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定額補貼。即製訂單位商品銷售量的虧損彌補定額;
2、計劃補貼,總額控製。即由企業編製虧損計劃,經批準後在計劃核定的虧損總額範圍由,按實際虧損的款額彌補。實際虧損超過定額或計劃的部分,財政不予補貼。 |
|
是企業,就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生産要講效率、講收益,就要服從於市場規律。但是,違背了市場規律,不容許多元競爭,衹承認行業壟斷,企業自然也就不能按企業的規律辦事。從個體的、孤立的企業來看,某一傢企業可能是虧損的,但是,從長遠看、從全局上看,也未必。
在中國現行的經濟制度下,“政策性虧損”始終是一個讓人琢磨不透的概念。據觀察,凡是敢於“政策性虧損”的,並且說自己“服從國傢大局的需要,履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的企業,都是那些壟斷行業裏的“狠角色”,諸如石油、糧食、電力、供水、鐵路、民航等等。按照常規思維理解,企業虧損受到直接損失的應該是這個企業裏的員工,但在現實中,大傢卻看到相反的結果。例如媒體報道的某虧損的電力企業,抄表工年入10萬的事例,恰好反映出了在“政策性虧損”的表象下“政策性暴利”的事實。
壟斷之所以為市場經濟所不容,就因為“政策性虧損”衹能是表面的、暫時的,而“政策性暴利”纔是根本的、長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所有“政策性虧損”沒有必要給予廉價的同情,而應該對那些“政策性暴利”予以更多的監督、預防和遏製。
許多壟斷行業的企業,總是在不定期地亮出自己“政策性虧損”的賬單,但是,有誰認真算過普通百姓“政策性虧損”的賬單?因為物價上漲,收入降低,收不抵支,有許多百姓就會處於一種“生活虧損”的狀態,買不起房,上不起學,治不起病,要買房、上學、看病,搞不好就會傾傢蕩産,資不抵債。這幾年,水電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不斷上漲,在這種時候,工資收入並沒有增長,暫時的節衣縮食,長遠看就是透支健康、透支生命,這種典型的“生活虧損”,並非因為社會經濟不景氣造成的,而是扶持壟斷行業、維護壟斷價格,進行政策性調價的結果。所以,存在於普通百姓身上的這種“虧損”,纔是一種真實的“政策性虧損”。 |
|
zhengcexing kuisun
政策性虧損
losses permitted by policy
在中國,國營企業由於執行國傢政策而生産經營某些售價低於成本的商品,或經營某些支出超過收入的服務項目而發生的虧損。例如,國營糧食企業由於國傢規定的糧食銷價低於收購價,或略高於收購價但不足以抵補合理費用開支而發生的虧損;商業部門嚮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按保護價格購銷某些工農業産品而發生的虧損,等等。政策性虧損列入企業的財務計劃,報經上級和財政部門批準,由國傢財政撥款彌補。為了促使和鼓勵虧損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國傢對政策性虧損實行定額補貼或計劃補貼等辦法,補貼數額在規定年限內,超虧不補,減虧分成。國傢補貼企業發生的政策性虧損,主要是為了扶持生産發展,保障供給和穩定物價。
政策性虧損同由於經營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經營性虧損不同。經營性虧損一般不由財政部門補貼,而用企業的後備基金或用主管部門從所屬企業集中的一部分稅後留利予以彌補。
(趙玉珉) |
|
- : policy-related loss
- n.: policy-related losses; losses incurred due to policy decis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