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雁屬 : 鴨科 > 斑頭雁
目錄
No. 1
  anser indicus latham,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類
  別名:白頭雁
  英文名:bar-headed goose
概述 Outline
  斑頭雁,雁形目,鴨科,雁屬。大雁的一種,因頭上有兩條黑色條斑而得名。它體形如鵝,重約2500-3500剋,長着桔紅色嘴巴、黑色嘴唇、桔紅色腿腳,灰褐色的羽翅,虹膜-褐色;嘴-鵝黃,嘴尖黑;腳-橙黃。飛行高度可達8000米以上,每日飛行300到500公裏,是鳥類飛行的一級運動員。斑頭雁對水的依賴性比其它水禽小,主食各種禾本植物,也吃少量貝類等無脊椎動物。斑頭雁一般於4月上中旬在水中交配,每窩産卵4枚,最多可達10枚,每枚重約300剋。孵化期28天,雛雁出殼2小時後即可隨親鳥活動。
  體形較鴻雁小,雄雁體長不超過 850毫米,雌雁體長不超過750毫米,頸部也比鴻雁短 ;雌雄羽色相似 。頭頂污白色,後頭有兩道黑色帶斑,後頸暗褐,頸的兩側均白;上體大都灰褐,各羽緣淺棕色或白色 ;頦和喉污白 ;前頸暗褐,嚮後轉為灰色,羽緣較淡,下腹和尾下覆羽污白;脅羽暗灰,具有暗慄色寬闊羽端斑。
  在高原湖泊地區繁殖。斑頭雁在水中配對。交尾後就開始選地築巢。巢呈盤狀,略高出地面,內鋪草莖和藻類碎塊。巢的密度很高。1960年繁殖季節,在青海湖的鳥島上有 750多個雁巢。每窩産卵2~8枚。雌鳥孵卵,孵化期29天。雛鳥約經70天成長為成鳥。
  . 斑頭雁從7月中旬開始換羽,首先脫換全部飛羽,因而失去飛翔能力。這時,它們集中在水草茂盛、人跡罕至的湖灣。換羽期約1個多月。9月開始遷飛四川、雲南以及印度和緬甸北部越鼕。
  斑頭雁忠於愛情,出入成雙成對,一旦喪偶,便不再婚嫁,形成“孤雁”。
分佈範圍 Distribution
  繁殖於亞洲中部,在印度北部及緬甸越鼕。 棲息於湖泊、沼澤地帶。在青藏高原棲息高度可達海拔4800米左右。遷飛行時排成 “一”字形或“人”字形。集群生活。主要取食野草、植物種子與根莖及少許水生昆蟲等。在青藏高原5-8月為繁殖期。營巢於小島和沙島地面上。每窩産卵4-9枚,多達12枚。主要由雌鳥孵化。
分佈狀況 Distribution
  繁殖於中國極北部及青海、西藏的沼澤及高原泥淖,鼕季遷移至中國中部、西藏南部及雲貴高原。國外見於印度和盂加拉等國。
生活習性 Habits
  耐寒冷荒漠鹼湖的雁類。越鼕於淡水湖泊。
斑頭雁的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Bar-headed Goose
  體大肉多,易飼養,可馴化為高原上的肉用禽,在西藏和青海曾有牧民少量飼養。 由於狩獵和撿鳥蛋,使種群數量明顯減少。目前國傢在青海湖鳥島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專門保護這一鳥類資源。
斑頭雁休産期的飼養技術 Bar-headed Goose off birth and feeding techniques
  斑頭雁雖然飼養簡單、養殖利潤較高,但斑頭雁繁殖率低、産蛋期短,因此如何延長産蛋期以及在非産蛋季節如何降低成本是獲得高利潤的關鍵。本公司經3年養殖實踐,摸索出一套斑頭雁休産期的飼養方法。
  1.改水養為旱養 斑頭雁用水面養殖雖可以減少清掃的工作量,但會導致水體污濁,夏秋季水體發黑發臭,嚴重影響斑頭雁的健康。因此,應在其休産後的7月份排幹水,清洗池塘並消毒,再適當養魚、養水浮蓮等供斑頭雁食用。此時斑頭雁轉至較陰涼的旱地鴨捨飼養即可(要將翅膀剪去一邊),至第2年1月份種雁産蛋前1個月,再將種雁改為水養。
  2.停止光照,改喂青料 斑頭雁一般在當年12月開始進行晚上補充光照,以刺激其産蛋,但休産後即應停止光照,以防其春季不産或少産蛋。另外,在休産期間,為防止斑頭雁過於肥胖,可改喂青料為主,節省飼料成本。有條件的應在秋季前後安排種植牧草。
  3.每年換種,節省飼料 利用斑頭雁衹在每年3—6月份産蛋,其他月份為生長期的特點,當種雁産完最後一批蛋後,除留下部分高産優質的種雁外,應全部當商品雁出售。當4月底最後一批小雁孵化出殼後,選育一批發育好的小雁當種雁留用,飼養9—10個月後剛好到第2年春季,這時這批斑頭雁已性成熟並開始産蛋。由於小雁從出殼到産蛋所用的全部青飼料不及産蛋種雁所用飼料的一半,因此可大大節省飼料。
  4.搞好衛生,接種疫苗 斑頭雁雖然抗病力強,很少得病,但傢養後,環境污染嚴重,免疫力下降,加上傢禽交叉感染,使其發病率大為上升,因此應在休産期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根據需要,主要接種鴨瘟、霍亂二聯苗、大腸桿菌疫苗等幾種主要疫苗。同時還要摘好雁捨衛生,定期消毒。用水面養殖的,在夏季還應換水,並清除水中糞泥,將水塘徹底消毒。
