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胜科 > 戴胜
目录
亦作"戴鵀"﹑"戴任"﹑"戴纴"
  亦作"戴鵀"﹑"戴任"﹑"戴纴"。鸟名。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故称。
戴玉琢之华胜 The Huasheng Dai Yuzhuo
  戴玉琢之华胜。为古神话人物 西王母 的服饰。《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髮戴胜。” 郭璞 注:“胜,玉胜也。” 郝懿行 笺疏:“ 郭 云‘玉胜’者,盖以玉为华胜也。”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覩 西王母 ,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借指西王母 By the West Queen Mother
  借指 西王母 。《文选·张衡<思玄赋>》:“ 戴胜 愸其既欢兮,又誚余之行迟。” 李善 注:“ 戴胜 ,谓 西王母 也。”
亦作
  亦作“ 戴鵀 ”、“ 戴任 ”、“ 戴絍 ”。鸟名。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故称。《礼记·月令》:“﹝季春之月﹞鳲鳩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尔雅·释鸟》:“戴鵀。” 郭璞 注:“鵀即头上胜,今亦呼为戴胜。”《吕氏春秋·季春》:“戴任降于桑。” 高诱 注:“戴任,戴胜。”《淮南子·时则训》:“鸣鳩奋其翼,戴鵀降於桑。”《孝经援神契》:“戴絍下,蚕始生。” 唐 王建 《戴胜词》:“可怜白鷺满緑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清 徐永宣 《缲丝行》:“戴胜飞鸣茧早成,繰车索索丝皓皓。”
No. 5
  鸟名戴胜又名叫山和尚、咕咕翅、鸡冠鸟等。学名:upupa epops,英文名:eurasian hoopoe。属佛法僧目,戴胜科。遍布全国各地,为夏候鸟。能大量消灭森林害虫。
  【形态特征】戴胜体长约30厘米。嘴细长而弯曲。这种鸟长有能不时展开的扇状羽冠和华丽的羽毛,体羽主要为棕色,两翅和尾大都为黑色,并有白色和棕色横斑。雌雄鸟相似。
  【生活习性】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冬内做窝。
  【饲养管理】可用铁丝笼或竹笼,内铺细砂,安置栖杠。饲料配制的方法是:豆类面100克、熟鸡蛋1个、鲜肉末50克、菜叶少量,混合均匀,加水调和喂给。平时每天喂1~3条昆虫。戴胜的粪便稀软,而且臭味较大。所以每周应清换笼底的砂土1~2次,并清理笼体,保持笼内的清洁卫生。
  戴胜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见到聚集成群的戴胜。平时都在地面寻食,用弯长的鸟喙插进土里翻掘出啄食昆虫、蚯蚓、螺类等。一旦受惊,立即飞向附近的高处。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翱翔飞行的姿态很象一只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边飞边鸣,叫声“呼-呼-呼”,十分奇特,也颇具风趣。
  每年5、6月份繁殖,戴胜在北方常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椭圆形的鸟卵。雏鸟孵出后的犯壳可能被亲鸟吃掉或衔出巢外,但是堆积在窝内的秽物和雏鸟粪便便却从不清理,加上雌鸟在孵卵期间会从尾部的尾脂腺里分泌一种具有恶臭的褐色油液,国此弄得巢中又脏又臭、臭气四溢,污秽不堪,这就是它们俗称“臭姑姑”的由来。
  戴胜是有名的食虫鸟,大量捕食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和天牛幼虫等害虫,大约占到它总食量的88%。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美丽的戴胜小姐还在中国邮电部门1982年发行的益鸟邮票露过一面,另外在《山海经》和《古罗马神话故事》里还都有它身影,由于过量伐木和人为捕杀,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已经很难见到戴胜一面了,在这里呼吁大家要爱护益鸟戴胜,不要让后人留下只能在图片里认识它的遗憾!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神话人物别称
  戴胜,戴着叫“胜”的首饰。借指西王母。
  《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郭璞注:“胜,玉胜也。”后以“戴胜“借指西王母。
  《文选·思玄赋》(张衡):“戴胜愁其既欢兮,又消余之行迟。”李善注:“戴胜,谓西王母也。”
鸟名
  学名:
  Upupa epops
  英文名:
  Eurasian Hoopoe
  又名:
  山和尚、咕咕翅、鸡冠鸟、骚姑姑等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科:戴胜科 Upupidae
  属:戴胜属 Upupa
  种:戴胜 U. epops(戴胜科唯一的种)
  保护等级: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范围:
  非洲、欧亚大陆、印度支那。(注:非洲类群有时被视为独立种。)
  分布状况:
