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恩寺 Porcelain Tower of Nanjing》 |
诗人: 刘克庄 Liu Kezhuang
一抹斜阳上缭垣,芜花满地柏阴繁。 城中客子闻钟去,独立空山听断猿。 |
《报恩寺 Porcelain Tower of Nanjing》 |
诗人: 余复 Yu Fu
大山奔到海之滨,中有辉光佛刹新。 前后二三皆梵侣,不知谁是报恩人。 |
《报恩寺 Porcelain Tower of Nanjing》 |
诗人: 朱松 Zhu Song
道人足迹扫尘寰,坐看筇枝上藓斑。 豢得箨龙千就就,却教行水绕空山。 |
|
古寺名。旧址在今苏州市。相传本为三国吴孙权母吴夫人所建之通玄寺。唐开元中改名开元寺。唐末毁于兵燹◇周显德中,吴越重建寺,移唐报恩山(支硎山)之报恩寺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绍兴间重建,即现存之北寺塔。参阅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
|
古寺名。旧址在今 苏州市 。相传本为 三国 吴 孙权 母 吴夫人 所建之 通玄寺 。 唐 开元 中改名 开元寺 。 唐 末毁于兵燹。 后周 显德 中, 吴越 重建寺,移 唐 报恩山 ( 支硎山 )之 报恩寺 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 南宋 绍兴 间重建,即现存之 北寺塔 。参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
|
报恩寺投诉电话 六安市旅游投诉电话:0564-3379183
安徽省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信步东禅寺, 夕阳古塔尖。
院深藏野竹, 垣矮如远山。
端坐佛含笑, 颂经僧不闲。
一声清葵动, 明月送人还。
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千年古刹报恩寺。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尽头,你可看到挂着“寿县博物馆”牌子的大门,这就是报恩寺了。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 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 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 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此亦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 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 作跋的两方石刻。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 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
今日报恩寺,是博物馆所在地。几经修茸,面目一新。大批 珍贵文物陈列展出,更给古刹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
|
报恩寺投诉电话 六安市旅游投诉电话:0564-3379183
安徽省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在寿县城关东北角,始建于唐代。传说为唐玄奘奉敕建造。明末清初宿十八罗汉,堪称艺术珍品,现为寿县博物馆所在地。 |
|
报恩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
地址:汾阳市城内卫巷街
俗称姑姑寺。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有山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
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1345.85平方米。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梁架为四椽栿前后搭牵用四柱。 |
|
信步东禅寺, 夕阳古塔尖。
院深藏野竹, 垣矮如远山。
端坐佛含笑, 颂经僧不闲。
一声清葵动, 明月送人还。
寿县报恩寺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千年古刹报恩寺。
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尽头,这就是报恩寺了。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 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 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此亦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 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 作跋的两方石刻。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 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 |
