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技術貿易壁壘
目錄
No. 1
  從國際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看,隨着傳統貿易壁壘逐步走嚮分化,關稅、配額和許可證等壁壘逐漸弱化,反傾銷等傳統貿易壁壘雖然在相當長時間內仍繼續存在,而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核心的新貿易壁壘將不斷發展,將逐漸取代傳統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體,成為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和高級形式。因此,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發展動嚮值得我們特別關註。
  一,從生産領域和貿易領域嚮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擴張。
  tbt的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既涉及國際或區域性協議、國傢法律、法令、規定、要求、指南、準則、程序等強製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組織等製定的自願性規則。tbt的涵蓋範圍日趨廣泛。從産品形態看,它不僅涉及初級産品,而且牽涉到所有的中間産品和製成品;從産品生命周期看,涵蓋了研究、生産、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以及處置等各個環節;從涉及領域看,tbt的産生是從生産領域開始的,逐漸擴張至貿易領域;當前已從有形商品擴張到金融、信息等服務以及投資、知識産權等各個領域。從wto成員通報的情況看,機電産品、石化産品、建材和農産品及食品仍是tbt通報的重點;sps通報一般涉及農産品與食品行業。在wto新一輪談判中,貿易與環境、貿易便利化、知識産權保護、農業等議題都將涉及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
  二,一些自願性措施呈現嚮強製性法規方向轉化的趨勢。
  在技術性貿易壁壘領域,有許多自願性的措施,如iso9000、iso14000、各種環境標志認證、haccp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以生産者自願為原則决定是否申請認證。但近年來來,有些自願性措施正在與強製性措施結合併有嚮強製性法規方向轉化的趨勢。如美國規定自1997年12月18日起,所有對美國出口的水産品的生産企業必須建立並運行haccp,就此將haccp從原來的生産企業自發的安全衛生控製行為演變成官方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的強製性要求。歐盟2002年5月12日通過的“生態紡織品標簽”指令(2002/371/ec)規定,到2005年加貼環保標簽的紡織品將由目前的19種擴大到30種。2002年德國政府决定,啓用“生態食品標志”,以區別於普通食品。類似的例子很多。
  三,從針對具體産品嚮生産經營全過程延伸。
  最典型的例證是強製推行haccp管理體係。haccp為危害分析和關鍵控製點的英文簡稱,其宗旨是將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産過程中,而不是靠事後檢驗來保證産品的可靠性。以haccp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係,被稱為haccp體係,其起源於美國。最初用於保證航天食品的安全衛生。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在美國、加拿大、歐盟等發達國傢廣泛應用,現已成為世界上最權威的食品安全質量控製體係之一。建立haccp體係的目的是控製從“農場到餐桌”整個食品生産、加工、儲運、銷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危害,食品加工企業可以通過它確保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更加安全。
  另一個例子是強製推行ppm標準。ppm標準就是通過規定産品加工生産過程所允許采用的技術和標準化規範,對産品的生産過程進行管製。原先的wto有關環境與貿易的條款以及各國的國內法規中更多關註的是對最終産品本身指定標準,而不管這種産品是如何被加工、生産製造出來的。而發達國傢根據同類産品加工和生産工藝方法不同對生態環境的不同影響,限製或禁止不利於環境的方法生産的産品。ppm標準問題的論爭意義重大,從環境保護角度看,有其合理性,但從貿易角度看,由於發展中國傢經濟發展水平低,出口産品的ppm永遠不如發達國傢,若濫用ppm標準,將對發展中國傢出口産生災難性的後果。
  此外,對勞動密集型工業的生産過程強製推行勞工標準,以及對畜禽産品的生産過程推行動物福利標準也會對發展中國傢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影響及擴散效應越來越明顯。
  tbt的影響較之於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更為廣泛和深遠。許多tbt措施可能直接導致限製甚至禁止進口。另外,技術壁壘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tbt措施往往産生連鎖反應,由一個産品涉及到相關的所有産品;從一國擴展到多國甚至全球。如2002年5月歐盟通過的生態紡織品服裝新指令(2002/371/ec),將原來衹有幾種紡織品和服裝的環境標志産品擴大到腈綸、棉和天然纖維、彈性纖維、亞麻和其他韌性纖維包括大麻、黃麻和苴麻、含脂毛和其他蛋白纖維、人造纖維絲、尼綸/滌綸纖維、聚丙烯纖維、纖維和紗綫的整理劑等幾乎囊括所有紡織品和服裝。並且一國實施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容易引起其他國傢的仿效,2002年1月30日,歐盟理事會以中國舟山産凍蝦仁氯黴素含量超標為由,通過《關於對産自中國的進口動物産品實行某些保護性措施的决議》决定暫停進口産自中國的供人或動物消費的動物源産品,禁令由蝦仁擴大到所有動物及含有動物成分的産品達100多種。歐盟的這一措施很快引起美國、匈牙利、俄羅斯甚至沙特阿拉伯等國的仿效。
