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 : 上海 : 天津 : 新疆 : 哈尔滨 : 岳阳 : 苏州市区 : 肇庆公交站 : 昆明市区 : 望江县 : 文昌市 [显示全部] > 文庙
显示地图
目录
·祭祀孔子的庙·孔子 庙·旅游 Travel
·文庙联系方式 地址·文庙联系方式 地址 Contact Address Temple·旅游 Travel
·No. 7·No. 8·韩城文庙 Seoul Temple
·岳阳文庙 Yueyang Temple·邢台文庙·六合文庙 Liuhe Temple
·德阳文庙 Deyang Temple·代县文庙 On behalf of the county Temple·定州文庙 Dingzhou Confucian Temple
·泰和文庙 Taihe Temple·府谷文庙 Fugu Temple·渠县文庙 QuXian Temple
·资中文庙 Owned in Temple·浚县文庙 Xunxian Temple·宾川文庙 Binchuan Temple
·武威文庙 Wuwei Temple·哈尔滨文庙 Harbin Confucian Temple·赣州文庙 Ganzhou Temple
·望江文庙 Wangjiang Temple·富顺文庙 Fushun Temple·宣武文庙 宣武文 Temple
·新田文庙 Xintian Temple·福州文庙 Temple of Fuzhou·蒙城文庙
·巨野文庙 Juye Temple·织金文庙 Woven gold Temple·太原文庙 Taiyuan Temple
·长子文庙 The eldest son of Temple·深泽文庙 Fukasawa Temple·洛南文庙 Luonan Temple
·凤庆文庙·宁远文庙·黄石文庙 Yellowstone Temple
·近义词·相关词·包含词
·更多结果...
祭祀孔子的庙
  祭祀孔子的庙。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文庙
孔子 庙
  孔子 庙。 唐 朝封 孔子 为 文宣王 ,称其庙为 文宣王 庙。 元 明 以后省称为文庙。 元 方回 《前参政浙西廉访徐子方得代送别》诗:“ 武林 增炳焕,文庙鬱岩嶤。”《明史·礼志四》:“天下文庙,惟论传道以列位次;闕里家庙,宜正父子以叙彝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今值文庙丁期,礼当释奠。”
旅游 Travel
  文庙投诉电话上海旅游投诉电话:021-643936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上海文庙为清咸丰五年建。经历了近3年的时间的修缮,于1999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文庙中轴线上有棂星门、大成门、两庑、大成殿等建筑,这是当年儒士们拜祭孔老夫子的线路,因此又被称为祭孔线。在儒学线上重建了学门、仪门、明伦堂、尊经阁等古建筑,重现文庙儒学线的建制;其东侧以天光云影池为中心的庙园线,重建了儒学署,使魁星阁更现魁星舞笔点状元的古韵。此外,文庙东北角的仿明清书坊式的书市,已是沪上闻名的淘书乐园了。每周日8:00逛文庙聚会是上海文化人的一种生活癖好。经营的品种,有书籍、期刊、报纸乃至连环画等,从古到今都有。你可以与摊主讨价还价,旧书市上的书一般都要便宜一些,有人在这里竟能找到梦寐以求、苦无觅处的绝牌书店和古旧书刊。出售的大部分是言情、武侠小说,还有为数不少的旧书摊,仔细看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绝版的旧书、连环画等。地址:黄浦区文庙路215号电话:63779826开放时间:8:30-16:30门票:周日书市1元,参观文庙10元,儿童5元
文庙联系方式 地址
  文庙联系方式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
  邮编:150000 文庙投诉电话 哈尔滨市旅游投诉电话:0451-84664315
  黑龙江省旅游投诉电话:0451-8701005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文庙景区荣誉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门票价格 门票:15元,儿童半价。 文庙节庆活动 哈尔滨冰雪节12月至次年1月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在每年十二月份到翌年一月份举行,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为内容而组织的区域性节庆活动。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都举办大型的冬泳比赛,场面非常壮观。
  届时,游人可以到哈尔滨市一睹冰灯、雪雕的美景,欣赏冰雪文艺晚会,还可以参加很多冰雪娱乐项目。哈尔滨冰灯和雪雕艺术已成为世界冰雪艺术的三大奇葩之一。
  哈尔滨音乐会阴历八月六日至十五日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简称“哈夏会”)是国家级音乐盛会,每届于隔年的8月6日至15日举行,历时10天。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酷爱高雅艺术的哈尔滨人的独创,规模盛大,群星荟萃,已成为音乐艺术家的摇篮。
  现在已升华为地方传统音乐节,也成为我国传统的音乐盛会,是中国“三大音乐会”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地位。
  滚冰节正月十五
  滚冰节是当地的民间习俗,由来已久,元宵节的夜晚,人们将蜡烛点燃,放在河面上摆成各种图形,同时,男女老少都要到冰封的江面上打滚嬉戏,据说可以滚去烦恼,滚去灾祸,滚来好运,滚来幸福。
  这一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松花江江神独角龙的女儿与这里一位捕鱼的小伙子产生了爱情并结成夫妻,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此事被独角龙发观,大年初一,独角龙用独角豁开江面,将龙女抓回,并想用瘟疫惩罚小伙子和村民。龙女就托梦给心上人,嘱咐小伙子正月十五的晚上到冰面上去打滚,左打九个滚,再右打九个滚,就可以躲过瘟疫。于是元宵节晚上,全村老小都到冰面上去打滚,果真躲过灾祸。村民怕独角龙再报复,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到冰面上去打滚,渐渐的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延续至今。
  民间冰灯节春节和元宵节期间
  民间的冰灯节,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进行,一般都是将一家一户自制的冰灯摆放到自己的院子里。随着文化娱乐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开始在村子的广场或娱乐场所搞冰灯制作比赛活动。这种活动,给乡村增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文庙开放时间 8:30-16:30 文庙最佳旅游时间 前往哈尔滨旅游,最佳的季节是以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此时,满目的银装素裹,虽然寒冷,却到处可以看到与江南水乡迥异的雪地冰天景色;另外,7月至9月的夏季,对游客而言,绝对是理想的避暑佳季。
  哈尔滨位于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都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
  哈尔滨的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温度3.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至22.8℃。
  3-5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
  6-8月份为夏季,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9-11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12-次年2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 文庙特别提醒 1、游客可在当地购买羽绒衣裤、羊毛衣裤,价格便宜不说,且厚实耐寒,此外,带上一套帽子、围巾加手套即可万无一失。
  2、东北地区室内外温差很大,冷热交替,极易感冒,所以最好带上感冒药之类的药品。
  3、在气候严寒、干燥的地方,手容易起刺,嘴唇易干裂,带上润唇膏或润肤品,总不会有错。
  4、在零下几十度的哈尔滨,专业相机的快门会冻得开不了,所以,如果带上专业相机,一定要注意机器的保暖。
  5、有幸到当地人家中做客,可以试着在炕上用餐,非常有意思,如果睡在炕上的话,很容易“上火”,起床后应多喝开水,多吃水果。 文庙美食 来到哈尔滨,正宗的俄罗斯大餐是千万不容错过的。此外,吃熊掌,尝飞龙,品“三花”,啖猴头,尽品山珍,遍尝佳肴,也是尽兴旅游哈尔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福泰楼、北来顺、华梅西餐厅、江南春、 西格玛食府、福成肥牛火锅城、老都一处饺子馆、东方饺子王、吴记酱骨头炖菜馆等都是哈尔滨著名的特色餐馆。
  文庙住宿 哈尔滨的旅馆服务业非常发达,有数十个涉外酒店,上百个星级宾馆,各色中小旅馆、招待所不计其数,可满足中外游客各种需要。
  市内的星级宾馆均设施齐全,豪华舒适,当然房价不菲。所以,对于大多数自助旅游者或背包族来说,某些服务良好、环境优雅的中小旅馆、招待所,房价低廉,方便实惠,应是更好的选择。 文庙购物 哈尔滨是东北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秋林公司、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哈尔滨商厦、松雷大厦、金太阳精品城、中艺百货等都是全国闻名的商业企业。
  在这里,游客可以买到很多物美价廉的皮货(皮衣、皮帽、皮鞋)及其他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闻名中外的东北特产人参、鹿茸等珍品也能在这些商店中以很低的价格买到。猴头是真正的“山珍”,物美且价廉;淡水鱼王鲟鳇鱼、大马哈鱼、三花鱼(鳊花、鳌花、吉花)是真正的人间美食,河中极品,鲜嫩可口;风干香肠虽然难登国宴之类大雅之堂,却是民间真正的佐酒之佳品,盛宴之珍馐;北国红豆、山野菜虽不足挂齿,前者却如“相思豆”般含义深厚,后者则是真正的北方野味,都值得购买。 文庙交通 交通:游客可从哈尔滨乘3、6、25、52、66、70路等公交车,至哈工程大学下车,进大院往东行几百米即可到达。 文庙玩法 游玩、烧香等。
  哈尔滨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始建于1926年,占地2.3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孔庙。
  
