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发源于计数和度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要求对自然现象作定量研究;同时由于数学 自身的发展,使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现大致分成基础数学 (也称纯粹数学 )和应用数学 两大类。前者包括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学 、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和微分方程等分支;后者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 、运筹学和组合数学 等分支。 即术数。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 古代指术数之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康节 讳人言其数学 , 温公 种牡丹,先生曰:某日午时马践死。至日,厩马絶繮奔赴之。此非数学 而何?”《宣和遗事》前集:“ 太祖 传位与 太宗 , 太宗 欲定京都,闻得 华山 陈希夷 先生名 摶 ,表德 图南 的,精於数学 ,预知未来之事。”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邓文会》:“潜心数学 ,占事多奇验。” 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Of the real world of space sci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quantity 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数》:“数学 通於天文、律歷,虽为六艺之一,其法广大精微,非浅学所能尽也。” 定义
数学 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 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名称来源
数学 (mathematics;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ά)这一词在西方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ά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以及另外还有个较狭意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 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μαθηματικός(mathēmatikós),意义为和学习有关的或用功的,亦会被用来指数学 的。其在英语中表面上的复数形式,及在法语中的表面复数形式les 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复数mathematica,由西塞罗译自希腊文复数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此一希腊语被亚里士多德拿来指“万物皆数”的概念。(拉丁文:Mathemetica)原意是数和数数的技术。
我国古代把数学 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 。
数学 史
基础数学 的知识与运用总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 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的进展,直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因着和新科学发现相作用而生成的数学 革新导致了知识的加速,直至今日。
今日,数学 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 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 ,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 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 家也研究纯数学 ,也就是数学 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许多以纯数学 开始的研究,之后会发现许多应用。
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认为:数学 ,至少纯粹数学 ,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布学派认为,有三种基本的抽象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序结构(偏序,全序……),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数学的本质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数学 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数学 可以运用在所有的其它科目上?
数学 是研究事物数量和形状规律的科目。
如果要深入的研究其本质及其扩展问题,就必须引入【全集然文明】专有名词了。
其实数学 的本质是:一门研究【储空】的科目。
自然万物都有其存储的空间,这种现象称之为【储空】。
要判断一个事物是否为“储空”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套入“在××里”的××就是“储空”(包括具体和抽象)。于是大家将会发现,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套入其中,也就是说:自然万物都只是不同的“储空”而已。
于是人们也发现:【代数】就是研究【储空量】的科目;【几何】就是研究【储空形状】的科目。而既然自然万物都只是不同的储空而已,那么数学 当然也就可以通用于所有的科目之中了!
1.更多的证据
因为一个除真空外的储空都是有【储隔】(储空隔膜)的,于是人们在其它科目中使用数字就必须用【单位】来区分各种不同的储空,如:个、头、条、小时、牛、焦耳、欧姆、安培等等,可以说离开了单位,数字几乎毫无意义。
并且各种名词的【定义】也是相关储空的储隔,就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
2.新数学 等式和计算模型
异储空计算模型
异储空等式【异储空等式】比如:1个人 异等于 5个苹果 ,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得到5个苹果,或一个人和5个苹果相联系(任何联系都可以);异等号就是等号=下面加个o(储空标志);这样就可以简单的描述很多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计算。而且您还可以通过右图的【异储空计算模型】(最简单的模型),来计算一些事物。
3.其他几何领域
当然有,其实一直都有两个巨大的几何领域被人们长期的忽视,那就是【文字几何】与【功能几何】。
(1)文字几何:当一些有特定含义的文字按照特殊的组合和形状排列下来就会出现各种特殊的功能和特性。就像我们最常见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文字图表”、“数学 计算模型”等等。
(2)功能几何:各种形状都是拥有各种不同的功能的!如球形可以做大容量的容纳物质,交叉有利于物质传播等等。所以我们应该仔细研究和探讨各种形状的各种特殊功能!