|
报恩寺原名海会寺,始建于590年的隋文帝年间。海会寺祖师在周灵王太子晋曾经炼丹成仙的王乔洞内开始凿像建寺,供人礼拜、修行。
其洞内凿刻佛、菩萨像两组。前洞口为一组:中央崖壁上刻有韦驼菩萨、迦蓝菩萨;中间两侧刻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上方刻有佛祖释迦牟尼,两旁的是迦叶尊者、阿难尊巢湖报恩寺者,并立两侧的是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后洞口为一组:右上方凿刻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离光佛、阿弥陀佛三世佛,此组彩绘至今尚存。此外,洞内上下刻有500余尊罗汉像;在佛周围还刻有虎、马、麒麟、狗等动物造像,场面宏伟,佛教称之谓“海会”,即众生闻法(众生聆听佛祖讲经说法),海会寺也因此而得名。
虽然此窟比不上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的雄浑壮观,但王乔洞石窟以以小见大著称,既是宇宙众生的揽括,也是集寺院殿堂为一体的浓缩,如此绝妙的构思,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石窟艺术中也仅此一处绝版。
前洞的圆型中央为大雄宝殿区,是礼佛的重要区域。佛、菩萨的周围刻有云气升腾,众生虔诚恭敬的神态,晨钟暮鼓,佛乐梵音,加之洞中雾气飘渺,钟乳石的叮咚滴水声,洞内共鸣似千僧万侣,一片朗朗梵呗振人心宇,如入仙境。相传唐代佛乐高僧道照,来此洞云游,誉此洞为“声韵锤铃”。
每逢春夏交替季节,正值佛祖圣诞的四月初八和药王菩萨圣诞的四月二十八,十里山道,十里飘香,顺山势而观,那蔓延的紫藤横看似城墙,侧视如蛟龙,壮观中见俊秀,宛延中呈大气,一派紫气升腾。
842年唐武宗即位后,当时道教杰出人物赵归真极力讨好武宗,策划废佛。会昌五年(845)春下达废佛诏敕,结果使得全国境内近4700座寺院、4万多兰若(修行场所)废毁,27万多僧尼还俗故里。这一事件被称为“三武一宗”中灾祸最严重的第三难,即唐武会昌法难。在此期间,海会寺法难当头,被当地道教徒以朝廷诏敕为由,将海会寺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的头部全部凿掉,并赶走僧人,后改为道教的紫微观。
王乔洞的神秘为历代乐者、诗人、画家、佛、道教徒推崇,诗词歌赋甚多,仅选摘三首以描述王乔洞石窟的仙境风遗。
其一,《王子乔》(唐宋之间):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寅天。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吸日精长不归,遗洞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
其二,《王乔洞》(明·许国泰):
洞口碧桃花,春风升满树。
不见王子乔,空踏烟霞路。
其三,《王乔仙洞》(清·知县林宗哲):
叶悬丹成骨已仙,飞鸟过此是何年。
千寻紫气寒生地,半点灵光夜烛天。
白鹤几回窥鼎汞,红尘一任变桑田。
人间此是瀛洲景,秘诀何需问稚川。
现代年轻僧人释定果(舒城人)、释定泉(芜湖人)来此洞朝拜,感慨万千,发愿恢复重建此寺,各自辞去河南商丘开元寺和南京华山戒幢律寺的要职,经巢湖市政府批准,于1996年12月,在王乔洞原海会寺旁购山地30亩,开山重建。为报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师长恩,而更名为报恩寺,并按隋唐建筑风格总体规划并实施,一展当年海会寺的时代背景,衬映王乔洞石窟艺术文化底蕴。正在建设中的报恩寺将打造一处全木结构的一流殿宇,一流佛教文化圣地,一流道风,一流僧才,一流丛林道场。 |
|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城中部的勅修报恩寺,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是平武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遗迹的典型代表。报恩寺由明代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奉圣旨主持修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所有建筑沿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布局设计,故有“深山宫殿”之称。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贵楠木建成,规模宏大,布局和谐,结构谨严,建筑精美绝伦,特色浓郁,为国内所仅有,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华严藏中的转轮经藏和泥塑蟠龙,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绘壁画,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 |
|
报恩寺位于皋兰县黑石川乡石青村一社(当地称之为寺上社,原地名为石青洞,后因建报恩寺而被民间称为寺上)西侧的无量山山顶,东距寺上农舍60多米,南临丘陵地带,西连寺沟,北依荒滩荒坡。
报恩寺,顾名思义,即为报答他人恩情而专门为其修建的寺庙,使后人永不忘记,铭记在心,流芳百世。
