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無連接協議
目錄
No. 1
  無連接協議(connectionless protocol)是能夠使無連接服務在一個網絡中的的協議。這個internet協議(i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是最流行的無連接協議。 通信協議要麽是面嚮連接的,要麽是無連接的。這依賴於信息發送方是否需要與接收方聯繫並通過聯繫來維持一個對話(面嚮連接的),還是沒有任何預先聯繫就發送消息(無連接的)且希望接收方能順序接收所有內容。這些方法揭示了網絡上實現通信的兩種途徑。
  在面嚮連接的方法中,網絡負責順序發送報文分組並且以一種可靠的方法檢測丟失和衝突。這種方法被“可靠的”傳輸服務使用。
  在無連接的方法中,網絡衹需要將報文分組發送到接收點,檢錯與流控由發送方和接收方處理。這種方法被稱作“最佳工作(best-effort)”或“無應答(unacknowledged)”的傳輸協議所使用。
  假定你想給你在另一個城市的朋友發送一係列信件,信件類似於通過計算機網絡發送的數據分組。有兩種發送方法,一種方法是把信件交給一位可信的朋友,由他私人傳送,之後再嚮你證實已經發送。在這種方法中,你在傳送的兩端都保持着聯繫,你的朋友提供了面嚮連接的服務。另外一種是,你在信封上註明地址並將它們投進郵局,你並沒有得到保證說每封信都會達到目的地,如果都到達了,它們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並且不是連續的,這就象一個無連接服務。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面嚮連接的通信
  在面嚮連接方法中,在兩個端點之間建立了一條數據通信信道(電路)。這條信道提供了一條在網絡上順序發送報文分組的預定義路徑,這個連接類似於語音電話。發送方與接收方保持聯繫以協調會話和報文分組接收或失敗的信號。但這並不意味着面嚮連接的信道比無連接的信道使用了更多的帶寬,兩種方法都衹在報文分組傳輸時纔使用帶寬。
  為面嚮連接的會話建立的通信信道自然是邏輯的,常被稱作虛電路(virtual circuit),它關心的是端點。與在網絡上尋求一條實際的物理路徑相比,這條信道更關心的是保持兩個端點的聯繫。在有多條到達目的地路徑的網絡中,物理路徑在會話期間隨着數據模式的改變而改變,但是端點(和中間節點)一直保持對路徑進行跟蹤,
  一臺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啓動與另一臺計算機的面嚮連接的會話,它通過訪問基本的通信協議來請求這樣的對話。在傳輸控製協議/因特網協議(tcp/ip)組中,tcp提供面嚮連接的服務,而ip(較低層的協議)提供傳輸服務。在netware spx/ipx協議組中,spx提供面嚮連接的服務。
  因為報文分組是通過虛電路傳輸的,所以並不需要使用全分組地址,這是由於網絡已經知道了發送方與接收方的地址。網絡路徑上的每個節點都保持跟蹤虛電路和需要交換分組的端口。順序編號用來保證分組的順序流動。虛電路需要一個建立過程,但電路一旦建立,它就為長時間的處理提供一條有效的路徑,如由管理程序對網絡站點的連續監控和許多大文件的傳送。與此相比,無連接方法是設計用於突發的、暫時的通信,這種方法中如用虛電路建立就不是很有效的。
  面嚮連接的會話的建立過程如下:
  1.源應用程序請求一個面嚮連接的通信會話。
  2.建立會話(需要一段時間,是選用無連接的協議的一個原因)。
  3.在邏輯連接上開始數據傳輸。
  4.傳輸結束時,信道解除連接。
  在分組交換遠程通信網絡中,有些信道永不斷連。兩點之間建立的一條永久信道稱為永久虛電路(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s(pvcs))。pvc類似於專用電話綫。
  面嚮連接的協議大部分位於與開放係統互連(osi)協議模型相當的運輸層協議中。通用的面嚮連接的協議包括internet和unix環境下的tcp (傳輸控製協議)、novell的順序分組交換(spx)、ibm/microsoft的netbios和osi的連接模型網絡協議(cmnp)。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無連接通信