  整个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9间的规格,为横阔11间(9堂2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池南有“万侧宫墙”(俗称影壁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长44.80米,高5.9米。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后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建成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一座清式仿古建筑群,三进院落,从南向北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泮池泮桥、棂星门、孔子行教铜像、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牌楼、两庑、掖门、石碑等,层层递进,起伏有致,一气贯通,充分展现了建筑物的空间之美。
  光绪三十二年,孔子的祭祀规格由中祀升为大祀,因此建于民国年间的哈尔滨文庙就采用了封建等级最高的规格来修建,其主体建筑大成殿采用双重庑殿顶,九堂二夹室共十一开间,屋顶彩绘采用清代的构图繁密,大面积沥粉贴金的“金龙和玺”彩绘,雄伟、高大、金碧辉煌,堪与故宫太和殿的规制相媲美。 文庙内十余种珍稀树木吸引了多种珍奇鸟类在此落户,春季百花争艳、花香蝶舞;夏季清凉幽静、鸟语莺啼;秋季果实累累、红叶满枝;冬季白雪压松、银妆素裹,令游客流连忘返,成为哈尔滨市重要的旅游景点,这座沧桑七十载的古建筑终于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
文庙联系方式 地址 Contact Address Temple
  文庙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门内大街 文庙投诉电话 天津旅游投诉电话:022-2835909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文庙景区荣誉 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交通 乘904、15、24、4、1、611、632、633、678公交车
  文庙,又称孔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故称“文宣王庙”,并在各州、县立庙。明、清时代,全国几乎各大、小县城都建文庙。天津文庙始建于明代,经清代扩建重修,具有三大特色:庙学合一,府县并列,牌楼荟萃。
  《天津卫志》载:“文庙,在东门内。明正统元年,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照陵西按察司佥事林时,建言事例,奏淮开设。本官遂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官,首建堂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说明天津文庙建于1436年,创立之始就与学宫(卫学)合为一地。卫学是儒学的一种,又称文学,是津门首座官办学校。明景泰、天顺、弘治年先后修建棂星门、两庑和专事教学的明伦堂。明万历四十年(1612)在天津卫城西南角楼创办“武学”,以学习弓箭、美术等武艺为主,武生如能做文章,经考试合格也可进“文学”。清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因此,卫学改为州学,后又升为府学,文庙也随之升为府庙。由于府、县官员不能同地祀孔子,
  故于雍正十二年(1734)在府庙西侧另建县庙,又在县庙西修建县学,形成天津文庙府县并列的格局。
  天津府、县文庙从南至北均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以及东、西配殿组成。府庙建筑体量大,覆盖黄琉璃瓦,是规格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县庙建筑体量小,均为青砖、青瓦。文庙建筑有一些特有建筑和专用名称。如棂星门,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牌楼。传说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星,通过棂星门,可得神灵护佑。又如泮池,是架石桥的水池子。来源于《周礼》的“辟雍”,原意是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叫“入泮”,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天津府庙泮池的石桥又叫“鱼化桥”。据《新校天津卫志》,明成化元年(1465)天津卫人刘钰、卫琳曾见池内有鱼跃之,是年秋中举。鱼化来源于“鱼跃龙门”典故,凡能跃过龙门的鱼,
  即可成龙。中举是明清科举制度的名词,在府城考试录取考中举人叫中举。举人如赴京师赶考会试录取者称贡士,贡士再经殿试录取者称进士,进士就可授官职。《天津府志》描述当年中举状况:“又闻天津士人,工于应试文学,近年举人会试逾百数,实为天下罕见。”据天津志书统计,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举人分别为254人、108人和155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诏废除科举,天津府、县学不复存在。但文庙祭孔活动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
   文庙,在南开区东门内大街。明正统十二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举办官学和尊祀孔子的庙宇。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学西侧扩建明伦堂,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天津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府庙为建筑群之主体,由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构成。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斗拱,为天津市仅存的“官式”建筑。明伦堂由门厅、前殿、大殿和配殿组成。庙外东门内大街上,东、西两侧耸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各一座,是天津地区仅存的木结构过街牌楼。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修,建成博物馆。
  文庙占地约1.3万平方米,由牌坊、礼门、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这些建筑基本成对称排列,分别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
   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后经明天顺、万历,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扩建。清雍正年间,天津府、县同设治所于城内,因而庙东侧为府庙,西侧为县庙,均有照壁、拌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府庙主体建筑的殿顶均用金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栋,装饰精美。
  庙外东门内大街上,东、西两侧耸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各一座,是天津地区仅存的木结构过街牌楼。这两座过街牌楼为我国现存牌楼中的珍品。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前月台陈列各种仪仗,是祭孔的地方,店内供孔子及孟轲、颜回等42哲人牌位。
  旧时,每逢春秋两季在文庙举行祀孔大典,其中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最为隆重届时“钟鼓齐响,笙歌共鸣”的盛大场面。
  牌楼是我国古代装点街景的特有建筑。天津文庙内外会集七座牌楼。计府、县庙两座楼星门,礼门、义路三座牌楼,东门里大街“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过街牌楼。过街牌楼为明万历并建,造型为二柱三楼庑殿顶,为外地少见。1984年我市照此式样,在友好城市美国费城修建了一座“黄城华府”牌楼。天津文庙式样的牌楼,漂洋过海,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旅游 Travel
  文庙投诉电话 岳阳市旅游投诉电话: 0730-8232528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文庙也叫孔庙,是古代祭祠孔子的地方,又称岳州学宫,位于岳阳二中校园内。 庙中原有伴池、状元桥、回廊、大成殿,为当年岳州“百废俱兴”的壮举之一。后历经数十次重建或修缮,现存大成殿,其屋檐起翘,极具宋代建筑风格。特别是殿内16根横木,在石墩和大柱之间,垫有一个约30公分厚的鼓形横木,名叫木质,为古代建筑中所罕见。木质可以防潮,保证了大柱干燥不腐,故大成殿中的大柱虽距今900多年,依然完好无损。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8月进行过一次大修,在天花板上绘有一幅“盘龙戏凤”,至今依稀可辨,为文物中的珍品。
No. 7
  位于河内文庙街的文庙古建筑群是河内最重要的古迹之一。文庙坐北朝南,占地26000多平方米。 文庙的大拜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写有“万世师表”四个大字的汉字匾额,匾上注明是“康熙御书”。
  
  正殿内设有孔子供桌,两侧奉祀中越两国先儒。文庙以存有“进士碑”而闻名,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石龟昂着头,驮着这一块块雕工精细的进士碑。第一块进士碑已经被驮了500多年,这以后,每一次进土考试,便树起一块石碑。从大宝三年到公元1779年的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按黎朝的制度应进行110多次进上考试,但由于战乱,现在河内文庙只存有这82块进士碑。每块碑上部标有科举考试的时间、碑文的撰写者、书写者、雕刻者以及考取的进士名单。每一块碑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集书法艺术、龙风花草人物等雕刻艺术于一碑,为后人赞叹不已!
