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河北 >石家庄 > 抱犊寨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抱犊寨投诉电话石家庄市旅游投诉电话:0311-8606171986061715
  河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311-8581423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抱犊寨景区荣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抱犊寨门票价格30元/人抱犊寨导游图抱犊寨特别提醒抱犊寨山路较陡,景点又集中在山顶,建议乘客乘坐缆车直达山顶,既平稳安全又节省时间。景区内五百罗汉堂是精华所在,建在地下,要从弥勒殿内入口下去。卧佛景观形象逼真,在山下东北方向看最好。山南相对的莲花山也是一处清幽的景点,如果步行下山,不妨顺便一游。抱犊寨住宿想在山寨过夜的朋友可以住在山顶抱犊寨宾馆,条件不错,吃住方便。也可到山下鹿泉市区食宿,其中鹿泉宾馆条件较好一些,地方风味小吃又较多。
  抱犊寨购物景区内所卖的酸枣、柿子、谷家峪香椿、北薛庄石榴均是当地特色。此外,山下鹿泉市城区内的烧饼小磨香油,也是本地特产,味道不错,可以买一些带回去。
  抱犊寨交通(1)乘火车到石家庄站下,再到西郊动物园客运站乘205路公交车直达。
  (2)从北京自驾车沿京深高速南行,在石太高速出口转石太高速,在鹿泉出口下道进入鹿泉市,沿太平河北路直达景区。沿途有加油站、修车点。抱犊寨玩法登山怀古
  
  抱犊寨位于河北省鹿泉市西部2公里处,距省会石家庄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处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抱犊寨海拔580米,四周悬崖绝壁高高耸立,但它的山顶却平旷坦夷,是一片开阔的平坦之地,原来有600亩肥沃良田,草木繁茂。有的旅游者说它好像一只高高举起的花盆,是太行山上一方波涌泛绿的天池,所以,抱犊寨又有“山顶园林”之称。这里曾是汉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亦是著名道人张三丰成道涉足之福地,其风光奇异、独特,景色宜人,被誉为“天堂之幻觉,人间之福地,兵家之战场,世外之桃源”的天下奇寨。
  抱犊寨古称草山,即汉将韩信伐赵之战中,令军卒“人持一旗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的地方,由于地当井陉冲要,为历代家必争之地。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葛荣叛魏,战火顿起。当地百姓抱犊上山避乱,耕地求行,因而得名抱犊。而实际在早于北魏,作于两晋时期的《玉匮》中,即有“抱犊山”的记载。“抱犊”与“寨”相连,是在金末元初时,金将武仙在山顶屯兵建寨,抗击蒙古军队,这样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称。
  抱犊寨素有“兵家战场,人间福地,天堂幻觉,世外桃源”的美誉。它东临华北大平原,西接重峦叠嶂的巍巍太行山,山体轮廓奇特,一峰突起,四壁如割。夕阳西下时,如果你站在县城向西北方向眺望抱犊寨,山的轮廓似一尊仰卧的巨佛,枕南朝北。佛是一座山,山像一尊佛。那佛的神态从从容容,平平静静,似用蕴藏着无穷智慧的双眸仰视着无限的时空。游人无不称奇。
  抱犊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源远流长的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构成抱犊寨文化的主脉;寨顶老鹰峰及八卦阵西侧的捣米臼、索道站之西凿有孔洞的系马石、掩埋在寨顶索道站西侧饮马池以及从寨顶出土的金代文物铁釜(军中造饭用)、箭链、铁蕉蓉、无头尸骨和谷家峪村出土的古矛,展示了抱犊山兵家文化的浓厚积淀。
