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蘇轍 Su Zhe
六月長橋斷不收,朱欄初喜映春流。 虹腰宛轉三百尺,鯨背參差十五舟。 入市樵蘇看絡繹,歸傢????酪免遲留。 病夫最與民同喜,卯酉匆匆無復憂。 | | .新橋鎮,地處上海市西南郊,位於鬆江區東北部,東與閔行區莘莊鎮隧道相通,西與洞涇鎮、鬆江工業區毗連,南與車墩鎮接壤,北與九亭鎮為鄰,總面積35.5平方公裏。2004末,耕地面積35.35公頃(不含林地)。鎮轄5個村民委員會(春申、民益、新橋、馬湯、潘傢浜),4個居民委員會(新樂、新育、場東、場西)。戶籍人口22867人(全部轉為非農業人口),其中:女性11692人,60歲以上老人4241人。流動人口6.1萬人(導入人口在內)。年增加值28.1億元,比上年增長36.6,其中:第一産業0.39億元,占1.4%;第二産業23.58 億元,占83.8%;第三産業4.17億元,占14.8%。經濟總量居全區各鎮第二位。
新橋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滬杭鐵路副綫、滬京鐵路在境內設立客運站,滬杭高速公路和嘉金高速進出口立交橋架設境內。距虹橋國際機場僅16公裏,離上海地鐵一號綫莘莊站3公裏,驅車到市中心衹需10多分鐘,莘鬆、申強、陳春等5條公路直通上海市區。水上航道有黃浦江、新磚河等,60噸級船衹通行無阻。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新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綫,認真做好“土地資源合理利用,企業增資擴股和大力發展第三産業”三篇文章,抓重點,攻難關,保持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鎮完成三業總産值139億元,實現增加值28億元,完成財稅收入5.54億元。三大指標連年來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
新建的新橋中小學、新橋衛生院全面啓用,新橋影劇院舊容換新顔。這些都標志着新橋人民的教育水平、醫療水平、文化娛樂等都有了進一步提高。
人民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傢用中央空調和汽車等進百姓傢;信息高速公路進入農傢,2003年止已裝有ADSL的農戶有2200戶;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已有2000多戶農民住進了小別墅;人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2003年止已有有綫電視用戶5242戶,1個圖書館,8個圖書室,8個社區健身點,村村都有老年活動室。
經過歷屆黨委、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新橋鎮相對集中的區域化建設初具規模。工業區、房産區、集鎮區、花卉苗木區四大經濟開發區各具特色。
一、工業區
新橋鎮工業區由民益路工業園區、廟三路工業園區、春申高新科技園區和閔申工業園區等四個園區組成,開發面積13.5平方公裏,全鎮有工業企業721傢,其中:民營企業503傢、三資企業198傢、股份製企業20傢。鎮工業企業進入了收穫期,産出一年比一年高,全年工業總産值超105.2億元。2004年,比上年增加22.8億元,增長43.8%。全鎮工業企業中總産值超億元的有20戶,占鎮工業總産值60.8%;完成工業利潤6.62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工業産值、利潤居全區各鎮之首,列為鬆江工業強鎮。新橋工業區以外嚮型經濟為特色,主要生産電子、機械設備、輕工産品等,銷往美國、日本、歐洲、中東地區、東南亞地區。每年的外貿出口多項值和外貿出口創匯居鬆江區各鎮、園區首位。
積極優化投資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目前4個工業園區廠房林立,企業成群,形成了新橋工業産業的集中點。
民益路工業園區已和市級鬆江工業園區連成一體,3M、復盛實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日紅鋼板加工等十幾傢億元企業投資入住,已形成了以工程機械、通訊設備等為代表的支柱産品。
廟三路工業園區由各村投資,建設成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促進了村級經濟的發展。
春申高新技術園區、閔申工業園區以輕工業、化工産品、傢具、電子電器産品為主導産品。
新橋,擁有上海試點園區、上海市級工業區—鬆江工業區所屬的工業園,開發面積8000多畝,已引進外資項目136衹,總投資7.2億美元,內資項目618衹,總投資48.68億人民幣。目前,園區內廠房林立,企業成群,形成了新橋工業産業的集中點。有醫療器械、儀表電子、精密模具、服裝箱包等10多個大類1000多種係列産品,銷往美國、日本、歐洲、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每年的外貿出口撥交值和外貿出口創匯居鬆江區各鎮、園區首位。
栽下梧桐數,引得鳳凰來。新橋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配套設施、優惠的投資政策、優質高效的服務,吸引了海內外知名企業前來投資辦實業。上海竜工機械有限公司、3M公司,復盛實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日紅鋼板有限公司等十幾傢億元企業投資落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成為新橋稅收和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待客情為重,招商誠為先。新橋工業公司和新閔經濟發展公司,是投資開發、招商引資的企業公司,他們按照國際慣例和招商政策,為投資者創辦實業提供項目審批、註册登記、銀行開戶、廠房設計、招聘員工等方面的“一條竜”優質服務,讓投資者更快更好地申辦投資項目。