  
  据介绍,目前文庙的建筑大部分是17世纪黎朝的建筑。尽管经过多次重修,但文庙仍然保留着其古老的特色,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文物。 每年春节,文庙总是要举行几天十分隆重的祭祀活动,还要举行书法、下棋、吟诗、斗鸡、斗鸟等文化娱乐活动。
No. 8
  位于文昌市文城镇古城区的东部,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称为“海南第一庙”。 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迁到今址重建,平面布局严谨,庭院宽广,占地面积共3300平方米。庙的中轴线上分别布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和孔子塑像。桥边还有一古井,名曰“圣泉”,泉水清甜,数百年从未干涸。主建筑为大成门和大成殿,殿中悬挂着刻有清代康熙、嘉庆、咸丰和光绪四位皇帝玺印的巨匾。 游览者到了文昌,大都会到文庙烧一柱香,以示对千古圣人的敬慕。
韩城文庙 Seoul Temple
  韩城文庙坐落在陕西省渭南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 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城”。牌坊上分别有“德冠古今”和“德配天地”。由此两门进入文庙,南立盘龙照壁,为琉璃五龙壁,长十七米,高四点二米,雕刻精美,形体生动,龙有出水腾空之势。此系明万历年间修建。五龙壁的两旁,有砖刻的鲤鱼戏浪,合起来看有“龙鱼河图”之意,五龙壁的东面是“棂星门”,门两旁有龙凤相配。
  文庙建筑群共分四个院落。从棂星门至戟门为第一院落。院内古柏参天。据载这些柏树均系元、清期栽植。院中有泮池,正中有双孔石桥,池子四周围以石栏。院内有对称的东西屋,东侧为“更衣亭”,西侧为“致斋亭”,并有记
  载明清两代重修概况的碑亭六座。
  院北三间为“戟门”。由戟门至大成殿为第二院落。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规模最为宏伟。它位于中轴线上,整个殿基为石砌高台,台基上为月台,周围绕以石栏,雕蟠螭纹。踏石阶向上进入殿内。大成殿面阔三间,暗为五间,进深四间,筒瓦歇山顶,大殿两侧为东西廊庑,各为十三间。向北东西有过角门,殿后用花墙相隔,与北面明伦堂组成第三院落。明伦 堂建于明洪武四年,本三代庠序以明人伦,后世学宫悉宗此义。堂为五间,两边有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上边正中悬挂有“师道尊严”四字大匾额。这里昔日教论、训导均对诸生讲经督课于此,教育英才之所。
  通过明伦堂,往北拾级而上的高台上为“尊经阁”,组成第四院落。尊经阁是藏经书的地方。登阁四望,县城景物尽入眼帘。台高3.5米,周围花墙,为重檐歇山顶。东西两侧配以厢房。
  韩城文庙总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庭院宽阔,格局规范,结构严谨,显示了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古朴、凝重、雄浑的特有风姿,被誉为镶嵌在韩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1957年5月31日被韩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筑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有关部门拨款整修。现韩城市博物馆附设于此,利用这组古建筑物搞文物陈列,石刻展览,书画展览,以及各种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是人们游览的必到之处。
岳阳文庙 Yueyang Temple
  从岳阳楼沿洞庭路南行约1000米,来到郭亮街进入岳阳市二中校园,便到了古老的文庙
  文庙即古时郡学,原来规模巨大,建筑宏伟。今仅存大成至圣殿及两庑廊舍。在封建社会里,孔子被统治者和儒家们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殿是祭孔场所,周围房舍是方便来人的住所。
  据清朝光绪《巴陵县志》记载,文庙正中为大殿,殿旁为东西两庑房,殿后为崇圣祀,祀东为明伦堂,殿前为大成门,门左为名宦祀,右为乡贤祀,外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池旁有井,专供祭祀孔子时沐浴盥洗之用。泮池呈半月形,上面架有石桥,名状元桥。行人至此,武宫下马,文官下轿。殿外围以红墙,左右门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文庙为宋朝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滕子京所建。那时候称岳州学宫,为当年岳州"百废俱兴"的壮举之一。后来经历了数十次重建与修葺,最后一次修葺是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文庙坐北朝南略偏西,砖木混合结构,面阔5间,进身三间,宽28米,长20米,高 16米,占地548.5平方米。整个建筑工艺精巧,宏伟壮观。殿内有18根金柱,外有23根石柱,殿上檐是"一斗三升"斗拱,下檐出抱头梁,屋顶为重檐歇山式,翘首饰凤,覆盖黄色琉璃瓦,脊上为精巧的二龙戏珠陶制装饰。现存的木柱、木墩、石柱座为宋代构件;梢间部分明代有所改动;天花板上穿逗式梁架及前廊部分,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建,1990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又拨款大修,1983年被辟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文庙
  顺德府(邢台)文庙,唐代称文宣王庙,宋、元时统称孔庙,明、清称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位居于全庙的中心。殿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造在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通体七楹,面阔二十一米;前后三跨,进土十五米。单脊歇山顶,飞檐四起,檐下斗拱三跳六铺,脊上二鸱吻东西对列,整个大殿造型,庄严肃穆。
  顺德府(邢台)文庙大成殿 顺德府文庙的始建时间,据《顺德府志》载:“建自唐,寻废”。邢台在唐初已为上州,按朝廷规定,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文庙。此庙在唐末荒废后,宋代多次维修。到了元朝建国之初,忽必烈提倡尊孔,“诏修天下孔庙”。于是,顺德府文庙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得到重修。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和成化六年(公元1470),又曾先后两次,由知府亲自主持扩修文庙大成殿。正德元年(公元1506),又修建了文庙灵星门,并加筑甃泮池石桥。到了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进士出身的嵩县人王守诚做顺德府知府,到任不久即倡议“拓地扩修文庙”,加筑了四周的围墙,遂使邢台文庙的规模渐臻完备。入清以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又于文庙灵星门左右增建门楼,气势更加宏朴。
  大成殿是文庙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在封建时代,也是知识分子设馔祭孔的场所。每年春秋两季,各府、县的主要官员,都要到文庙行“释奠”礼。学童入学和年青知识分子考中秀才后,也要到文庙行“释菜”礼。
  顺德府文庙中其他建筑均已被毁,唯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被河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合文庙 Liuhe Temple
  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的南京六合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占地8000平方米,规模居全国第五,大成殿、魁星亭、戟门、泮池等一应俱全,是南京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气象庄严。当年南京夫子庙重修时,即来此取样。毗邻的万寿宫现已整修完毕,为棠城新景。
  文庙即孔庙,夫子庙,是我国历史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中文庙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是江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目前分布在全国已知的22座孔庙、文庙和夫子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前478年)江西萍乡文庙(618-626)两处外,其余孔庙的始建均后于六合文庙,且规模列第五位。现有照壁、泮池、品字井、棂星门、大成殿、戟门、奎星亭和万寿宫等。文庙现为区实验小学校址,六合区政府已作出决定,将小学迁出文庙,待全面维修后,供人们瞻仰参观。
德阳文庙 Deyang Temple