  五,隨着科技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呈水漲船高之勢。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創新的深入,新的技術標準會不斷涌現,並被采用於新的技術法規。技術創新使檢測設備、手段和方法更加先進,一些國傢尤其是wto發達成員運用tbt的水平隨之水漲船高,對進口産品的標準規定越來越細,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和苛刻。近年來,人們對人類生命安全及世界環境問題的關心,發達國傢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中對這些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如2000年歐盟先後發佈了2000/24/ec、2000/42/ec指令,增加茶葉農殘限量10項,改變茶葉農殘限量6項。2001年7月1日歐盟實行新的茶葉農藥殘留量檢驗標準達118項,其中限製項目達40多種,有些農殘限量標準也提高了100倍—200倍。日本厚生省於2002年7月1日决定,實施新設約200種農藥殘留標準。在國內外約700種農藥中,厚生省已對其中的229種設定了農殘標準。2002年11月8日提出的《食品衛生法》修正案,強化對進口農産品的檢查制度,對含有未設定殘留標準農藥的進口農産品將一律停止流通。
  六,技術壁壘與專利壁壘的交叉使用。
  現在歐盟和美國一方面設立技術壁壘,要求進口國企業的産品要達到其設定的技術水平或技術標準;另一方面卻把該標準水平下的技術申請了專利。這就是技術壁壘與專利壁壘的交叉使用,該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本國企業的利益,如果別國企業想出口這樣的産品,就要給對方交納極高的專利使用費,出口利潤不但大受挫折,甚至成本問題就使該産品很難再走出國門。如歐盟打火機cr法案,根據這項規定,出廠價或海關價低於2歐元的打火機必須安裝防止兒童開啓的安全鎖(簡稱cr裝置),並且須通過歐盟相關認證部門的實驗。但是在提出該法案之前,歐盟的打火機企業就開發並申請安全裝置的專利。也就是說中國企業要想符合歐盟的童鎖標準繼續出口,要麽嚮外國企業買專利,支付巨額的專利費,這樣生産成本會大大提高,使溫州打火機生産商失去價格優勢,失去市場;要麽溫州企業自行研製,而研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巨大的開發費用,也可能失去歐盟市場。
  七,發達成員仍是實施技術壁壘的主體,發展中國傢也越來越重視技術性貿易壁壘。
  由於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各國製定和實施tbt的差別很大。一般來講,發達成員居於主導地位,許多國際標準都是發達成員參與製定的。但是近幾年來,發展中成員也越來越重視技術壁壘的引進與實施。從1995年至2001年的tbt或sps通報的情況看,wto成員實施技術壁壘呈加速上升的趨勢。1995年tbt通報量為389件,1997年猛增至846件,此後每年保持在600件左右。sps通報量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從1995年的198件猛增到2001年的772件。1995年—2001年tbt通報纍计4321件、sps通報2757件,兩者合計7078件。其中,發達國傢tbt通報2429件,占總量的56.21%,而發展中國傢通報1892件占43.79%。自1999年以來,發展中國傢的tbt通報量已經超過發達國傢,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但是,總體上發達國傢仍居於優勢地位。這一時期發達國傢sps通報量為1516件占總量的54.99%,發展中成員通報1241件,占45.01%。發達國傢sps通報量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發展中成員。發達國傢的tbt/sps通報合計3945件,占總量的55.74%,發展中國傢為3133件,占44.26%。
  八,采用國際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的趨勢不斷加強。
  由於技術和經濟水平發展的不同,各國製定和實施tbt的差別很大。tbt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容易被貿易保護主義所利用,形成不合理的貿易壁壘。歐共體成員較早認識到技術性壁壘對成員國間貿易産生的不利影響,於1969年製定了《消除商品貿易中技術性壁壘的一般性綱領》,首次提出了在國際貿易中限製技術性壁壘的貿易規則。1979年關貿總協定“東京回合”製定了《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烏拉圭回合”對該協定進行了修改、補充和完善,同時簽署了《衛生措施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sps協議)。為了使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不合理的貿易壁壘,wto製定了《良好行為規範》,建議各國采取國際技術標準。此外,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成員參與國際標準的製定,越來越多的國際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被各成員采用,而且國際標準已日益成為解决爭端的重要依據。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製定的iso9000質量體係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係已經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九,與消費安全有關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日趨嚴格。
