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扁嘴海雀
目錄
No. 1
  中文名:扁嘴海雀 拉丁名: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 英文名:short-billed guillemot, ancient murrelet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gmelin, 1788)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鴴形目->->->海雀科->->扁嘴海雀屬->
  分佈範圍: 在中國繁殖於山東青島至上海的沿海島嶼上,遷徙時見於黑竜江、鬆花江流域及旅順沿海,為福建及臺灣鼕候鳥。
  國外分佈於西伯利亞、朝鮮、日本及美國。
  保護級別: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列為易危種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動物簡介:全長約25cm。雌雄羽色相似,夏羽與鼕羽略有不同。夏羽頭頂至後頭黑色,後頭部兩側至眼間有白條紋,頸側白色;背及翼羽暗灰並具白縱紋,尾色似背;頰、喉黑色,頸以下大部為白色,僅脅部具長黑羽。嘴形粗短,黃色;腳鉛黑色。鼕羽大致似夏羽,但喉為白色,後頭兩側無白紋。
  據對山東大公島繁殖地的調查,島上的主要樹種有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泡桐paulownia fortunei、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樸樹celtis sinens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酸棗zizipus spinosa、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等。島上岩洞、峭壁衆多,除扁嘴海燕外,尚有白額鸌 puffinus leucomelas、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等在此築巢。扁嘴海雀每年10月下旬遷來,至1月上旬以前在島嶼周圍海域漂泊,捕食魚、蝦及軟體動物等,可集成100~200衹的群體。1~4月築巢繁殖,在岩洞內以草莖鋪墊為巢;2月中、下旬開始産卵,每窩産卵2枚 ,間隔約10天。雌雄鳥輪流孵卵,雛鳥出殼後30個小時離巢入海。
  近海地區的石油污染以及漁民到島上淘窩取蛋,是主要緻危因素。
包含詞
扁嘴海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