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用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解釋: 斷:截斷;章:音樂一麯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資料來源: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例子: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故入人罪。(朱自清《清華的一日》)謎語: 摘錄 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而衹根據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duàn zhāng qǔ yì duàn zhāng qǔ yì 章:指詩歌的段落。本指截取《詩經》中某篇詩的某一章節,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後指引證書籍,衹取一句或數句,而不顧及全文與其本義 斷章取義 ,上下相成。——《孝經·開宗明義章傳》 亦作“ 斷章取意 ”。
謂引用別人的詩文或談話,衹截取其片斷而不顧全文和原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竜·章句》:“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 ,然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 唐 張鷟 《遊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朱子語類》捲九四:“舉《易》一句者,特斷章取義 以解上文。” 清 沉德潛 《<古詩源>例言》:“《詩》之為用甚廣。 範宣 討貳,爰賦《摽梅》; 宗國 無鳩,乃歌《圻父》:斷章取義 ,原無達詁也。”如:這些人引用了他的一些話,但有許多是斷章取義 的。 【成語】:斷章取義
【發音】:duàn zhāng qǔ yì
【解釋】: 斷,截斷;章,音樂一麯為一章。指引用與原意不符,衹取一句或數句,而不顧及全文與其本義。
【典故】:原指衹截取《詩經》中的某一篇章的詩句來表帶自己的意見,而不顧及所引詩篇的原意,或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後來比喻徵引別人的文章,言論時,衹取與自己意見相合的部分。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
【示例】:1、如今衹~,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駡我自己不成?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 2、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3、斷句取義是在一句兩句裏拉出一個兩個字來發揮,比起~~,真是變本加厲了。(朱自清《經典常談·詩經第四》)2,斷章取義 造出來的 ★梁啓超《敬業與樂業》
【用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望文生義、穿鑿附會
【反義詞】: 實事求是
【故事】:春秋後期,崔杼和慶封殺死齊莊公,擁立齊景公杵舀。莊公的衛士盧薄癸和王何外逃他國。盧的弟弟盧薄弊悄悄取得慶封的信任,用計除掉崔杼一傢,並把自己的妻子進獻給慶封,他找回盧薄癸及王何,成功殺死慶封一傢為莊公報仇 成語名稱 斷章取義 漢語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語釋義 斷:截斷;章:音樂一麯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 使用例句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 ,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 garble quote out of context n.: quote one's words out of context, unscrupulously quote out of context, garbled quotation, distort tronquer un texte pour en tirer le sens qu'on veut y mettre, interpréter le texte d'après, ne citer que des passages isolés sans tenir compte du contexte 添油加醋 依樣畫葫蘆 , 依模畫樣 , 刖趾適履 , 削足適履 , 生搬硬套 , 照貓畫虎 , 照葫蘆畫瓢 , 照本宣科 , 鄭人買履 , 殺頭便冠 , 死搬教條 , 截趾適履 斷章取義的 斷章取義令 斷章取義 地抽出一句來天下殘局:斷章取義 晚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