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作者: 奇祸 Qi Huo 教皇 ,就是教皇 。
替身 教皇 亦称“教宗”,译自拉丁文papa, 源于希腊文πάππας,意指“爸爸”,最初本为古代天主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一般尊称,至今在东派教会中仍有以此称神父者。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称谓来表示其宗主教之衔,而罗马主教认为此衔仅指西部教会的领袖。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成为西方教会中的最高首领,加之756年法兰克王丕平“献土”后又在意大利形成“教皇 国”世俗政权,“papa"这一称谓遂逐渐为罗马主教所独有,开始构成“教皇 ”之涵义。到11世纪时,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独占“papa"之称,从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 制度。 “papa"一词也就作为“教皇 ”之专称沿用下来,即今日英语中的“pope”、德语中的“Papst'和法语中的“pape”。
耶稣赐予圣伯多禄两把"释放"和"束缚"钥匙
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第一个门徒彼得乃众门徒之首,他于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从此,罗马主教均为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这便是“教皇 制”的由来。所以,“教皇 ”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 ”,亦称“宗徒彼得的继位人”、 “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 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皇 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 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 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20世纪初,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 的第一人。教皇 当选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教宗的头衔包括“罗马主教,基督之代表,众门徒之主之后继者,最高祭司(教宗),西方之宗主教,意大利首席主教(主教长),罗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总主教),梵蒂冈国元首及上帝之众仆人之仆人”(Episcopus Romanus, Vicarius Christi, Successor principis apostolorum, Pontifex Maximus, Patriarcha Occidentis, Primatus Italiae, Archiepiscopus ac metropolitanus provinciae ecclesiasticae Romanae, Princeps sui iuris civitatis Vaticanae, Servus Servorum Dei)。教会很少会使用这个完整的头衔。天主教认为教宗为初任罗马主教圣伯多禄的后继,因此一开始称呼他为“伯多禄之代表”,直到西元5世纪时才改称为目前这更具权威的“基督之代表”(2006年《宗座年鉴》删除了“西方宗主教”的称呼,对上一次修订为1969年。当时教宗保禄六世把“天主众仆之仆”加于名号之中,并删除了“光荣在位”的句语)。
除了他的宗教职务之外,教宗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的国家元首。该国又被称为“圣座”(Sancta Sedes)。梵蒂冈整个被罗马城包围,在1870年之前,教宗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廷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尽管授予教宗对这些领土的统辖权的文件,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在15世纪被证明是伪造的,教宗对教廷国的统治还是延续到了1870年意大利统一的时候,而意大利王国和教宗之间最终的政治协议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兰协定才得以实现。1948年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再次确定该协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2005年4月2日到2005年4月18日,教宗的职位空缺,这种情况称为宗座出缺(sede vacante)。前任教宗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他于1978年58岁时被选为教宗,也是自亚德六世(1522年-1523年间在位)以来首位被选为教宗的非意大利人。