  隨着消費者健康和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有關消費安全的技術標準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主要涉及食品、藥物、化妝品、電器、玩具以及建材行業。國際貿易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歐盟針對美國含有生長激素的荷爾蒙牛肉案。這種生産激素可能會給人類健康帶來一定影響,但並沒有權威的科學證據,因此歐盟根據“零風險”原則(zero-riskpolicy),禁止含有該種荷爾蒙激素的牛肉進口,從而引起曠日持久的爭端。
  十,技術性貿易壁壘與反傾銷、保障措施、關稅保護交替並用。
  如日本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對大米進口進行全方位的限製:首先實施400%的高關稅,使進口大米完全喪失價格優勢;其次實施進口配額招標,在招標中存在國別歧視。占一般進口招標遠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準入,在sbs招標方式中,日本糧食廳根據需要對進口大米任意加價,嚴重影響進口大米的競爭力。再就是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限製:上世紀90年代初對大米進口衹實行幾個農殘檢測指標,1994年為56項,1998年增加到104項,到了2001年又增加到114項,現在逐漸增加到123項,2002年又提出中國大米包裝袋含鉛量超標。又如,歐盟針對中國打火機先是提起反傾銷指控,在中國企業抗辯成功後,又製定兒童安全裝置要求,即cr法案等技術標準。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貿易中涉及的各種技術問題將更加復雜,同時消費者對商品的質量、衛生和安全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對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高技術含量的測試和檢驗檢疫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給一些國傢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國際貿易限製甚至貿易歧視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同時,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斷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也使得國傢間的貿易保護手段花樣翻新。所有這些因素都將使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不斷升級,越來越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類別
  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將技術性貿易壁壘分為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
  1、技術法規
  技術法規是規定強製執行的産品特性或其相關工藝和生産方法,包括可適用的管理規定在內的文件,如有關産品、工藝或生産方法的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
  2、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是經公認機構批準的、規定非強製執行的、供通用或反復使用的産品或相關工藝和生産方法的規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可見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性質不同,其關鍵區別是前者具強製性,而後者是非強製性的。
  3、合格評定程序
  合格評定程序是指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的規定,依據技術規則和標準,對生産、産品、質量、安全、環境等環節以及對整個保障體係進行全面監督、審查和檢驗,合格後由國傢或國外權威機構授予合格證書或合格標志,以證明某項産品或服務是符合規定的標準和技術規範。合格評定程序包括産品認證和體係認證兩個方面:産品認證是指確認産品是否符合技術規定或標準的規定;體係認證是指確認生産或管理體係是否符合相應規定。當代最流行的國際體係認證有ISO9000質量管理體係認證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係認證。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措施1、嚴格、繁雜的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
  2、復雜的合格評定程序
  3、嚴格的包裝、標簽規則幾種常見的技術貿易壁壘1、歐盟REACH法規
  2、ROHS法規 、 PAHS 、 dmf
  3、美國玩具安全認證(TSCP)
  4、歐盟便攜式二次電池和汽車電池及蓄電池容量標簽規則 5、國傢質檢總局美國食品安全加強法案
  6、歐盟化妝品指令附件III
  7、全球化學品GHS