使用全集然文明逻辑:如果自然万物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那么它们必然可以用来推导各个科目的本质和规律,并推理出该科目内的新内容。于是我们发现了数学 就是研究“储空”的一个科目,并推理出了各种新领域。
注:(等式、四则运算、解方程式的本质都可以用【储空】内部规律推理出来) 数学研究的各领域 In all areas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数学 主要的学科首要产生于商业上计算的需要、了解数字间的关系、测量土地及预测天文事件。这四种需要大致地与数量、结构、空间及变化(即算术、代数、几何及分析)等数学 上广泛的子领域相关连著。除了上述主要的关注之外,亦有用来探索由数学 核心至其他领域上之间的连结的子领域:至逻辑、至集合论(基础)、至不同科学的经验上的数学 (应用数学 )、及较近代的至不确定性的严格学习。
数量
数量的学习起于数,一开始为熟悉的自然数及整数与被描述在算术内的自然数及整数的算术运算。整数更深的性质被研究于数论中,此一理论包括了如费马最后定理之著名的结果。数论还包括两个被广为探讨的未解问题:孪生素数猜想及哥德巴赫猜想。
当数系更进一步发展时,整数被承认为有理数的子集,而有理数则包含于实数中,连续的数量即是以实数来表示的。实数则可以被进一步广义化成复数。数的进一步广义化可以持续至包含四元数及八元数。自然数的考虑亦可导致超限数,它公式化了计数至无限的这一概念。另一个研究的领域为其大小,这个导致了基数和之后对无限的另外一种概念:艾礼富数,它允许无限集合之间的大小可以做有意义的比较。
结构
许多如数及函数的集合等数学 物件都有着内含的结构。这些物件的结构性质被探讨于群、环、体及其他本身即为此物件的抽象系统中。此为抽象代数的领域。在此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向量,且广义化至向量空间,并研究于线性代数中。向量的研究结合了数学 的三个基本领域:数量、结构及空间。向量分析则将其扩展至第四个基本的领域内,即变化。
空间
空间的研究源自于几何-尤其是欧式几何。三角学则结合了空间及数,且包含有著名的勾股定理。现今对空间的研究更推广到了更高维的几何、非欧几何(其在广义相对论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及拓扑学。数和空间在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中都有着很重要的角色。在微分几何中有着纤维丛及流形上的计算等概念。在代数几何中有着如多项式方程的解集等几何物件的描述,结合了数和空间的概念;亦有着拓扑群的研究,结合了结构与空间。李群被用来研究空间、结构及变化。在其许多分支中,拓扑学可能是二十世纪数学 中有着最大进展的领域,并包含有存在久远的庞加莱猜想及有争议的四色定理,其只被电脑证明,而从来没有由人力来验证过。
基础与哲学
为了搞清楚数学 基础,数学 逻辑和集合论等领域被发展了出来。康托(Georg Cantor,1845-1918)首创集合论,大胆地向“无穷大”进军,为的是给数学 各分支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它本身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提出了实无穷的存在,为以后的数学 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Cantor的工作给数学 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由于他的理论超越直观,所以曾受到当时一些大数学 家的反对,就连被誉为“博大精深,富于创举”的数学 家Pioncare也把集合论比作有趣的“病理情形”,甚至他的老师Kronecker还击Cantor是“神经质”,“走进了超越数的地狱”.对于这些非难和指责,Cantor仍充满信心,他说:“我的理论犹如磐石一般坚固,任何反对它的人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还指出:“数学 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性,不必受传统观念束缚。”这种争辩持续了十年之久。Cantor由于经常处于精神压抑之中,致使他1884年患了精神分裂症,最后死于精神病院。
然而,历史终究公平地评价了他的创造,集合论在20世纪初已逐渐渗透到了各个数学 分支,成为了分析理论,测度论,拓扑学及数理科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20世纪初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家Hilbert在德国传播了Cantor的思想,把他称为“数学 家的乐园”和“数学 思想最惊人的产物”。英国哲学家Russell把Cantor的工作誉为“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数学 逻辑专注在将数学 置于一坚固的公理架构上,并研究此一架构的成果。就其本身而言,其为哥德尔第二不完备定理的产地,而这或许是逻辑中最广为流传的成果-总存在一不能被证明的真实定理。现代逻辑被分成递归论、模型论和证明论,且和理论计算机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连性。