若望·保禄二世于 2005年4月2日19:37GMT 逝世,享年84岁。在4月18日开始的教宗选举(conclave)中,用了不足24小时,就选出德国籍枢机主教约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作为新教宗,是为本笃十六世。 拉丁文的“教宗”“papa”源自希腊文的“πάππας”,原意为“父亲”,起初用于对任何司铎或主教亲昵的称呼。在四世纪或五世纪的时候,“πάππας”在西罗马帝国仍频繁地用于称呼主教,尽管它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成现代的用途,即局限于称呼罗马主教,而在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希腊和俄罗斯,司铎仍然被成为“πάππας”。天主教会内一直沿用“教宗”的名称,教会外也有翻译为“教皇 ”、“众仆人的仆人”等。
早在三世纪,亚历山大里亚主教对埃及的各副主教实行了集权控制,有意识地仿效罗马主教的管辖方式。在尼吉亚大公会议后,罗马主教立即授予亚历山大里亚大主教以管辖的优先权,并使用了“亚历山大里亚教宗”的称号,该称号现在演变成为希腊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及全非洲教宗及宗主教”以及哥普特教会的“亚历山大里亚及宗徒圣马可之座的教宗” 0331
罗马教会主教享有主单独赐给宗徒之长伯铎的职位,此职位亦应传递于其继承人,因此教宗为世界主教团的首领、基督的代表、普世教会在现世的牧人;因此由于此职务,他在普世教会内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职权,且得经常自由行使之。
0332
1项-罗马教宗由于其本人接受合法选举,同时已被祝圣为主教,而获得教会完满的及最高的权力。故此当选教宗者,如已是主教,其接受的当时即获得此权力,如当选者尚非主教,应立即祝圣为主教。
2项-教宗如辞职,其辞职得自由为之,且应适当表明,始能生效,但不需要任何人接受。
0333
1项-教宗由于其职位,不仅享有对普世教会的权力,而且对所有个别教会及其信众拥有职权的首位,藉此,主教们对托于他们照管的个别教会所有之正职权直接权力,一并得以巩固和保障。
2项-罗马教宗在尽其普世教会最高牧人职务时,常与其它主教们,而且与普世教会共融联合一起;但他有权按照教会的需要,规定执行职务的方式,即由其个人或与主教们集体执行。
3项-对教宗的判决和法令,不得上诉或诉愿。
0334
教宗在尽其职务时,主教们得以各种方法提供合作力量,其中有世界主教会议。除此以外,有枢机元老之辅佐,还有其它人士,和按时机需要而设立的各种机构;这些人士和机构,都以教宗的名义和权力,为所有教会的利益,依法律规定,尽受付托的职务。
0335
宗座出缺或完全被阻时,在普世教会治理上,任何事不可变更,但应遵守对这种情况所制订的法律。 教廷历代教宗年表
中文译名(英文名号)*在位年代*大事记*备注
1 圣伯多禄(St.Peter)*41-66*加利肋亚人,耶稣立为宗徒之长*本名西满(Simon)教会中心从耶路撒冷移至罗马圣伯多禄
2 圣利诺(St.Linus)*67-79*意大利人,生于TOSCANO
3 圣阿内克里特(St.Anencletus)*79-90*罗马人
4 圣克雷芒一世(St .Clement Ⅰ )*90-99*罗马宗室,充军到PONTUS
5 圣艾瓦里斯特(St.Evaristus)*99-107*希腊人,生于安提约基
6 圣亚历山大一世(St.AlexanderⅠ)*107-116*罗马人
7 圣西斯科特一世(St.SixtusⅠ)*116-125*罗马人
8 圣特勒斯鲁夫(St.Telesphorus)*125-138*希腊人
9 圣西吉努(St.Hyginus)*138-142*希腊人,生于雅典
10 圣庇护一世(St.PiusⅠ)*142-155*APUILEA人,其弟HERMAS著牧人书
11 圣阿尼塞((St.Anicetus)*155-166*叙利亚人圣克雷芒一世
12 圣索泰尔(St.Soter)*166-174*意大利CAMPANIA人*人称仁慈教宗
13 圣艾流德(St.Eleutherus)*174-189*希腊人,弃绝MONRANUS
14 圣维克托一世(St.VictorⅠ)*189-199*非洲人,弃绝THEODOTUS,订复活节
15 圣才斐林(St.Zephyrinus)*199-217*罗马人,重申对MONRANUS之罚
16 圣加里斯多一世(St.CalixtusⅠ)*217-222*罗马人,希波利特与之对立
17 圣乌尔班一世(St.UrbanⅠ)*222-230*罗马人
18 圣庞提安(St.Pontian)*230-235*罗马,与希波利特和解,同致命
19 圣安泰(St.Anterus)*235-236*希腊人
20 圣法比昂(St.Fabian)*236-250*罗马人
21 圣克内里(St.Cornelius)*251-253*罗马人,反诺维西安严厉主义
22 圣卢修斯一世(St.LuciusⅠ)*253-254*罗马人,被VALERIAN充军
23 圣史蒂芬一世(St.StephanⅠ)*254-257*罗马人,反西彼廉领洗需宠爱说
24 圣西斯科特二世(St.SixtusⅡ)*257-258*希腊人
25 圣迪奥西尼(St.Dionysius Romanus)*259-268*希腊人
26 圣菲利克斯一世(St.FelixⅠ)*269-274*罗马人
27 圣欧提其安(St.Eutychian)*275-283*LUNENSIS
28 圣凯由(St.Cajus)*283-296*达尔马提人(今南斯拉夫)
29 圣马瑟林努(St.Marcellinus)*296-304*罗马人
30 圣马赛一世(St.MarcellusⅠ)*307-308*罗马人
31 圣尤西比乌(St.Eusebius)*310-310*希腊人
32 圣密欧提阿德(St.Miltiades)*311-314*非洲人
33 圣西尔维斯特一世(St.SilvesterⅠ)*314-335*罗马人君士坦丁瞻礼,尼西亚定礼
34 圣马克(St.Mark)336-336*罗马人撒丁会议,东西分歧
35 圣尤利乌一世(St.JuliusⅠ)*337-352*罗马人,在安提阿会上支持亚达纳削
36 利拜耳(Liberius)*352-366*罗马人*第一个没被封为圣人的教宗
37 圣达马苏一世(St.DamasusⅠ)*366-384*西班牙人,罗马议会除异端译经
