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拂袖而去
目錄
拂袖而去 Huff
拂袖而去
拼音: fú xiù ér qù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用於書面語

解釋: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生了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資料來源: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捲:“師雲:‘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例子: 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魯迅《兩地書·一三五》)

fú xiù ér qù fú xiù ér qù
  把衣袖一甩(古時衣袖較長)表示生氣地離去
No. 3
  詞 目 拂袖而去
   音 fú xiù ér qù
  釋 義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生了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袖而去。”
  示 例 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魯迅《兩地書·一三五》)
  造 句 聽完老李這一席話,老張氣得拂袖而去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 揚長而去
  典 故 王獻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傢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聰明。長大後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傢,與父親並稱“二王”。有一天,他父親的幾個學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觀看的獻之竟然能夠給他人出謀,說上幾句行內話。哪知學生們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獻之看到他們這樣說自己,不禁大憤,說道:“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就甩開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管中窺豹”、“拂袖而去”二成語皆出於此。
成語詞典 Idioms
  成語名稱 拂袖而去 漢語拼音 fú xiù ér qù 成語釋義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生了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袖而去。” 使用例句 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拂袖而去
  ★魯迅《兩地書·一三五》
英文解釋
  1. n.:  leave with a flick of one's sleeve— go off in a huff
  2. v.:   leave in displeasure or ager
  3. vi.:  flounce
近義詞
不歡而散, 一哄而散, 傳宗接代, 當機立斷, 等閑視之, 一心一意, 斬釘截鐵, 行同陌路, 一刀兩斷, 承歡膝下, 子孫滿堂, 斷斷續續, 時隱時現, 絶裾而去, 視同路人, 作鳥獸散, 毅然决然, 堅决果斷, 斬鋼截鐵, 一刀兩段, 時有時無, 時來時去
反義詞
後繼乏人, 同歸殊途, 如獲至寶, 如獲至寳, 如獲至寶, 如獲至珍, 婆婆媽媽, 完好無損, 安步當車, 對頭冤傢, 少安毋躁, 少安無躁, 不肖子孫, 不期而同, 不期而會, 不期而遇, 三心二意, 一應而起, 一哄而起, 一面如舊, 一面之緣, 一見如舊, 一見如故, 一致百慮, 義正言辭, 優柔寡斷, 憂柔寡斷, 心潮澎湃, 冤傢對頭, 猶豫不决, 積習難除, 積習難改, 積重不反, 積重難反, 積重難返, 稱孤道寡, 秉性難移, 穿越之愛不釋手, 築室道謀, 絶子絶孫, 熱血沸騰, 愛不忍釋, 愛不釋手, 點頭之交, 牽絲攀藤, 狐疑不决, 百感交集, 萍水相遇, 萍水相逢, 見異思遷, 骨肉深情, 豪言壯語, 躊躇, 邂逅相遇, 暮色沉沉, 接踵而至, 毫不遷就, 江山好改, 江山好改,秉性難, 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江山易改, 遊移不定, 滿不在意, 滿腔熱情, 漫不經意, 激昂慷慨, 本性難移, 情深意重, 斷子絶孫, 慷慨陳詞, 慷慨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