恩格斯说:“数学 是研究现定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的分类 Mathematical classification 离散数学
模糊数学
数学 分支
1.算术
2.初等代数
3.高等代数
4. 数论
5.欧式几何
6.非欧式几何
7.解析几何
8.微分几何
9.代数几何
10.射影几何学
11.几何拓扑学
12.拓扑学
13.分形几何
14.微积分学
15. 实变函数论
16.概率和统计学
17.复变函数论
18.泛函分析
19.偏微分方程
20.常微分方程
21.数理逻辑
22.模糊数学
23.运筹学
24.计算数学
25.突变理论
26.数学 物理学
广义的数学 分类
从纵向划分:
1、初等数学 和古代数学 :这是指17世纪以前的数学 。主要是古希腊时期建立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时期建立的算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代数方程等。
2、变量数学 :是指17--19世纪初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数学 。从17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变量数学 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7世纪的创建阶段(英雄时代)与18世纪的发展阶段(创造时代)。
3、近代数学 :是指19世纪的数学 。近代数学 时期的19世纪是数学 的全面发展与成熟阶段,数学 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 的绝大部分分支在这一时期都已经形成,整个数学 呈现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
4、现代数学 :是指20世纪的数学 。1900年德国著名数学 家希尔伯特(D. Hilbert)在世界数学 家大会上发表了一个著名演讲,提出了23个预测和知道今后数学 发展的数学 问题(见下),拉开了20世纪现代数学 的序幕。
注: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 家代表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题为《数学 问题》的著名讲演。他根据过去特别是十九世纪数学 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 问题。这23个问题通称希尔伯特问题,后来成为许多数学 家力图攻克的难关,对现代数学 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尔伯特问题中有些现已得到圆满解决,有些至今仍未解决。他在讲演中所阐发的想信每个数学 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信念,对于数学 工作者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分属四大块:第1到第6问题是数学 基础问题;第7到第12问题是数论问题;第13到第18问题属于代数和几何问题;第19到第23问题属于数学 分析。 现在只列出一张清单:
(1)康托的连续统基数问题。
(2)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等底等高的两个四面体有相等之体积是不可能的。
(4)两点间以直线为距离最短线问题。
(5)拓扑学成为李群的条件(拓扑群)。
(6)对数学 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学的公理化。
(7)某些数的超越性的证明。
(8)素数分布问题,尤其对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共问题。
(9)一般互反律在任意数域中的证明。
(10)能否通过有限步骤来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数解?
(11)一般代数数域内的二次型论。
(12)类域的构成问题。
(13)一般七次代数方程以二变量连续函数之组合求解的不可能性。
(14)某些完备函数系的有限的证明。
(15)建立代数几何学的基础。
(16)代数曲线和曲面的拓扑研究。
(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和表示。
(18)用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
(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总是解析函数?