38 圣西利斯(St.Siricius)*384-399*罗马人,强调罗马首位
39 圣阿纳西塔斯一世(St.AnastasiusⅠ)*399-401*罗马人,引证伯多禄(St.Peter)为主之磐石
40 圣英诺森一世(St.InnocentⅠ)*401-417*ALBANO人,罗马主教接伯多禄位
41 圣佐西玛(St.Zosimus)*417-418*希腊人
42 圣卜尼法斯一世(St.BonifaceⅠ)*418-422*罗马人
43 圣西莱斯廷一世(St.CelestineⅠ)*422-432*CAMPANIA人,谴责聂斯多略
44 圣西斯科特三世(St.SixtusⅢ)*432-440*罗马人
45 圣利奥一世(St.LeoⅠ)*440-461*TOSCAUO人,反一性论,退阿提拉,强调罗马主教首位*大教皇
46 圣西莱尔(St.Hilary)*461-468*撒丁人
47 圣辛卜力乌斯(St.Simplicius)*468-483*TIUOLI人
48 圣菲利克斯三世(St.FelexⅢ)*483-492*罗马人,弃绝裂教
49 圣杰拉斯一世(St.GelasiusⅠ)*492-496*非洲人,强调教会不属俗权
50 圣阿纳斯塔斯二世(St.AnastasiusⅡ)*496-498*罗马人,法兰克人进教
51 圣辛玛古(St.Symmachus)*498-514*撒丁人
52 圣赫尔米斯达(St.Hormisdes)*514-523*FRUSINAS*圣西尔维的父亲
53 圣若望一世(St.JohnⅠ)*523-526*TOSCANO人,致命圣若望一世
54 圣菲利克斯四世(St.FelixⅣ)*526-530*圣本笃立修会
55 圣卜尼法斯二世(St.bonifaceⅡ)*530-532*罗马人*第1位日耳曼籍教宗
56 圣若望二世(St.JohnⅡ)*533-535*罗马人犹斯弟年公布法典
57 圣阿戈培一世(St.AgapetusⅠ)*535-536*罗马人
58 圣西尔维(St.silverius)*536-537*致命*圣赫尔米斯达的儿子
59 维吉利(Vigilius)*537-555*罗马日恩,反犹斯弟年君城议会
60 佩拉吉一世(PelagiusⅠ)*556-561*罗马人
61 若望三世(JohnⅢ)*561-574*罗马人
62 本笃一世(BenedictⅠ)*575-579*罗马人
63 佩拉吉二世(PelagiusⅡ)*579-590*罗马人,托来多议会
64 圣格列高利一世(St.GregoryⅠ)*590-604*罗马人,建隐院派教士,订圣歌,著训言*大教皇
65 萨比尼昂(Sabinian)*604-606*TASCANO人
66 卜尼法斯三世(BonifaceⅢ)*607-607*罗马人
67 圣卜尼法斯四世(St.BonifaceⅣ)*608-615*ABRUZZI人
68 圣多伊德迪特(St.deusdedit)*615-618*罗马人
69 卜尼法斯五世(BonifaceⅤ)*619-625*NEOPOLITANUS
70 洪诺留一世(HonoriusⅠ)*625-638*GAPUA人,同意SERGIUS说
71 塞维林(Severinus)*640-640*罗马人
72 若望四世(JohnⅣ)*640-642*达尔马提人
73 提奥多一世(TheodoreⅠ)*642-649*希腊人,拉特郎会议
74 圣玛定一世(St.MartinⅠ)*649-653*充军致命,会议弃一志论
75 圣尤金一世(St.EugeneⅠ)*654-657*罗马人
76 圣维塔利安(St.Vetalian)*657-572*SIGNIA人
77 阿迪乌达二世(AdeotatusⅡ)*672-676*罗马人
78 多奴(Donus)*676-678*罗马人
79 圣阿伽托(St.Agarho)*678-681*西西里人,君城会议III
80 圣利奥二世(St.LeoⅡ)*682-683*西西里人,同意会议议案,驳HONORIUS
81 圣本笃二世(St.BenedictⅡ)*684-685*罗马人
82 若望五世(JohnⅤ)*685-686*叙利亚人生于安提约基
83 克农(Conon)*686-687*TIEISCO人
84 圣塞吉阿斯一世(St.SergiusⅠ)*687-701*叙利亚人,生于安提约基
85 若望六世(JohnⅥ)*701-705*希腊人
86 若望七世(JohnⅦ)*705-707*希腊人
87 西西尼乌斯(Sisinnius)*708-708*叙利亚人
88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Ⅰ)*708-715*叙利亚人
89 圣格列高利二世(St.GregoryⅡ)*715-731*罗马人,派波尼法爵去德传教
90 圣格列高利三世(St.GregoryⅢ)*731-741*叙利亚人,擢波尼法爵总主教
91 圣扎加利(St.Zachory)*741-752*希腊人
※91 12 斯德望二世*752.3.23-752.3.25.*历任教宗中在位最短的一个,只有仅三天,因为中风突然离世.由于在位时期太短,使他未能在死前赶及进行就任仪式,使得一些天主教历史书籍不承认斯德望二世为教皇 ,称下任教宗斯德望三世为斯德望二世.因此由斯德望三世至斯德望十世的八位教宗也分别顺序称为斯德望二世至斯德望九世※
92 斯德望二世(StephanⅡ)*752-757*罗马人,给丕平王加冕得赠地
93 圣保禄一世(St.paulⅠ)*757-767*罗马人
94 圣斯德望三世(StephanⅢ)*768-772*西西里人
95 阿德利安一世(AdrianⅠ)*772-795*罗马人,尼西亚会议,大加禄建校
96 圣利奥三世(St.LeoⅢ)*795-816*罗马人
97 斯德望四世(StephanⅣ)*816-817*罗马人
98 圣帕斯夏一世(St.PaschalⅠ)*817-824*罗马人
99 尤金二世(EugeneⅡ)*824-827*罗马人,被奉为穷人主保
100 瓦兰丁(Valentine)*827-827*罗马人
101 格列高利四世(GregoryⅣ)* 827-844*罗马人
102 塞吉阿斯二世(SergiusⅡ)*844-847*罗马人
103 圣利奥四世(St.LeoⅣ)*847-855*罗马人,振兴教会,反撒拉森人
