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类 : 地质 : 中国刑法 : 法学 : 公安 : 财经 : 财会 : 计算机 > 执行
目录
基本信息
  作 者: (美)博西迪,(美)查兰 著,刘祥亚 等译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
  页 数: 225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111201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经营管理
  定价:¥29.80
编辑推荐
  《执行》中文版的推出标志着本书,自发行以来第12种外文版本的问世。仅在美国,本书的销量就高达300 000本之多,它受到了广泛地赞誉,并被列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中国当前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并帮助这个国家的企业界人士取得更大的成功。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实现目标……
  对于任何一位企业领导者来说,他的真正任务应该是领导人员、战略、运营这三大流程,而非单单制定所谓的“远景目标”,然后把实现目标的任务放手交给他人。在书中,博西迪和查兰告诉了我们企业的领导者深入参与企业运营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企业内部关于人员、战略和运营的对话是如此重要。
  作者简介
  拉里·博西迪,霍尼韦国际公司前任总裁兼CEO,是全球最受尊敬的CEO之一,他在企业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鲜有人能与之匹敌。拉里·博西迪在担任联信公司总裁兼CEO期间将该公司改造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拉里也因此被《首席执行官》杂志评选为1998年度CEO。
目录
  作者简介
  中文版序
  柳传志专文推介
  宋振宁专文推介
  导言
  第一部分 为什么需要执行
  第1章 不为人知的鸿沟
  执行渐趋成熟
  为什么人们没有意识到执行的重要性
  第2章 执行文化所带来的区别
  乔的烦恼
  施乐公司的执行鸿沟
  朗讯的失控
  EDS的执行情况
  第二部分 执行的要素
  第3章 要素一:领导者的七条基本行为
  了解你的企业和你的员工
  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
  跟进
  对执行者进行奖励
  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了解你自己
  第4章 要素二:建立文化变革的框架
  运营型文化
  将奖励与业绩直接联系起来
  执行文化的社会软件部分
  积极开放的对话的重要性
  领导者的行为将决定其他人的行为
  第5章 要素三:绝对不能托付他人的工作——人员的配置
  为什么有的企业不能做到量才适用
  你在寻找什么样的人才
  如何做到量才适用
  不灭的真理
  第三部分 执行的三个核心流程
  第6章 人员流程:在战略和运营之间建立联系
  要素一: 将人员与公司战略和运营结合起来
  要素二: 为公司提供完善的领导层培养渠道
  霍尼韦尔的人才评估
  要素三:如何处理那些表现不佳的人
  要素四: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实际效益结合在一起
  坦诚的对话:实弹
  第7章 战略流程:将人员与运营结合起来
  方式的重要性
  战略所应当具备的要素
  制定战略计划
  制定战略计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8章 如何进行战略评估
  在战略评估会议上提出的问题
  跟进
  第9章 运营流程:在战略和人员之间建立联系
  如何在三天时间内制定一份预算
  同步协调的重要性
  合理的假设:设立符合实际目标的关键所在
  制定运营计划
  权衡的艺术
  运营流程的结果
  会议之后:跟进和应变
  符合实际的目标
  结语:致新领导的信
媒体评论
  “一位伟大的实践者和一名出色的理论家共同讲述的关于如何将战略转化为企业运营实践的商业故事。”
  ——杰克·韦尔奇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CEO,或者如果你已经是一名CEO,并希望保住这份工作,我都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并将其中的原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
  ——迈克·戴尔(戴尔计算机公司总裁兼CEO)
  “本书包含的极富实践意义的见解和建议值得所有公司的管理者们借鉴。执行是关键,本书清楚地向您解释了执行的意义,并详细讨论了执行是如何将企业的三个核心流程——人员、战略和运营——整合到一起的。”
  ——L.R.雷蒙德 埃克林(Exxon)石油公司总裁兼CEO
  “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计划也是一钱不值。这也正是本书讨论的核心内容。《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为那些希望将计划付诸实施的管理者们提供了非常实际的建议,值得一读。”
  ——拉尔夫·拉尔森 强生公司总裁兼CEO
  对于企业来讲,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能否将既定战略执行到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愿《执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
  ——杨元庆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
  这里提供了一种关于如何将目标变成现实的彻底而系统的方法。对于那些寻求提高组织效率和效力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Rosalie L.Tung(董林雪英) 世界管理科学会执行会长加拿大色雷蒙商学院教授
  毫无疑问,《执行》这本书应当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最为重要的读物。该书不仅告诉我们执行的重要性,更强调如何开始向执行型的领导才能过渡,这些是值得每一位首席执行官、高级领导认真学习与实践的。
  ——戈泽宁 美国六西格玛国际学院院长
书摘
  第1章 不为人知的鸿沟
  已经很晚了,一位CEO还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脸疲惫。他正在努力向一位来访者解释为什么自己伟大的战略最终却归于失败,但想来想去,他始终想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太令人沮丧了,”他说道,“一年前,我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团队。我们举行了两次会议,建立了工作标准,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麦肯锡公司也来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对这项战略表示认可,都觉得这将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而且市场前景也不错。
  “我们的团队是这个行业中最出色的,没有人怀疑这一点。我分配了阶段性目标,并向每个人放权——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施展拳脚。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所在,我们的激励系统非常清晰,每个人也都了解详细的奖惩标准。工作的时候,我们充满力量,信心十足,但我始终搞不懂,我们怎么会失败呢?
