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拂袖而去
目录
拂袖而去 Huff
拂袖而去
拼音: fú xiù ér qù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解释: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资料来源: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例子: 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鲁迅《两地书·一三五》)

fú xiù ér qù fú xiù ér qù
  把衣袖一甩(古时衣袖较长)表示生气地离去
No. 3
  词 目 拂袖而去
  发 音 fú xiù ér qù
  释 义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示 例 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鲁迅《两地书·一三五》)
  造 句 听完老李这一席话,老张气得拂袖而去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扬长而去
  典 故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成语词典 Idioms
  成语名称 拂袖而去 汉语拼音 fú xiù ér qù 成语释义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使用例句 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
  ★鲁迅《两地书·一三五》
英文解释
  1. n.:  leave with a flick of one's sleeve— go off in a huff
  2. v.:   leave in displeasure or ager
  3. vi.:  flounce
近义词
不欢而散, 一哄而散, 传宗接代, 当机立断, 等闲视之, 一心一意, 斩钉截铁, 行同陌路, 一刀两断, 承欢膝下, 子孙满堂, 断断续续, 时隐时现, 绝裾而去, 视同路人, 作鸟兽散, 毅然决然, 坚决果断, 斩钢截铁, 一刀两段, 时有时无, 时来时去
反义词
后继乏人, 同归殊途, 如获至宝, 如获至寳, 如获至寶, 如获至珍, 婆婆妈妈, 完好无损, 安步当车, 对头冤家, 少安毋躁, 少安无躁, 不肖子孙, 不期而同, 不期而会, 不期而遇, 三心二意, 一应而起, 一哄而起, 一面如旧, 一面之缘, 一见如旧, 一见如故, 一致百虑, 义正言辞, 优柔寡断, 忧柔寡断, 心潮澎湃, 冤家对头, 犹豫不决, 积习难除, 积习难改, 积重不反, 积重难反, 积重难返, 称孤道寡, 秉性难移, 穿越之爱不释手, 筑室道谋, 绝子绝孙, 热血沸腾, 爱不忍释, 爱不释手, 点头之交, 牵丝攀藤, 狐疑不决, 百感交集, 萍水相遇, 萍水相逢, 见异思迁, 骨肉深情, 豪言壮语, 踌躇, 邂逅相遇, 暮色沉沉, 接踵而至, 毫不迁就, 江山好改, 江山好改,秉性难,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江山易改, 游移不定, 满不在意, 满腔热情, 漫不经意, 激昂慷慨, 本性难移, 情深意重, 断子绝孙, 慷慨陈词, 慷慨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