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 皇帝 : 中国 > 广东 >韶关 >南雄市 > 承平
显示地图
目录
沮渠无讳承平
沮渠无讳承平
  承平(443年-460年),是大凉君主沮渠无讳、沮渠安周的年号,共计17年。
  吐鲁番出土文物中有:“承平三年岁次大梁(酉)”、“承平十五年岁在丁酉”、“承平十三年岁在乙未”等与沮渠无讳的承平干支配合的字样;不过亦有与沮渠无讳的承平干支不配的“承平五年岁在丙戌”、“承平八年岁在己丑”字样。。学者认为此与沮渠无讳的承平干支不配的承平年号当是曲姓高昌的第一个年号。另外,在沮渠牧犍的承和年号和承平之间可能存在一个437年起至442年的建平年号。
南安王拓跋余承平
南安王拓跋余承平
  承平(452年二月-十月),或作永平,是北魏南安王拓跋余的年号,历时数月。
  《魏书》作永平,《宋书》、《资治通鉴》作承平。李崇智以永平为后来的北魏宣武帝的其中一个年号,认为宣武帝应不会承继旧年号,所以从承平
曲嘉承平
曲嘉承平
  承平(502年—510年)是高昌的君主曲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9年。也是曲氏高昌的第一个年号。
朱雀天皇承平
朱雀天皇承平
  承平(931年四月二十六日至938年五月二十二日)是日本的年号。使用这年号之日本天皇是朱雀天皇。
   * 延长九年四月二十六日(931年5 月16日) :改元延长
   * 承平八年五月二十二日(938年6 月22日) :改元天庆
承平 (沮渠无讳)
  承平(443年-460年),是大凉君主沮渠无讳、沮渠安周的年号,共计17年。
  吐鲁番出土文物中有:“承平三年岁次大梁(酉)”、“承平十五年岁在丁酉”、“承平十三年岁在乙未”等与沮渠无讳的承平干支配合的字样;不过亦有与沮渠无讳的承平干支不配的“承平五年岁在丙戌”、“承平八年岁在己丑”字样。学者认为此与沮渠无讳的承平干支不配的承平年号当是麴姓高昌的第一个年号。另外,在沮渠牧犍的承和年号和承平之间可能存在一个437年起至442年的建平年号。
  纪年
  元年 443年 癸未
  二年 444年 甲申
  三年 445年 乙酉
  四年 446年 丙戌
  五年 447年 丁亥
  六年 448年 戊子
  七年 449年 己丑
  八年 450年 庚寅
  九年 451年 辛卯
  十年 452年 壬辰
  十一年 453年 癸巳
  十二年 454年 甲午
  十三年 455年 乙未
  十四年 456年 丙申
  十五年 457年 丁酉
  十六年 458年 戊戌
  十七年 459年 己亥
  十八年 460年 庚子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元嘉(424年八月—453年十二月):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太初(453年二月—453年五月):南朝宋皇帝刘劭的年号
  孝建(454年正月—456年十二月):南朝宋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
  大明(457年正月—464年十二月):南朝宋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
  建平(454年二月—六月):鲁爽的年号
  永光(454年七月):南朝宋武昌王刘浑的年号
  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
  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
  正平(451年六月-452年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
  承平(452年二月-十月):北魏政权北魏南安王拓跋余年号
  兴安(452年二月-454年七月):北魏政权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年号
  兴光(454年七月-455年六月):北魏政权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年号
  太安(455年六月-459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年号
  和平(460年正月-465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年号
承平 (北魏南安王)
  承平(452年二月-十月),或作永平,是北魏南安王拓跋余的年号,历时数月。
  《魏书》作永平,《宋书》、《资治通鉴》作承平。李崇智以永平为后来的北魏宣武帝的其中一个年号,认为宣武帝应不会承继旧年号,所以从承平
  纪年
  元年 452年 壬辰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元嘉(424年八月—453年十二月):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承平(443年-460年):北凉政权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年号
承平 (朱雀天皇)
  承平(931年四月二十六日至938年五月二十二日)是日本的年号。使用这年号之日本天皇是朱雀天皇。
  改元
  延长九年四月二十六日(931年5月16日) :改元承平
  承平八年五月二十二日(938年6月22日) :改元天庆
  出处
  《汉书》
  纪年
  元年 931年 辛卯
  二年 932年 壬辰
  三年 933年 癸巳
  四年 934年 甲午
  五年 935年 乙未
  六年 936年 丙申
  七年 937年 丁酉
  八年 938年 戊戌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
  长兴(930年二月至933年十二月):后唐—李嗣源之年号
  应顺(934年正月至四月):后唐—李从厚之年号
  清泰(934年四月至936闰十一月):后唐—李从珂之年号
  天福(936年十一月至944年六月):后晋—石敬瑭之年号
  大和(929年十月至935年八月):吴—杨溥之年号
  天祚(935年九月至937年十月):吴—杨溥之年号
  升元(937年十月至943年二月):南唐—李昪之年号
  宝正(926年至931年):吴越—钱镠之年号
  龙启(933年至934年):闽—王延钧之年号
  永和(935年正月至936年二月):闽—王延钧之年号
  通文(936年三月至939年七月):闽—王继鹏之年号
  大有(928年三月至942年三月):南汉—刘龑之年号
  明德(934年四月至937年):后蜀—孟知祥之年号
  广政(938年正月至965年正月):后蜀—孟昶之年号
  大明(931年至937年):大义宁—杨干真之年号
  鼎新:大义宁—杨干真之年号
  光圣:大义宁—杨干真之年号
  文德(938年起):大理国—段思平之年号
  神武:大理国—段思平之年号
  天显(926年二月至938年):契丹—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之年号
  甘露(926年至936年):东丹—耶律倍之年号
  同庆(912年至966年):于阗—尉迟乌僧波之年号
  天授(918年—933年):高丽—高丽太祖王建之年号
承平 (高昌麴嘉)
  承平(502年—510年)是高昌的君主麴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9年。也是麴氏高昌的第一个年号。
  纪年
  承平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公元 502年 503年 504年 505年 506年 507年 508年 509年 510年
  干支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中兴(501年三月—502年三月):南朝齐齐和帝萧宝融的年号
  天监(502年四月—519年十二月):南朝梁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景明(500年正月-504年正月):北魏政权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
  建明(506年正月-七月):北魏时期吕苟儿、王法智年号
  圣明(506年正月-七月):北魏时期陈瞻年号
  正始(504年正月—508年八月):北魏政权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
  永平(508年八月—512年四月):北魏政权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
  建平(508年八月—九月):北魏京兆王元愉年号
  太安(492年-505年):柔然政权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郁久闾那盖年号
  始平(506年-507年):柔然政权佗汗可汗郁久闾伏图年号
  建昌(508年-520年):柔然政权豆罗伏跋豆伐可汗郁久闾丑奴年号
英文解释
  1. n.:  peace,  successive peaceful reig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