104 本笃三世(BenedictⅢ)*855-858*罗马人
105 圣尼古拉一世(St.NicholasⅠ)*858-867*罗马人,维护教权,罚PHOTIUS*大教皇
106 阿德利安二世(AdrianⅡ)*867-872*罗马人,君城第四会议
107 若望八世(JohnⅧ)*872-882*罗马人,唯一由教宗祝圣的英王
108 马林一世(MarinusⅠ)*882-884*GALLESE人
109 阿德利安三世(AdrianⅢ)*884-885*罗马人
110 斯德望五世(StephanⅤ)*885-891*罗马人
111 福尔摩塞(Formosus)*891-896*PONTUS人,引德王反对SPOLET党,审FORMOSUS*死后尸骨被斯德望六世起出审判
112 卜尼法斯六世(BonifaceⅥ)*896-896*罗马人
113 斯德望六世(StephanⅥ)*896-897*罗马人
114 罗马诺(Romanus)*897-897*GALLESE人
115 提奥多二世(TheodoreⅡ)*897-897*罗马人
116 若望九世(JohnⅨ)*898-900*TIVOLI人
117 本笃四世(BenedictⅣ)*900-903*ALDEA人
118 利奥五世(LeoⅤ)*903-903*罗马人*被关入监狱和谋杀
119 克利斯多夫(Christopher)*903-904*罗马人
120 赛吉阿斯三世(SergiusⅢ)*904-911*罗以人,受制于THEODO, "娼妇政治"开始
121 阿纳斯塔斯三世(AnastasiusⅢ)*911-913*罗马人
122 兰顿(Lando)*913-914*SABINA人*可能是最后一个有独特称号的教宗
123 若望十世(JohnⅩ)*914-928*I MOLA 人,驱撒拉森人与南意
124 利奥六世(LeoⅥ)*928-928*罗马人
125 斯德望七世(StephanⅦ)*929-931*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
126 若望十一世(JohnⅪ)*931-935*罗马人
127 利奥七世(LeoⅦ)*936-939*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
128 斯德望八世(StephanⅧ)*939-942*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
129 马林二世(MarinusⅡ)*942-946*罗马人,受制于ALBERIC
130 阿戈培二世(AgapetusⅡ)*946-955*罗马人,俄王圣OLGGA领洗
131 若望十二世(JohnⅫ)*955-963*给德皇OTTO加冕*被谋杀,"娼妇政治"结束
132 利奥八世(LeoⅧ)*963-965*罗马人,OTTO主持选举*复位
133 本笃五世(BenedictⅤ)*964-964*罗马人
134 若望十三世(JohnⅩⅢ)*965-972*罗马人
135 本笃六世(BenedictⅥ)*973-974*罗马人*被谋杀
136 本笃七世(BenedictⅦ)*974-983*罗马人,在OTTO助下被选,思改革
137 若望十四世(JohnⅩⅣ)*983-984*PETRUS PAPIENSIS
138 卜尼法斯七世(BonifaceⅦ)*984-985*为CREOCENTIUS家族所立
139 若望十五世(JohnⅩⅤ)*985-996*罗马人
140 格列高利五世(GregoryⅤ)*996-999*加冕OTTO III,改革教会*第1位德国籍教宗
141 西尔维斯特二世(SilvesterⅡ)*999-1003*罗马人*第1位法国籍教宗
142 若望十七世(JohnⅩⅦ)*1003-1003*罗马人
143 若望十八世(JohnⅩⅧ)*1004-1009*罗马人
144 赛吉阿斯四世(SergiusⅣ)*1009-1012*罗马人*东方分裂,东都SERG II 除教宗名
145 本笃八世(BenedictⅧ)*1012-1024*为亨利二世圣帝加冕
146 若望十九世(JohnⅩⅨ)*1024-1032*会议弃绝阿尔比异端
147 本笃九世(BenedictⅨ) 1032-1044*幼年登基*※其间与西尔维斯特三世(SilvesterⅢ*罗马人)轮流在位,但西尔维斯特三世选举有效性被质疑,顾西尔维斯特三世不被认为是正式教宗,提供其名号仅供参考※
148 格列高利六世(GregoryⅥ)*1045-1046*罗马人,欲从本笃手中解放教会
149 克雷芒二世(ClementⅡ)*1046-1047*德人,SAXONY议会废三教宗之立*第2位德国籍教宗
150 达马苏二世(DamasusⅡ)*1048-1048*德国巴伐利亚人*第3位德国籍教宗
151 利奥九世(LeoⅨ)*1049-1054*亚尔萨斯人,进行改革,恢复教权*第4位德国籍教宗
152 维克托二世(VictorⅡ)*1055-1057*德国人,为亨利三世拥立*第5位德国籍教宗
153 斯德望九世(StephanⅨ)*1057-1058*洛林人*第2位法国籍教宗和第6位德国籍教宗
154 本笃十世(BenedictⅩ)*1058-1059*洛林人
155 尼古拉二世(NicholasⅡ)*1058-1061*布艮地人,教宗由枢机选举*第3位法国籍教宗
156 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Ⅱ)*1061-1073*米兰人
157 格列高利七世(St.GregoryⅦ)*1073-1085*TOSCANO人,恢复教权,罚德皇亨利
158 维克托三世(VictorⅢ)*1086-1087*BENEVENTO人
159 乌尔班二世(UrbanⅡ)*1088-1099*法国人,维教权,发第一次十字军* 第4位法国籍教宗
160 帕斯夏二世(PaschalⅡ)*1099-1118*AVENNA人,与亨利四世立约,废教会封建
161 杰拉斯二世(GelasiusⅡ)*1118-1119*GAETA人