  “一年过去了,我们的各项目标均没有实现,这太让我失望了。在过去的九个月里,我被迫四次降低了收益估计。华尔街也不相信我们了。估计董事会也已经对我失去了信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也不清楚情况到底会糟糕到什么程度。坦白地说,我估计董事会很可能会解雇我。”
  几个星期以后,董事会果然把他解雇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清楚地体现了那个不为人知的鸿沟,而这也是当今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与企业领导者进行谈话的时候,我们曾经听到过许多类似的故事,媒体上此类的报道也几乎每天都有,Aetna、AT&T、英国航空公司、Campbell Soup、康柏、吉列、惠普、柯达、朗讯科技、摩托罗拉、施乐公司,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很有希望的公司,但最终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它们都是很优秀的公司,拥有颇具天分的CEO和聪明过人的员工;它们都有着美好的远景规划,而且它们都聘请了最优秀的咨询人员。然、而最终,它们以及其他许多公司,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一旦它们公布这一结果,投资者们便马上疯狂抛售股票,从而致使该公司的市场价值一泻千里。经理和员工都士气低落。过不了多久,董事会就开始被迫解雇CEO们——情况就是如此。
  我们上面列出的这些公司的领导者们在上任之初都被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因为他们似乎都有着良好的资历。但没过多久,他们大都因为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而失去工作。仅2000年一年,《财富》500强的前200名公司中就有40家的CEO被迫离开——不是退休,而是被解雇或被迫辞职。当美国最强有力的商业领袖中有20%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那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01年,而且很可能会到2002年。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倒霉的并不只是CEO们,员工、合作伙伴、股东,甚至客户们也都会跟着遭殃。而导致这种情况的通常并不仅仅是CEO们的问题——当然,他或她将是最直接的责任承担者。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商业环境真的非常艰难吗?当然,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商家们之间的竞争都是越来越激烈,变革的速度也比从前更快,投资者们变得越来越不能容忍——虽然他们不会直接干涉董事会的任免决定。然而这些因素本身并不能解释我们的问题,因为还有很多面临同样环境的公司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比如说通用电气、沃尔玛、爱默生、西南航空公司和高露洁等。
  当公司没有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把责任归咎于CE0的战略错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战略本身并不是原因。战略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很多计划都没有像预期那样得到落实,或者是组织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落实它们,或者是企业的领导者们对自己所面临的商业形势做出了错误的估计。
  康柏公司的前任CEO埃克哈德·法伊弗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宏伟的战略,而且他差一点就把这个战略变为现实。他最先看到了所谓的Wintel体系(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技术的结合)的市场潜力,并深信它将能够为从掌上电脑到服务器网络在内的所有设备提供服务。
  和IBM一样,法伊弗将自己的业务基础扩展到为所有企业客户提供计算机服务。为了大举进入服务市场,他先后兼并了高端服务器制造商天腾公司(Tandem)和数字设备公司(DEC)。此后,法伊弗开始以一种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实施自己的宏伟战略:在六年时间内将康柏公司由一家高价位办公室PC制造商转变为世界第二大(仅次于IBM)计算机公司。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到1998年的时候,康柏公司已经为成为行业主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但这个战略今天看起来似乎根本就是一场白日梦,因为康柏公司根本无法将兼并到的公司进行整合。更加要命的是,无论是法伊弗还是他的继任者迈克尔·卡佩拉斯都没有采取及时的执行措施,就这样,在PC日趋成为一种家用商品的时候,康柏公司错失了大好的市场机会。
  迈克尔·戴尔却把握住了这场变革,他的直销和根据订单进行生产的方式不只使他绕过了零售商,还成为了他的商业战略的核心。虽然康柏公司规模更大,而且市场范围也更为宽广,但为什么戴尔公司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超过它呢?原因就在于后者所秉承的执行战略,而这种战略也是戴尔公司在2001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PC制造商的一个主要原因。到2001年11月,戴尔已经定下了新的市场目标:将自己的市场份额从20%增加到40%。
  任何一家进行直接销售的公司都会享有一定的优势:它们通常能对定价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开零售商,并能够拥有一支只服务于自己产品的销售队伍。但戴尔公司的成功秘诀并不在于它的直销策略,因为事实证明,许多公司,比如说网威公司,采取的也是一种直销策略,但它并不比戴尔的其他竞争对手干得更为出色。戴尔公司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它的量身定做服务、一流的执行水平以及对成本的密切关注,这些都给了它无可匹敌的优势。
