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人阶级。也泛指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阶级。一般为学生、工人、农民以及广大人民。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因而无产阶级也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阶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共产党、共和党等都是无产阶级党派。
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中,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一(另一个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在古罗马,它表示除子女外一无所有的阶级(无产者)。虽然在英语中这一术语早在1663年就已出现,但它的现代含义却是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确定的。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由于无产阶级的人数众多、组织性和战斗性强,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认为它是真正的革命阶级,肩负着使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过去曾音译为“普罗列塔利亚”,在西方国家文字中普遍写成proletariat,源于拉丁文,意为“无产者”。最早是指古罗马帝国时代自由民中的没有任何财产靠国家养活的阶层。但他们不是近现代意义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虽然不是富人和奴隶主,但也不是奴隶;虽然一无所有,但也不参加劳动,而且视劳动为可耻的事,靠奴隶主国家养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实际上也参加对当时的社会劳动者——奴隶的剥削。
到了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的近代初期(14、15世纪以后),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这些人也被称为proletariat。但他们已与古罗马时代的proletariat有着根本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是社会的寄生者,而是社会的劳动者;不是剥削者,而是被剥削者;不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而是新生产力新生产关系的代表。但他们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当为了强调他们受压迫受剥削时,往往使用“无产者、无产阶级”的字眼,而当为了强调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未来新社会的建立者史就更多地使用“工人阶级”(working class)一词。
到了现代,世界上出现了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生产资料已经收归代表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时,至少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人已无私人的生产资料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普通劳动者,都靠工资生活,但却不能说这些人仍然是“无产者”或“无产阶级”,因为在法律上,他们也是国有财产的所有者和“股东”。因此, 在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中,已不再称工薪阶层为“无产者”或“无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样,中国无产阶级就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
19世纪40年代,英国商人在香港创办了阿白丁船坞。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美国长老会在澳门设立花华圣经书房。这些外商企业的工人,都是从中国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里雇来的,他们成为中国第一批工业无产者。
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到1894年约有10万多人。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比较集中,除矿工外,基本上集中于沿海和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上海最多,其次是广州及其附近地区。工人集中于大城市与大中型企业,对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是有利的。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它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
|
wuchanjieji
无产阶级
proletariat
又称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指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已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
封建社会末期,在小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最初的雇佣劳动者。原始积累过程为雇佣劳动制度奠定了基础。经过产业革命,工业中心和城市不断增多,产业工人的队伍迅速壮大,终于形成了现代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两个对抗性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当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到资本主义的表面现象及其外部联系时,他们只是自发地进行斗争,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例如:在18世纪70~80年代,英国曾经发生过破坏机器的运动。当时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贫困和失业的根源,便自发地摧毁机器、焚烧厂房。后来,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进行自觉的斗争。从这时起,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他们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能够担负起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任务。
无产阶级的形成同机器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它大公无私、最有远见、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和彻底。同时无产阶级与其他劳动人民并无根本利益上的冲突,能够把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所以,无产阶级始终是工人运动的核心,是“革命社会主义的天然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29页)。他们的伟大历史使命就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中国的无产阶级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以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优点:①身受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罕见的,因此他们的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②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最有觉悟的阶级;③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份占多数,因此,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有利于同农民结成紧密的联盟。虽然中国无产阶级在客观上也有其某些弱点,例如人数较少(同农民比较),年龄较轻(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比较),文化水平较低(同资产阶级比较),然而,他们终究成为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同样是不可能的。
(姚森)
|
|
- n.: prole, Proletariat, proletariate, workers who do not own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earn their living by working for wages
|
|
- n. prolétariat
|
|
共产主义 | 宣言 | 十月革命 | 共产党 | 百科辞典 | 革命 | 社会主义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百科大全 | 政治 | 马列主义 | 共产国际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世界历史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革命史 | 共产主义运动 | 国际共运 | 国际组织 | 历史 | 人物 | 巴黎公社 | 世界 | 国际 | 阶级 | 社会 | 更多结果... |
|
|
半无产阶级 | 无产阶级性 | 无产阶级化 | 无产阶级的 | 无产阶级专政 | 尤指无产阶级 | 流氓无产阶级 | 使无产阶级化 | 无产阶级革命 | 无产阶级文学 | 无产阶级道德 | 无产阶级诗歌 | 无产阶级作家 | 无产阶级报刊 | 无产阶级人性 | 无产阶级思想 | 使成为无产阶级 | 无产阶级先锋队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无产阶级文化派 | 论无产阶级政党 | 无产阶级实验室 | 波兰无产阶级党 | 无产阶级贫困化 | 无产阶级人生观 | 作为无产阶级对待 |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 早期无产阶级报刊 | 我的无产阶级生活 | 无产阶级报刊理论 |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 无产阶级专政体制 |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 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 | 列宁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 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 | 德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 圆石块--无产阶级的武器 |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 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 | 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 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 | 近卫莫斯科无产阶级步兵第1师 |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统计学 | 发展我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军事科学 |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 马克思列宁主义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