  抱犊寨的佛教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山阴十八池东侧,至今保留着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492)比丘僧,比丘尼的题名刻石,是山上年代最早的石刻。唐代,抱犊寨的佛教达到鼎盛时期,留下了大量的石刻造像。在山阳蚊龙洞内外,存有100多尊佛像,大者数米高,小则如鸡蛋大小,反映了唐代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在洞外石壁上,还有一座供养人像和唐代贵族妇女出家制度,更是弥足珍贵的佛教文物。抱犊寨的佛教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自唐代起建有抱犊山院,宋金两代香火极盛,在天门洞、仙人洞等处留下了宋金时期大量佛像和摩崖石刻。值得一提的是,抱犊寨蚊龙洞珍藏着一通极为罕见的画像残碑。在这块碑头的侧面刻有大明正德口年及刻制者姓名。正面并排刻两尊佛像,庄严雍容。两佛像间刻一明代太监模样人物,正襟危坐。人像顶上刻一牌位,上有皇帝万岁四字楷书。抱犊寨何以留下这等奇异造像,有待学者们认真考证。
  道教文化也是抱犊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教的渊源,可溯至唐代。自唐以来,抱犊寨始终是北方道教名山,许多史书及碑刻诗词中有记载。明朝以后,抱犊寨佛教衰落,道教渐昌。据说元末名人张三丰游化至此,确立了抱犊寨道教的地位买下了属于佛教的全部产业。在今抱犊寨金阴宫内有一株桃树,据说就是张三丰当年植下的。另外,还传说当年山上的石刻抱犊福地四字也是张三丰手笔。从抱犊寨道人承嗣用字诗谱来看,抱犊寨道教确属全真道三丰派。
  近年来,抱犊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建设日益繁荣,诗词、楹联、书法、音乐、雕塑、建筑都在不断地创新。在抱犊寨顶267.3平方米的平台上修建有目前全国最大的山顶门坊--南天门,高13.9米,宽23米,壁面全部用汉白玉装饰。门顶为黄色琉璃瓦,4根红色的门柱,每根粗1米,高9米,两旁有高达3米的铜铸金狮,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全国第一座庄严典雅的彩绘要制牌坊。世界独一无二的山顶地下五百罗汉堂内五百罗汉为青石所雕,做工精细,形态各异,真切动人。除此以外,山顶还建有汉将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时的点将台和后人为其修建的全国最大的金漆壁画装饰的韩信祠,以及蜿蜒起伏的环山长城、道教著名道观金阙宫等。登临其上,让人感受到弥漫着的古战场硝烟和浓郁的宗教气氛。目前开通西苑-莲花-抱犊寨全封闭往返式客运索道全长1800多米,最高悬空271米。
  抱犊寨以其特有的风格突兀于群山之中,形成了很多的自然奇观。由于山势险峻,只有南、北两条山路可以登达巅顶。步行登山,景影相随,可细细游览观赏;如果舍步行而登缆车,则可居高望远,俯瞰抱犊寨那奇特的山形全貌。
  2001年11月,抱犊寨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
抱犊寨的简介 Bao Duzhai Introduction
  抱犊寨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座名山的名称。它位于鹿泉市境内,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地的旅游景区。
  抱犊寨位于石家庄市西17公里处,海拔580米,山势巍然,仅南北坡各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登至山颠,豁然开朗,有土地600多亩,修建有目前全国最大山顶门坊-- 南天门,全国第一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全国最大的金漆壁画装饰的韩信祠以及长城寨墙等。新开辟的 “西苑--莲花山--抱犊寨”客运索道全长1800多米,为国内唯一设有中转站,没有中间塔、全封闭往返式客运索道,最高悬空271米,成为抱犊寨的一大景观.
  抱犊寨古时称为萆山,即汉将韩信伐赵之战中,令军卒“人持一旗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的地方。抱犊之名,据说在北魏葛荣起义时,当地人为避战乱,抱犊上山,因此才有了抱犊之名。山的四面都是峭壁,山路很险,而山顶上又有600多亩耕地,所以民间又有"抱犊(小牛)上山,养大耕田"的说法。而实际在早于北魏,作于两晋时期的《玉匮》中,即有“抱犊山”的记载。“抱犊”与“寨”相连,是在金末元初时,金将武仙在山顶屯兵建寨,抗击蒙古军队,这样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称。