  四川德阳文庙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素有“德阳文庙甲西川”之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当时在城东,后因年久失修塌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重建于城南东隅及德阳城区南街现有位置。经成化、弘治、万历年间的多次修葺,已有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三楹)、崇圣祠(三楹)、东西庑(各三楹)、节孝祠、孝子祠、乡贤祠、名宦祠、名伦堂等建筑,明未又毁于兵燹。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又重建,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又进行过多次修建和修葺。清道光二十八年至咸丰五年(1848年~1855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的基本格局。德阳文庙占地面积20800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处。文庙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中轴对称布局,建筑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由南向北中轴线依次为:万仞宫墙(照壁)、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大成门)、礼乐亭、大成殿、启圣殿。两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东西庑、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庙前为文庙广场,庙北有后花园。德阳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坐落在文庙中院,整个建筑雄伟、庄严、华丽,是文庙庭院中建筑最高、体量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建筑,它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33.97米,进深四间14.78米,通高21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面系黄色琉璃瓦覆盖,正脊饰以飞龙,中间置宝顶。殿内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和祭孔祭器、礼器、乐器陈列,有烛台、爵、镫、笾、簋、豆、硎等祭器、礼器,牛、羊、豕三牲俎,以及祭孔时演奏中和韶乐的编钟、搏钟、编磬、特磬、琴、瑟、箫、笛、埙、鼓、祝(起乐之器)、敌(终乐之器)等乐器及指挥乐舞场面的麾、节等。殿前有宽阔的拜台,可观赏场面盛大、古朴典雅的仿古祭孔乐舞。清代以来,大型祭孔活动,每年两次,时间为每年仲春上旬丁日和仲秋上旬丁日。1990年以来,德阳文庙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以其宏大的规模,完整的建筑群,严谨的布局,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文庙的代表性建筑。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了德阳文庙后指出:“德阳文庙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认为:“德阳文庙规模大,保存完整,特点非常突出,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德阳文庙的建筑在全国文庙中占有重要地位。四个礼乐亭位于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中轴线两侧,排列在一条线上,内侧两座为双檐六角亭,外侧两座为双檐四方六角亭,造型各异,别具一格,在全国文庙中独一无二。1949年冬月,贺龙元帅在德阳文庙参加德阳解放仪式后,指着礼乐亭说:“这样的礼乐亭在全国文庙中实属少见,要好好地保护”。万仞宫墙(照壁)长30米,高11.64米,比北京孔庙照壁高大,属国内地县文庙中最高大的万仞宫墙。棂星门为八柱五间五楼冲天柱式石牌坊,造型别致,雕刻精美,是南方文庙石刻棂星门中的精品。泮池中置三座单跨石拱桥,桥为梯步拱面形,中间桥跨度为14.9米,左右两边桥跨度为13.8米,为其他孔庙所少见。“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为砖式重檐枋,具有南方建筑风格,这与国内地县文庙中普通的木坊比较,独具地方特色。文庙后花园保存完好,这在文庙中极为罕见。
代县文庙 On behalf of the county Temple
  位于代县城内,创建于唐代,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重修。1983年至1986国家又拨款进行维修。
  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后院为崇圣祠。中院正北为大成殿,前有露台、雕栏为护,东西配殿各十一间。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广约数亩。
  景点概况
  位置:位于代县城内。
  气候:地处中纬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4.3-9.2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为345-588毫 米。无霜期在110-178天之间。年日照时数一般介于2670-2945小时。风向以西北风为多。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可。
  景观:文庙内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清代设有学正、训导二署,形成一组庞大的儒学建筑群,宏敞伟峻。主要建筑为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
  交通信息
  铁路:忻州交通十分便利。京原、北同蒲铁路干线纵贯全境。
  公路:公路四通八达,特别是地处大运线(108线山西段)中轴,具有承南接北,辐射东西的区位优势。南距省城仅75公里,驱车直下,不到半小时即可抵达,是省城的郊区卫星城市。特别是随着忻州到五台山,五台山到河北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忻州到河曲、内蒙高速公路的延伸,忻州将成为连通西部能源区和东部出海口的重要交通枢纽,而且将拉近忻州与首都的距离,京津唐冀在2—4小时可以抵达忻州。
定州文庙 Dingzhou Confucian Temple
  唐王李世民,于贞观四年诏曰:“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唐大中二年(848年)由定州帅卢简永,废佛寺创修文庙
  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韩魏公大修文庙,并创造明伦堂于文庙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裴州牧以学居庙后非制,改建明伦堂于庙之西北隅。即今文庙的西院。
  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州牧王增录修圣殿及明伦堂,作泮池、砌石桥、修甬路、植槐柏。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5年)州牧张邦贵,复修魁星阁,即现在文庙东院的三檐阁楼。
  明末清初战火灰烬。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复修正殿。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又修东西庑和戟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修“崇胜祠”于正殿东。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植槐柏数百株。节孝祠于清道光二十九年移建此处。
  1982年7月23日文庙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坐落在刀枪街。
泰和文庙 Taihe Temple
  又称圣庙、孔子庙、学宫,位于今人民法院和公安局院内。学宫原在县城西延真观左,宋咸平四年(1001)移建于此。至明万历年间,文庙基地宽25丈,长35丈。自明嘉靖六年(1528)至清道光十四(1834),先后曾十多次修缮。主体建筑有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又名启圣祠)、学宫等,均坐北朝南,入戟门,过泮池,即棂星门。门的上部通过一条长约40米、宽约2米的过道,登五级石阶,即为大成殿露台。殿内6根砖柱负栋而立,东、西、北三面为砖墙,南面木质花格窗棂。殿厅东西宽约12米,南北长约8米,二层重檐,四角翘起,角系铜铃,屋面用仿琉璃瓦覆盖。大成殿后是崇圣祠,规模略小于大成殿(建国前倒塌)。70年代初,仍残存破败的大成殿,后拆除改建,仅留泮池在今县人民法院内。
府谷文庙 Fugu Temple
  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光绪二年(1876)至八年(1882)续修。现有大成殿5间,门前横额上曾悬康熙帝亲书“万世师表”四字。东西各有店堂七间,前为戟门,门前畔池跨石桥,桥前为棂星门,门上为大牌楼,东南角门各一。文革期间遭破坏,现已修葺一新。1981年被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渠县文庙 QuXian Temple
  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元代次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明代祟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初九),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隔二十年后,清代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再度兴建。康雍、乾、嘉亦相继修葺。现存的文庙建筑,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动工重修的。整个工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清代文庙的建筑开始于距今三百一十六年前,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资中文庙 Owned in Temple
  资中文庙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时位于县城大东街。因旧庙低湿狭窄当街嚣闹,清道光九年(1829年)州牧贵州石阡张海澜倡议,士绅集资,将文庙迁北关外邑人赵逵居游过的洗墨池处(即今址),十五年竣工,费时六年。据《资州移建文庙碑记》载:“工竣计大成殿五楹,东西庑五间,由大成殿左转是为崇圣祠,祠别一区,戟门五间兴大成殿,称此外为泮池、为灵星门、为宫墙,罔不如法而形势之尊重,规模之宏大,丹?辉煌视旧庙则倍焉。” 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前后四进高低错落有致在一中轴线。现保存完整的建筑有: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义路、灵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钟楼、鼓楼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主要建筑均覆琉璃瓦,正脊饰宝鼎、蟠龙,翼角飞翘,轻盈飘逸,极具南方古建筑俏丽精巧风格。大成殿内藏有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八位皇帝书写的匾额及民国时蒋介石、林森题写的匾额,有全国在大成殿内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以及镂空雕刻九龙二凤盘绕金底黑字、全国最大的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明成化年间“御制重修孔子庙碑记”、清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尤为珍贵。最具资中地方特色的照壁壁间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由云海波涛、蟹虾鱼龙、坊塔石树、鱼跃龙门等构成故事,寓意古代仕子如江河中之鱼,只有不断努力进取,经尊孔尊儒的教化,才能最终跳龙门由鱼成龙达到人生光辉顶点。 作为四川地区的孔庙建筑群,资中文庙以其历史悠久、布局严谨、造艺精湛、特色显著、内涵丰富、古朴典雅、保存完整倍受中外人士称赞。先后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中国旅游名胜大词典》、《四川文物揽胜》等。