162 卡利克斯特二世(GalixtusⅡ)*1119-1124*布艮地人(法)拉特郎大公议会*第5位法国籍教宗,在1123年举行第一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3 洪诺留二世(HonoriusⅡ)*1124-1130*IMOLA人
164 英诺森二世(InnocentⅡ)*1130-1143*罗马人,拉特朗II会议*在1139年举行第二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5 西莱斯廷二世(CelestineⅡ)*1143-1144*CITTA DI CASTELO人
166 卢修斯二世(LuciusⅡ)*1144-1145*波罗尼亚人
167 尤金三世(EugeneⅢ)*1145-1153*比萨人,兰斯议会修订修女会规
168 阿纳斯塔斯四世(AnastasiusⅣ)*1153-1154*罗马人
169 阿德利安四世(AdrianⅣ)*1154-1159*LANGLEY人*唯一的英国教宗
170 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Ⅲ)*1159-1181*瑟纳人,与德皇争保留列圣品权*在1179年举行第三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71 卢修斯三世(LuciusⅢ)*1181-1185*路卡人,弃绝瓦尔登异端
172 乌尔班三世(UrbanⅢ)*1185-1187*米兰人
173 格列高利八世(GregoryⅧ)*1187-1187*BENEVENTA人
174 克雷芒三世(ClementⅢ)*1187-1191*罗马人
175 西莱斯廷三世(CelestineⅢ)*1191-1198*罗马人,年老登基
176 英诺森三世(InnocentⅢ)*1198-1216*教权极盛诸国臣服,十字军,拉特郎第四次大会,会议订圣体规每年一次*在1215年举行第四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77 洪诺留三世(HonoriusⅢ)*1216-1227*罗马人反对阿尔比,批准方济各和圣多明我会
178 格列高利九世(GregoryⅨ)*1227-1241*与德肋特烈合,又绝之
179 西莱斯廷四世(CelestineⅣ)*1241-1241*米兰人
180 英诺森四世(InnocentⅣ)*1243-1254*热诺亚人,里昂会议弃绝肋特烈*在1245年举行第一届里昂大公会议
181 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Ⅳ)*1254-1261*ANAGNI人
182 乌尔班四世(UrbanⅣ)*1261-1264*TROGES人*第6位法国籍教宗
183 克雷芒四世(ClementⅣ)*1265-1268*法国人*第7位法国籍教宗
184 格列高利十世(GregoryⅩ)*1271-1276*意大利人,订秘密选举教宗法*在1274年举行第二届里昂大公会议
185 英诺森五世(InnocentⅤ)*1276-1276*撒瓦人*第8位法国籍教宗
186 阿德利安五世(AdrianⅤ)*1276-1276*葡萄牙人
187 若望二十一世(JohnⅩⅩⅠ)*1276-1277*热诺亚人*第一位葡萄牙籍教宗,在实验时由于房屋倒塌而伤重不治
188 尼古拉三世(NicholasⅢ)*1277-1280*罗马人,制订司铎日课
189 马丁四世(MartinⅣ)*1281-1285*法国人,弃绝裂教弥额尔*第9位法国籍教宗
190 洪诺留四世(HonoriusⅣ)*1285-1287*罗马人
191 尼古拉四世(NicholasⅣ)*1288-1292*意大利人
192 圣西莱斯廷五世(St.CelestineⅤ)*1294-1294*意大利人
193 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Ⅷ)*1294-1303*意大利人,主张教权高于王权,被禁
194 本笃十一世(BenedictⅩⅠ)*1303-1304*意大利人
195 克雷芒五世(ClementⅤ)*1305-1314*法国人,移亚味农,屈从法王*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亚维农,第10位法国籍教宗,在1311年—1312年举行维埃纳大公会议
196 若望二十二世(JohnⅩⅩⅡ)*1316-1334*与法王交恶,谴责CADURCO会议*第11位法国籍教宗
197 本笃十二世(BenedictⅩⅡ)*1334-1342*法国人,苦行士,百年战争起*第12位法国籍教宗
198 克雷芒六世(ClementⅥ)*1342-1352*法国人,黑死疫横扫欧洲*第13位法国籍教宗
199 英诺森六世(InnocentⅥ)*1352-1362*法国人,德皇查理四世废弃教宗选皇帝权
200 乌尔班五世(UrbanⅤ)*1362-1370*法国人*第15位法国籍教宗
201 格列高利十一世(GregoryⅩⅠ)*1370-1378*法国人,返回罗马*第16位法国籍教宗,教廷迁回罗马
202 乌尔班六世(UrbanⅥ)*1378-1389*那不勒斯人,法国派另选西方裂教*"教会大分裂"开始,罗马与亚维农各立教宗
203 卜尼法斯九世(BonifaceⅨ)*1389-1404*那不勒斯人
204 英诺森七世(InnocentⅦ)*1404-1406*意大利人
205 格列高利十二世(GregoryⅩⅡ)*1406-1415*宣布退位*在1414年—1418年举行的康司坦大公会议中退位,推举双方都接受的教宗马丁五世,"教会大分裂"结束
206 马丁五世(MartinⅤ)*1417-1431*罗马人,COUSTANCE议会结束分裂*在1431年举行弗罗伦斯大公会议
207 尤金四世(EugeneⅣ)*1431-1447*威尼斯人,反对贩卖黑奴
208 尼古拉五世(NicholasⅤ) *1447-1455*意大利人,建图书馆
209 卡利克斯特三世(CalixtusⅢ)*1455-1458*西班牙人,发起十字军*第一位西班牙籍教宗
210 庇护二世(PiusⅡ)*1458-1464*瑟纳人,自人文主义转变