斑頭雁商品價值 Bar-headed Goose value of the goods
  斑頭雁主要分佈在我國西北、西南等地,秋鼕季結群南飛,活動於南方多水的沼澤、平原和山區的湖泊、河𠔌,以植物為主食,是典型的草食性群集類水禽。人工養殖時,采取斷翅放養,可以大群放牧於草地、稻茬地等,不用補飼即可達到4—5公斤左右的成雁水平,在繁殖期內(3—6月份)適當增加一些精飼料即可。斑頭雁的繁殖率雖比傢禽低,但其草食性能強,飼養一隻體重5公斤的成雁終生僅耗精料3—4公斤。
  野生斑頭雁一般4年才能産蛋,一雄配一雌,年産蛋3—6枚。人工養殖經4—5代選種馴養,培育出的新一代斑頭雁可有效改變野生狀態下4年才能産蛋的狀況,一般9個月就能性成熟,年産蛋量也大為提高,達20—30枚。
  斑頭雁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比傢鵝更抗病,容易養育。小雁生長較傢鵝慢,一般養3個月長至3.5公斤即為商品雁,其成本僅需8元左右。
  斑頭雁商品價值極高,市場前景廣阔。在廣州,賓館酒傢收購傢養純種斑頭雁,每衹價在350—400元以上還極為搶手。在福州、上海、北京等地傢禽批發市場,2.5—3公斤重的斑頭雁每公斤價都在60—80元,而且有價無貨。
  由於斑頭雁一生極少得病,平時一般無須用抗生素,故其肉質不僅鮮、香,還有天然保健緑色食品的美稱,成為賓館深受歡迎的佳品。
  斑頭雁飼養在我國還處於空白狀態,是剛剛開始馴養的特禽,種苗奇缺,因此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有巨大的商品消費市場,發展斑頭雁人工養殖,其前景十分廣阔。
  斑頭雁是青藏高原特色品種,屬雁形科類,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雁有棄卵習性。
  斑頭雁主要分佈在我國西北、西南等地,秋鼕季結群南飛,活動於南方多水的沼澤、平原和山區的湖泊、河𠔌,以植物為主食,是典型的草食性群集類水禽。人工養殖時,采取斷翅放養,可以大群放牧於草地、稻茬地等,不用補飼即可達到4—5公斤左右的成雁水平,在繁殖期內(3—6月份)適當增加一些精飼料即可。斑頭雁的繁殖率雖比傢禽低,但其草食性能強,飼養一隻體重5公斤的成雁終生僅耗精料3—4公斤。
  野生斑頭雁一般4年才能産蛋,一雄配一雌,年産蛋3—6枚。人工養殖經4—5代選種馴養,培育出的新一代斑頭雁可有效改變野生狀態下4年才能産蛋的狀況,一般9個月就能性成熟,年産蛋量也大為提高,達20—30枚。
  斑頭雁的飼養方法與傢鵝基本相同,以草食為主,衹要有草的地方都可以飼養。野外飼養可充分利用荒山地、果園放牧飼養,不必建捨。有水源或水面池塘的,四周要用尼竜網或木板圍成2米高的圍墻,讓其天然放養。天然放養的斑頭雁要剪去一邊翅膀,以防飛走。沒有水源的地方,可采用舊房子圈養。每天衹需割一定量的青草或用切碎的瓜果、瓜果皮作飼料,産蛋的斑頭雁衹需在清晨添加少量的精料即可。在農村,可充分利用農閑的地方種植黑麥草、菊苣、俄羅斯飼料菜、飼用玉米等牧草進行喂養,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牧草可養60—70衹中雁。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bantouyan
    斑頭雁
    Anser indicus;bar-headed goose
    雁形目鴨科雁屬的1種。又名白頭雁,黑紋頭雁。中國特有種,主要分佈於青藏高原。
    體形較鴻雁小,雄雁體長不超過850毫米,雌雁體長不超過750毫米,頸部也比鴻雁短;雌雄羽色相似。頭頂污白色,後頭有兩道黑色帶斑,後頸暗褐,頸的兩側均白;上體大都灰褐,各羽緣淺棕色或白色;頦和喉污白;前頸暗褐,嚮後轉為灰色,羽緣較淡,下腹和尾下覆羽污白;脅羽暗灰,具有暗慄色寬闊羽端斑。
    在高原湖泊地區繁殖。斑頭雁在水中配對。交尾後就開始選地築巢。巢呈盤狀,略高出地面,內鋪草莖和藻類碎塊。巢的密度很高。1960年繁殖季節,在青海湖的鳥島上有 750多個雁巢。每窩産卵2~8枚。雌鳥孵卵,孵化期29天。雛鳥約經70天成長為成鳥。
    斑頭雁從7月中旬開始換羽,首先脫換全部飛羽,因而失去飛翔能力。這時,它們集中在水草茂盛、人跡罕至的湖灣。換羽期約1個多月。9月開始遷飛四川、雲南以及印度和緬甸北部越鼕。
     (鄭作新)
    
英文解釋
  1. n.:  anser indicus
包含詞
斑頭雁的特點斑頭雁商品價值斑頭雁休産期的飼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