(20)研究一般边值问题。
(21)具有给定奇点和单值群的Fuchs类的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
(22)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函数单值化。
(23)发展变分学方法的研究。
从横向划分:
1、基础数学 (Pure Mathematics)。又称为理论数学 或纯粹数学 ,是数学 的核心部分,包含代数、几何、分析三大分支,分别研究数、形和数形关系。
2、应用数学 (Applied mathematics)。简单地说,也即数学 的应用。
3 、计算数学 (Computstion mathematics)。研究诸如计算方法(数值分析)、数理逻辑、符号数学 、计算复杂性、程序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该学科与计算机密切相关。
4、概率统计(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大块。
5、运筹学与控制论(Op-erations research and csntrol)。运筹学是利用数学 方法,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有关人力、物资、金钱等的复杂系统的运行、组织、管理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符号、语言与严谨 Symbols, language and rigorous 在现代的符号中,简单的表示式可能描绘出复杂的概念。此一图像即是由一简单方程所产生的。
我们现今所使用的大部份数学 符号都是到了16世纪后才被发明出来的。在此之前,数学 被文字书写出来,这是个会限制住数学 发展的刻苦程序。现今的符号使得数学 对于专家而言更容易去控作,但初学者却常对此感到怯步。它被极度的压缩:少量的符号包含著大量的讯息。如同音乐符号一般,现今的数学 符号有明确的语法和难以以其他方法书写的讯息编码。
数学 语言亦对初学者而言感到困难。如何使这些字有着比日常用语更精确的意思。亦困恼着初学者,如开放和域等字在数学 里有着特别的意思。数学 术语亦包括如同胚及可积性等专有名词。但使用这些特别符号和专有术语是有其原因的:数学 需要比日常用语更多的精确性。数学 家将此对语言及逻辑精确性的要求称为“严谨”。
严谨是数学 证明中很重要且基本的一部份。数学 家希望他们的定理以系统化的推理依着公理被推论下去。这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定理”,依着不可靠的直观,而这情形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的例子。在数学 中被期许的严谨程度因着时间而不同:希腊人期许着仔细的论点,但在牛顿的时代,所使用的方法则较不严谨。牛顿为了解决问题所做的定义到了十九世纪才重新以小心的分析及正式的证明来处理。今日,数学 家们则持续地在争论电脑辅助证明的严谨度。当大量的计量难以被验证时,其证明亦很难说是有效地严谨。 数学的发展史 History of mathematics 世界数学 发展史
数学 ,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数学 的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mathematikós)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μ?θημα(máthema)(“科学,知识,学问”)。
数学 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帝国内用来储存数据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且分歧的记数系统。
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 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税务和贸易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 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
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 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 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数学 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 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依据Mikhail B. Sevryuk于美国数学 会通报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说,“存在于数学 评论数据库中论文和书籍的数量自1940年(数学 评论的创刊年份)现已超过了一百九十万份,而且每年还增加超过七万五千份的细目。此一学海的绝大部份为新的数学 定理及其证明。” 国外数学名家 Foreign Math Masters 高斯
数 学 天 才 ── 高 斯
高斯是德国数学 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说完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数学 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 方法实属很不平常。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 王子”、“数学 家之王”的美称。
牛顿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 家。
在学校里,牛顿是个古怪的孩子,就喜欢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凤筝、日规、滴漏之类器物。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并不显得特别聪明。
后来,家里叫他停学,到他母亲的农场上去帮忙。在他母亲的农场上,看到一个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捉摸,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也在控制着月球。由此牛顿推导出物体的下落速度改变率与重力的大小成正比,而重力大小与距地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后来牛顿的棱镜实验也使他一举成名。
牛顿有两句名言是大家所熟知的。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据说他还讲过:“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来就好像只是一个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地为比别人找到一块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还完全是个谜。
中国古代数学 发展史
数学 古称算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 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 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 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 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 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 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 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 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把“大一”(无穷大)定义为“至大无外”,“小一”(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还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
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给出一些数学 定义。例如圆、方、平、直、次(相切)、端(点)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墨家的命题则指出了这种无限分割的变化和结果。名家和墨家的数学 定义和数学 命题的讨论,对中国古代数学 理论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古代数学 体系的形成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 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 著作的出现。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 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 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 名著。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 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 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 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