211 保禄二世(PaulⅡ)*1464-1471*威尼斯人,反对近亲主义*尤金四世的侄子
212 西斯科特四世(SixtusⅣ)*1471-1484*撒瓦人,建西斯督堂,启用近亲*方济会的成员,建设了以他自己为名的西斯汀教堂,招聘当时的艺术家,将早期文艺复兴带入罗马
213 英诺森八世(InnocentⅧ)*1484-1492*热诺亚人,启用近亲
214 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Ⅵ)*1492-1503*西班牙人,用近亲,划分世界范围*第2位西班牙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的侄子,(这个教宗"不太"腐败,本本十六世评)
215 庇护三世(PiusⅢ)*1503-1503*瑟纳人
216 尤利乌二世(JuliusⅡ)*1503-1513*SAVONO人,扩建伯多禄大殿
217 利奥十世(LeoⅩ)*1513-1521*佛罗伦萨人,路德叛教
218 阿德利安六世(AdrianⅥ)*1522-1523*荷兰人主张改革*第一位荷兰籍教宗
219 克雷芒七世(ClementⅦ)*1523-1534*佛罗伦萨人,弃绝英王亨利八世
220 保罗三世(PaulⅢ)*1534-1549*罗马人,教会尊重印第安人的权利,批准耶稣会,开特里腾会议
221 尤利乌三世(JuliusⅢ)*1550-1555*罗马人,英玛丽女王恢复与罗马关系*1552.8圣方济各·沙勿略抵达中国上川岛
222 马塞二世(MarcellusⅡ)*1555-1555*意大利人
223 保禄四世(PaulⅣ)*1555-1559*那不勒斯人,立裁判,否认伊丽莎白女王(童贞伊丽莎白一世)
224 庇护四世(PiusⅣ)*1559-1565*米兰人,批准特里腾会决议
225 庇护五世 (PiusⅤ)*1566-1572*西班牙人,改革内部,立传信部,胜回军
226 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yⅩⅢ)*1572-1585*意大利人HUGUENOT.改革立法* 1582年推行格里历(公历)
227 西斯科特五世(SixtusⅤ)*1585-1590*意大利人继续改革工作
228 乌尔班七世(UrbanⅦ)*1590-1590*罗马人
229 格列高利十四世(GregoryⅩⅣ)*1590-1591*意大利人
230 英诺森九世(InnocentⅨ)*1591-1591*波罗尼亚人
231 克雷芒八世(ClementⅧ)*1592-1605*弗罗棱斯人,利玛窦来中国
232 利奥十一世(LeoⅩⅠ)*1605-1605*弗罗棱斯人
233 保禄五世(PaulⅤ)*1605-1621*罗马人,谴责英宣誓
234 格列高利十五世(GregoryⅩⅤ)*1621-1623*波罗尼亚人
235 乌尔班八世(UrbanⅧ)*1623-1644*弗罗棱斯人,味增爵会立
236 英诺森十世(InnocentⅩ)*1644-1655*罗马人,结束战争和平共处,罚杨塞说
237 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Ⅶ)*1655-1667*瑟纳人,对中国礼仪宽容派代表
238 克雷芒九世(ClementⅨ)*1667-1669*意大利人
239 克雷芒十世(ClementⅩ)*1670-1676*罗马人,英国迫害教友
240 英诺森十一世(InnocentⅩⅠ)*1676-1689*英国阴谋处死许多教友
241 亚历山大八世(AlexanderⅧ)*1689-1691*威尼斯人
242 英诺森十二世(InnocentⅩⅡ)*1691-1700*那不勒斯人,严禁任用近亲
243 克雷芒十一世(ClementⅩⅠ)*1700-1721*意大利人,禁止中国礼仪
244 英诺森十三世(InnocentⅩⅢ)*1721-1724*罗马人,中国禁教,教宗主宽容
245 本笃十三世(BenedictⅩⅢ)*1724-1730*意大利人,中国教难
246 克雷芒十二世(ClementⅩⅡ)*1730-1740*弗落棱斯人,禁绝圬人党
247 本笃十四世(BenedictⅩⅣ)*1740-1758*严禁中国礼仪,引起长期教难
248 克雷芒十三世(ClementⅩⅢ)*1758-1769*威尼斯人,若瑟芬主义
249 克雷芒十四世(ClementⅩⅣ)*1769-1774*解散耶稣会
250 庇护六世(PiusⅥ)*1775-1799*法国革命中被劫往法国,死于彼
251 庇护七世(PiusⅦ)*1800-1823*8.20出生于CESANA被法人劫持,恢复耶稣会,恢复传信部
252 利奥十二世(LeoⅩⅡ)*1823.9.28-1829.2.10*出生于FABRIANO联结奥匈之梅特温
253 庇护八世(PiusⅧ)*1829.4.5-1830.9.30*出生于CIGOLI英国爱尔兰教会获解放
254 格列高利十六世(GregoryⅩⅥ)*1831.2.6-18461.1*出生于BELLUNO英国牛津运动
255 庇护九世(piusⅨ)*1846.6.21-1878.2.7*出生于SENIGALLIA无染原罪瞻礼,反唯理,梵一会议,失土地
256 利奥十三世(LeoⅩⅢ)*1878.3.3-1903.7.20*出生于ANAGNI劳工通牒,兴哲学,圣经,法国仇教
257 庇护十世(St.PiusⅩ)*1903.8.9-1914.8.20*出生于RIESE,订法典,重圣体,反现代主义,欧战起
258 本笃十五世(BenedictⅩⅤ)*1914.9.6-1922.1.22*出生于热诺亚,促进停战,实施新法,推动传教
259 庇护十一世(PiusⅩⅠ)*1922.2.12-1939.2.10*出生于米兰,订拉特郎和约,创进行会反法西斯西班牙内战*与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确立梵蒂冈成为一主权国家
260 庇护十二世(PiusⅩⅡ)*1939.3.12-1958.10.9*出生于罗马,二次大战从事和解,开放枢机,定圣母升天
261 若望二十三世(JohnⅩⅩⅣ)*1958.10.28-1963.6.3*出生于BEIGAINE,主张教会开放改革,议开大会,修法典倡合一运动