  抱犊寨素有“兵家战场,人间福地,天堂幻觉,世外桃源”的美誉。它东临华北大平原,西接重峦叠嶂的巍巍太行山,山体轮廓奇特,一峰突起,四壁如割。夕阳西下时,如果你站在县城向西北方向眺望抱犊寨,山的轮廓似一尊仰卧的巨佛。佛是一座山,山像一尊佛。那佛的神态从从容容,平平静静,似用蕴藏着无穷智慧的双眸仰视着无限的时空。游人无不称奇。
  抱犊寨山势陡峻,悬崖绝壁高高耸立,但它的山顶却平旷坦夷,是一片开阔的平坦之地,原来有600亩肥沃良田,草木繁茂。有的旅游者说它好像一只高高举起的花盆,是太行山上一方波涌泛绿的天池,所以,抱犊寨又有“山顶园林”之称。
  抱犊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源远流长的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构成抱犊寨文化的主脉。在巅峰的平台上,有我国最大的山顶门坊南天门,有汉将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时的点将台和后人为其修建的韩信祠,有蜿蜒起伏的环山长城,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山顶地下五百罗汉堂,有道教著名道观金阙宫等等。登临其上,让人感受到弥漫着的古战场硝烟和浓郁的宗教气氛。
  抱犊寨以其特有的风格突兀于群山之中,形成了很多的自然奇观。由于山势险峻,只有南、北两条山路可以登达巅顶。步行登山,景影相随,可细细游览观赏;如果舍步行而登缆车,则可居高望远,俯瞰抱犊寨那奇特的山形全貌。
  2001年11月,抱犊寨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
旅游景点 Tourist Attractions
  景区主要景点有卧佛、南天门、韩信祠、点将台、环山长城、天门洞、牛郎织女家、
  蛟龙洞、金阙宫、五百罗汉堂、千龙壁、天堂街、仙人洞、连心亭、万联苑等。其中天门洞、蛟龙洞石刻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天门
  全国最大山顶门坊
  南天门,高13.9米,宽23米。它将三个拱门融为一体,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在全国山顶门庭建筑中极为少见。
  它的壁面全部用汉白玉装饰,彩绘为河西画法。内外绘色古香,庄重雅致。门顶的金色琉璃瓦,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富丽堂煌。38墩斗拱承托着金顶,交错重叠,每墩斗拱由7层14件组成,轮廓变化丰富多彩;八个飞檐、翘角,每个角由33个插飞组成,将南天门点缀得古朴典雅,气势非凡,4根红色的门柱,每根直径1米,高9米,有力地支撑着南天门;两旁高达三米的铜铸金狮,双目圆瞪,威风凛凛,守护着南天门。和谐的色彩微妙的组合,使它远看象牌坊,爱看却是门楼。
  传说,汉将韩信,率领三万将士讨伐赵国。想屯兵抱犊寨,可是登上寨顶后,怎么也找不到进寨的门口,真是进山无路、入寨无门。正在束手无策之时,忽然,天空一道白光闪过。一白发老者出现在众将士面前。只见老者宝剑一挥。眼前便出现了一座天门。原来,是玉皇大帝被正义之师所感动,特派山神来为将士们引路的。进入南天门被正义之师所感动,特派山神来为将士们引路的。进入南天门,众将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寨顶犹如平地,庙宇殿堂错落有致,天池里荷花倒影,波光粼粼,望远方,群山苍翠,郁郁葱葱,周围的群山象一条条巨龙舞动。正在翻山越岭,腾飞向前......
  据山上碑文记载,南天门始建于明朝。这次重建,工程浩大,单门顶部的斗拱就用了一级红40余立方。
  站在南天门举目远眺,会使你心旷神怡。东望,莲花峰、海螺峰近地脚下,来远处便是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省会石家庄市的高层建筑清晰可见,南,石太铁路级上火车拉着气笛,将晋煤运向四面八方,307国道上,车水马龙,穿梭往来,运送着货物;西望,太行群峰,连续起伏,峻,岭中可看见上安电厂那高耸入云的烟囱。正吐着缕缕白烟;北望,黄壁庄水库绿色的水面与周围的青山连成一体。隐约可看见小船在水中游弋。
  在这高山峻岭之巅,建造如此宏伟的门,真可称得上“天下第一门”。