  在無連接方法中,網絡除了把分組傳送到目的地以外不需做任何事情,如果分組丟失了,接收方必須檢測出錯誤並請求重發;如果分組因采用不同的路徑而沒有按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將它們重新排序。無連接的協議有tcp/ip協議組的ip部分,netware的spx/ipx協議的ipx部分和osi的無連接網絡協議(clnp)。這些協議在與osi協議模型相當的網絡層中。
  在無連接的通信會話中,每個數據分組是一個在網絡上傳輸的獨立單元,稱作數據報。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沒有初始協商,發送方僅僅嚮網絡上發送數據報,每個分組含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該方法中沒有接收方發來的分組接收或未接收的應答,也沒有流控製,所以分組可能不按次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對它們重新排序。如果接收到有錯誤的分組,則將它刪掉。當重新整理分組時,就會發現被刪掉的包並請求重發。
  使用無連接的協議有許多好處。就性能來說,無連接策略通常更好,因為大多數網絡上衹有相對少的錯誤,所以被破壞的或丟失的分組很少,端點不需很多時間來重發。
  comparing the protocols協議的比較
  面嚮連接的服務更適於需要穩定數據流的應用,例如,與novell netware一起提供的遠程監控程序使用的是面嚮連接的協議spx。面嚮連接的服務可靠性也更高,並能更有效從問題中恢復。
  雖然無連接的服務中每個分組有更多的額外開銷,而面嚮連接的服務在端點上需要更多的處理來建立和保持連接。但是額外開銷有時沒有被證實,例如與局域網用戶和服務器交互有關的短暫突發傳輸。
  相關條目: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無連接網絡協議;datagram delivery protocol數據報傳遞協議;datagram network services數據報網絡服務;fast packet switching快速分組交換;virtual circuits 虛電[綫]路。
No. 2
  無連接協議(Connectionless Protocol)是能夠使無連接服務在一個網絡中的的協議。這個Internet協議(I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是最流行的無連接協議。 通信協議要麽是面嚮連接的,要麽是無連接的。這依賴於信息發送方是否需要與接收方聯繫並通過聯繫來維持一個對話(面嚮連接的),還是沒有任何預先聯繫就發送消息(無連接的)且希望接收方能順序接收所有內容。這些方法揭示了網絡上實現通信的兩種途徑。 
  在面嚮連接的方法中,網絡負責順序發送報文分組並且以一種可靠的方法檢測丟失和衝突。這種方法被“可靠的”傳輸服務使用。 
  在無連接的方法中,網絡衹需要將報文分組發送到接收點,檢錯與流控由發送方和接收方處理。這種方法被稱作“最佳工作(best-effort)”或“無應答(unacknowledged)”的傳輸協議所使用。 
  假定你想給你在另一個城市的朋友發送一係列信件,信件類似於通過計算機網絡發送的數據分組。有兩種發送方法,一種方法是把信件交給一位可信的朋友,由他私人傳送,之後再嚮你證實已經發送。在這種方法中,你在傳送的兩端都保持着聯繫,你的朋友提供了面嚮連接的服務。另外一種是,你在信封上註明地址並將它們投進郵局,你並沒有得到保證說每封信都會達到目的地,如果都到達了,它們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並且不是連續的,這就象一個無連接服務。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面嚮連接的通信
  在面嚮連接方法中,在兩個端點之間建立了一條數據通信信道(電路)。這條信道提供了一條在網絡上順序發送報文分組的預定義路徑,這個連接類似於語音電話。發送方與接收方保持聯繫以協調會話和報文分組接收或失敗的信號。但這並不意味着面嚮連接的信道比無連接的信道使用了更多的帶寬,兩種方法都衹在報文分組傳輸時纔使用帶寬。 
  為面嚮連接的會話建立的通信信道自然是邏輯的,常被稱作虛電路(virtual circuit),它關心的是端點。與在網絡上尋求一條實際的物理路徑相比,這條信道更關心的是保持兩個端點的聯繫。在有多條到達目的地路徑的網絡中,物理路徑在會話期間隨着數據模式的改變而改變,但是端點(和中間節點)一直保持對路徑進行跟蹤, 
