:千葉市)
  15號國道(終點:橫濱市)
  17號國道(終點:新瀉市)
  20號國道(終點:????尻市)
  (註:這7條國道中實際以日本橋為起點的衹有1號國道和4號國道,其他道路均為這兩條國道的重複路段)
  早在江戶時代,那些以日本橋為起點的古老道路的兩邊就有着鱗次櫛比的商鋪。隨着現代社會地發展,三越、高島屋等有名的百貨商店也都雲集在日本橋附近。
  ・文化財産
  第19代日本橋於1999年(平成11年)5月13日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傢重要文化財産(建築物)。日本橋與山口縣的錦帶橋、長崎縣的眼睛橋一起被稱為“日本三名橋”。
  不過隨着日本首都道路建設的步伐,日本橋的舊有景觀已經被現代道路所覆蓋。2005年(平成17年)12月,以早稻田大學的伊藤滋教授為代表的“創建美麗景觀”活動中,日本橋被評選為“百個差景觀”(惡い景觀百景)之一。而東北大學的助理教授五十嵐太郎則以“象徵日本土木技術高度發展的首都高速道路比日本橋更具有歷史價值”的觀點表示對此評選的反對。
日本橋(地區)
  由昭和初期的町名變更而來。關東大地震以後,日本橋地區實行了全面的區劃整理,並於1928年(昭和3年)12月開始實行了大規模的町名整理。
  ・概要
  日本橋中央地區和北部大部分地區大多以“日本橋○○町”的形式命名,這是由中央區起源時形成的。這一地帶最早屬於日本橋區,但戰後與南面的京橋區合併,成立中央區。合併前的的日本橋區會(其職能相當於區議會)中有很多議員對合併提出異議並要求保留日本橋的名字,因此後來雖然執行了與京橋區的合併决議,但町名仍以日本橋命名。就這樣,雖然成立了中央區,但原日本橋區的所有町的名字都保留了下來。在那以後的戰後復興時期中實行的區劃整理以及1970年(昭和45年)以後實施的居住表示中,消減了一部分以日本橋命名的町名,並新增了一些新的町名。
旅遊及觀光
  日本橋1-3丁目是東京都中央區地名,位於舊日本橋地區。
  ・地理位置:日本橋地區西南側
  ・河流及橋梁:日本橋川、日本橋、江戶橋
  ・歷史:1973年,由“日本橋通”及“日本橋江戶橋”兩個町合併形成
  ・觀光:日本橋一丁目大樓(COREDO日本橋)、高島屋日本橋店、丸善日本橋
  ・道路:永代路、江戶路、中央路、八重洲路
三越百貨
  日本橋的三越百貨三越是從江戶時代開始一直走在[流行]的最前端的商店。從三越車站三越主館站口走出,映入眼簾的就是三越主館大樓。
  673年,三井高利創建了[越後屋呉服店],之後逐漸發展成為了三越。因為其獨特的經商方法和用心製作的商品,使得越後屋逐漸聚集人氣,成為現在的大型百貨商店。
  在三越醒目的10年發展過程中,從商手段上創造了很多[日本之初]。1683年三越開設了兌換店鋪,並且開設了明碼標價、現金買賣等制度,使得那時江戶時代的人們能夠買到更便宜的商品。1903年三越開始了日本第一傢,送貨上門服務。1904年成為第一傢股份公司。1914年增設了日本第一臺扶手電梯。1927年第一次主辦了流行時尚展。
魚河岸(魚類銷售市場)
  日本橋的河岸魚市場
  日本橋邊上的魚河岸,在日本橋左手邊的橋詰,曾經是一片魚類銷售市場。那裏的魚市是德川傢康入府的時候,30多人的漁夫一起來到這邊,他們將進貢剩下的魚在這裏進行出售,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日本橋的魚市被人們所熟知。
  日本古老的貨幣精準的換算成現在的貨幣價值比較難,但是據一些資料記載,在古代日本的1兩=4000文,當時的木工一天的工資是86文,如果這樣考慮的話,大概1兩=20萬日元。一年魚市運營250天,總共創造1500日元以上的價值,從這個數字上想像一下,就能知道當時江戶時代日本橋的魚市,給日本人的飲食文化帶來了什麽樣的影響。
相關作品
  ・繪畫
  《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 日本橋》(浮世繪、名所繪) 歌川 廣重 作
  《木曾街道 續一 日本橋雪後的黎明》(浮世繪、名所繪) 溪齋 英泉 作
  ・小說
  《大番》(1956- 1958年) 獅子 文六 著
  ・電影
  《ALWAYS 續・三丁目的夕陽》(2007年) 西岸 良平 作
包含詞
日本橋梁日本橋棘鯛日本橋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