  抱犊之奇,奇在造化。它东傍华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峦,南临井陉古道,北望滹沱滔滔。虽海拔只有580米,但处在高山与平原交接处,没有丘陵过渡,使其一山突起,崛出平川,万岭西来,至此势断,峥嵘雄秀,蔚为大观。其山四壁如刀削斧劈,只南北鸟道可通山顶。由东北望之,山形如一尊硕大巨佛仰卧天际,神态安详,眉目毕肖,令人叹为观之。山顶则平旷坦夷,方圆600余亩,净土层达60多米,肥壤沃土,草木繁茂,恍若天上公园。
  抱犊之美,美在自然风光。早在明代,“抱犊晴岚”就被列为获鹿八景之首;近年又被评为石家庄十景之冠。奇泉、飞瀑、古洞、幽境、山光、雾态、朝晖、夕照,构成了抱犊寨如诗如梦的自然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如著名的“抱犊晴岚”,每当曙色初开及初雨新霁之后,或烟缭雾绕,岚气氤氲;或碧天如洗,丹崖凝辉;或云涛无际,簇翠飞红;如天开图画,美不胜收。
  再如山阴十八池,又称十八泉,一洞幽深,杳不可测,清泉涌出,涓涓不竭。夏秋季节,泉水骤增,奔腾而下,落为飞瀑,声闻数里;冬日则细水恒流,层层冻结,形成如玉之冰瀑,春来不化。最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山雨欲来,此洞先出缕缕云烟,令人称奇。
  抱犊日出也是久负盛名的奇特景观。早在宋代,达官贵人就以登抱犊观日出为乐事,为此还在山上建有“望海亭”。由于抱犊寨东面是广袤的华北平原,无遮无挡,登高远眺,一览无余,从而形成了观日出的绝佳位置。每当天朗气清的早晨,凌登寨顶,远视东方,便见大地收冥,云破天开,东方送晓,一线晨曦由灰暗变为淡黄,又由淡黄变为桔红,继而整个东方显现出五彩云朵,或成块,或变条,或折皱层层,赤紫交辉,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紧接着,整个天际渐明,尤其东方彩云变幻莫测,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有时像野马奔驰,有时如金龙狂舞,有时似群凤翔飞,有时若孔雀开屏。半边天的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顿时染出一幅幅金碧辉煌的锦缎,有的飘然飞走,有的折叠一块,有的点缀其间变成花朵,其美妙实难用笔墨描绘。总之,云霞雾霭相映,色彩斑斓无比,岚光宝气闪烁,大自然的造化令人惊叹不己。而观者不仅身披朝霞,还被涂上一层绚烂的、一时难以说上颜色的光彩。稍顷,在五光十色的彩霞簇拥下,一轮微显色彩的、绝非大红的日轮冲破地平线,露出半个笑脸儿。这个笑脸儿,并非很规则的半圆,她的容颜几乎天天不一样。当日轮缓缓升满,紧接着便是壮观的一跃;只有经过这一跃,她才彻底离开地平线。然而在这一跃之前,日轮并非很圆,大多时候是椭圆的。由于持续时间极短,很多人会忽略这个细节。当日轮跃离地平线后,刹那间便光芒四射,群峰尽染,天地间顿时生机勃发。此时,山下的人们则会看到抱犊寨丹峰凝辉、峭崖溢彩的壮观景象。
  抱犊寨的洞穴也是奇观之一。除上述的十八池外,天门洞、仙人洞、天井、蛟龙洞、白云洞、藏经洞等等洞穴,都各具特色,其中尤以天门洞和天井最具代表性。天门洞位于寨顶东北隅,又称东天门,是一处天然形成的奇异景观。其洞口开在峭壁之上,如一宏大的城门洞,雄伟壮观;最奇的是洞顶部敞开一同样巨大的“天窗”,并有台阶可以上到寨顶。整个洞穴宛如古时农家的灶台,因而民间又称之为“锅闶阆子”。由山下向洞中仰望,好似《水浒传》中描绘的“天眼开”景象,神奇而神秘。天井位于寨顶西南隅,是一口径约20米的巨大竖井,深有30多米,井中生有大树,井壁长有灌木,幽深莫测。洞底有一窟窿穿出山崖之外,因而又称“无底洞”。
  除自然景观外,抱犊寨更多的是人文建筑。其主要建筑物有:全国最大山顶门坊——南天门,全国最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华夏第一龙壁——千龙壁,以及韩信祠、环山长城(寨墙)、牛郎织女家、金阙宫道观古建群、万联苑、连心亭、天堂街、北天门、八卦阵等。其中南天门不仅以雄伟著称,而且结合了中国北方古代皇家建筑富丽堂皇的特点和江南古代建筑飞扬灵动的特点,相得益彰,独具特色,是抱犊寨的标志性建筑;罗汉堂系充分利用寨顶土层厚的特点修建的规模宏大的地下佛教殿堂。其中的五百罗汉像,全部用鹿泉的青石由曲阳的工匠精雕细琢而成。每尊罗汉均有真人大小,重约一吨。五百罗汉阵容庞大,布局紧密合理,气势恢宏;千龙壁长38米,高13米,厚1.2米,全部由传统琉璃构件组成,共有大小各式龙的雕塑999条,故称千龙壁。其中壁的正面主龙有九条,壁的东、西两端各有一直径1.5米的华表式蟠龙柱;壁的背面是用琉璃构件组成的“抱犊福地”四个大字,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写。