  2006年05月25日,资中文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浚县文庙 Xunxian Temple
  又称"孔庙"、"文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于县衙东。明、清各有扩建,规模逐渐宏大完整。文庙座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门前墙上嵌有
  "以应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尊孔。头门之内有唐槐一棵,干粗4米余,中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内生一径尺榆树,俗称"槐抱榆"。院正中为"大成殿",殿中供奉孔子、四配、十二贤诸牌位,东西廊房内供奉孔子72弟子牌位。"大成殿"和廊房建筑规模宏大,式样古朴,庄重大方。为浚县著名古建筑,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宾川文庙 Binchuan Temple
  坐东向西,供奉的是孔子等古代的学者先贤。文庙面对笔架山,为一进四院,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圣祠)及南北两院、名宦乡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整座建筑风格纤细秀雅,匠心独运,或危楼高阁,栖凤盘龙;或草木葳蕤,烟聚蔓缠;或小井石栏、曲径通幽。房檐斗拱和额枋梁柱上,装饰着的青蓝点金和各种贴金彩画,亦清晰可辨,不难想象昔日所拥有的鲜丽色彩和雄伟壮丽。各院之间又以特色各异的砖砌石洞相通,曲折迂回,层层别有洞天。置身于文庙的每个角落,都会油然而生寻古探幽之情。
  虽部分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或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但现存的照壁、棂星门、乡贤祠、中堂、大殿等大部分建筑仍保存完好,完全可以看出整座建筑群的巍巍雄浑、瘦削娟秀、嵌空玲珑、盘旋曲折。在文庙里,棂星门和照壁之间有一块方圆的平地,就是当年的泮池。据史书记载,明清时生员考取秀才,由老师领着绕池一周,名为“游泮”,是为仪式,亦显荣耀。可见文庙推崇的是获取知识和文化。
武威文庙 Wuwei Temple
  位于甘肃武威城东南隅,院内古建筑群保存完整,庄严雄伟,,槐荫蔽日,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庙儒学、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占地约2.5万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儒学部分的忠烈、节孝祠和孔庙、文昌宫两组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均称,结构严谨,古柏苍天,嘉树葱郁。富有我国古代建筑壮严雄伟的特点。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文庙 Harbin Confucian Temple
  哈尔滨文庙,是哈埠一处典型的仿清代建筑风格古建筑群。是黑龙江省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仿古建筑群。是祭祀孔子的殿堂。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风格,雄伟壮观的气势,屹立在以西欧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的哈尔滨建筑群体之中。养在深闺的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文庙,是典型的仿清代建筑风格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其建筑结构为三进院落,南北通深276.37米,东西面阔85.6米,原占地6公顷,现仅存有2.3公顷(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整座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沿中轴线其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宫墙(影壁墙)、泮池泮桥(俗称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主体建筑两侧有左右配殿、东西庑、掖门、牌楼、石碑等,比较均衡对称的坐落在中轴线两边。四周环以黄琉璃瓦红墙。整组建筑,布局严谨,在全国属第三位,仅次于北京(2.38公顷)和山东曲阜孔庙(9.6公顷),是我国东北地区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孔庙。
  文庙也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但由于它是11开间的,等级确是全国之最。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为9开间的,小的还有5开间、3开间的。由于哈尔滨文庙建筑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因此被称为哈尔滨的“故宫”。因建于民国时期,采用大祀规格,其主体建筑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包括东西牌楼、掖门,均采用了我国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的彩画使用了最高一等的“金龙和玺”形式,这些都是帝王御用的建筑规格,因而,观之自然是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由于文庙周围绿树掩映,周边环境未能改造,从外面看不见文庙的宏大规模,因而凡是来文庙参观的人们无不为之惊叹,哈尔滨竟有如此一座宫殿,真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也”。
  哈尔滨文庙不同于全国文庙的独到之处乃是主殿大成殿。
  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取而代之的是三座呈凸斗形的照壁。它在拜祀孔子的庙宇中被尊称为“万仞宫墙”,以此象征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哈尔滨文庙之所以没有正门,是因为中国民间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拜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元来此拜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哈尔滨文庙建成于1929年,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当时的哈尔滨没有状元能来这座孔庙拜祀,所以正门至今没开。
赣州文庙 Ganzhou Temple
  江西赣州文庙位于赣州老城区的东南部,厚德路东段的北侧。这一带自宋代以来就是赣州古城的宗教文化区,至今仍然是赣州城保存名胜古迹最集中的地方。文庙的东侧是慈云寺(今为厚德路小学)及其附属建筑舍利塔,西侧是武庙。与文庙隔街相望的原来还有光孝寺、濂泉、夜话亭和濂溪书院,现为赣州第一中学。
  在古代,每个县级以上的城市都有一座文庙。这座文庙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作为祭祀孔圣人的场所,所以也称孔庙;二是作为赣县(原赣州属赣县)县学的学堂。即供本地学生读书之用。
  全省现共有5个较大规模的文庙,赣州文庙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赣州文庙原占地约10000平方米,现占地约7000平方米(包括广场)。文庙不论规模大小,等级高低,它的平面布局都是一样的。整个建筑群分为三组,采取平行轴线方式布局:中轴线上有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东轴线上有魁星阁、尊经阁;西轴线上有节孝祠。这些建筑现在有一些已经没有了。按古代的建筑习惯,一般是坐北朝南,但赣州城内有相当一部分古建筑的中轴线,都是南偏东30度以上,象郁孤台、文庙就属一例。其原因是为了使建筑物的中轴线正对峰山主峰,以构成对景。文庙的建筑群,主要建筑于主轴线上,并由围墙结合建筑物形成院落。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利用东庑和名宦祠、乡贤祠,将屋面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座具有南方建筑特色的天井式院落。
  原来在这个广场上,有一个牌坊,叫做“聆心门”。聆心门过去后,就是两中池塘,叫“泮池”,过去小孩上学了,就叫“入泮”了。很可惜,这两个建筑现在没有了。文博部门准备修复。
  (大成门)进入文庙大门,我们就看见“大成门”了。因为孔夫子被封为“大成赤成先师”所以这个门就叫做“大成门”。两边是“官厅”,官员来了,在这里休息。进了“大成门”后,两边是厢房,是学生读书的地方。现在左边厢房安排了赣南客家民俗风情展,右边厢房主要是卖一些古字画、钱币及一些古玩。正前面就是大成殿,其后面有崇圣祠、节孝祠。
  大成殿是整个文庙的精华所在,大殿构筑于高1.5米的台基之上,占地约750平方米,殿高13米,是目前赣南保存最大的一幢古代建筑。大成殿的木梁架结构与文庙建筑群的其它建筑有所不同,采用大木和斗拱,颇具地方特色。而这些异形雕花拱,不仅起到了承重构件的作用,而且有着极强的装饰效果。大成殿的瓦面用的是景德镇的高温彩瓷琉璃瓦。用瓷器作瓦面,这是赣州独有的,是孤品,连北京故宫的瓦面都是陶的。目前看到的大成殿,是清朝乾隆朝年间留下的,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