二、房産區
新橋鎮在發展工業的同時,註重優化産業結構。以莘鬆路隧道開通為契機,開闢了新閔房産區,規劃面積18000畝,已引進房産開發商24傢,開發面積13600多畝,建成花園別墅和公寓房7600多幢共190萬平方米,成為新橋鎮經濟的又一新亮點。以緑洲比華利、喬愛別墅、淺水灣花園為代表的高檔次別墅吸引了衆多知士名人。
新橋鎮房産區即新閔綜合園區,規劃面積12平方公裏,已引進房産商20傢,開發面積8,000多畝,建成花園別墅和公寓房8018幢,共183.505萬平方米,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的高檔別墅群。以緑洲比華麗、淺水灣花園、喬愛別墅為代表的親水、藍天、緑地的高檔次別墅吸引了衆多公民。許多著名投資商購買入住新橋房産區,為他們能夠安心在新橋投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一些知名人士的入住,也提高了整個房産區的檔次和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公民安傢於房産區。同時,也促進了新橋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截止2004年底,新橋地區共有35傢房産開發商,房産開發已成為新橋經濟新的增長點,今年房地産稅收1.5億元,比上年增長50%。商品房價格比前年翻了一番,2002年商品房開盤價1900元、門面房3800元,2004年已上漲至3500元、7600元。為加強房産開發管理,於年內成立了房産管理辦公室,進一步規範房産開發。
三、集鎮區
新橋鎮集鎮區按照農村城市化要求,以現代化中心鎮和中心村的整體建設為目標,加快建設步伐,擴大中心鎮範圍,鎮區面貌日益顯著。新育小區、白洋小區、新東苑小區等農民住宅小區陸續建成,上海市農民集中居住示範小區—明中小區總體規劃形成,鎮行政大樓、新橋農行大樓、中小學教學樓、衛生院、農貿市場等成為新橋鎮集鎮區的標志性建築物。全鎮動遷農戶2,600多戶,建成農民別墅群1,500多幢。新育小區、鎮南白洋小區等一大批高檔次住宅陸續建成。建成鎮行政大樓、新橋農行大樓、中小學教學樓、農貿市場等一批標志性建築。
老鎮改造工程全面啓動,50,000多平方米住宅開工,上海市農民居住示範小區——明中小區整體規劃形成,總用地面積566,1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9,594平方米,其中公建面積15,000平方米,住宅建築面積264,594平方米,緑化率46%,可容納1,200戶居民居住,有別墅、雙聯、多聯、多層等多種房型,整個小區三綫入地,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將是新橋農村城市化的完善標志。
鎮區內開闢緑化地,較差路段安裝紅緑燈,鎮區城市化面貌日益顯著。
四、花卉苗木園區
新橋鎮經過歷屆黨委、政府堅持不懈地努力,不僅工業園區、房産區已初具規模,集鎮區、花卉苗木區也各具特色。
新橋鎮花卉苗木園區在內部結構調整後,首批規劃土地6500多畝,已引進花卉企業63傢。投資2億元的新橋花卉交易中心已經建成,是上海首傢花卉苗木批發市場,年銷售盆花500萬盆,銷售額1.2億,占全市盆花銷售量的60%,形成花卉苗木的産、供、銷一體化服務。集引進、開發、推廣園林緑化新産品及提供相關技術服務的科技興公司——上海交大農科園藝有限公司、上海鬆江花木研究所坐落新橋,推廣了七葉樹等20個新品種,也是鬆江唯一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新橋花卉苗木區已成為新橋農業産業的一大特色,並且涌現29戶本鎮農民參與種植花卉苗木,其中已有3戶農民嚮浦南發展。
新橋花卉苗木區是上海市最大的花卉苗木生産基地,上海成美園藝、上海巨楊園藝有限公司等63傢花卉企業落戶新橋,已種植金琥、蘭花、鬱金香等300多個品種的花卉苗木。投資2億元的新橋花卉交易中心是上海首傢花卉苗木批發市場,年銷售盆花占全市盆花銷售量的60%。上海交大農科園藝有限公司推廣了墨西哥落羽杉、樂昌含笑、七葉樹等20多個新品種,是鬆江唯一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新橋鎮已經成為海內外豪商巨賈競相投資的熱土,使這座歷史古鎮煥發出勃勃生機。吳邦國、溫傢寶、黃菊、曾慶紅等黨和國傢領導人相繼親臨視察,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
新橋鎮位於蘇中靖江市西南部,東近江陰長江大橋,南與無錫、常州隔江相望,西臨泰興,廣靖高速、江平公路在這裏交匯,新長鐵路、滬寧高速在附近橫亙,沿江高等級公路、公新公路從鎮區穿過,黃金水道在身邊奔騰,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全鎮總人口6.1萬,鎮域面積61.3平方公裏,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2008年,新橋鎮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積極應對宏觀形勢變化,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的總體目標,紮實推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協調發展。