262 保禄六世(PaulⅥ)*1963.6.30-1978.8.6*出生于CONCESSIO,召开梵二,订新礼,办外交,出国访问*最后一位以三重冠加冕的教宗
263 若望·保禄一世(John PaulⅠ)*1978.9.3-1978.9.28*BELLUNO在位不足一月*首位教宗在生时自称“一世”;首位双名教宗.中国称之为“约翰·保罗一世”
264 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Ⅱ)*1978.10.22-2005.4.2*波兰人,生于WADOVICE,行新法重订拉特郎和约,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遍游世界*第一名波兰籍教宗.中国称之为“约翰·保罗二世”*大教皇
265 本笃十六世(BenedictⅩⅥ)*2005.4.24— *现任,为第八位德国籍教宗,本名:约瑟夫·阿来士·拉辛格<Joseph Alois Ratzinger> 敌对教皇 或称对立教宗、伪教宗、反教皇 ,指由具争议的教宗选举而得到可以成为教宗的名誉之人。由于天主教枢机团自欧洲中世纪开始负责选举教宗,这些对立教宗通常与已被枢机团选出的人对立。一些来自较少的教会而自称教宗之领导也可以称为对立教宗。
罗马天主教的动荡时期中进行了具争议的选举。其中一些如费利克斯五世的选举被大部分教宗选举人士认为无效。另外,一些如对立教宗克勉七世的选举在选后被宣布无效。
最早的对立教宗Hippolytus由公元3世纪的一批教会分裂人士在罗马城选出来对抗教宗卡利克斯特一世。Hippolytus在卡利克斯特一世的承继人庞提安陪同下被流放到萨丁岛的矿场。后来Hippolytus在死前与天主教会和解,并在死后被教会封为圣人。11世纪和12世纪,神圣罗马皇帝和诸教宗争持导致最多对立教宗的出现。一方面,众皇帝经常支持对立教宗来加强自身本钱;另一方面,诸教宗亦会支持身在德国,反抗众皇帝而宣称拥有帝位的人来左右帝国政策。
14世纪和15世纪末,一批互相对抗的教宗被选出。其中一系被罗马天主教会认定是教宗而另一系被认定为对立教宗。由于出现了一众宣称可以成为教宗的名誉之人,教会因而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是导致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参见基督教大分裂和对立教宗本笃十三世。
在出现两或三位宣称可以成为教宗之人的情形下,谁是教宗或谁是对立教宗并不一定清楚。而事后再从他们之中分出正伪会造成事前已出现谁是真正教宗的错觉。各教宗的支持者可以帮助人选,但谁是教宗要看事情发展去向。
如果奉行宗座缺出论之对立教宗不计在内,自1449年起已没有对立教宗。其他教会分裂诸如英国圣公会、旧公教会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曾反对罗马教廷的教义。现时罗马天主教会认为成为对立教宗是对教会进行分裂的行为,成为对立教宗的人会自动受绝罚处分(天主教术语为“自科绝罚”)。 圣希波律陀 (与教会和解后殉道) 217年—235年
诺范, 251年—258年
费利克斯二世 355年—365年
伍西 (Ursinus), 366年—367年
恩赖, 418年—419年
乐伦, 498年—499年, 501年—506年
迪欧,530年
德奥 (二世) (与贾利 (一世)对立), 687年
贾利 (一世) (与德奥 (二世)对立), 687年
Theofylact, 757年
刚定二世, 767年—768年
斐理
若望八世, 844年
达西 III Bibliothecarius, 855年
思笃, 903年—904年
博义七世, 974年, 984年—985年
John Filagatto (若望十六世), 997年—998年
国瑞六世, 1012年
思维三世, 1045年
本笃十世, 1058年—1059年
Pietro Cadalus (何诺二世), 1061年—1064年
Guibert of Ravenna (克勉三世), 1080年及1084年—1100年
铎理, 1100年—1101年
雅博, 1101年
Maginulf (思维四世), 1105年—1111年
Maurice Burdanus (国瑞八世), 1118年—1121年
Thebaldus Buccapecuc (雷定二世) 1124年
Pietro Pierleoni (克雷二世), 1130年—1138年
Gregorio Conti (维笃四世), 1138年
Ottavio di Montecelio (维笃四世), 1159年—1164年
Guido di Crema (贾利三世), 1164年—1168年
Giovanni of Struma (嘉理三世), 1168年—1178年
Lanzo of Sezza (诺森三世), 1179年—1180年
Pietro Rainalducci (尼阁五世), 在罗马的对立教宗, 1328年—1330年
Robert of Geneva (克勉七世), 亚维农系对立教宗, 1378年9月20日 —1394年9月16日
Pedro de Luna (本笃十三世), 亚维农系对立教宗, 1394年—1423年
Pietro Philarghi 历山五世, 比萨系对立教宗, 1409年—1410年
Baldassare Cosa 若望廿三世, 比萨系对立教宗, 1410年—1415年
Gil Sánchez Muñoz (克勉八世), 亚维农系对立教宗, 1423年—1429年
Bernard Garnier (第一位对立教宗本笃十四世), 亚维农系对立教宗, 1425年—约1429年
Jean Carrier (第二位对立教宗本笃十四世), 亚维农系对立教宗, 1430年—约1437年
萨伏依公爵阿梅迪奥八世(称为费利克斯五世), 1439年11月5日—1449年4月7日 新闻媒体在报导约翰·保罗二世去世的消息时,有的称他为“教皇 ”,有的称“教宗”。中国官方的称呼以“教皇 ”为主,而华人天主教徒一般称他们的最高领袖为“教宗”。那么,“教皇 ”或“教宗”的中文用法都有什么来历,到底那一种说法更恰当呢?