报恩寺的由来众说不一。一是在明代镇守嘉峪关城南门的一亦(易)姓武将,兵败后孤身逃回兰州,跑到张家河口(现属西固区),眼看追兵赶到,遂将马放走,只身来到一张姓人家,恰遇一老媪,细说原委,请求躲避,以免杀身之祸。老媪萌生怜悯之心,,J隋急之下,将此人藏匿于一水缸之中,后追兵赶到,老媪设法掩护,官兵搜寻无果,只好悻悻而归。逃过劫难的亦(易)姓武将对老媪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并一再表示日后定当报答,随即启程。此人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功勋卓著,明朝皇帝对其加官晋爵,赐姓为王。回想当年若无张媪搭救性命,何来今日荣华富贵。他辗转来到张家河口,寻找救命恩人。但为时已晚,老媪已死,他便想在此修寺庙一座,以答谢张姓老媪救命之恩。此时,有一张姓喇嘛,云游此地,巧遇此事。他随说与王姓官员,石青洞有一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两条山脉似二龙,中间无量山似珍珠,有“二龙戏珠”之妙。于是,两人前往石青洞察看。经引荐喇嘛指点,王官员看到果真如此,随即捐银修建。二是相传明末起义军攻陷兰州后,肃王部分家族成员逃到张家河口,因藏匿于一张姓老媪家中,幸免遇难,然而追兵却杀了老媪。肃王族亲为报答张姓老媪救命深恩,改朱姓为张姓,从此遁入佛门,云游青海、天祝等地。清初,择石青洞无量山地,建此报恩寺,以报答张媪舍命救人之恩。
报恩寺相传始建于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距今约300多年。寺院修建时,在无量山下用石块打成石条台阶,镶嵌为踏步,沿山拾阶而上,约20多米,直达山门。山门坐西向东,“报恩寺”匾额悬挂于寺门上端。大殿内塑老媪坐像一尊,高约3米,神态安详。寺北有一石木结构长20多米的天桥与大佛殿相连。大佛殿坐北向南,木质双层结构,高约10米,宽约2米。琉璃瓦铺顶,起脊卧阁。殿座下层用条砖铺成的通道直达大佛殿,上层是与报恩寺相连的通道。大佛殿为砖木结构的通五间房,绿色琉璃瓦,青色细磨砖,高大雄伟,起脊卧阁,甚为壮观。殿内顶柱粗约1.5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10米。大殿中间释迦牟尼塑像座于莲花台上,高3米多,双眼微闭,似醒非醒,神态安详,造型精美。座像后悬挂如来佛涅盘像,左陪弥勒佛和普贤菩萨,右陪观音菩萨和大世至菩萨巨幅画像,各占一间,画像高约2.5米,宽约1.5米。东、西两边墙上有莲花身班禅、九头护法像。大佛殿左前方有一个四角亭,悬挂铁钟一口,高约2.8米,口径1.7米,吊状呈八角,口周5.3米,重约3000斤,造型别致,发音洪亮,余音十里可闻。此钟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民间相传若遇乌云密布,有冰雹袭来时,只要有人围绕此钟敲击十多分钟,即刻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可防冰雹袭击。大佛殿两旁建有陪殿数间,通道两旁有厢房20多间,厢房内供有各种佛像。泥塑佛像,栩栩如生,菩萨画像,神采奕奕。寺内还藏有经书、古籍、史书、药典等。山门左侧有龙王庙一座,高约7米,内塑龙王站像一尊,高约3米。
报恩寺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绿瓦红墙,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布局严谨,结构合理,雄伟壮观,艳丽多彩,颇有佛教圣地的特色。建寺几百年来,香火曾经鼎盛一时,名扬百里之外。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宗教文化,让人叹为观止,充分反映了当地民间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建寺者的非凡智慧。
寺沟内各小岔现有喇嘛坟多座,均建有喇嘛教式塔。教式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下筑石方基,上着圆青砖,雕刻精美,手法细腻,做工独特,庄严俊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塔的高低,根据喇嘛生前的功绩而定,但结构却大同小异。
报恩寺屡建屡毁。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时重修。1958年拆毁,木料用于修建和平公社,经卷等由当地佛教信徒藏于寺沟内山洞,“文化大革命”中因“破四旧”被付之一炬。
报恩寺崇信藏传佛教,繁荣时僧侣曾达800多人。寺内所藏文物、典籍甚多,后历经朝代更迭,兵荒马乱,人为毁坏,散失殆尽。 (王锡奎) |
|
安波名刹——报恩寺。在安波东郊二龙山山腰,坐落着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报恩寺,取报达佛恩之意。报恩寺建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相传二龙山是通往三江(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的老龙岗山脉。在寺院围墙之内,松柏参天,古色古香,花草斗艳,大雄宝殿居中,两侧为禅房,均为硬山工建筑。大雄宝殿三楹,中座为释加牟尼,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在其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塑像背后,塑有面北而坐的“倒坐观音”,这种布局实为罕见。 |