  根据传统的生产制造理念,企业通常是根据预期的市场需求来确定未来的产量。如果它将所有的部件生产外包,本身只进行组装的话,它就需要提前告诉元件提供商自己需要多少元件,然后再与对方商定一个价格。如果销售量低于预期的话,企业就会面临产品积压的现象;如果销售量高于预期的话,企业又会面临断货的尴尬局面。
  相比之下,根据订单进行生产的方式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为只有当客户订单到达工厂的时候,真正的生产才会开始。戴尔的元件制造商也是采取同样的根据订单进行生产的策略,所以他们都是在接到订单之后才把零件送到戴尔公司,然后戴尔公司马上就可以进行组装,几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将产品打包运走了。该系统使得从订单到配送的整个周期时间大大缩短——戴尔公司通常可以在一个星期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把货送到客户手上,而且它还使两端(进货端和发货端)的库存量达到最小化,并使得戴尔公司的客户能够比其他公司的客户得到更为频繁的技术更新服务。
  根据订单进行生产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存货周转率,从而提高了资产周转速度,而对于其他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们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周转速度是销售额与企业投入的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后者一般指的是工厂设备、存货,以及应收账款减去应付账款的差额。较高的周转速度可以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降低运营资本量,还能改善企业的现金流——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现金流无异于生命线,并最终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效益和收入及市场份额。
  对于PC制造商来说,存货周转率尤为重要,因为存货通常是其净资产最大的一部分。当销售额低于预期水平的时候,那些根据传统理念进行生产的公司,比如说康柏公司,都会在处理多余存货的问题上一筹莫展。而且,许多计算机元件(比如说微处理器)的更新换代速度都很快,一旦新一代元件上市,旧元件的价格马上一落千丈。当这些PC制造商被迫清理存货的时候,它们的边际利润就很可能会降低到零。
  戴尔公司的年存货周转率高达80次,而它的竞争对手却最多只能达到10次或20次,相比之下,戴尔公司的运营资本几乎为负。结果,该公司得以拥有巨大的现金流。在其2002财政年度的第四季度中,它的收入高达81亿美元,运营边际收益高达7.4%,现金流量达到了10亿美元。该公司2001年的投资回报率为355%——对于一家拥有这样的销售额的公司来说,这种投资回报率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它的高周转速度还使得客户能够享受到最新的技术,并充分享受到元件成本下降的优势——因为元件成本下降通常会导致边际收益增加或价格下降。
  这些正是戴尔公司在PC行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胜出的原因所在。戴尔能够在危机中把握机遇,以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由于有很高的周转速度,戴尔公司能够拥有很高的资本回报率以及强大的现金流(即使是在边际收益下降的情况下)。这是它的竞争对手根本无法做到的。
  这种系统之所以行得通,主要是因为戴尔公司具有一种良好的执行文化,能够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我们认识一位曾经在戴尔公司工作过很多年的制造部门的主管,他把该公司的系统称为“我所见过的最棒的生产运营系统”。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康柏公司和惠普公司的合并仍在进行之中。但在我们看来,无论合并与否,如果不能建立一种根据订单进行生产的运营模式的话,这两家公司还是无法取得与戴尔公司相当的竞争优势。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业绩不佳的企业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意义。实际上,还有无数的企业因为没有建立起一种执行文化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承诺和结果之间的差距也就非常明显了。而我们所说的不为人知的鸿沟就是企业领导者希望取得的目标和该企业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在讨论变革。近些年来,不断有一些变革主义者在鼓吹革命、彻底改造、突破性思维、大胆的目标、量化变革、学习型组织之类的理念。我们并不是要反对这些人,但如果无法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话,再宏伟的理念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不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突破性的思维将只是胡思乱想,再多的学习也无法带来实际的价值。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所谓革命性的变革也最终只能落得胎死腹中,你的组织最终只能向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因为失败会吸干组织中每个人的能量,而不断的失败则会毁掉整个组织。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不断听到许多企业领导者口头上挂着一个更为实际的口号,他们在讨论将自己的组织带到“下一个发展阶段。”比如说,通用电气的CEO杰夫·伊梅尔特要求自己的员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在下一个阶段将自己的公司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并取得更好的价格、更高的边际收益以及更高的收入增长。