  常见留鸟和候鸟。在中国绝大部地区有分布,高可至海拔3000米。指名亚种为候鸟,可能繁殖于新疆西部;longirostris为云南南部、广西及海南岛的留鸟;saturata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及新疆南部,北方鸟冬季南下至长江以南越冬,偶见于台湾。
  物种特征:
  不会错识的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雌雄鸟相似。
  叫声:
  低柔的单音调呼-呼-呼(hoop-hoop hoop),同时作上下点头的演示。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叫声。
  生活习性:
  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
  戴胜是有名的食虫鸟,大量捕食蜘蛛,螺类,蚯蚓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和天牛幼虫等害虫,大约占到它总食量的88%。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戴胜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
  戴胜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见到聚集成群的戴胜。平时都在地面寻食,用弯长的鸟喙插进土里翻掘出啄食昆虫、蚯蚓、螺类等。一旦受惊,立即飞向附近的高处。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翱翔飞行的姿态很象一只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边飞边鸣,叫声“呼-呼-呼”,十分奇特,也颇具风趣。
  每年5、6月份繁殖,戴胜在北方常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椭圆形的鸟卵。雏鸟孵出后,卵壳可能被亲鸟吃掉或衔出巢外,但是堆积在窝内的秽物和雏鸟粪便便却从不清理,加上雌鸟在孵卵期间会从尾部的尾脂腺里分泌一种具有恶臭的褐色油液,因此弄得巢中又脏又臭、臭气四溢,污秽不堪,这就是它们俗称“臭姑姑”的由来。
  美丽的戴胜还在中国邮电部门1982年发行的益鸟邮票露过一面,另外在《山海经》和《古罗马神话故事》里还都有它身影,由于过量伐木和人为捕杀,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已经很难见到戴胜一面了。
  饲养管理:
  可用铁丝笼或竹笼,内铺细砂,安置栖杠。饲料配制的方法是:豆类面100克、熟鸡蛋1个、鲜肉末50克、菜叶少量,混合均匀,加水调和喂给。平时每天喂1~3条昆虫。戴胜的粪便稀软,而且臭味较大。所以每周应清换笼底的砂土1~2次,并清理笼体,保持笼内的清洁卫生。
  以色列国鸟:
  2008年5月29日,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宣布,戴胜成为以色列的国鸟。
  据美国媒体报道,超过15万以色列人参加了“国鸟”评选投票,备选的是10种以色列本土鸟类。据称,当局发起“国鸟”评选的目的是呼吁民众保护鸟类。
  戴胜鸟获选原因是它美丽、尽职尽责,能照顾好自己的后代。
神话人物别称
  请参考词条“西王母”。
  戴胜,戴着叫“胜”的首饰。借指西王母。
  《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郭璞注:“胜,玉胜也。”后以“戴胜”借指西王母。
  《文选·思玄赋》(张衡):“戴胜愁其既欢兮,又消余之行迟。”李善注:“戴胜,谓西王母也。”
中国画中的戴胜
  在中国画中,戴胜在写意画和工笔画中的形象是不同的。在写意画中,戴胜的主色是曙红(或朱砂)、藤黄(即柠檬黄)加较多的水调和以后产生的夕阳红,翅膀用狼毫笔蘸焦墨皴成,笔法与皴松树皮的笔法类似,眼睛用一圈一点绘成。在工笔画中,戴胜是用花枝翘蘸加水的赭石色画成。戴胜是中国画中经常表现的形象之一,经常配以萱草,作为母爱的象征。
百科大全
  daisheng
  戴胜
  Upupa epops;hoopoe
  佛法僧目戴胜戴胜属的1种 (见图戴胜)。又名胡□□,花蒲扇,山和尚,鸡冠鸟,臭姑鸪。广布于欧、亚、非三洲。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东北地区,台湾、海南等省,西藏自治区都有分布。在长江以北为夏候鸟和旅鸟,在长江以南为留鸟。
  体重60~80克,翅长130~150毫米。全身棕色,两翅和尾栗黑色,具棕白色横斑。头上有长羽冠,冠羽顶端有黑斑,受惊、鸣叫、或在地上觅食时,冠能耸起。雌雄外形相似。
  戴胜能适应多种生境,在山地、平原、林区、草地、农田、村边、果园、甚至石滩均能生存。嘴细长而尖,能插入泥土、石缝间搜寻蠕虫、蜘蛛等,也取食蚯蚓和螺类。5~6月间繁殖,在树洞、枯树、墙洞、石堆、土崖上筑巢。巢用杂草、树叶、树枝、羽毛等构成。巢内秽物堆积,从不清除,另外雌鸟尾脂腺能分泌一种恶臭的油液,故得臭姑鸪之名。孵化期22~24天。孵化时雌鸟不离巢,由雄鸟喂食。每窝产卵4~9枚,卵椭圆形,乳白略沾灰或绿色,大小约为27毫米×17毫米。
  戴胜用它特殊的长嘴挖食各种昆虫和幼虫,尤其嗜食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农林业有益。
  (唐蟾珠)
英文解释
  1. n.:  hoopoe
  2. lat.:  upupa epops
包含词
戴胜目戴胜科戴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