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秦汉时期,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为当时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强调数学 的应用性。最后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排除了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偏重于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 问题及其解法,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 教科书。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印度、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 的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 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 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术》注,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 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 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 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 文献。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 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徽约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 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学 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 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 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是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 157/50和 3927/1250。
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
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 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 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 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日恒)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
据推测,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出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两个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
祖冲之之子祖(日恒)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日恒)公理。祖(日恒)应用这个公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
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 的发展。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要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反映了这个时期数学 的情况。王孝通在不用数学 符号的情况下,立出数字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对传统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数字三次方程解决的。
唐初封建统治者继承隋制,656年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学生30人。由太史令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李淳风等编纂的《算经十书》,对保存数学 经典著作、为数学 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给《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所作的注解,对读者是有帮助的。隋唐时期,由于历法的需要,天算学家创立了二次函数的内插法,丰富了中国古代数学 的内容。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工具,它具有简单、形象、具体等优点,但也存在布筹占用面积大,运筹速度加快时容易摆弄不正而造成错误等缺点,因此很早就开始进行改革。其中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和珠算都是用珠的槽算盘,在技术上是重要的改革。尤其是“珠算”,它继承了筹算五升十进与位值制的优点,又克服了筹算纵横记数与置筹不便的缺点,优越性十分明显。但由于当时乘除算法仍然不能在一个横列中进行。算珠还没有穿档,携带不方便,因此仍没有普遍应用。
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改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
中国古代数学 的繁荣
960年,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就是在这种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1084年秘书省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1213年鲍擀之又进行翻刻。这些都为数学 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 家和数学 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 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 的高峰。
从开平方、开立方到四次以上的开方,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就是贾宪。杨辉在《九章算法纂类》中载有贾宪“增乘开平方法”、“增乘开立方法”;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载有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增乘方法求廉草”和用增乘开方法开四次方的例子。根据这些记录可以确定贾宪已发现二项系数表,创造了增乘开方法。这两项成就对整个宋元数学 发生重大的影响,其中贾宪三角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提出600多年。
把增乘开方法推广到数字高次方程(包括系数为负的情形)解法的是刘益。《杨辉算法》中“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介绍了原书中22个二次方程和 1个四次方程,后者是用增乘开方法解三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最早例子。
秦九韶是高次方程解法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中收集了21个用增乘开方法解高次方程(最高次数为10)的问题。为了适应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奏九韶把常数项规定为负数,把高次方程解法分成各种类型。当方程的根为非整数时,秦九韶采取继续求根的小数,或用减根变换方程各次幂的系数之和为分母,常数为分子来表示根的非整数部分,这是《九章算术》和刘徽注处理无理数方法的发展。在求根的第二位数时,秦九韶还提出以一次项系数除常数项为根的第二位数的试除法,这比西方最早的霍纳方法早500多年。
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授时历》中解决了三次函数的内插值问题。秦九韶在“缀术推星”题、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如象招数”题都提到内插法(他们称为招差术),朱世杰得到一个四次函数的内插公式。
用天元(相当于x)作为未知数符号,立出高次方程,古代称为天元术,这是中国数学 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现存最早的天元术著作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从天元术推广到二元、三元和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是宋元数学 家的又一项杰出的创造。留传至今,并对这一杰出创造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
朱世杰的四元高次联立方程组表示法是在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把常数放在中央,四元的各次幂放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他各项放在四个象限中。朱世杰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四元消元法,其方法是先择一元为未知数,其他元组成的多项式作为这未知数的系数,列成若干个一元高次方程式,然后应用互乘相消法逐步消去这一未知数。重复这一步骤便可消去其他未知数,最后用增乘开方法求解。这是线性方法组解法的重大发展,比西方同类方法早400多年。