  在这大成殿正面的塑像是孔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字、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爱”,提倡“仁政”、“三纲五堂”、“忠孝节义”,被封建社会尊称为“孔圣人”,这尊孔夫子的塑像是帝王装。他执教几十年,学生有三千,著名的有72人。孔夫子的两边的四尊塑像,叫做“四佩”。这是古代比较有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叫子思、孟子、曾子、颜子。后面有十二位塑像是“十二哲”,即十二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哲人。现在不少学生,在高考前,来到这里参拜孔子及各位先哲,寄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个好学校。在这大成殿的后面,还有一些碑刻,大家可以随意参观。
望江文庙 Wangjiang Temple
  文庙又名孔庙,位于望江县城中心,为一宫殿式古建筑。据《望江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仁年间。
  大成殿高10多米, 面积300多平方米, 24根大柱组成方形结构,四周围廊,重檐翅角,铁马空悬, 迎风作响, 其形夺目,其声悦耳。庙后有很多附属建筑物:前方左右为东西两庑,前有戟门,戟门东为土地祠,西为王幼学祠,前首为棂星门,石柱组成石牌坊,上书 “ 麟风腾祥”,左为圣城,右为贤关,入口处中间有石桥,名状元桥,两侧有泮池,过桥可见一方高大红墙书有“宫墙万仞” 4个遒劲大字,中上方书“圣旨”2字。
  庙后为启圣祠, 东为礼门, 西为义路, 后为明伦堂。 文庙历尽沧桑,几经修建。因遭日寇烧毁,仅存文庙主体——大成殿,现经省级批准并拨款修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富顺文庙 Fushun Temple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 元代文庙改称"先圣庙"。至大四年(1311),富顺知州任显忠,建立戟门,安置礼器,补修大成殿,为两庑里栅栏。英宗时期,县佐王纳速建御书碑亭。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山,诏天下立学育士,改先圣庙为"先师庙"。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知县钟铉重整庙坛,兴建学校,砌石泮池。以后又经8次修补和小增建。明成祖永乐年间始称"文庙"。此后,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因而获得"才子甲西蜀",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
  明末清初,蜀中大乱25年,文庙失修,残破不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后的第一任富顺知县钱绍隆,重新整修文庙,修大成殿明伦堂,恢复祭祀和学校。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熊葵向集资修建文庙外墙,重建两庑,并砌日月坛。至道光中期,文庙虽经多次修葺,终属小修小补,其破败之状与以出才子名闻全川的富顺县颇不相称。清代立朝到道光中期,富顺仅出了11名进士,民间认为文章风水移动是因对孔圣不敬之故。
  道光十六年(1836),富顺知县邓任坤决定重建文庙,并与当时富顺县第一大财主、贡生肖永升商议。肖永升当即表示:为了保住富顺“文章风水”,愿尽儒生之责,独肩重建文庙之任。于是雇工请匠,立即拆除文庙,特派专人前往山东曲阜县,通过任县令的富顺进士张震,取回建筑文庙的规制图纸。又从雷波、马边运回巨木,从江西景德镇定制琉璃瓦,共费资三万六千,历时四年,于道光二十年(1840)建成。自崇圣祠、大成殿、月台、两庑、戟门、更衣祭器所、下至棂星门、名宦乡贤祠、礼门、义路、泮池、桥栏、宫墙、外贤关、圣域门皆高广坚致,逾旧数倍。共占地10余亩,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庙正面为一带红墙,上塑“数仞宫墙”4个大字。左右有2门,曰“圣域”、“贤关”,非祭祀不开。进门为泮池,池上架桥三座;中为九龙桥,不通行,左右便桥,为祭祀过道。池左右有2门,曰“礼门”、“义路”,为平日出入之门,分别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池后为石坊“棂星门”,有3孔通入,坊宽22.4米,高12.65米。再拾级为“明伦堂”-即戟门,左右为“更衣祭器所”,戟门后有广场,场后有“日月坛”,中为九龙镂空浮雕,左右有石梯登台。台后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高35米,为明清时期典型斗拱结构,画栋飞檐,精巧华美,脊龙昂首,跃然欲飞,琉璃金碧,映日生辉,壮丽凝重,古色古香。殿后有一院落为“泮宫”(“泮宫丹桂是富顺八景之一)。再往后,是”崇圣殿“,左右有”龙池“、”风穴“,清泉常满,大旱不涸。壁间在乾隆时镌有石刻”龙池“、”凤穴“,笔力遒劲,近代罕见。崇圣殿隆起的坎上建筑是孔子之”寝宫“。寝宫较小,只有三楹中供木刻”空子神位“(宋代以前为石刻),情地金书孔子像,系唐吴道子所画,从曲阜拓回。左右廊庑,先后曾作生员学舍、县教谕署及名宦乡贤祠。
  光绪二十二年(1896),县人张世芳将先世所捐学田2处,改捐作维修文庙之业田。光绪33年(1907),诏生孔子大祀。于是改崇圣寺及宫墙为黄瓦(原只有大成殿、大成门准用黄瓦。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本飞机炸毁大成殿一角及西廊庑,后虽经修复,但技艺低下,终不复原。解放后,曾于1958年前后,对文庙粉饰一。1980年7月,富顺文庙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后,省府又拨专款,予以修葺、粉饰,现在基本保持原貌,并增添服务设施,长年开放,供人民游览凭吊,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武文庙 宣武文 Temple
  武宣文庙即孔庙 又称黉学官,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又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文庙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从旧县城(今三里镇旧县村)搬迁而来,位于南门左隅(即今址)。文庙坐北朝南,俯视黔江,面对文笔峰,地势高敞,规模雄伟,甚为壮观。文庙占地面积4760平方米,为广西现存文庙最大之一。历经明、清、民国各朝相继修葺,形成建筑布局有照壁、东西厢房、礼门、义路、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城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露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明伦堂等组成一座宫殿式歇山穿斗式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体。l984年5月,县人民政府把文庙公布为“武宣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文庙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中共柳州地委、柳州地区行署批准武宣文庙为“第二批柳州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田文庙 Xintian Temple
  新田县文庙位于县城龙泉镇立新街东侧。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文庙坐东向西,庙院长97米,南北宽分别为27米、29米、32米不等,总面积2500平方米。庙院由西向东依次为:泮池、灵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灵星门,全部采用青条石构筑而成,通高7.8米,宽6.7米,设中门和左右便门,三条门上方均用汉白玉石分别阴刻"灵星门"、"太和"、"元气"、"金声"、"玉振"。上下横梁深雕刻双凤朝阳、二龙戏球、八仙过海等图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工艺十分精湛。
  大成门,封山顶,砖木结构,高10.5米,宽24米,设门三条,正中东面石刻五龙丹墀图。
  大成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高16米,面宽18.7米,内外共20柱,屋脊置陶制双龙,脊中设彩陶葫芦宝瓶,面盖琉璃黄瓦,正殿内设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整体建筑充分体现了古代宫殿式建筑特色。
  崇圣祠,重檐封山顶,内高11.7米,宽20.7米,室内北间竖清乾隆二十年刻的《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石刻一方。
  新田文庙整体保存完好,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属全省可供旅游的8处文庙之一。
福州文庙 Temple of Fuzhou
  福州文庙,又称“先师庙”,俗称“圣人殿”,在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观察使李椅将州儒学移建于此,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闽王王审知置四门学。宋太平兴国中转运使杨克让始作孔子庙。景祐四年(1037年)权州事谢微表请于庙立学。其后,郡守范亢、许宗寿踵其事,历五载乃成。明洪武七年(1374年)构大成殿,建明伦堂。永乐四年(1406年)以学厅为乡贤祠,成化十三年(1477年)大修庙学,凿泮池,为桥其上。弘治初,改作棂星门,易木为石。嘉靖十一年(1532年)诏庙称先师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大修庙学、棂星门。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初三遭火灾。现存庙宇建于咸丰元年十二月至四年六月,按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外门埕、棂星门,泮池,左右有廊对列,大成门的楼厅,东、西有殿庑对列,月台、大成殿、后照壁等,占地7552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解放后,曾作为学校、红卫商场、少年宫等场所。1961年9月被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2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文庙