  这是一种以实际的执行促进变革的方法。它以现实为基础——人们展望未来或设定具体工作目标的时候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这种方法贯穿着一种理念:有意义的变革只能来自实际的执行工作。
  除非各级领导层都能够切实地掌握和实践执行的学问,否则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彻底兑现自己的承诺,也无法真正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执行应该成为一家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Missing Link)。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名企业领导者的主要工作。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不知道如何去执行,你的所有工作都将无法取得预期的结果。
  执行渐趋成熟
  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已经开始在执行和结果之间建立联系。即便在康柏公司解雇了法伊弗之后,公司的创始人和主席本·罗森也不得不承认公司的战略出现了问题。根据他的观点,问题在于“如何执行,如何落实计划,从而使公司运营变得更有效率”。当朗讯公司董事会于2000年10月解雇了CEO理查德·麦克吉恩的时候,他的继任者亨利·斯查特解释道:“我们的问题在于学会如何执行。”
  负责寻找高级管理人员的猎头公司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帮我找一个能执行的家伙。”在2000年IBM公司的年度报告中,郭士纳这样评价他的继任者萨缪尔·帕尔米萨诺,“他的特长就在于能够保证所有计划都得到切实的执行。”2001年上半年,全美企业经理人员协会将“执行”评为经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该协会认为,经理人员必须问自己,公司执行得如何,管理层的预期和企业的实际表现之间存在哪些差距。而且,该协会注意到,董事会很少会提出这些问题。
  虽然有关执行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执行的真正含义。在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培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求学员们对这个词做出定义。大多数学员都以为自己非常了解这个问题,而且他们开始的时候也确实干得不错。“执行就是将计划落到实处,”他们通常回答,“它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运营一家公司,而不是构思一个方案和计划。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接着我们问,“如何落实一项计划呢?”他们马上就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无论这些人是MBA的学生还是在职的企业高级主管,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执行,更不懂得应该如何执行
  无论是在书刊、报纸还是杂志上,当你看到执行这个词的时候,都会得到一种(模糊的)概念,认为执行就是更为有效、更为仔细、更为注重细节地完成某项工作,但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它的真正含义。
  即使那些意识到执行重要性的人也倾向于认为执行就是要关注细节。比如说,本·罗森在他的评论中正确地用到了执行这个词,但即使他真正地理解了执行的含义和要求,康柏公司的领导层也无法领会这一点。
  ……
英文解释
  1. :  administer,  execution,  Perform
  2. n.:  service,  process or manner of performing,  Performance,  carrying out or performance of a piece of work, plan, design, duty, etc,  undertake; agree to do sth.,  stick to moral integrity,  execute; carry out,  carry out,  transaction,  pursuance,  prosecution,  observation,  implementation,  fulfillment,  administration,  enforcement
  3. v.:  run,   run,   execute,  implement,  apply,  into operation,  enforce,  Execute,  pull off,  officiate
  4. vt.:  dispense,  fulfill,  transact
法文解释
  1. v.  appliquer, exécuter
近义词
进行其活动, 实施, 施行
供给, 给予, 正式发给或给予某事物
达到, 接触, 实现, 达到目的, 完成, 取得, 获得, 做成功, 做成, 实行, 落实, 贯彻, 臻於圆满, 起作用, 徵募, 应徵入伍, 履行, 使, 赚得, 发生影响, 有效, 取得某事物, 达成, 吸收, 占领, 夺取, 成功, 成就, 成名, 发财, 胜利
加重, 增大, 加强, 巩固, 证明, 批准, 肯定, 坚信礼, 证实, 加固, 使某事物巩固, 著重, 重读, 强调, 强制, 清楚地表明, 表明, 显示, 张开, 展现, 打开, 增援, 支持
出现, 发出, 到达, 发生, 呈现, 离开, 显现, 走开, 结束, 了结, 完结, 现出, 暴露, 出来, 离别, 遗弃, 终结, 希望, 十足的, 完全的, 派出, 送出, 离去, 过去, 著实的, 彻底的, , , 不在, 自古以来, 从前的, 往日, 从前, 过去的, 打倒, 终止, 推翻, 使垮台, 昔时, 往时, 作吱吱声或啾啾声, 完备的, 绝对的, 糟透了的, 以前的, 仅仅的, 单纯的, 纯粹的, 真实的, 满的, 中止, 充分的, 停顿, 一度, 不混杂的, 无条件的, 无束缚的, 无限制的, 无保留的, , , 呈现村
相关词
销售经理经销商区域主管销售内勤和解协议法院执行民事诉讼担保法
法院工作机制机构管理公共行政百科大全民诉
法律死刑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澳门仲裁
更多结果...
包含词
执行器执行官执行者执行人不执行
执行的执行令假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