  抱犊寨的文物古迹也很丰富,大都集中于蛟龙洞、天门洞、仙人洞、金阙宫等处。主要包括佛教造像、游览题记、诗人题咏、碑碣经幢和石刻楹联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佛教造像所占比重较大,大多是唐代造像,间有宋代、金代造像,集中于蛟龙洞内外,计有200龛,天门洞、仙人洞也有少量遗存。弥足珍贵的是在蛟龙洞外遗存有唐代的线刻《剃度图》,是非常罕见的佛教文物;游览题记多为北宋时期遗物,以天门洞中为最多,计有18处,蛟龙洞、仙人洞及其它地方也有一些。其中最有考古价值的是宋代各级官员到的抱犊山祈雨时所留题记。这些题记不仅书刻精工,而且真、草、行、篆无不俱备,可谓异彩纷呈,有着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诗人题咏除天门洞有一处宋人题诗外,其它均为明、清时期的作品。其中又以明代名臣、翰林院橙讨李腾芳和明末清初曾任杭州太守的获鹿人张奇逢的题诗最为珍贵;碑碣经幢集中在金阙宫、蛟龙洞两处地方,除李腾芳的题诗碑和一座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外,其它均为清代兴修庙宇的碑记,计有15通。最富文采的是张奇逢所撰《创建玉帝崇阁序》、《创建王母祠引》以及清代吏员李淳撰文的《游抱犊山蛟龙洞记》。石刻楹联共有三副,都在山阳蛟龙洞,二副为明崇祯年间抱犊寨道士郭白云撰书,分别刻在蛟龙洞、白云洞口石券上。另一副为清初井陉兵备道千总张士志撰书,刻在一较大的佛龛两侧,笔走龙蛇,自然流畅,书刻俱佳。除上述五方面文物外,抱犊寨还保留有金元时期的铁釜、箭镞、旗杆眼、捣米臼等实物,足以证明金末武仙在此屯兵建寨的那段历史。此外,在峭壁之上的“仙人炕”洞中,至今还遗留着武仙建寨时金兵镌刻在石壁上的一行文字,更为那段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
  由于抱犊寨地处险要,所以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在这里的战争自然也很多,且大都见载于正史中。但战争并没有使抱犊寨失去文明的光彩。在道教典籍及《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历代典籍中,均记载抱犊寨为道家福地和“北岳佐命”;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也曾游历此山,并题有“抱犊福地”四字,可惜今己不存。但金阙宫的“三丰派”弟子却世代相传,并在获鹿一带产生了广泛影响。城内十方院、石井村金阙宫等道观均系抱犊寨金阙宫分支。“三丰派”第16代弟子郭资明,住山阳白云洞中,以洞取号,自号“白云”,专务清修,精于《道德》、《黄庭》之旨,为明末一代高道。
  自古及今,历代骚人墨客对抱犊寨也不乏誉美之词。如一代文宗元好问、元代大儒刘因、明代李腾芳、清代王士禄以及地方上的文人、官宦、士绅,均有诗词题咏。特别是被列为“鹿泉八景”之首后,吟咏赞美之作更是层出不穷。
  抱犊寨不但地灵人杰,而且草木也有灵性。在金阙宫三清殿院内有一株古桃树,相传为张三丰手植,颇著灵异。该树每当国家危难之际即枯死,当国家鼎兴之际便又转荣。今新枝己茂,旧桩犹存,一新一旧,长势宛然相同,可谓奇矣。寨顶还有一株“酸枣王”,高约6米,主干周长有 1.8米。按酸枣本属灌木科,该“酸枣王”竟能长成乔木,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古往今来,无数雄才杰士与抱犊寨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淮阴侯韩信,到宋代的张商英、高遵惠、曾孝宽、李端愿、曾孝广、徐彦孚,再到金元时期的武仙、元好问、刘因,以至于明代李腾芳、清代王士禄、当代毛泽东,他们的到来使抱犊寨愈显高峻和伟岸。
乘车路线 Getting There
  在石家庄市内可以到人民商场乘坐旅游5路车直达抱犊寨
  外地游客到火车站后可以乘坐1路公交车(亦可步行)到人民商场然后乘旅游5路车。
包含词
栾川抱犊寨抱犊寨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