勾股形解法在宋元时期有新的发展,朱世杰在《算学启蒙》卷下提出已知勾弦和、股弦和求解勾股形的方法,补充了《九章算术》的不足。李冶在《测圆海镜》对勾股容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九个容圆公式,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内容。
已知黄道与赤道的夹角和太阳从冬至点向春分点运行的黄经余弧,求赤经余弧和赤纬度数,是一个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传统历法都是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则用传统的勾股形解法、沈括用会圆术和天元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公式,结果不够精确。但他们的整个推算步骤是正确无误的,从数学 意义上讲,这个方法开辟了通往球面三角法的途径。
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明的历史文献中载有大量这个时期的实用算术书目,其数量远比唐代为多,改革的主要内容仍是乘除法。与算法改革的同时,穿珠算盘在北宋可能已出现。但如果把现代珠算看成是既有穿珠算盘,又有一套完善的算法和口诀,那么应该说它最后完成于元代。
宋元数学 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数学 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数学 家们的科学思想与数学 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宋元数学 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学家的象数神秘主义。秦九韶虽曾主张数学 与道学同出一源,但他后来认识到,“通神明”的数学 是不存在的,只有“经世务类万物”的数学 ;莫若在《四元玉鉴》序文中提出的“用假象真,以虚问实”则代表了高度抽象思维的思想方法;杨辉对纵横图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出洛书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象数神秘主义。所有这些,无疑是促进数学 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西方数学 的融合
中国从明代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者实行极权统治,宣传唯心主义哲学,施行八股考试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除珠算外,数学 发展逐渐衰落。
16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 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 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数学 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 便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 为主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数学 研究才真正开始。
从明初到明中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和这种商业发展相适应的是珠算的普及。明初《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和《鲁班木经》的出现,说明珠算已十分流行。前者是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后者把算盘作为家庭必需用品列入一般的木器家具手册中。
随着珠算的普及,珠算算法和口诀也逐渐趋于完善。例如王文素和程大位增加并改善撞归、起一口诀;徐心鲁和程大位增添加、减口诀并在除法中广泛应用归除,从而实现了珠算四则运算的全部口诀化;朱载墒和程大位把筹算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应用到珠算,程大位用珠算解数字二次、三次方程等等。程大位的著作在国内外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1607年以后,他先后与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测量法义》一卷,与李之藻编译《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1629年,徐光启被礼部任命督修历法,在他主持下,编译《崇祯历书》137卷。《崇祯历书》主要是介绍欧洲天文学家第谷的地心学说。作为这一学说的数学 基础,希腊的几何学,欧洲玉山若干的三角学,以及纳皮尔算筹、伽利略比例规等计算工具也同时介绍进来。
在传入的数学 中,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部数学 翻译著作,绝大部分数学 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仍在沿用。徐光启认为对它“不必疑”、“不必改”,“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几何原本》是明清两代数学 家必读的数学 书,对他们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
其次应用最广的是三角学,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大测》《割圆八线表》和《测量全义》。《大测》主要说明三角八线(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矢、余矢)的性质,造表方法和用表方法。《测量全义》除增加一些《大测》所缺的平面三角外,比较重要的是积化和差公式和球面三角。所有这些,在当时历法工作中都是随译随用的。
1646年,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来华,跟随他学习西方科学的有薛凤柞、方中通等。穆尼阁去世后,薛凤柞据其所学,编成《历学会通》,想把中法西法融会贯通起来。《历学会通》中的数学 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和《三角算法》。前两书是介绍英国数学 家纳皮尔和布里格斯发明增修的对数。后一书除《崇祯历书》介绍的球面三角外,尚有半角公式、半弧公式、德氏比例式、纳氏比例式等。方中通所著《数度衍》对对数理论进行解释。对数的传入是十分重要,它在历法计算中立即就得到应用。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 有心得而著书传世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王锡阐《图解》、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其中数学 著作13种共40卷)、年希尧《视学》等。梅文鼎是集中西数学 之大成者。他对传统数学 中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幂求正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使濒于枯萎的明代数学 出现了生机。年希尧的《视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
清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 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和翻译了一些著作。1712年康熙皇帝命梅彀成任蒙养斋汇编官,会同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杨道声等编纂天文算法书。1721年完成《律历渊源》100卷,以康熙“御定”的名义于1723年出版。其中《数理精蕴》主要由梅彀成负责,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几何原本》、《算法原本》,均译自法文著作;下编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等初等数学 ,附有素数表、对数表和三角函数表。由于它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 百科全书,并有康熙“御定”的名义,因此对当时数学 研究有一定影响。
综上述可以看到,清代数学 家对西方数学 做了大量的会通工作,并取得许多独创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如和传统数学 比较,是有进步的,但和同时代的西方比较则明显落后了。
雍正即位以后,对外闭关自守,导致西方科学停止输入中国,对内实行高压政策,致使一般学者既不能接触西方数学 ,又不敢过问经世致用之学,因而埋头于究治古籍。乾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
随着《算经十书》与宋元数学 著作的收集与注释,出现了一个研究传统数学 的高潮。其中能突破旧有框框并有发明创造的有焦循、汪莱、李锐、李善兰等。他们的工作,和宋元时代的代数学 比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和西方代数学 比较,在时间上晚了一些,但这些成果是在没有受到西方近代数学 的影响下独立得到的。
与传统数学 研究出现高潮的同时,阮元与李锐等编写了一部天文数学 家传记—《畴人传》,收集了从黄帝时期到嘉庆四年已故的天文学家和数学 家270余人(其中有数学 著作传世的不足50人),和明末以来介绍西方天文数学 的传教士41人。这部著作全由“掇拾史书,荃萃群籍,甄而录之”而成,收集的完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 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 ,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 著作。