全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1.5億元,較上年增長36.4%;農民人均收入10292元,較上年增長16.2%;財政收入3.2億元,較上年增長41.2%。連續8年保持泰州市經濟工作十強鎮稱號,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鎮”、“全國千強鎮”等榮譽稱號,是江蘇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工業經濟又好又快。新橋鎮是靖江的工業重鎮,是江蘇省特種合金材料開發應用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聞名的“不銹鋼之鄉”。經過三十六年的拼搏、奮鬥,新橋的工業已經步入了充滿活力的快速發展期,形成了自己的産業特色和産業優勢,2008年,完成銷售收入73.68億元,利稅6.68億元。一是民營優勢。通過大力發展個私經濟,鼓勵和推動全民創業,民營經濟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全鎮個私企業總數已達到483傢,非公企業已成為鎮域工業的主體,具有“鋪天蓋地”之勢。二是基礎優勢。形成了一套發展工業、管理企業的經驗,鍛煉造就了一批善於開拓市場的經濟能人。三是規模優勢。企業生産能力較強,規模相對較大。光芒、標新、耐爾、雙達等75傢重點骨幹企業大有“頂天立地”之態。四是産品優勢。全鎮共擁有産品1200多個,其中國傢和省級名牌産品4個,特種合金材料、泵閥、廚衛、壓力容器等産品在市場上具有較大份額。五是創新優勢。全鎮現有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2傢,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傢,開發國傢和省級高新技術産品的項目26項,申報各類專利151件,擁有國傢和省級著名商標4個。六是人才優勢。全鎮現有各類管理和技術人才1500名,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88名,建立博士生流動工作站2個,人才高地基本形成。
農業經濟增産增效。全鎮現有耕地面積4.5萬畝,2008年實現農業現價總産值3.5億元,通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形成了以稻、麥、油為重點的種植業和以生豬、傢禽、山羊、特種水産、苗木花卉為重點的多種經營兩大産業、十大基地:即:38000畝優質水稻生産基地;32000畝弱筋小麥生産基地;6500畝雙低油菜生産基地;8000頭瘦肉型商品豬生産基地;50萬衹優質肉禽生産基地;50000衹優質山羊生産基地;4000畝無公害水産品生産基地;3000畝特種水産品生産基地;1500畝優質林果生産基地;2000畝高檔苗木花卉生産基地。全鎮擁有各類農業機械2600多臺(套),實現了機耕、灌溉、植保、收割等機械化服務,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産,積極發展緑色農業,不斷提高農産品質量,從根本上保證農産品的安全。
第三産業蓬勃發展。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促進了我鎮第三産業的繁榮,現代物流業和商貿業發展不斷加快。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13800戶,三産企業16傢,2008年實現三産增加值8.96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繼續實施科技興鎮、人才強鎮戰略,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新橋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鄉(鎮)”,全鎮擁有中小學7所,幼兒園4所,成人中心校1所。鎮有影劇院、圖書館、娛樂中心等,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村村建有“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農傢書屋”,群衆性文體活動蓬勃發展,為泰州市文化先進鎮和體育先進鎮。有綫電視工作順利推進,數字化改造步伐加快,在全市率先實現“組組通、超萬戶”。公共衛生服務體係健全。鎮有中心衛生院2所,村村建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農村衛生“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得到加強。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全面推行“新農保”和“新農合”工作,到村覆蓋率達100%。鎮內建有35KV、110KV、220KV變電站各一座,電力供應充足,年用電量突破2億千瓦/小時。鎮內建有郵政、電信分局各二所,已形成電話、移動電話、寬帶等數字化通訊網絡。
精神文明風景獨好。新橋鎮按照市鎮聯動、城鄉一體推進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要求,堅持以創建文明鎮為抓手,以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爭當文明市民為主體,在全鎮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寬容和諧、誠實守信、爭先創優、合作創業的良好風尚,引導他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不斷提高群衆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整體水平。全鎮現有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鎮48傢,其中,新橋鎮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鎮”,省級文明村、文明單位2傢,泰州市文明單位、文明村22傢。“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參與率達100%。