  8、美國TSCA法案
  9、中國reach(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
  ...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和作用由此可見,技術性貿易壁壘有着許多客觀的生存環境。在當今的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不但不可避免,反而將會長期存在。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同時,對社會的發展也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據國傢知識産權局統計,當前世界貿易壁壘的80%來源於技術性貿易壁壘。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國際貿易的負面影響
  1、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如各國的標準條例、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等)阻礙着國際貿易的自由發展,不利於世界資源的自由流通和優化配置,並且與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社會發展潮流背道而馳。這是貿易自由主義反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依據。如,大多數電子、電器産品要求符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保險商實驗室(UL)以及其他相關機構的標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要求紡織品標有成分和保護標簽,消費者安全委員會(CPSC)要求紡織品的耐火性能達到相關標準;美國食品醫藥管理局(FDA)負責對進口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洗滌用品、醫療設備的管理和監測,對商品的純度和標簽等要求嚴格,在商品入境時會作抽檢;美國農業部(USDA)還要求豬肉、傢禽肉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這些一係列的標準要求和檢測措施無疑會給國際貿易帶來諸多不便,並同時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
  2、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國際貿易利益的分配將會進一步嚮發達國傢傾斜。在現行的國際標準體係中,標準的製定者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傢,發展中國傢大多是標準的被動接受者。而發達國傢從他們自身利益和技術水平出發製定的標準是許多發展中國傢所難以達到的。所以,發達國傢經常利用技術標準設置貿易壁壘甚至發動技術貿易戰,以保護他們的國際貿易利益,從而繼續控製發展中國傢和占據國際貿易的主導地位。如我國的凍雞自1996年8月起被歐盟以沒通過檢疫為由禁止進入,直到2001年5月纔對上海和山東若幹地區的14傢企業開禁,每年損失近億美元;從2001年7月開始,歐盟對進口茶葉做出新規定,部分産品農藥的最高允許殘留量僅為原先標準的1/100-1/200(事實上按原來標準生産出的茶葉已經對人體沒危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國茶葉將被迫退出歐盟市場。據有關報道,我國1999年僅由國外技術規定、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而減少的出口至少達 500億美元。現在,發達國傢之間也經常發生“技術標準貿易戰”,他們名義上是為了保護環境或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實際上,其更大的目的是為了使本國貿易商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另據統計,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關鍵技術領域,西方發達國傢所擁有的專利數量,大約占全球專利總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傢僅擁有10%左右。如此大的技術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內縮小。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中國傢在國際貿易格局中將會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地位。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正面作用
  1、環境壁壘及緑色標準在客觀上促進了可持續發展的實施。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是任何國傢發展過程都會遇到的一對矛盾。但眼前的經濟利益往往會使人們選擇破壞環境進行經濟建設的道路。尤其在一些發展中國傢,由於資金有限,根本無力去顧及環保。毀林而獵、竭澤而漁的做法使現在地球的環境急劇惡化。就算在我國,雖然早已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但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全國影響生態環境的産品出口金額達86億美元,占當年出口總額的6.2%;2000年污染較重的産品(如染料、皮革製品、印染品、紙漿等)的出口達110億美元,占當年出口額的5.1%。而緑色標準的實施將迫使我國企業在生産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采用緑色生産體係生産緑色産品。這在客觀上會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同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使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環境的保護趨嚮協調和平衡,有利於在發展世界經濟的同時保護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