  一臺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啓動與另一臺計算機的面嚮連接的會話,它通過訪問基本的通信協議來請求這樣的對話。在傳輸控製協議/因特網協議(TCP/IP)組中,TCP提供面嚮連接的服務,而IP(較低層的協議)提供傳輸服務。在NetWare SPX/IPX協議組中,SPX提供面嚮連接的服務。 
  因為報文分組是通過虛電路傳輸的,所以並不需要使用全分組地址,這是由於網絡已經知道了發送方與接收方的地址。網絡路徑上的每個節點都保持跟蹤虛電路和需要交換分組的端口。順序編號用來保證分組的順序流動。虛電路需要一個建立過程,但電路一旦建立,它就為長時間的處理提供一條有效的路徑,如由管理程序對網絡站點的連續監控和許多大文件的傳送。與此相比,無連接方法是設計用於突發的、暫時的通信,這種方法中如用虛電路建立就不是很有效的。 
  面嚮連接的會話的建立過程如下: 
  1.源應用程序請求一個面嚮連接的通信會話。 
  2.建立會話(需要一段時間,是選用無連接的協議的一個原因)。 
  3.在邏輯連接上開始數據傳輸。 
  4.傳輸結束時,信道解除連接。 
  在分組交換遠程通信網絡中,有些信道永不斷連。兩點之間建立的一條永久信道稱為永久虛電路(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s(PVCs))。PVC類似於專用電話綫。 
  面嚮連接的協議大部分位於與開放係統互連(OSI)協議模型相當的運輸層協議中。通用的面嚮連接的協議包括Internet和UNIX環境下的TCP (傳輸控製協議)、Novell的順序分組交換(SPX)、IBM/Microsoft的NetBIOS和OSI的連接模型網絡協議(CMNP)。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無連接通信
  在無連接方法中,網絡除了把分組傳送到目的地以外不需做任何事情,如果分組丟失了,接收方必須檢測出錯誤並請求重發;如果分組因采用不同的路徑而沒有按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將它們重新排序。無連接的協議有TCP/IP協議組的IP部分,NetWare的SPX/IPX協議的IPX部分和OSI的無連接網絡協議(CLNP)。這些協議在與OSI協議模型相當的網絡層中。 
  在無連接的通信會話中,每個數據分組是一個在網絡上傳輸的獨立單元,稱作數據報。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沒有初始協商,發送方僅僅嚮網絡上發送數據報,每個分組含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該方法中沒有接收方發來的分組接收或未接收的應答,也沒有流控製,所以分組可能不按次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對它們重新排序。如果接收到有錯誤的分組,則將它刪掉。當重新整理分組時,就會發現被刪掉的包並請求重發。 
  使用無連接的協議有許多好處。就性能來說,無連接策略通常更好,因為大多數網絡上衹有相對少的錯誤,所以被破壞的或丟失的分組很少,端點不需很多時間來重發。 
  Comparing the Protocols協議的比較
  面嚮連接的服務更適於需要穩定數據流的應用,例如,與Novell NetWare一起提供的遠程監控程序使用的是面嚮連接的協議SPX。面嚮連接的服務可靠性也更高,並能更有效從問題中恢復。 
  雖然無連接的服務中每個分組有更多的額外開銷,而面嚮連接的服務在端點上需要更多的處理來建立和保持連接。但是額外開銷有時沒有被證實,例如與局域網用戶和服務器交互有關的短暫突發傳輸。 
  相關條目: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無連接網絡協議;Datagram Delivery Protocol數據報傳遞協議;Datagram Network Services數據報網絡服務;Fast Packet Switching快速分組交換;Virtual Circuits 虛電[綫]路。
英文解釋
  1. :  Connectionless Protocol
包含詞
面嚮連接和無連接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