*POPE拉丁文原意为父亲*
到底是“教皇 ”还是“教宗”?或许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说到底,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没有多少人会真的去思考二者之间的区别。英文词Pope可以追溯到拉丁文,原意是“父亲”,是对神职人员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神父的意思,后来才专用于罗马天主教的最高职位。
天主教香港教区的罗神父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许“教宗”更符合Pope的原意。罗神父解释说:“本来拉丁文那个字的意思就是爸爸。Pope就是爸爸,在教会里他就是爸爸,是父亲。他是我们的父亲,教会本来就是一个家吗。”
*历史上有不同翻法*
Pope历史上确实被翻译成教皇 ,而历史上的教皇 曾经在欧洲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清朝康熙皇帝的时候,Pope曾经被翻译成“教化王”。那时,中国显然不愿意承认远在天边还有另外一位“皇帝”能够跟大清的天子平起平坐。后来,POPE被翻译成“教皇 ”。
*大陆以外华人普遍使用教宗*
但是香港的罗神父说,他不赞成使用“教皇 ”这个词。他说:“那个太政治化了,而且是一种误会。我们为什么用教宗,不用教皇 ,以往历史上翻译过教皇 ,后来马上改过来了,因为教宗有一脉相传的意思。”
而且在罗神父眼里,已故的教宗是非常人性化的一个人。他说:“教宗很人性,我觉得他很可爱,我用可爱。你有没有看过他的照片他扮鬼脸的时候多可爱。”
*大陆官方使用教皇 *
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世界,“ 教宗”被普遍使用。 在中国大陆, 官方新闻媒体和民众使用“教皇 ”。新华社的有关人员对本台记者表示,他们今后还要继续沿用“教皇 ”这个说法。
*大陆天主教徒选择教宗*
不过,即使是和梵蒂冈没有正式关系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宗教界人士也选择使用“教宗”。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以及其他一些天主教爱国会的官员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教宗” 。那么“教宗”是不是一种统一的说法呢?刘柏年说:“教宗是教会对他的尊称。外界有人称他为教皇 ,好像梵蒂冈有个皇帝一样,西方也叫他Papa,我们也叫圣父。我们和各国教会一样都称为教宗。”
不过,那么对于新华社等官方媒体仍然使用“教皇 ”,官方教会的刘柏年表示可以接受。他说:“他们有他们的称呼,我们有我们的称呼,没有问题。”
*也有教徒使用教皇 *
中国还有大批拒绝参加官方教会并继续效忠罗马教廷的地下天主教徒。在这个问题上,一位地下天主教会神父对本台记者说,他们的神职人员一般都使用“教宗”这一称呼。不过,很多普通信徒在私下还是称“教皇 ”。 jiaohuang
教皇
pope
梵蒂冈君主、天主教罗马主教的最高称号。因驻地为罗马,故又称罗马教皇 。据《教廷指南》,教皇 全衔为罗马主教、耶稣基督在世上的代表、首席使徒的后继人、西方教会最高教宗、西方牧首、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枢机主教和都主教,梵蒂冈城国元首。根据天主教教义,教皇 是众使徒之首彼得的后继人。
公元 2世纪主教制产生后,所有主教均被称为教皇 。罗马主教因驻在罗马帝国都城,政治、经济势力最大。5世纪,由于英诺森一世(401~417在位)和利奥一世(440~461在位)的努力,罗马主教逐渐凌驾于其他主教之上,独占教皇 头衔。吉莱西厄斯一世(492~496在位)首先宣布教皇 在信仰上的权力既独立于皇帝,又独立于教会会议,声称“教会权力”高于“帝国权力”。教皇 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认为教皇 是上帝指派的全部教会的首脑,将教皇 的影响扩大到自己的辖区以外。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矮子丕平为酬谢教皇 对其夺取权力的支持,将夺自拜占廷的罗马至拉韦纳一带的土地赠给教皇 ,是为教皇 国之始,此后,教皇 既为天主教之首,又是拥有世俗权的一国之主,直辖领土达 4万多平方公里。教皇 尼古拉斯一世在位时(858~867)出现了不经教皇 批准不得罢免和选举主教的理论,教皇 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但其后教廷权力衰落,教皇 先后受制于法兰克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九世(1049~1054在位)之后教皇 权力开始恢复。10~11世纪天主教改革的克吕尼运动加强了教皇 的势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希尔德布兰德在1059年的拉特兰宗教会议后,颁布教皇 选举法,确定教皇 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世俗封建主不得干预。希尔德布兰德于1073年当选教皇 ,为格列高利七世。克吕尼运动引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在位)与教皇 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结果教皇 声威大振。此后教皇 与皇帝间的斗争长期不息,1122年缔结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之后才告结束。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教皇 权势极盛,教皇 有权废黜君主,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此后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教皇 权力日渐衰落。1303年,教皇 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在位)在与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斗争中失败,屈辱而死。1309~1377年教廷迁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受制于法王。1378~1417年天主教会大分裂达40年之久。1377年法籍教皇 格列高利十一世(1370~1378在位)利用法国王权在百年战争中一度削弱的机会,将驻地迁回罗马。1378年意大利枢机主教团在罗马选出格列高利十二世(1406~1415在位)为教皇 。法国枢机主教团则选本尼狄克十三世为教皇 。1409年 3月在意大利比萨召开的宗教会议上,选举亚历山大五世为新教皇 。但在位的两个教皇 拒绝退位。1410年亚历山大五世去世,约翰二十三世继位,形成三个教皇 鼎立的局面。1417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罢黜了在位的 3个教皇 ,另选马丁五世(1417~1431在位)为教皇 ,教会复归统一。16世纪,欧洲爆发宗教改革运动,教皇 地位进一步削弱。
在17~19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教皇 站在反动的封建势力一边,在革命浪潮冲击下,教皇 国的领土逐步缩小,1870年并入意大利王国,教皇 退居于罗马西北的梵蒂冈,教皇 国之名不再使用。1929年2月21日意大利B.A.A.墨索里尼政府与教皇 庇护十一世(1922~1939在位)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于教皇 ,名为梵蒂冈城国。教皇 正式承认教皇 国灭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后,教皇 采取坚决反共立场,曾在许多场合公开谴责共产主义。1949年,教皇 庇护十二世(1939~1958在位)把所有信奉和讲授共产主义学说的天主教徒开除出教会。教皇 约翰·保罗二世于1978年当选后,主张东西方缓和,反对军备竞赛,对外活动十分频繁,表示要同中国改善关系。1985年11月主持召开特别主教会议,以加强教皇 对地方教会的权力。(见彩图B.A.A.墨索里尼(左1)悬尸米兰广场(1944))
(方羽)
: pope, the Pope, the Holy Father n.: pontifex, pontiff, Sistine Vulgate, the V-of Christ, Pontiff the Pope n. pape 教宗 历史人物 历史有影响100人 梵蒂冈 宗教 冷战 天主教 罗马 百科大全 人物 基督教 历史 文学 玄幻 基督 人文 人名 世界历史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