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眼中的教育專長:內隱理論取嚮的研究
目錄
內容提要
  本研究旨在探詢教師關於教育專長的內隱理論之內容與結構。彼此關聯的三個研究階段構成本研究的主體以回應三個主要研究問題。第一階段以教育專長的初步概念框架為刺激材料,在教師中收集教育專長的重要特質。基手此,第二階段采取兩種路嚮(因素分析和集貯建構測驗)以誘發教師關於教育專長的內隱理論。誘發過程從教師的集體觀念推進至個體教師持有的個人建構理論。第三階段,以整體一範式觀的個人理論(wong,1996,2002)為啓發,以前階段誘發的個人建構理論內涵之交流效度為起點,依次在三個層面(核心假定、樸素假設、對於經驗事實的解釋)重構關於教育專長的內隱理論。
  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將教育專長理解為多維現象。在集體觀念水平上,教育專長由6維度構成。在個人觀念水平上,個人建構理論多數具有中等復雜度,並包含超出集體觀念的新成分。就內隱理論的重構而言,在核心假定層面,個體關於教育專長的特異性維度構成相互補充或遞進關係。在樸素假設層面,誘發出大量“如果……那麽……”形式的假設。此類關於教育專長的前提和結果構成錯綜復雜的聯繫。但在日常實踐中,教師並未完全意識到這些樸素假設,其意識程度也存在較大個體差異。在解釋經驗事實的層面,大多數教師主動檢驗和驗證的樸素假設數目非常有限。至於着意和經常性的教育教學實踐則集中在與學習和探索、教育教學表現、以及對學生的態度與方式相關的三個取嚮。專傢教師內隱理論的結構具有相當的一致性。就典型的初教教師及新手教師而言,其內隱理論的三層面則存有不一致與矛盾。
  本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學意義在於探究獨特的內隱理論之重構。有關教育專長內隱理論的研究發現顯示出與科學論述的交流潛力。在實踐層面,本研究揭示了教師的內在世界,為教師教育及教師評價提供有價值的材料。鑒於對研究局限和內隱理論研究取嚮潛質的認識,本研究亦對研究程序的改進,以及今後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目錄
  第1章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第2章 文獻回顧
  2.1 常識心理學取嚮
  2.2 關於內隱理論的實證研究
  2.3 關於專長的心理學實證研究
  2.4 對教育專長之細察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關鍵術語與研究問題
  3.2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
  3.3 研究設計
  第4章 研究結果和討論
  4.1 研究階段一:教育專長的重要特質
  4.2 研究階段二:誘發關於教育專長的內隱理論
  4.3 研究階段三:重構關於教育專長的內隱理論
  4.4 “專傢教師”、“優秀教師”概念之比較
  第5章 研究結論
  5.1 有關三個研究問題的實證發現
  5.2 關於教育專長之日常概念與科學論述的交流潛力
  5.3 本研究之於常識心理學取嚮的意義
  5.4 本研究之於教師發展的意義
  5.5 本研究的局限
  5.6 對研究程序的改善及後續研究方向之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問捲I:補充專傢教師的重要特質
  附錄二 問捲Ⅱ:對專傢教師核心特質的適切性評價
  附錄三 問捲Ⅲ:集貯建構測驗(以A組某被試為例)
  附錄四 問捲Ⅳ:重構關於教育專長的內隱理論(以A組某被試為例)
  附錄五 節略語對照
  附錄六 圖表索引
  附錄七 中英文人名對照
  附錄八 內隱理論的歷史視野與當代探索:概念澄清及方法考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