其中较重要的有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 》《代微积拾级》;华蘅芳与英人傅兰雅合译的《代数术》《微积溯源》《决疑数学 》;邹立文与狄考文编译的《形学备旨》《代数备旨》《笔算数学 》;谢洪赉与潘慎文合译的《代形合参》 《八线备旨》等等。
《代微积拾级》是中国第一部微积分学译本;《代数学 》是英国数学 家德·摩根所著的符号代数学 译本;《决疑数学 》是第一部概率论译本。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 名词和术语,至今还在应用,但所用数学 符号一般已被淘汰了。戊戌变法以后,各地兴办新法学校,上述一些著作便成为主要教科书。
在翻译西方数学 著作的同时,中国学者也进行一些研究,写出一些著作,较重要的有李善兰的《《尖锥变法解》《考数根法》;夏弯翔的《洞方术图解》《致曲术》《致曲图解》等等,都是会通中西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
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 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腐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 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 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 家及其主要贡献 Ancient China and its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well-known mathematician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
刘徽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 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 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 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 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 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 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 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其主要贡献在数学 、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 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对音乐也研究。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祖冲之在数学 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取355/113为密率,其中355/113取六位小数是3.141592,它是分子分母在16604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2288边形,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 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 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 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 家及其主要贡献
▲张丘建--<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 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 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 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 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 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 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 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 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 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 ”,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 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 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 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 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刘徽: 《海岛算经》 《九章算术注》 《九章重差图》
263年左右,刘徽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变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的面积则可无限逼近圆面积,即所谓“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
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采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内外夹逼”的思想,创立了“割圆术”
《重差》原为《九章算术注》的第十卷,即后来的《海岛算经》,内容是测量目标物的高和远的计算方法。重差法是测量数学 中的重要方法。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 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他当时就把圆周 率 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3.1415926<圆周率<3.1415927),比西方领先了1500年,并得出355/113的密率,22/7的约率。写书《缀术》,记载了他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不过已经失传。 ·数统治着宇宙。 ——毕达哥拉斯
·数学 ,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 的女皇。 ——CoFo高斯
·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Lo克隆内克
·上帝是一位算术家 ——雅克比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 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 家。——维尔斯特拉斯
·纯数学 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 家的全部装备。——麦克斯韦
·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
·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o希尔伯特
·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 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CoGo达尔文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 家的面目出现了。——JoHo京斯
·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 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oNo怀德海
·给我五个系数,我将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AoLo柯西 ·
·纯数学 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柏拉图
·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 获得新生的源泉。——GoDo伯克霍夫
·数学 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o埃博
·数学 突出着人类的发展——林益满 数学中有关的名词 Mathematics-related terms ·数学 的数
·基本
·自然数
·负数
·正数
·整数
·分数
·二进分数
·单位分数
·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有理数
·无理数
·二次无理数
·合数
·正规数
·实数
·虚数
·复数
·高斯整数
·艾森斯坦整数
·代数数
·代数整数
·规矩数
·超越数
·延伸
·双复数
·超复数
·四元数
·共四元数
·复四元数
·八元数
·十六元数
·Tessarine
·超数
·大实数
·极实数
·对偶数
·公称值
·双曲复数
·序列号
·超限数
·序数
·基数
·质数
·合数
·P进数
·规矩数
·可计算数
·整数序列
·数学 常数
·大数
·圆周率 π = 3.14159265358...
