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内蒙古 >鄂尔多斯 > 无定河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无定河投诉电话鄂尔多斯市旅游投诉电话:0477-8345413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投诉电话:0471—628265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无定河发端于陕西省白宇山,途经毛乌素沙漠南缘,最后注入黄河,是鄂尔多斯市境内一条最大的内陆河。无定河是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192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生物学家桑志华,首次在这里发现了一颗河套人的门齿,此后我国考古学家又多次亲临实地考察。发掘出的大量文物证明,早在35000年前,“河套人”就在这里生活着。无定河也曾有过金戈铁马般的悲壮历史。由于它与西夏相邻,也就成为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其悲壮于历代诗歌中都有反映。唐朝诗人陈陶著名的《出塞行》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终于得以舒展它的美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对无定河重新梳理装点。开展流域治理,建设水电站,营造高产良田。现在整个无定河流域,桃红柳绿,碧水映日,林茂粮丰,香飘四季,人称“塞外小江南”。确实,它居高原大漠之中,但它可以种植水稻,还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流的苹果生产基地。无定河,鄂尔多斯的掌上明珠。
No. 2
  无定河:永定河的别称
  黄河支流。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上源红柳河源于定边东南长春梁东麓,东南流沿途纳榆林河、芦河、大理河、淮宁河等支流,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 。全长490多千米,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15.3亿立方米。夏秋两季径流量占65%以上。北岸是毛乌素沙漠,南岸是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多年平均每立方米浑水中含泥沙144千克,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2.23亿吨。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从遥远的巴颜喀拉山脉奔腾而来,决昆仑,越贺兰,绕阴山,一直闯进了陕北高原。它在陡峭的石壁间,狭窄的河谷里咆哮冲撞,夺路南下。在莽莽的丘陵上,又有无数的大河小溪从四面八方汇入了它博大的怀抱。无定河,就是这无数支流中最为著名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三边高原西南部的白于山脉,流经榆林地区八个县,全长491公里,流域面积达30260平方公里,在陕北高原上画了一道弯弯的曲线,最后注入了澎湃的黄河。
  当你在陕北大地上沿着无定河谷漫步,你就会深切地、强烈地感受到,无定河是一条具有独特性格的河流。它豪爽、宽阔、坦坦荡荡,犹如一位剽悍朴实的陕北汉子。在它那貌似沉稳的胸怀间流淌着一腔搏动的激流,时不时在太阳的直射下闪烁着金色的浪花。如果一旦上游大雨倾盆,它就会骤然间变成像是被激怒了的狮群,咆哮着溢出河床,漫过整个河谷,让人望而生畏。在冬天,喧嚣平息了,于是一道白色的冰河安卧在河谷里,无数的冰棱块块叠压着,像一条披着白甲银鳞的巨龙在酣睡着,作着一个悠远的梦。
  是的,这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也是一条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大河。人们已经很难详尽地测出它的年龄。不管是江海横流,山摇地动,还是日转星移,大地沧桑,它总是那么一往无前,专注地流向黄河,完成它生命的追求。它,就是陕北大地的精灵!