|
报恩禅寺于1992年筹建,1994年10月20日落成并佛像开光庆典。
庆典之际,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净慧法师主持了这一盛典。全国各大寺庙的住持、方丈、大师带领海内外弟子前来顶礼膜拜,人数逾万,盛况空前。
报恩禅寺占地84.88亩,气势恢宏,古朴凝重。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处于同一轴线,在落差数十米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层层迭起,梯次而上,蔚为大观。 |
|
概况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复建,名长干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毁于火,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命工部于此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实则纪念其生母硕妃,故此不惜代价,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九年始完工。为明初南京三大佛寺之一。
金陵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年间。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由于担心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塔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仅存一青铜色塔刹(1930年代后失踪)和8米高的石碑。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一,太平天国内哄中,又以炸药将宝塔彻底炸毁。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塔基附近尚存塔顶承露盘一只,后被侵华日军劫去。现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仅余巨碑一座。所幸埋藏于地下的琉璃宝塔构件陆续被发现,虽有损失,但遗存尚多,南京市政府已计划利用这些构件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2004年后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
毁灭原因
衰败的大报恩寺塔,黯然伫立在南京的土地上。但是,它的伤痛远没有结束。大报恩寺塔终究倒下了,推它倒下的,是中国另一个伟大的发明:火药。
大报恩寺塔的毁灭,仍旧是个谜团。一种说法是毁于1854年,那时清军占领了雨花台,为防止清军利用大报恩寺塔的高度优势,太平军先下手为强,“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曾国藩下令炸毁的。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毁于1856年,正逢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害怕大报恩寺塔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的炮垒,于是下令将塔摧毁,结果塔和寺都被夷为平地。
不管哪种说法更为接近事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战争带给人类文明的摧残,是毁灭性的。
来源
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这两句诗,南京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只是那时候不叫这名字。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说,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 之后的一千年间,大报恩寺几经兴衰。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时间内花费黄金两万五千两,用于重建、维修该寺、塔。但是在1408年,该寺、塔被人放火焚毁。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报恩寺,同时要求“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重建工程历时16年(另一说法为19年),动用军夫工匠10万人,仅建塔一项费用,耗银就达248.548万两,把郑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万两也搭了进去。想要更加直观地读懂这些数字,可以查询一下当时的资料,当时国家一年的总收入不到3000万两,当时每年给官员发的工资总额才66.6万两。
而这时候,朱棣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宫殿、整修河道以通漕运,开始做迁都准备了。迁都可是国家最大的事情了,而且要花费巨额资金,那么在花大钱建造新都的同时,为何还要进行大报恩寺这样一个巨大工程?