新橋鎮作為全國重點鎮,今年又被泰州市確定為四個小城市建設重點鎮之一,我們將在靖江市“一城二翼”總體框架下,按照科學定位、科學發展的理念,全力構築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功能健全、環境優美、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濱江新城,傾力做強靖江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二次跨越”,加快融入蘇南的助飛“西翼”。
新橋鎮在靖江市一個中心城市、二個小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下,委托江蘇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完成了8.3平方公裏的新橋片區中心控製性詳規和2.2平方公裏的中心城市設計規劃,規劃註重時間跨度、土地數量、工業佈局、景觀緑化等戰略要素,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要求、高品位建設、高質量服務,控製性詳規將鎮域劃分為工業集聚區、商貿物流區、生態農業區、居民集中居住區和政治文化中心等五大功能區。近期重點實施沿江等級公路、南環路、江河路、新橋湖、市民休閑廣場等重大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1.78億元。同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將新橋城內的水係、道路、緑化、景觀有機結合,以“水”為“脈”,着力打造水緑新橋,催生生態農業、生態園區、生態城鎮、生態文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投入方向,把新橋建設成經濟強鎮、宜居城鎮、生態名鎮。 | | 1、新橋(Xīnqiáo)在番禺縣城東北5.5公裏。屬石碁鎮,明洪武九年(1376)因有一條較大河涌貫穿全村,新建一座紅石橋橫跨河涌,故名。
2、巴黎最老的橋,叫做新橋(Pontneuf)。名為“新橋”,卻是巴黎橋中的長老。之所以叫新橋,因為那是巴黎的第一座橋。最初,它是連續巴黎市政廳和塞納河對岸居民的交通要道。古代歐洲城市的格局非常簡單,一座教堂、一個集市,外加一所市政廳,一座城市的主要規模就有了。以後城市的延伸和擴大都是以此為中心展開的。每個年代的橋都保留了時代的印記。但無論其怎樣變化,橋的造型、材質都與巴黎的整體風格相濡相融,决不會是都市的另類。巴黎的橋,不是簡單的連接左右岸的交通樞紐,它將厚重的巴黎歷史承載,與塞納河一起見證着花都的變遷和發展。
新橋鄉
湖北省天門市張港鎮新橋鄉 郵編 431726
轄12個村委會:諸通口、張角、郭壋、新合、周莊、蒲潭、李湖、瓦屋臺、高明、柴口、增加、徐橋。
1930年開挖紅軍溝,在地圖上被標註為名勝。
新橋鄉又稱新橋辦事處,現在已經名存實亡,原新橋鄉福利院現為張港鎮中心醫院,原新橋中學現為新橋中心小學,現存新橋衛生所、新橋信用社等。
相關報道:
湖北天門縣新橋鄉是一個又勤又儉的鄉。勤,就是這個鄉群衆的生産積極性很高,農業生産年年豐收。儉,就是全面貫徹了勤儉辦社、勤儉持傢的思想教育,群衆普通參加儲蓄,存款餘額逐年上升。1956年秋收分配後,群衆在信用社存款達到24.7萬元,除保證全鄉發展農副業生産的資金需要之外,還主動支持了兄弟鄉1.8萬元。1957年秋收後,信用社存款餘額達到了59萬元,這些資金除了支持農副業生産的發展還用於發放機械化貸款和地方工業貸款45萬元,建立鐵、木、肥料等工廠54個,購回動力……(聽老人傢講起:原新橋公社時期,全公社存款居全國第一位,但查不到相關證據)
山東費縣新橋鎮
新橋鎮位於費縣東部,與臨沂市蘭山區接壤,總面積71平方公裏,耕地6.7萬畝,人口52282人。該鎮處在京滬高速公路和日東高速公路交匯出口處;南臨327國道,距臨沂飛機場20公裏,交通條件便利。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6.6億元,其中工業産值4.2億元。
水稻播種面積3.5萬畝,占全縣水稻面積的1/2,年産稻穀1600萬公斤。年種小麥面積4萬畝,年産量1400萬公斤。豐産林達到1.6萬畝,緑色通道20公裏。以油桃、大櫻桃為主的果園發展到3000畝,大棚瓜菜3000畝。
鎮駐地建有占地8800畝的民營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木材加工、建築裝飾、生豬屠宰、製鞋、化工、塑料編織六大優勢産業,其中板材加工企業戶達670傢,年收入4億元。山東鑫星鞋業有限公司固定資産2000萬元,有生産綫6條,年産膠鞋、運動鞋、布鞋1000萬雙,年産值3000萬元。卓勤食品有限公司(德國投資)固定資産達1000萬元,主要復烤加工大蒜片、洋蔥片,年生産能力1000噸,産品全部出口。山東富平屠宰廠年屠宰生豬10萬頭,占據臨沂市大部分市場份額。
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西蔣竜山文化遺址。麻緒村發展較快,綜合指數居全臨沂市第七位,被譽為“費縣第一村”。 | | 新橋村 新橋社區 新橋居民區 新橋居委會 新橋鎮 新橋鄉 新橋街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