  2、不斷提高的檢疫標準和包裝設計標準,促使各國要不斷提高本國産品的質量和衛生及安全性能,這對人類的性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有積極作用的。尤其是現在世界各國動植物流行病(如口蹄疫、瘋牛病、小麥的矮星黑穗病、玉米細菌性枯萎病等)時有爆發,再加上轉基因産品(GMO)的安全性仍無法科學測定,所以在國際貿易中,各國製訂相關的檢疫標準並嚴格執行是非常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一,從生産領域和貿易領域嚮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擴張。
  TBT的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既涉及國際或區域性協議、國傢法律、法令、規定、要求、指南、準則、程序等強製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組織等製定的自願性規則。TBT的涵蓋範圍日趨廣泛。從産品形態看,它不僅涉及初級産品,而且牽涉到所有的中間産品和製成品;從産品生命周期看,涵蓋了研究、生産、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以及處置等各個環節;從涉及領域看,TBT的産生是從生産領域開始的,逐漸擴張至貿易領域;當前已從有形商品擴張到金融、信息等服務以及投資、知識産權等各個領域。從WTO成員通報的情況看,機電産品、石化産品、建材和農産品及食品仍是TBT通報的重點;SPS通報一般涉及農産品與食品行業。在WTO新一輪談判中,貿易與環境、貿易便利化、知識産權保護、農業等議題都將涉及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
  二,一些自願性措施呈現嚮強製性法規方向轉化的趨勢。
  在技術性貿易壁壘領域,有許多自願性的措施,如ISO9000、ISO14000、各種環境標志認證、HACCP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以生産者自願為原則决定是否申請認證。但近年來來,有些自願性措施正在與強製性措施結合併有嚮強製性法規方向轉化的趨勢。如美國規定自1997年12月18日起,所有對美國出口的水産品的生産企業必須建立並運行HACCP,就此將HACCP從原來的生産企業自發的安全衛生控製行為演變成官方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的強製性要求。歐盟2002年5月12日通過的“生態紡織品標簽”指令(2002/371/EC)規定,到2005年加貼環保標簽的紡織品將由目前的19種擴大到30種。2002年德國政府决定,啓用“生態食品標志”,以區別於普通食品。類似的例子很多。
  三,從針對具體産品嚮生産經營全過程延伸。
  最典型的例證是強製推行HACCP管理體係。HACCP為危害分析和關鍵控製點的英文簡稱,其宗旨是將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産過程中,而不是靠事後檢驗來保證産品的可靠性。以HACCP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係,被稱為HACCP體係,其起源於美國。最初用於保證航天食品的安全衛生。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在美國、加拿大、歐盟等發達國傢廣泛應用,現已成為世界上最權威的食品安全質量控製體係之一。建立HACCP體係的目的是控製從“農場到餐桌”整個食品生産、加工、儲運、銷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危害,食品加工企業可以通過它確保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更加安全。
  另一個例子是強製推行PPM標準。PPM標準就是通過規定産品加工生産過程所允許采用的技術和標準化規範,對産品的生産過程進行管製。原先的WTO有關環境與貿易的條款以及各國的國內法規中更多關註的是對最終産品本身指定標準,而不管這種産品是如何被加工、生産製造出來的。而發達國傢根據同類産品加工和生産工藝方法不同對生態環境的不同影響,限製或禁止不利於環境的方法生産的産品。PPM標準問題的論爭意義重大,從環境保護角度看,有其合理性,但從貿易角度看,由於發展中國傢經濟發展水平低,出口産品的PPM永遠不如發達國傢,若濫用PPM標準,將對發展中國傢出口産生災難性的後果。
  此外,對勞動密集型工業的生産過程強製推行勞工標準,以及對畜禽産品的生産過程推行動物福利標準也會對發展中國傢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影響及擴散效應越來越明顯。