这就是围绕大报恩寺的第一个谜团。明朝正史上说,朱棣此举是为了报答老爹朱元璋和老妈马皇后的养育之恩,但在传说中却不是这么回事。一种说法是朱棣的亲妈并不是马皇后,而是一个来自高丽的妃子,因为朱棣出生时尚未足月,所以朱元璋将她用酷刑处死。朱棣兴建寺塔,其实是为了纪念他的亲生母亲。另一种说法是,朱棣为夺皇位逼得侄儿朱允炆葬身火海,为减轻自己的罪过,他下令修寺建塔。
二:与郑和的渊源。监督建造大报恩寺的人,有史料说除了工部侍郎黄立恭,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三宝太监郑和,由于郑和同时身负下西洋的重任,难以全力照顾此事,因此工程进展缓慢,直到朱棣死了都没全部完工。但是,郑和的后裔、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自海经过考证后提出另一种说法,大报恩寺开始并不是郑和督造的,而是由另一个宦官汪福主要负责,但是汪福挪用工匠做了别的事情,工程一再拖延,因此在宣德三年,皇帝下旨由郑和接管该事,所以大报恩寺开始并不是郑和督造的,但确实是在他手上完工的。
此后,郑和专门为大报恩寺手书了一卷《妙法莲华经》,经文全用金粉写成,长达四十多米。但是经书刚刚写完,郑和就去世了,死前命人将经书献于寺中。后来,大报恩寺遭了大火,经书就流失出去,后来辗转多年,流落到浙江平湖的报本寺中。
寺内景观
大报恩寺周长达九里十三步,内有金刚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禅殿、后禅殿、左右观音殿、法堂、祖师堂、无梁殿、伽蓝殿、藏经前殿、藏经殿、左右贮经廊、轮藏殿、禅堂、韦驮殿、经房、东西方丈、三藏殿、钟楼等,僧院一百四十八房,东西画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间,规模极其宏大。寺中还种有郑和自西洋带回的五谷树、婆娑树等奇花异草。当时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内都设有讲座,供僧徒任意选修;并雕版印刷了号称“南藏”的大部头佛经六百三十七函五千余卷收藏于寺内。
大报恩寺大殿俗称硕妃殿,其中供奉有硕妃的碑位,每年由礼部按时祭祀,除此之外终年封闭,不许人进入。
硕妃殿后的琉璃宝塔最为著名。塔高约三十三丈,九层八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砖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层用砖数量均相等,仅体积逐层缩小。每层的复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上塑飞天、飞羊、狮、象等形像,极为生动美观。据说烧制这些琉璃构件时掺入了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泽极为润艳。塔顶为重达二千两的黄金宝顶,其下为铁质九极相轮,计重三千六百斤,再下为俯仰对置的一对承露盘,一说为铁质,外裹黄金厚寸许,一说为风磨铜质,直径十二尺,重四千五百斤,内放佛经及大批珠宝金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日夜轮值点灯的少年达百人,每昼夜耗灯油达六十四斤。此塔开了世界琉璃宝塔的先河,当时便号称“第一塔”,“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寺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张岱幽默地称之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近世更被与长城、罗马大剧场、比萨斜塔等并列,誉为“中古时期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尤为可贵的是,此塔所用五色琉璃瓦、琉璃构件及白瓷砖,均烧制出一式三份,建塔时用去一份,另二份编号埋入地下,塔身有缺损时,根据编号很快就可找出所需备件配补。
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纪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
|
报恩寺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北路,为主祀释迦牟尼之佛教庙宇。该建物兴建于1922年,今为位于台北士林区之仿古庙宇建筑。另外,该庙宇的组织型态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之四月初八。 |
|
【报恩寺】 (寺名)在江苏吴县治北隅。本吴通元寺。唐改开元寺。吴越为报恩寺。今称北寺。中有浮图。称北寺塔。 |
|
报恩寺村 报恩寺社区 |
|
|
|
大报恩寺 | 报恩寺塔 | 报恩寺站 | 报恩寺村 | 题报恩寺 | 游报恩寺 | 报恩寺街 | 安海报恩寺 | 海林报恩寺 | 平武报恩寺 | 绵阳报恩寺 | 北塔报恩寺 | 东山报恩寺 | 红山报恩寺 | 报恩寺社区 | 大报恩寺塔 | 大报恩寺碑 | 题报恩寺上方 | 苏州报恩寺塔 | 寓武昌报恩寺 | 宿报恩寺精舍 | 宿报恩寺水阁 | 报恩寺塔遗址 | 垫江县报恩寺 | 平武报恩寺景区 | 报恩寺权公方丈 | 报恩寺南池联句 |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 莲湖区报恩寺街幼儿园 | 奉和袭美宿报恩寺水阁 | 题报恩寺惟照上人房 | 史次仲钱子武与余在报恩寺纳凉分题各以姓为韵 | 过和州报恩寺唐籍故居也 | 宿祠山报恩寺枕上闻杜鹃有感 | 池阳报恩寺新成轮藏应公出示鲍仲山诗因赠 |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 送云太虚禅师住台州报恩寺 | 永靖县刘家峡报恩寺殡葬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