  无定河,也是一只远古的摇篮,陕北高原的生命之河。早在若干万年以前,它就哺育了陕北大地最初的告别树上生活的先民,让他们在自己的庇佑下去繁衍生息,去创造开拓。在1922年一个美丽的黄昏里,一位叫作桑志华的法国神父,沿着无定河漫步。他以一个地质古生物学家的慧眼,在一大批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里,拾起了一枚门齿。这枚门齿化石经北京协和医院解剖部主任步达生研究,确认它是3.5万年前的晚期智人的门齿。四十年代,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裴文中在他的一部专著中首先使用了“河套人”和“河套文化”这两个中文概念。这样,在无定河畔沉睡了几万年的“河套人”、“河套文化”,终于被昭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人类文明史上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辉。
  在无定河两岸,还遍布着难以计数的新石器时代尤其是龙山文化遗址,其密集程度几乎和现代的村落一样。面对这些丰富的远古文化遗存,你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一群群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举着磨制的石刀、石斧、石镰、石石奔,以勤劳的双手,制造陶器,修盖房穴,饲养家畜,刀耕火种,进行着人类童年时期的最初拓荒。他们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开发着陕北高原这块蛮荒的土地。
  公元前两千多年,当我国的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社会后,据史书记载,这里生活着鬼方、犭严 狁、狄等游牧民族及他们建立的小方国。在无定河与黄河的交汇处不远的清涧县李家崖村的山间,至今还屹立着一应当时的小方国城池。城依山势呈葫芦形,面积约七万平方米,沿悬崖筑石为墙,下临滔滔无定河水,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的房穴遗址和一些属于自由民的墓葬里发掘出戚、斧、等青铜器。还有云雷纹、绳纹的夹砂陶器罐、鬲的碎片和大量的牛、马、羊、猪、鸡、兔等动物骨骸,大量的遗物无一不在说明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几乎与中原达到了同步发展的程度。
  无定河所孕育的古代文化到了秦汉之际,进入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那时的无定河流域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牛马衔尾,有着碧水青山的自然景观和兴旺发达的农牧林生产。解放后,在绥德、米脂等县的无定河流域出土了大批的汉代画像石,就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风貌。它以众多的牛耕、拾粪、收割、放牧、饲马等画面,以强烈的韵律感和饱满的生活气氛,表现了对劳动这一伟大主题的歌颂;那些车骑出行、策马狩猎、迎宾谒见、聚会宴饮场面.则是汉代社会上层阶级奢侈生活的写照;众多的奏乐、舞蹈、百戏、六博、投壶等图象,逼真地反映了汉代文化艺术繁荣的原貌;还有杀猪宰羊、庖厨烹调、汲水、庄园庭院、门;购楼阁等画面,使人们多侧面地窥见了陕北高原古代生活、民情风俗和建筑风格。更有那绚丽多彩的神话传说的题材和形象,西王母、东王公、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臂背生翼的羽人、辟鬼驱邪象征祥瑞的铺首衔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独角兽等等,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神秘怪异,斑斓夺目的浪漫世界。这一幅幅由民间无名匠师们的天才、智慧和辛勤劳动而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不但使你感受到了迷人的艺术魅力和永久的生命力,同时也使你看见了一条充满活力的、美丽富饶的无定河形象。这一繁荣一直延续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的大夏国王赫连勃勃还对这一带湖泊密布、清流潺潺的景象失声赞叹,于是在无定河畔大兴土木,营建国都统万城。
  由于历代连绵不断的战乱,屯军开垦,毁灭森林,破坏植被,到了唐代,无定河就再也不是“清流”了。无定河这个名称就是到了唐代中叶才始见于记载。它浊流滚滚,泥沙沉淀于河床,使河身也难以稳定,故称“无定”。两岸的地形地貌也发生了很大变迁,逐渐形成了风沙滩地、河塬涧地、黄土丘陵沟壑三种类型,呈现出一派荒凉。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到: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凄凉的诗句,是对无定河漫漫历史的真实写照,而陈佑的《无定河》一诗,又抒发了多少悲凉,多少惆怅:
  无定河边暮笛声,
  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
  一夕秋风白发生。
  宋代著名军事家、科学家沈括曾在陕北一带率兵抗击西夏,也对无定河流域作过详细的考察。在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曾对无定河作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描写,他说:“余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外皆动,倾倾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拖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写出了无定河泥沙滚滚,飘忽无定,车陷人没的情景。
