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机械设计 : 冶金 : 建筑 > 摩擦
目录
释义
  1、物体和物体紧密接触,来回移动。
  2、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在接触表面上的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
  当物体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接触面之间的这种现象或特性叫“摩擦”。摩擦有利也有害,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利的,例如,机器运转时的摩擦,造成能量的无益损耗和机器寿命的缩短,并降低了机械效率。因此常用各种方法减少摩擦,如在机器中加润滑油等。但摩擦又是不可缺少的,例如,人的行走,汽车的行驶都必须依靠地面与脚和车轮的摩擦。在泥泞的道路上,因摩擦太小走路就很困难,且易滑倒,汽车的车轮也会出现空转,即车轮转动而车厢并不前进。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又必须设法增大摩擦,如在太滑的路上撒上一些炉灰或沙土,车轮上加挂防滑链等。
  3、(个人或党派团体间)因彼此厉害矛盾而引起的冲突。
  || 也作磨擦。
摩擦的本质:
  1.凹凸啮合说.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摩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2.粘附说.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摩擦会增大,可以用两个物体的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
  上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上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
  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有10米到8米 或更大的间隙.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的顶部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超过某一数值(每个凸起上约千分之几牛顿),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变小到分子(原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两个紧压着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粘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比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分子(原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
  人们通过不断实验和分析计算,发现上述两种理论提出的机理都能产生摩擦,其中粘附理论提出的机理比啮合理论更普遍.但在不同的材料上,两种机理的表现有所偏向:对金属材料,产生的摩擦以粘附作用为主,而对木材,产生的摩擦以啮合作用为主.实际上,关于摩擦力的本质,目前尚未有定论,仍在深入探讨之中.
百科辞典
  moca
  摩擦
  friction
    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对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极为重要。摩擦阻碍物体的运动,使运动能量遭受损失,人类生产的总能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被消耗掉的。因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热,使机器中许多滑动面必须冷却。同时,摩擦还伴随着表面材料的损失,即发生磨损。磨损使零件的尺寸改变,失去应有的精度和功能。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力就是用于补充、替换因磨损而变为无用的零件的。因此,人们采取各种减小摩擦的措施,例如在相对滑动的表面上施用润滑剂;用轮子、滚柱和滚珠使滑动改为滚动等。但摩擦也有有用的一面,许多传动与制动设备是通过摩擦起作用的。常用的皮带传动功能就是通过摩擦力实现的;汽车和机车的行驶也要依靠地面和钢轨上的摩擦力。严冬冰雪覆盖路面,有时必须在汽车后轮上加装铁链或在钢轨上喷砂,才能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推动车辆前进。若摩擦力完全消失,则结绳、织布、打钉、执笔以至坐立行走,都将成为不可能。因此,摩擦又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
    认识过程 人类对摩擦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史前人类就已认识到摩擦的两个方面:钻木取火,即利用摩擦生热;在重物运输中采用润滑剂减小阻力。大约在五千年前就已发明了轮子,这说明当时已经知道,为了克服摩擦,滚动优于滑动。15世纪中叶,达·芬奇已经发现摩擦力□与载荷□成正比,他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得出了不精确的结论:对任何材料,比例系数均为1/4,即□=□/4。对摩擦的动力学研究只是在伽利略发现惯性原理,特别是在I.牛顿发表运动三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以后才有可能。 G.阿蒙通和C.-A.de库仑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1699年和1781年提出如下的摩擦定律:
    ①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不超过某一最大值□□,这个最大值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②摩擦力的最大值和两个物体之间的法向压力□□□成正比,即
     □□=□□, (1)比例常数□称为摩擦系数。当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并未发生滑动时,摩擦力□处于0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法向压力□□成正比,用□□和□□分别代表在开始滑动之后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则有;
     □□=□□□□。 (2)常数□和□□分别称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一般稍小于□。在一般计算中,通常假定□□不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大小而改变。
    上述结论只是粗略的试验规则,但因发现在力学科学的早期,当时就称为摩擦定律,又称库仑定律。
    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摩擦规律。为了便于在地面上行走,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应大于0.2,而在某些打蜡地面上□可能低到0.15,在冰面上则低到0.05,行走时极易滑例。汽车轮胎和公路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高达0.8,而火车轮箍和钢轨之间的摩擦系数则约为0.2,所以不论开动或刹车,汽车都比火车容易得多。
    同摩擦系数□□密切相关的是摩擦角□,它是当放置在斜面上的物体不会自行下滑时,斜面对于水平面的最大倾角。L.欧拉早就证明了tg□=□□。可见只须量取斜面的倾角□,就可得出物体与斜面这一对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堆放砂土等松散物料时,自然形成的坡面的倾角不可能大于摩擦角。
    机理 摩擦力来源于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相互的力学作用。一个固体表面,用肉眼看是光滑的,但放大来看却是凹凸不平,好象布满千峰万谷。车床上车制
英文解释
  1. n.:  attrition,  faction,  frication,  friction,  frottage,  grating,  rub,  rubbing,  scour,  skirmish,  viscous fluid [friction],  rubbing of one surface or thing against another
  2. v.:  abrade,  chafe
  3. vt.:  scrub,  rubbed
法文解释
  1. v.  frotter, frictionner
  2. n.  frottement; conflit, frictions
近义词
磨擦, 磨损, , 经过时, , , 冲刷,
相关词
定义物理力学阻力海洋火花电极
摩擦力摩擦学物理学应用数学材料学术语静电序列
电学
包含词
摩擦音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摩擦学
摩擦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