  蒙城文庙位于今天的安徽省蒙城县周元路。
  蒙城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公元1284年),是封建时代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
  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泮池、泮桥(以上待建),大成门和大成殿,灵星门正对青去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名圣井“圣井甘泉”为蒙城八景之一。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东院是文昌阁,西院是明伦堂。
  大成殿,原名先帅殿,又称圣人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为山以顶抬梁式建筑,九檩十八架,四十二檐墩,用巨杉作栋梁,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殿内外上下重油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我们淮北地区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从前,殿内正中供孔子神龛牌位,两旁置颜、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殿上方悬着康熙,乾隆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殿前阅台高一米余,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中间和两旁有石阶供人登临。
  东西廊房各七间。为灰色筒孔覆顶,车房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房原供历代贤孺牌位。
  大成门又称戟门,面阔五间,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在其东面的名宦祠原供苏舜饮,丰稷等在蒙城有政绩的官吏,西面的乡贤祠原供庄子、何惟等地方贤土。
巨野文庙 Juye Temple
  巨野文庙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永丰塔北约一百米处.宋金时期巨野文庙原建于城北,屡经河患,废立不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县丞吕让移建于今址.历代多次增修扩建,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县令章弘鼎新正殿,续成诸祠,规制乃备,占地三十余亩,前后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气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成文庙中轴线两侧建有进德斋,修业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华门,西华门等,东跨院为文昌祠,是儒学所在地西跨院为启圣祠,后改作训导宅.朝隆十八年1753年.巨野县知县朱容极在此建麟州书院,此后经道光,光绪以及民国年间多次建修葺,书院更具规模,志名远播.大成殿内祀有孔子,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的塑像.两讨债列"七十二贤"牌位.整个建筑布局得当,错落有致,间以苍松翠柏,形成一处气势害宠传,郁罩葱茏的古建筑群.1947年,文庙被废,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大成殿,殿内塑像亦遭劫难。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基为砖,石混砌,台基高1.4米,东西长22.3米,南北宽14.25米.大殿通高13.7米,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翼角飞翘,绿瓦朱甍,斗拱盘错,雕梁画栋.殿四周有24根大型石柱支擎,石柱高3.48米,径约0.55米.前檐下8根石柱以及后檐端柱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上缀浮云,下着波涛,造型生动,雕琢精工.其它石柱为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技艺精湛.后廊中间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大清康熙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宣议郎知巨野县事宛平章弘重建:铭文.殿内有朱红明柱八根,直径0.5米,下垫鼓形石础,上擎殿架,梁叠檩穿,勾心斗角,显示出高超的建筑艺术.此大成殿仿曲阜孔庙大成殿营建,是鲁西南现存最完整县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文庙旧址为粮食部门占用,大成殿一度曾为粮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文物保护尤为重视.1982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对濒临倒塌的大成殿进行了修缮.1995年,粮所搬迁,复建了大成门,大成殿内恢复了孔子及四配塑像,制作神龛,御匾,香案等附属设施,殿前筑建了月台.目前,文庙正逐步恢复原有建筑.成为人们祭仰先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地和展示巨野历史文明的窗口。
织金文庙 Woven gold Temple
  位于城关镇文化路中段南侧。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后屡次重建、维修。同治年间重建。坐北向南。南北长169米,东西宽47.5米,占地面积802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86平方米。由牌坊、棂星门、大成门、天子台、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组成。现存棂星门、大成殿等建筑。棂星门,四柱三间三楼,中间字碑阴刻“棂星门”3字,左阴刻“金声”,右阴刻“玉振”。门高5.41米,宽22.5米。大成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8.25米,进深9.16米,硬山顶青瓦顶。额枋浮雕八仙过海、龙凤图案。殿上悬挂“万世师表”、“生民米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4块匾。孔圣碑,白绵石质。方首,高3.25米,宽1.08米,厚0.25米。首题“至圣先师孔子赞”7字。刻于同治年间。颜曾思孟四子赞碑,白绵石质。4碑均为方首,分别楷书阴刻颜子赞、曾子赞、思子赞、孟子赞。刻于同治年间。
太原文庙 Taiyuan Temple
  文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3号
  文庙原位于城西,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81-1189年),明清两代重修并扩建。清光绪七年(1881年) 迁于现址,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文庙坐北朝南,占地1.3万平方米,四重院,由南向北依次有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和殿堂百余间。
  主要建筑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殿基为“凸”字形,前置石雕栏板,舒朗壮观。
  庙内棂星门前还保存有两对铁狮,分别为明洪武、万历年间铸造。现辟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
长子文庙 The eldest son of Temple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长子县城内东街北隅。坐北向南,临街而建,现存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西侧配以厢房、配殿等建筑,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共有古式建筑35间。另有新增建筑26间。是该县城内规模较大的一处古建筑群。旧时这里是儒教的道场。该庙创建年代无考,就现存的大成殿而言,梁架斗拱形制结构仍保留着元代的建筑手法。据嘉庆二十一年《重修文庙》碑文记载:“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932)有修葺之意后,历经三十一年又重修大成殿及东西廊庑,大成门和明伦堂。清代又几经修葺与增建,方成现存之布局。”
  大成殿位居中轴线中端,是庙内的一座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殿内梁架裸露,施内金柱四根,由于年代久远,柱身裂缝朽变严重,多数用铁箍加固,多则六道,少则四道。梁架为原始材料略加砍制而施用,元代特征显著。元代以后,殿内柱网分布实施减柱造,而长子县文庙大成殿金柱未减,至少可说保留了元代以前的建筑特征。斗拱肥硕,用材敦厚,琴面式昂嘴粗壮有力。屋顶琉璃脊兽为明代修葺时所增置。殿内保存着明嘉靖十年(1531)《御制正孔子祀典说》石碑一通。碑身阳面镌刻又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制的《宣圣遗像》一尊,衣纹整洁,线条流畅,形体端庄,刻制精细。遗像左侧铭刻记载着画像依据和出处。相传是仿唐代画家吴道子之墨迹而刻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与研究价值。
深泽文庙 Fukasawa Temple
  深泽文庙 河北深泽文庙始建于宋代元祐三年,此后曾多次增修或重建。据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深泽县志》载:当时庙制为大成殿五间,东西两房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区,左右学门各一间。大成殿北为崇圣祠三间,崇圣祠北为明伦堂三间,名宦祠、乡贤祠各三间在戟门外。现仅存文庙中心建筑——至圣大成殿,位于深泽城内东大街北侧(县卫生局北侧)。