  作为历史的见证,无定河还是一条历经磨难的红色的河流,它的两岸还留下了中国革命的足迹。从陕北最早的闹红开始,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就洒在了这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就在1933年8月3日,在陕北米脂县城南十里铺的无定河畔,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高禄孝、王守义、高庆恩等六位共产党员,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坚贞不屈,凛然大义,高呼“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倒在了哺育他们成长的陕北大地上,殷殷鲜血汇进了无定河水,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这就是著名的“无定河畔六烈士”。
  动乱的社会,频繁的自然灾害,使无定河流域的地面越来越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土壤沙化,气候干旱,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它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2.2亿吨之多,占三门峡以上输沙量的16%,仅流失的氮、磷、钾每年就有500多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陕北高原大地日见贫瘠,蓄水抗旱能力降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同时,大量泥沙的下泄,给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漫步在无定河畔,穿过历史的云烟,也许你还会想象到一幅早已逝去的画面。两千年前,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骑着一匹瘦马在珊珊走来,他在西风残照的无定河上游蓦然抬头,看见了一条被人们称为“榆溪旧塞”的绿色林带,与万里长城相映同行。他倘徉徜着赞叹着,把它如实地写进了他的《史记·卫将军列传入过了若干年,南北朝地理学家鹂道元又一次到了这里,看到这条秦代栽植、汉代维修加宽的绿色长城宛如一条绿绸似的蜿蜒盘绕,不禁叹为观止,于是也在他的名著《水经注冲记下了这一壮观的规模和方位。曾几何时,这个绿色的梦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一个残破的黄色梦境。但是,当你今天站在无定河畔,你会欣喜地发现,一个新的、更美的梦在复苏,正展现在你的眼前。然而,这不是梦,而是二十世纪末的伟大现实。
  历史终于跨过了漫漫长夜,无定河也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无定河的治理,开展了持久的征山治水活动。1982年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又把无定河列入全国水土保持八大重点治理区之一。现在,陕北人民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开始营造比“榆溪旧塞”更加宏伟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带。无定河,这条历尽磨难的河,如今正在翻开新的一页历史。它将喷银吐玉,流彩溢金,唱着欢快的歌,从硕果累累、美丽壮观的陕北高原上流淌而过。
  无定河发端于陕西省白宇山,途经毛乌素沙漠南缘,最后注入黄河,是鄂尔多斯市境内一条最大的内陆河。无定河是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192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生物学家桑志华,首次在这里发现了一颗河套人的门齿,此后我国考古学家又多次亲临实地考察。发掘出的大量文物证明,早在35000年前,“河套人”就在这里生活着。解放后无定河得以舒展它的美丽,经过对无定河流域治理,建设水电站,营造高产良田。现在整个无定河流域,桃红柳绿,碧水映日,林茂粮丰,香飘四季,人称“塞外小江南”,它居高原大漠之中,但它可以种植水稻,还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流的苹果生产基地。无定河是鄂尔多斯的掌上明珠。
  诗歌:
  陇西行
  年代:【唐】 作者:【陈陶】 体裁:【七绝】 类别:【】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5、匈奴:非真正的匈奴,泛指古代塞外的少数民族。
  【简析】:
  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显然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百科大全
  Wuding He
  无定河
  Wuding He
  黄河中游支流。古称奢延水,后因含沙量大,溃沙急流,深浅不定,唐改称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北坡上,上源称红柳河,东北流至内蒙古乌审旗巴图湾,折向东流复入陕西境,经横山县至榆林县的鱼河堡折向东南,至清涧县入黄河。全长491公里,流域面积3.0261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芦河、榆林河、大理河、淮宁河等。
  无定河流经风沙草滩区和黄土沟壑区,年均径流量15.35亿立方米,年输沙量2.17亿吨,侵蚀模数6090吨/平方公里/年,属黄河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积仅占黄河三门峡以上面积的1/23,而输沙量却占1/6。洪枯水量变化大,暴涨暴落。河源至巴图湾,两岸坍塌严重,河水浑浊,蒙古语“萨拉乌苏”意即黄水。巴图湾至鱼河堡,滩地与峡谷相间,土壤肥沃,农产丰富。鱼河堡以下约100公里河谷较宽,平均1000米,最宽达2500米,两岸阶地农产丰富,主要城镇和公路多沿河分布。下游峡谷宽100~150米,迂回曲折,有80余处急流险滩。
  无定河流域高区沟的治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对全流域进行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综合治理,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初步改善。1971~1980年年平均输沙量0.948亿吨,比过去减少一半以上。
  (李健超)
近义词
无定河镇
包含词
无定河镇无定河村无定河畔六烈士
无定河边数株柳可怜无定河边骨陕西无定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