·e = 2.718281828...
·虚数单位 i^2 = – 1 ( i的平方 )
·无穷 ∞ 数学
mathematics
值的条件)确定的未知函数,则构成变分学(vanational
伪!皿1伍)的论题.这样,除了以数作为未知量的方程
以外,又出现了另一类方程,其中一些函数是未知
的、待定的.
随着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观念引人几何学。几何
学的研究对象也大大地扩充了.几何学开始研究运动
和变换本身.例如,在射影几何学(proJ。沈i记g既〕nletry)
中,平面或空间的射影变换集合就是基本研究对象之
一然而,这些思想的有意识的发展还只是在18世
纪末和19世纪初.很久以前,随着解析几何学(an-
alytjeg印nletry)在17世纪的建立,几何学同数学 的其
他分支的关系起了根本变化.那时已找到一种普遍的
方法把几何问题转换为代数学 和分析学的语言,并灵
巧地用代数和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另一方面,又发现
了把代数和分析的事实用几何方法来表现(图示)的
广泛可能性,例如用图形来表示函数关系.
4.近世数学 .在17和18世纪建立的数学 分析各
分支,在19和20世纪都以很大的强度继续发展.
对于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应用范围这时也大为扩充.
但是,除了这种数量上的增长以外,在18世纪末和
19世纪初在数学 发展中还出现了一些本质上崭新的
特征.
在17和18世纪所积累起来的大量实际资料,
使得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并把这种分析同新的观点相
结合成为必要的了.这时数学 同自然科学的关系,虽
然紧密的程度在实质上并未稍减,却已具有十分复杂
的形式了.重大新理论的产生,不仅是由于自然科学
或技术的直接需要,也由于数学 本身的内在要求.19
世纪初叶和中叶在全部数学 分析中占有中心地位的复
变函数论(Ibnctio佰of a con1Plex珑币able,thcoryof),
大体上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作为数学 内在发展的结
果而兴起的理论的另一个精彩例子是而6明eBc翔匆几
何学(1刀bache铭对g以〕n祀try).
比较直接地和不断地依靠力学与物理学的需要而
成长起来的,是向量和张量分析.向量和张量概念转
向无穷维量,则是在泛函分析(细Ict沁nalanal岁is)
的框架内发生的,并与现代物理学的需要有着密切的
联系.
这样,由于数学 的内在需要,也由于自然科学的
新的需要,数学 所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大大地
扩充起来;在数学 中引人了存在于任何群的元素之间
的、向量之间的、函数空间中的算子之间的关系,各
种各样任意维数的空间形式,等等.
在19世纪开始的这个数学 发展阶段,其本质上新
异之处在于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必须扩大范围
的问题本身,已成为数学 家自觉地和积极地感到兴趣
的对象.要是在从前.例如.负数和复数的引人及其
运算法则的准确形成需要长期的努力,那么现在数学
的发展则要求拟定一些方法来有意识、有计划地建立
新的几何和代数系统. n.: math, mathematics, maths, science of numbers, quantity and space, of which eg arithmetic, algebra, trigonometry and geometry are branches, point at which a curve crosses itself ( n. mathématiques 叉点 概念 物理 科学 百科辞典 人物 教育家 数学家 教育 历史 古书 算术 计算机 近世代数 信息技术 离散数学 几何 百科大全 几何学 佛教百科 更多结果...
基础数学 数学家 形态学 应用数学 古代数学 近代数学 数学物理学 初等数学 变量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