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 : 疾病 > 新生兒黃疸
目錄
概述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黃疸而無其它癥狀,1~2周內消退。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互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産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但個別早産兒血清膽紅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對生理性黃疸應有警惕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誤診或漏診。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
  (1)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 (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剋/分升; (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顔色變淡者; (5)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有病理性黃疸時應引起重視,因為它常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應尋找病因。此外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害腦細腦(常稱核黃疸),引起死亡或有腦性癱瘓、智能障礙等後遺癥。所以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
常見的幾種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係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2)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顔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 mg/dl,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纔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達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又上升。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係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傢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臨床癥狀
  :
  1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局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幹,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産兒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係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2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顔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裏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産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d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
  人們常常簡單地把黃疸病看作就是皮膚發黃,其實這衹說對了一半,皮膚發黃衹是外表現象。正常人體血液裏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質,叫做膽紅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裏的膽紅素增高,皮膚、眼白等處就會發黃。
  那些原因可引起體內膽紅素升高呢?
  第一,紅細胞破壞太多太快。體內的膽紅素約80%是由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而形成的。如果紅細胞破壞太多太快,膽紅素激增,就會引起黃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就屬於這一類,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而且進展很快,皮膚呈現金黃色。當血裏的膽紅素超過20毫剋%時,膽紅素就可能進入腦細胞,幹擾腦細胞的正常活動和功能,引起核黃疸,威脅新生兒的生命。目前對嚴重黃疸雖已有了較好的治療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療效,還必須在發生核黃疸前及時搶救。傢長在觀察黃疸程度時,應註意選擇天然光綫充足的地方,並反復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對黃疸進展迅速的新生兒要及時就醫。
  第二,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發生障礙。由於肝細胞發炎或肝細胞內缺少一種酶,或這種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膽紅素,如患新生兒肝炎或敗血癥等。出生一周內的新生兒産生生理性黃疸,就是因肝髒酶活力低下這個原因。有的嬰兒吃了母乳也會引起這種類型的黃疸,因為母乳內含有一種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質。嬰兒哺乳後,這種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釋放出遊離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而導致黃疸,但嬰兒是健康的。以上情況都稱為肝細胞性黃疸。
  第三,由於膽管阻塞,膽紅素不能排泄到小腸,使膽汁淤積在肝細胞或膽道內而引起黃疸。我們稱它為阻塞性黃疸,如新生兒膽道閉鎖、膽汁粘稠等。
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治療
  ?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療。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註意如下幾點
  :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纍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註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4)註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睏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髒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註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輕度黃疸對新生兒具有保護作用
  :
  最新研究顯示,新生兒出生後的皮膚和眼睛黃疸對機體有保護作用,可使其免受自由基的損害。
  所有嬰兒和成人機體內均有對抗自由基的保護機製,最新研究提示嬰兒體內的膽紅素對其有保護作用,這種色素是一種抗氧化劑,使新生兒表現為輕度黃疸。新生兒輕度黃疸屬生理性,但出生後體內膽紅素水平較高應予重視,註意是否有病理情況發生。
  膽紅素是由於衰老的紅細胞和機體內含血紅素的成分崩解所致,當血中積纍的膽紅素超過肝髒嚮腸道排泄的量時,即出現黃疸。衆所周知,過多的膽紅素對嬰兒有害,但出生後膽紅素輕度升高的原因尚不明了,健康嬰兒出生後1周血中膽紅素水平可升至15-20 mg/dl,但重度黃疸(膽紅素>25-30 mg/dl)如不治療將導致腦損傷。重度黃疸的治療包括光療,藍光照射可使膽紅素變為容易從尿中排出的復合物。
  為瞭解出生後膽紅素輕度升高的原因,snyder博士及其同事利用體外實驗阻斷産生膽紅素的酶,並將該組細胞暴露於自由基環境下,結果發現沒有膽紅素的細胞受到損害並死亡,而能産生膽紅素的細胞在自由基作用下仍能存活並傳代。膽紅素在機體內可循環産生,可很好地對抗自由基。至於為何嬰兒的膽紅素水平高於成人,可能與新生兒需適應外界變化較大有關。既往研究也提示適當水平的膽紅素可減少中風、癌癥和心肌梗塞的危險,也許有朝一日可將膽紅素作為增進健康的藥物進行應用。