  TBT的影響較之於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更為廣泛和深遠。許多TBT措施可能直接導致限製甚至禁止進口。另外,技術壁壘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TBT措施往往産生連鎖反應,由一個産品涉及到相關的所有産品;從一國擴展到多國甚至全球。如2002年5月歐盟通過的生態紡織品服裝新指令(2002/371/EC),將原來衹有幾種紡織品和服裝的環境標志産品擴大到腈綸、棉和天然纖維、彈性纖維、亞麻和其他韌性纖維包括大麻、黃麻和苴麻、含脂毛和其他蛋白纖維、人造纖維絲、尼綸/滌綸纖維、聚丙烯纖維、纖維和紗綫的整理劑等幾乎囊括所有紡織品和服裝。並且一國實施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容易引起其他國傢的仿效,2002年1月30日,歐盟理事會以中國舟山産凍蝦仁氯黴素含量超標為由,通過《關於對産自中國的進口動物産品實行某些保護性措施的决議》决定暫停進口産自中國的供人或動物消費的動物源産品,禁令由蝦仁擴大到所有動物及含有動物成分的産品達100多種。歐盟的這一措施很快引起美國、匈牙利、俄羅斯甚至沙特阿拉伯等國的仿效。
  五,隨着科技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呈水漲船高之勢。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創新的深入,新的技術標準會不斷涌現,並被采用於新的技術法規。技術創新使檢測設備、手段和方法更加先進,一些國傢尤其是WTO發達成員運用TBT的水平隨之水漲船高,對進口産品的標準規定越來越細,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和苛刻。近年來,人們對人類生命安全及世界環境問題的關心,發達國傢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中對這些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如2000年歐盟先後發佈了2000/24/EC、2000/42/EC指令,增加茶葉農殘限量10項,改變茶葉農殘限量6項。2001年7月1日歐盟實行新的茶葉農藥殘留量檢驗標準達118項,其中限製項目達40多種,有些農殘限量標準也提高了100倍—200倍。日本厚生省於2002年7月1日决定,實施新設約200種農藥殘留標準。在國內外約700種農藥中,厚生省已對其中的229種設定了農殘標準。2002年11月8日提出的《食品衛生法》修正案,強化對進口農産品的檢查制度,對含有未設定殘留標準農藥的進口農産品將一律停止流通。
  六,技術壁壘與專利壁壘的交叉使用。
  現在歐盟和美國一方面設立技術壁壘,要求進口國企業的産品要達到其設定的技術水平或技術標準;另一方面卻把該標準水平下的技術申請了專利。這就是技術壁壘與專利壁壘的交叉使用,該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本國企業的利益,如果別國企業想出口這樣的産品,就要給對方交納極高的專利使用費,出口利潤不但大受挫折,甚至成本問題就使該産品很難再走出國門。如歐盟打火機CR法案,根據這項規定,出廠價或海關價低於2歐元的打火機必須安裝防止兒童開啓的安全鎖(簡稱CR裝置),並且須通過歐盟相關認證部門的實驗。但是在提出該法案之前,歐盟的打火機企業就開發並申請安全裝置的專利。也就是說中國企業要想符合歐盟的童鎖標準繼續出口,要麽嚮外國企業買專利,支付巨額的專利費,這樣生産成本會大大提高,使溫州打火機生産商失去價格優勢,失去市場;要麽溫州企業自行研製,而研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巨大的開發費用,也可能失去歐盟市場。
  七,發達成員仍是實施技術壁壘的主體,發展中國傢也越來越重視技術性貿易壁壘。
  由於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各國製定和實施TBT的差別很大。一般來講,發達成員居於主導地位,許多國際標準都是發達成員參與製定的。但是近幾年來,發展中成員也越來越重視技術壁壘的引進與實施。從1995年至2001年的TBT或SPS通報的情況看,WTO成員實施技術壁壘呈加速上升的趨勢。1995年TBT通報量為389件,1997年猛增至846件,此後每年保持在600件左右。SPS通報量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從1995年的198件猛增到2001年的772件。1995年—2001年TBT通報纍计4321件、SPS通報2757件,兩者合計7078件。其中,發達國傢TBT通報2429件,占總量的56.21%,而發展中國傢通報1892件占43.79%。自1999年以來,發展中國傢的TBT通報量已經超過發達國傢,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但是,總體上發達國傢仍居於優勢地位。這一時期發達國傢SPS通報量為1516件占總量的54.99%,發展中成員通報1241件,占45.01%。發達國傢SPS通報量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發展中成員。發達國傢的TBT/SPS通報合計3945件,占總量的55.74%,發展中國傢為3133件,占44.26%。
  八,采用國際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的趨勢不斷加強。
  由於技術和經濟水平發展的不同,各國製定和實施TBT的差別很大。TBT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容易被貿易保護主義所利用,形成不合理的貿易壁壘。歐共體成員較早認識到技術性壁壘對成員國間貿易産生的不利影響,於1969年製定了《消除商品貿易中技術性壁壘的一般性綱領》,首次提出了在國際貿易中限製技術性壁壘的貿易規則。1979年關貿總協定“東京回合”製定了《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烏拉圭回合”對該協定進行了修改、補充和完善,同時簽署了《衛生措施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SPS協議)。為了使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不合理的貿易壁壘,WTO製定了《良好行為規範》,建議各國采取國際技術標準。此外,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成員參與國際標準的製定,越來越多的國際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被各成員采用,而且國際標準已日益成為解决爭端的重要依據。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製定的ISO9000質量體係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係已經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九,與消費安全有關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日趨嚴格。
