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係高達 : 山東方言 > 紮古
目錄
No. 1
  紮古 - 相關介紹
  型號:MS-06
  英文名:ZAKU 中文譯名: 紮古
  類型: 泛用量産型MS
  製造方: 吉恩尼剋公司 所屬方: 吉翁公國軍
  尺寸: 高17.5米
  重量: 本體重58.1噸
  裝甲材料: 超高張力鋼
  動力提供: 米氏粒子反應爐 發電機出力: 951KW
  駕駛艙: 駕駛員一名,位於驅幹的標準駕駛艙 (部分機體後來升級到全周天屏幕/綫形坐椅式坐艙係統)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32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7秒
  首次服役: U.C.0078年1月
  固定武器: 無
  手部可選武器: 120mm機槍,彈鼓供彈,每彈鼓100發,備用彈鼓收納於後方裙甲上;280mm火箭筒,41彈艙,收納於後腰裝甲上;熱能斧,收納於側面裙甲上;榴彈炮
  腿部可選武器: 三聯裝飛彈發射器×2
  紮古 - 技術和歷史記錄
  為了提高MS的泛用性,解决05型的一些弊端,吉恩軍對MS-05B型進行了再度的改良。U.C.0077年8月,試作機MS-06A
  先行量産型紮古Ⅱ誕生了。由於基茜莉亞上校的提議,對MS-06A的肩部裝甲等細部進行了改良,發電機出力、各部驅動係統性能也有所提高。
  MS-06A型雖然性能出色,但武器種類的繁復製約了它的大規模量産。出於成本以及核裝備的考慮,在基茜莉亞建議下對A型進行再度的改良,這就是MS-06C初期量産型紮古Ⅱ。C型的肩部裝甲在A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良(釘狀肩甲),另外對機體所使用的反應爐和動力傳送係統的性能也進行了提高。由於武器上采用了核彈頭火箭筒,為了防護放射綫,機體還采用了多重空間裝甲,大幅增加了機體的重量。U.C.0078年1月,C型正式開始量産,總計生産了236架,在一年戰爭初期的一周戰爭、魯姆會戰中大出風頭,取得了壓倒性的戰果。
  U.C.0079年1月31日,吉恩與聯邦簽訂了南極條約。條約明文禁止了核生化兵器的使用,因此去除了核裝備、由C型改良而來的MS-06F紮古Ⅱ就成為吉恩軍的主力MS。狹義上所稱的“紮古”,就是指MS-06F型。本型在一年戰爭時期總計生産了3000架以上,是吉恩軍各型MS裏量産數目最多的,對以後的MS開發也産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後的衍生機MS-06S作為隊長機投入戰場,其機動性有了大幅改進,經過專用機改裝後,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其中MS-06S/C.A MS-06S/J.R分別為夏亞(赤色彗星)、強尼.萊德(真紅閃電)的專用機,並在戰場中取得巨大戰果.為適合地球作戰而開發的MS-06J,取消了宇宙戰所需要的電子設備,增加了對地上各種地形適應能力的組件,武器方面除120MM機槍和280MM火箭炮外,增加了180MM對空炮.由J型衍生出的幾款作業用MS,以MS-06V 紮古坦剋和MS-06W 一般作業用紮古為代表,是以廢舊、破損的MS及機械組合再生而得到的MS,主要用於充實工兵隊。
  到了一年戰爭的中後期,F型的弊病越來越多地顯露出來,這時,吉恩軍推出了以機體輕量化及提高發電機出力為目的的F型改修機——MS-06F2 紮古Ⅱ(後期量産型),並很快地投入到戰場上。
  從F2型衍生出的機體主要有:MS-06FZ 紮古Ⅱ、MS-18E 鬥士和MS-21C 德拉傑。後兩者不屬於紮古範疇,因此衹簡單介紹一下MS-06FZ。MS-06FZ是吉恩軍MS生産改進方案“統合整備計劃”裏的機體,與F2型相比較,改進了駕駛艙、增強了推進器。此機型我們應當很熟悉,因為這就是《機動戰士高達0080 口袋中的戰爭》裏巴納德·瓦茲曼所駕駛的機體。
  在U.C.0078年的6月,就有技術人員提出過開發凌駕於MS-06性能以上的MS的構案,但由於當時吉恩軍的生産綫過於緊張,根本無暇實現這一構案。一年戰爭中期,吉恩軍進行數次地球降下作戰之後,占領了相當多的原地球聯邦軍的軍工廠和資源據點。因此,原本較為緊張的原吉恩軍的生産綫得以有喘息之機。為了充分利用MS生産能力的富餘、進一步滿足吉恩軍在宇宙中作戰的需要,吉恩軍兵器開發局委任曾經擔任MS-02到MS-06F的首席設計技師的艾裏奧特·雷姆為“R型紮古”開發計劃的最高技術負責人,參考以前各型紮古,設計出當時最先進、性能最為優越的宇宙用高機動型紮古——MS-06R,並在月面上的格拉納達基地予以量産。