  大成殿共五间,殿顶黄绿相间,所用均为琉璃瓦构件;殿脊图案阳面为龙、阴面为凤,两山花图案东面为龙、西面为凤,后山亦有双龙圆形图案,建筑风格极为独特。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六世祖王鹏,字合甫,号杏圃,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卒于咸丰七年(1857年),廪贡生,候选通判。例授承德郎,以子肇谦封文林郎,晋封奉政大夫、福建永春直隶州知州。从祀乡贤。王鹏生性宽厚,乐善好施,有穷人来借钱,他总尽力相助,从不拒绝。遇上饥荒年头,就拿钱千缗钱散给乡下人们,远近都称他为大善人。当时深泽县文庙年久失修,知县刘衡(道光二十三年任深泽知县)想进行修葺,邀请王鹏主持这件事,王鹏以不干预公事为由而推辞,刘衡知道王鹏贤德,非他主持不可。承担任务后,王鹏不辞劳苦,连续经营三年,直至竣工。
洛南文庙 Luonan Temple
  洛南县文庙洛南文庙坐落于陕西省洛南县城西街,历史悠久,宏伟壮观,是过去祭把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殿宇。据州志县志所记,洛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比西安钟楼早建14年,现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是城区保护最完整的纵轴线式古建筑群。198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该县政治、文化、教育、事业、活动的中心,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内有珍贵的馆藏文物3400多件。文庙整个建筑浑然一起,宫墙之内包括后、中、前三院,后院中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两旁东厢、西厢各7间;中院内正中有朝门3间,两边名为月亮门,院中为泮池,架两孔石桥于其上,两旁竖有栏杆。东有名宦祠、尊经阁;西有乡贤祠、忠义祠。前院中为木牌楼,名曰“欞星门”;东开“启风门”,亦名“东礼门”;西开“腾蚊门”,亦名“西礼门”。最外沿街道为照壁,长9.2米,厚0.82米,高7.3米。内壁镶有“鱼龙变化”,外壁镶有“二龙戏珠。”
  文庙建筑气势恢宏,上有花脊飞檐,龙飞凤舞。内有金碧辉煌,画栋雕梁。轮廓清秀,气象雄浑,它的雄伟建筑主要为大成殿和欞星门。
  大成殿为明七暗五开间,单檐歇山顶。面阔通长14.85米,进深11米,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构成。五开间大小不等,四周有明柱、角柱、金柱共计28根。檐墙起间隔开内外,屋顶五脊罗列,花里藏龙,脊首如塔,屋上桔黄色琉璃瓦闪耀着金色光芒。四角角柱稍高,层层造架,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凌空若飞,形体圆实,不仅使梁、柱、枋结构紧凑,而且更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使整个大成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气势雄伟。殿前月台长15.2米,宽8.1米,面积113.1平方米。中间斜面台阶内雕刻着蟠螭翔凤,华丽异常。牌楼(欞星门)耸立在前院中间,为陕南地区独树一格的古建筑精华。门高约25.2米,进深4.95米,面阔17.6米,占地89平方米。四柱三楼,柱高8.4米,柱顶52公分,上下三层(三个楼头),以正楼最为突出;脊首复有云罐,造型浑厚大方。左右二楼次于正楼,呈品字形,两旁尚有砖墙。整个脾楼,上搪花脊六兽,奇彩异辉,华丽堂皇,黄绿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交辉相映,檐下层层斗拱构成翘角,上下12角檐牙高啄,相映成趣,精刻细绘的花鸟栩栩如生,耀眼迷人。分属于四柱左右的8个石鼓,仅靠柱根。8个扶柱根部有石狮4对,中间两对大面圆实,分踞内外,威风凛凛,旁有两对,小巧玲戏,活灵活现,大匾上馏金大书“欞星门”3个大字,闪闪发光,形成庄严肃穆而又华丽的古朴风光。
凤庆文庙
  凤庆文庙凤庆文庙位于凤庆县城,是祭祀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先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整个建筑占地约12000平方米,由鸣凤阁、崇胜殿、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龙门石坊、泮池等组成,布局合理,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及历史研究价值,是凤庆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省现存第二大孔庙。
  文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原址在城南虎山东麓,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迁建于府署之西,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又迁,建于县城西文庙街,俗你黉学,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结束全部工程,历时300余年。整个建筑群布局到工艺都颇有观赏和研究价值,是凤庆文化发展的象征。
  鸣凤阁又名魁星阁,在县城最高点,三层,高16米,边宽11米,六角攒尖顶,底层正方形,是文庙建筑群最为显目的组成部分。
  大成殿,砖土木结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高约12米,面阔18.3米,纵深13米,五开间、四面出厦,由18棵埋径50多厘米大柱支撑。透雕格门,屋顶有花栏,花栏中置有山塔,两端各有大龙一条,龙口朝宝塔,形成二龙抢宝或二龙戏珠。上下两层8个屋角各有瓦狮一尊。上层四周为走廊,中间空心,正堂供有神龛为孔夫子牌位。下层屋檐下悬挂“斯文在兹”横匾,上层屋檐下有“圣集大成”四个大字。
  大成门,砖木结构,高5米,面积13.8平方米,纵深7.5米,三开间。
  棂星门,砖木斗拱结构,三间四拄一字排列,每根柱脚有两块大三角石固定。距棂星门9.7米处建有龙门石坊连接泮池。
  石坊,柱为中间高两边低,四根方石柱并立,有三大碑,四小碑,二浮雕。碑书“龙门”、“金声玉振”、“江汉秋阳”等字,镌有修建年代及修建姓氏。
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始建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明、清两代历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时十载,耗银六万余,占地7000平方米。整座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精美,规模庞大,给人以古朴、庄重、雄伟之感,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走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草茂花繁,飞红滴翠,宛如一座花园。园的前端,有一泮池,形若半月,全为条石构成。池内种有荷花,亭亭如盖,生趣盎然。与泮池相映生辉的棂星门,亦为青石结构,上镌麒麟狮象,跳跃奔突,栩栩如生。然后是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殿(后殿),层层递进,深邃曲折。大成门并排三扇,高达丈余,气势雄伟,东西并列乡贤、中宦两祠,进入大成门,整个成殿便映入眼帘,顿觉满目生辉。
  大成殿,是文庙主体。殿宇轩昂,高达5.7丈,为宫殿型结构。前有青石坪台,坪台外有一青石铺就的庭院,可容数千人,肃穆开阔。大成殿周围墙上画有《圣迹图》,记载孔子生平。其后即崇圣殿,其布局结构,仅此于大成殿,左右为东西庑。抬头看去,红墙琉璃瓦,斗拱飞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大成殿内上首,金漆木雕孔子神位即供于此。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毁,现只留石座一方,新画孔子一幅。
  宁远文庙的精华之处,莫过于石雕。大成殿前丹墀刻有五龙浮雕,一眼望去,逐浪翻波,时隐时现,仿佛水花在溅,涛声在响。环绕青石坪台的20方石雕,刻有各种形体的飞禽走兽,或站或坐,或升或降,或双戏,或单飞,多姿多态,妙不可言。所有石雕艺术中,尤以20根龙凤青石柱吸引人。石柱高约8米,直径约40公分,你看那龙,张牙舞爪,似在翻江倒海;你看那凤,展翅飞腾,直觉习习生风。
  过去,文庙是历代统治者“祭孔”的地方,现为人们工余、课余进行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和浏览的场所。
  宁远古城西廓有一群巍峨的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十分显目,它就是名闻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疑山风景名胜区重要人文景观——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原建在距宁远县的城东11公里的冷道县故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县城易名迁址,随县城迁建于今地,又名学宫,是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又是古代社会官办的学堂,它是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是传播儒文化的神圣殿堂。
黄石文庙 Yellowstone Temple
  黄石文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中心小学内,是莆田市仅存的二座文庙之一。历今1200多年,初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规模宏大,占地2376平方米,时称红泉宫,历经宋明两个朝代,后来毁于倭寇战乱,于清朝康熙年间重建,仍然保存宋代建筑风格,重檐斗拱,雄伟壮观。
  如今,黄石孔庙大殿、丹墀、泮桥等,仍保存原有的建筑风貌。庙前石埕还保存有两块高1.7米、宽0.3米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的下马碑。庙内则存有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南鼎建文昌祠记》石碑文,以及明末东阁大学士、民族英雄黄石人朱继祚所书的“古红泉”石碑等,具有较高艺术和文物建筑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在福建省县区级文庙规格类型中极为少见。
近义词
文庙村
文庙社区
文庙居委会
文庙镇
文庙街道
相关词
旅游中国孔庙景点大成殿建筑平遥古建筑
郏县三苏坟苏坟夜雨郏县八景江苏郑州名胜古迹教育场所
云南历史澄江湖北古迹革命纪念地更多结果...
包含词
文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