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治療
  西醫藥治療
  1 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臥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睾丸用黑布遮蓋,用單光或雙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7毫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2 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劑量:5——6mg/kg/日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療。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癥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鈎藤等藥,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采用針灸,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藥可用柴鬍、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藥可用茵陳、白术、幹薑、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鬱金、焦山楂等,中成藥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中藥方
  1.新生兒黃疸中藥方1-濕熱藴鬱中焦,發為陽黃
  【新生兒黃疸癥狀】精神倦怠,飲食不佳,身熱,頭痛厭食,惡心嘔吐,胃脘不適,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黃,眼睛及周身發黃。
  【新生兒黃疸治法】清熱利濕
  【新生兒黃疸方藥】茵陳10剋,梔子6剋,犬黃6剋,黃柏6剋,鬱金6剋,砂仁2.4剋,滑石12剋,苡仁10剋,青皮6~11剋,炒三仙各10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方癥為黃疸,屬於急性傳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於飲食不潔,濕熱熏蒸,癥狀表現為厭食油腥,脘腹不適,大便色白,皮膚發黃。故治以茵陳蒿湯加味,療效尚穩妥。本方采用茵陳、梔子、黃柏、滑石、苡仁清利濕熱;青皮、川樸、炒三仙、砂仁調氣化滯;大黃、鬱金逐熱散瘀行血退黃。全方組方合理,共奏清熱利濕退黃之效。
  2.新生兒黃疸中藥方2-濕熱內藴,氣滯血瘀
  【新生兒黃疸癥狀】患兒神疲易倦,食少惡心,舌質微紅,苔薄白,上齶乳黃,脈弦數。
  【新生兒黃疸治法】清熱利濕,調氣活血
  【新生兒黃疸方藥】青黛3剋,紫草9剋,乳香6剋,白芷6剋,焦楂9剋,茜草9剋,緑茶9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方癥為黃疸性肝炎,實熱型,濕熱鬱於肌膚,氣不得運,血不得行,膽汁外溢,以致皮膚鞏膜發黃。對於此類黃疸,醫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熱毒,活血化瘀藥退黃外,還常用緑茶來降轉氨酶。名老中醫認為,緑茶主治肝膽濕熱,有清肝、醒腦、祛濕、利水、退黃之功。
  3.新生兒黃疸中藥方3-濕邪內藴,肝脾失和
  【新生兒黃疸癥狀】皮膚、鞏膜發黃,色澤晦暗,尿黃染尿布,大便色淺黃,稀粘不成形,食納不佳,舌質淡,苔白微膩。
  【新生兒黃疸治法】健脾化濕,利膽退黃
  【新生兒黃疸方藥】生麥芽9剋,茵陳15剋,金錢草9剋,穿腸草6剋,通草3剋,黃柏3
  【用法】水煎服,茵陳後下,每日一劑,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肝膽濕熱藴鬱於裏,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於肺,發於皮,則周身發黃;或由於濕邪內阻,脾陽不振,膽液為濕所睏阻,浸淫肌肉,溢於皮膚。故治療以清熱利濕退黃為主,同時註意護脾胃之氣,升發胃氣。方以生麥芽配伍茵陳既是此理;金錢草、穿腸草、通草、黃柏均為通利之品。對於黃疸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慮濕熱夾雜,內藴與血分。血瘀不行則黃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參、血竭、廣角之類,多可獲效。
  4.新生兒黃疸中藥方4-茵陳丹參湯
  【新生兒黃疸方藥】茵陳15剋,丹參15剋,車前子6剋,甘草3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適應病癥】新生兒黃疸。出生後4周內的新生兒,出現目黃,身黃,尿黃。
  【新生兒黃疸按語】新生兒黃疸日久不愈,多是因為肝膽濕熱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陳清熱利濕、疏肝利膽,藥理研究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並用降低血中膽紅素及解熱的功能;丹參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之說,近代研究其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肝髒生理機能好轉及縮小肝脾腫大的功能;車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濕熱下行而利小便,有較強的利尿作用;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四味藥配伍,清熱去濕利膽、治血化瘀退黃之功尤佳。
預防高危兒發生黃疸的措施
  對低體重兒、窒息兒、母嬰血型不合者以及其它容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的高危新生兒,應及早在産後監測其血清膽紅素,必要時即予光療。這是産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必須把好的第一關,對住院期短出院早的新生兒也應嚮傢屬交代出現重癥或進展快的黃疸需及早就診。國外為避免母嬰分開、有的對高危兒開展預防性家庭光療5~7天。
  輔助檢查
  新生兒經皮膽紅素測定 血清總膽紅素測定 血清直接膽紅素測定 血清間接膽紅素測定
  可以並發那些疾病 核黃疸
  藍光治療的禁忌癥: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68、4umol/l 或有肝功能損害者,因可導致青酮癥,不宜光療
  藍光治療的並發癥:發熱、腹瀉、皮疹、核黃素缺乏、低鈣血癥、貧血、青酮癥
  新生兒黃疸指數解析
  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判斷新生兒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要根據黃疸指數,也就是血清膽紅素值。生理性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後兩到三天出現,四到六天會達到高峰。這種情況新生兒黃疸正常值為2mg/dl到12mg/dl之間。
  在以上新生兒黃疸指數最高值之上,也就是超過12mg/dl時,或者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h/dl時,新生兒就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黃疸!除了黃疸指數可以判斷病例性黃疸之外,還可從其他綫索判斷:如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持續時間過長,超過13周;黃疸程度過重,皮膚粘膜明顯發黃或是黃疸現象反復加重,並伴隨其它異常情況。
百科大全
  新生兒黃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包括血清中膽紅素增高的一係列疾病。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兩種。血清膽紅素超過(34.2mmol/L)即可出現黃疸。
英文解釋
  1. :  pedicterus
包含詞
新生兒黃疸光療生理性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過度溶血引起的新生兒黃疸
感染引起的新生兒黃疸挫傷引起的新生兒黃疸
出血引起的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治療
與早産有關的結合反應延遲引起的新生兒黃疸吞咽母血傷引起的新生兒黃疸
其他特指原因引起的新生兒黃疸母體傳給新生兒的藥物或毒素引起的新生兒黃疸
紅細胞增多引起的新生兒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