  高機動型紮古最初的設計在0079年2月即已展開。到了4月,以F2型為母體所開發的兩臺實驗機——MS-06RP 試作型高機動型紮古正式完工。相比較F型而言,R型在背部裝備了大型大推力的主推進器,腰部加裝了大功率推進器,腳部則增設了多個輔助推進器。
  由於試作型高機動紮古測試的成績令人非常滿意,因此R型正式的量産型——MS-06R-1型在略經調整(增加了推進劑的最大搭載量、改良了驅動部分及電氣係統的設計)後迅速投入了量産。但火箭引擎出力增加引起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R-1型衹生産了22架,真正解决了問題的是R-1的改良型——MS-06R-1A型。
  由於原來使用的吉恩尼剋本公司的推進器頻繁地出現故障,在開發主任艾裏奧特·雷姆的強烈要求之下,MS-06R-1A采用了競爭對手茲瑪德(ツィマッド)公司所開發的推進器;另外將R-1型的燃料槽改為彈筒式,又對機體的背部及腳部進行了優化處理,使整備性大為提高,強化了機體的一綫作戰能力。從6月猹始,R-1A型共生産了56架,另有10架左右由R-1型改修而來,是R型中量産數目最多的,其出色的性能得到了很多王牌駕駛員的鐘愛,甚至有“MS-06R-1A型是王牌纔有資格駕駛的機體”的說法,鬆永真(白狼)的專用機既為此型號.
  基茜莉亞少將麾下的突擊機動軍海軍陸戰隊所使用的MS-06R-1M是由部分R-1型及R-1A型改修而來,卸除了部分裝甲以追求機體的輕量化,總計約有28架。
  為了與茲瑪德公司設計的MS-09R 裏剋·多姆爭奪次期主力MS的資格,雷姆以R-1A型為基礎設計出了MS-06R-2P。R-2P的設計最大特徵是以光束兵器的運用為前提,但就在此時核融合爐的出力出現了問題,衹好放棄了這個構想,改設計成新型的R-2型。MS-06R-2在R-1A型的基礎上強化了腳部裝甲,駕駛艙內部管理方式也進行了變更。由於競爭時輸給了MS-09R,因此R-2型衹生産了4架後計劃就終止了(另還有強尼.萊德(真紅閃電)的專用機)。畢竟06型機體的性能已達到了極限,本型機的失敗並不出人意料;但本型機的推進劑槽等相關問題、推進器的裝甲防禦等設計構想為以後MS-14S的設計提供了參考。
  R型係列的最終型——MS-06R-3S型,則純粹變作MS-14 勇士的實驗機。設計人員之間常用“紮古Ⅲ”和“試作型勇士”來稱呼R-3S型。
  因為次期宇宙戰用主力機體MS-14 勇士開發的延遲,吉恩軍軍部命令在MS-14完成以前,必須開發出一種能與聯邦軍MS匹敵的宇宙戰用MS。在軍部的示意下,茲瑪德公司以老對頭吉恩尼剋公司所設計的MS-06F的上半身及本公司設計的MS-09的腳部為基礎開發出了MS-06RD-4 宇宙用高機動試驗型紮古。當然,因為是宇宙戰用試作型MS,設計人員以宇宙用推進器代替了MS-09腳部原先的氣墊機構。由於本機的開發目的並非為了戰鬥,而是進行數據的收集工作,所以去除了機體右肩的盾牌及左肩的釘甲;為了防止在測試中遭遇敵人,衹保留了120mm紮古機關炮及熱能斧這兩種最低限度的必要武器。根據戰後得到的資料顯示,本機是在月面的格拉納達軍工廠製造的,完成後便移交給了戰術實驗部隊。
  有爭議的尚有從R-1A型改修而來的MS-06RZ 本土防衛用高機動迎擊型紮古Ⅱ,這種機體儲存了大量的戰鬥數據,不需要駕駛員進行操作,因此有凌駕於通常MS的戰鬥力。但由於資料過少,對於是否真存在這種類型的機體爭議很大。
  最後要介紹的是一款訓練用機體——MS-06T 訓練用紮古Ⅱ。這是一款為了培養MS駕駛員而主要由MS-06C型改造而來的機體。由於南極條約締結後,以核武器為主武器的MS-06C已不能在正式戰鬥中使用,因此吉恩軍將大部分的C型改修成F型,剩下的少部分則改成了T型。本型的主要改造之處在於增設了指導教官的駕駛艙。大戰中期以來,為了彌補MS數量的不足,也有將部分T型改造成戰鬥用MS送上戰場的。
  ,,
  著名機師:夏亞(赤色彗星),蓋亞、奧爾迪加、馬修、(黑色三連星),強尼.萊德(真紅閃電),鬆永真(白狼)、0080中的巴尼等等
相關詞
吉恩ms06高達高達SEEDdestiny
包含詞
紮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