  隨着消費者健康和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有關消費安全的技術標準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主要涉及食品、藥物、化妝品、電器、玩具以及建材行業。國際貿易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歐盟針對美國含有生長激素的荷爾蒙牛肉案。這種生産激素可能會給人類健康帶來一定影響,但並沒有權威的科學證據,因此歐盟根據“零風險”原則(Zero-riskPolicy),禁止含有該種荷爾蒙激素的牛肉進口,從而引起曠日持久的爭端。
  十,技術性貿易壁壘與反傾銷、保障措施、關稅保護交替並用。
  如日本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對大米進口進行全方位的限製:首先實施400%的高關稅,使進口大米完全喪失價格優勢;其次實施進口配額招標,在招標中存在國別歧視。占一般進口招標遠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準入,在SBS招標方式中,日本糧食廳根據需要對進口大米任意加價,嚴重影響進口大米的競爭力。再就是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限製:上世紀90年代初對大米進口衹實行幾個農殘檢測指標,1994年為56項,1998年增加到104項,到了2001年又增加到114項,現在逐漸增加到123項,2002年又提出中國大米包裝袋含鉛量超標。又如,歐盟針對中國打火機先是提起反傾銷指控,在中國企業抗辯成功後,又製定兒童安全裝置要求,即CR法案等技術標準。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貿易中涉及的各種技術問題將更加復雜,同時消費者對商品的質量、衛生和安全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對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高技術含量的測試和檢驗檢疫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給一些國傢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國際貿易限製甚至貿易歧視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同時,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斷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也使得國傢間的貿易保護手段花樣翻新。所有這些因素都將使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不斷升級,越來越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受國外技術壁壘影響現狀隨着關稅壁壘對貿易的影響逐步減弱,技術壁壘已逐漸成為各國爭相采用的維護本國利益的手段。據商務部發佈的消息,2003年,世界TBT和SPS通報量大幅度增長,比2002年猛增了528件,增長速度是上年的6倍,是1995年以來通報量增長最多的一年。
  在此大背景下,近年來,我國相當數量的傳統優勢産品頻繁遭遇國外技術壁壘,出口紛紛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場。商務部最新調查表明,國外技術壁壘對我出口的影響日益加劇,2002年我國71%的出口企業,39%的出口産品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製,造成損失17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出口額的5.2%。
  2003年,商務部對2002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出口受國外技術壁壘影響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範圍涉及食品土畜、輕工、機電、紡織、五礦化工、醫保6個進出口行業、21大類進出口産品。我國的農産品、輕工、機電、紡織服裝、五礦化工和醫療保健六大行業出口受到技術壁壘限製較多,其中以農産品受影響最為嚴重。據統計,2001年我國約有70億美元的出口産品受到外國技術壁壘的影響。2002年,亞洲、歐洲及美洲等地區對我國農産品設置的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達20餘項,導致我國禽肉産品出口下降32.9%,畜産品出口下降4.1%,蜂産品出口下降16.7%。
  我國出口企業主要受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傢和地區技術壁壘的限製。在受技術壁壘限製的出口企業中,40%的企業受歐盟限製,27%受美國限製,25%受日本限製,8%受韓國等其他國傢和地區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