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tuī xīn zhì fù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资料来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例子: 由于他平素对朝廷不满,又感于尚炯的~,就把他平日不轻对人谈的话都谈了出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谒后语: 胸口放磨盘
谜语: 什
|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后因以推心置腹”比喻至诚相待。 | tuī xīn zhì fù tuī xīn zhì fù | 推己赤心,置于他人之腹,比喻以至诚待人 | | 谓以至诚待人。语本《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萧王 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规讽》:“ 李侍郎 绍 , 江西 安福 人,与人交,必推心置腹,务尽忠告。”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遣跛》:“大人若推心置腹,叟虽衰疾,尚堪一往。”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十三章:“这两个人,一路上推心置腹,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回到 万家老圩 。”亦作“ 推心致腹 ”。 宋 王禹偁 《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万之师,如臂使指,亿兆之众,推心致腹。” | | ( tuī xīn zhì fù ) | | 字面意思: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 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大人若~,叟虽衰疾,尚堪一往。” 由于他平素对朝廷不满,又感于尚炯的~,就把他平日不轻对人谈的话都谈了出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王朔《浮出海面》九:“虽然他们互相请客时出手大方,喝了酒也会亲热得推心置腹,眼泪汪汪。” | | 近义词: 肝胆相照、赤诚待人
反义词 :居心叵测 | | 胸口放磨盘 | |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引起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群雄讨莽。公元23年初,刘玄被立为天子,刘秀任偏将军。王莽多次派兵攻打刘玄。在这些战斗中,刘秀屡立战功,被刘玄封为“萧王”。同时,刘秀与另一草莽英雄王郎也曾在今河北省中南部的滹沱河、滏阳河流城征战多年。打了不少胜仗。公元24年秋,刘秀率兵攻打民起义军于邬(今河北束鹿县东南),大破之,封降兵渠帅为列侯。但降者并不很放心,担心刘秀是否出于真意。刘秀获悉这一情况后,为使其放心,便采用安抚之计,下令降者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的兵马,刘秀本人则轻骑巡行各部,无丝毫戒备之意。这样一来,降者都信以为真了,只听他们经常三三两两地在一起低语:“萧王推已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们还担心什么?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后汉书·光武皇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置心腹”成语,以喻真心待人之意。 | | - faire ses confidences à qn, parler à qn, traiter autrui en toute sincérité
| | 表里不一, 阳奉阴违, 两面三刀, 口不应心, 马上房子 | | 单刀直入, 反客为主, 口快心直, 口直心快, 名实相符, 坐言起行, 不加思索, 一时的兴致, 平坦通途, 开宗明义, 快人快语, 快嘴快舌, 心口如一, 心直口快, 心血来潮, 喧宾夺主, 冲口, 冲口而出, 冲口村, 灵机一动, 突然的念头, 真心实意, 直抒己见, 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骨鲠在喉, 本末倒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