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戴森
目录
No. 1
  戴森(freeman dyson, 1924-)
  出生于英国,1947年至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1951年正式定居美国,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物理学教授至今。戴森教授不仅是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者,更是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他一生优游数学、粒子物理、固态物理、核子工程、生命科学、天文学领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戴森教授早年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巨擘,与诺贝尔物理奖擦肩而过。1956年发表的《自旋波》论文受到无数引用,堪称物理学史上的重量级论文之一。戴森称,“自旋波”或许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戴森教授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服务四十年。戴森获得许多殊荣:伦敦皇家学会休斯奖(hughes medal)、德国物理学会蒲朗克奖(max planck medal)、欧本海默纪念奖、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的哈维奖(harvey prize)等。他著有《全方位的无限》、《武器与希望》、《宇宙波澜》、《想象的未来》、《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科学革命的工具》、《想象中的世界》等书,在科学界和大众中都激起极大的回响。
  弗里曼·戴森小时候并不是只对数理化感兴趣,而是非常喜好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他的《宇宙波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也必定相当有限。弗里曼.戴森的书几乎每一本都好看,且不说他思考的深度,单是他的典雅文字就充满了魅力。他的《宇宙波澜》、《全方位的无限》、《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想象中的世界》已有中文译本。此外,他还写了《从爱罗斯到盖娅》、《生命起源》、《武器与希望》,等等。 他和许多博学的作家一样,在书的每章最前面均引用一段与本章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功力,就做不到“引用如有神”。
  主要作品介绍:
  《宇宙波澜》——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
  量子电动力学的第一代巨擘戴森,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大科学家,更是位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本书是他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以来的回忆,他把科学生活比作个人灵魂的航程,浪漫而生动地记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欧本海默、费曼、泰勒等人的风范与成就,原子炉、生命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究历程与争议,同时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前途有深刻的省思。
  《全方位的无限:生命为何如此复杂》
  戴森教授是科学界的通人,他以高超的智能和过人的勇气,跨越科学的门槛,思索宇宙与人类心智的紧密关联。全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生命为什么如此复杂”,作者在书中探索生命的多样和一致、复杂和单纯,一步步带领读者开启生命起源的奥秘,进而推想人类的终极未来。第二部“核子冬天到又见蝴蝶”,检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人类道德伦理的困境,从军力平衡、核武发展、星球大战计划,谈到国际政治更涉及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命运。戴森教授以如同观察蝴蝶自蛹之生、以致翩然起舞的精彩历程,将诸多观点形诸笔墨,叫人大为叹服。
  《想象的未来》
  一九七九年,戴森在《宇宙波澜》中,透过个人传记的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类处境的关怀;一九八八年,戴森在《全方位的无限》中,探讨多样的生命,并进一步深思人类、科技与道德之间的互动。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他贯有的流畅思绪、优美文笔,旁征博引并充满想象力地预期人类的未来。本书透过文学以及科幻小说的色彩,戴森点出明日科学的命运,预测未来科技的邪恶与美好,以十年、百年、千年、甚至是无限长的时光为尺子,衡量人类的演化历程。同时,他呼吁科技必须与道德齐头并进。戴森想象中的未来,就像搭乘时光机器漫游无垠的宇宙,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是绚丽多彩的世界。
No. 2
  戴森(Freeman Dyson, 1924-)
  出生于英国,1947年至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1951年正式定居美国,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物理学教授至今。戴森教授不仅是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者,更是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他一生优游数学、粒子物理、固态物理、核子工程、生命科学、天文学领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戴森教授早年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巨擘,与诺贝尔物理奖擦肩而过。1956年发表的《自旋波》论文受到无数引用,堪称物理学史上的重量级论文之一。戴森称,“自旋波”或许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戴森教授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服务四十年。戴森获得许多殊荣:伦敦皇家学会休斯奖(Hughes Medal)、德国物理学会蒲朗克奖(Max Planck Medal)、欧本海默纪念奖、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的哈维奖(Harvey Prize)等。他著有《全方位的无限》、《武器与希望》、《宇宙波澜》、《想象的未来》、《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科学革命的工具》、《想象中的世界》等书,在科学界和大众中都激起极大的回响。
  弗里曼·戴森小时候并不是只对数理化感兴趣,而是非常喜好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他的《宇宙波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也必定相当有限。弗里曼.戴森的书几乎每一本都好看,且不说他思考的深度,单是他的典雅文字就充满了魅力。他的《宇宙波澜》、《全方位的无限》、《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想象中的世界》已有中文译本。此外,他还写了《从爱罗斯到盖娅》、《生命起源》、《武器与希望》,等等。 他和许多博学的作家一样,在书的每章最前面均引用一段与本章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功力,就做不到“引用如有神”。
  主要作品介绍:
  《宇宙波澜》——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
  量子电动力学的第一代巨擘戴森,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大科学家,更是位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本书是他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以来的回忆,他把科学生活比作个人灵魂的航程,浪漫而生动地记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欧本海默、费曼、泰勒等人的风范与成就,原子炉、生命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究历程与争议,同时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前途有深刻的省思。
  《全方位的无限:生命为何如此复杂》
  戴森教授是科学界的通人,他以高超的智能和过人的勇气,跨越科学的门槛,思索宇宙与人类心智的紧密关联。全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生命为什么如此复杂”,作者在书中探索生命的多样和一致、复杂和单纯,一步步带领读者开启生命起源的奥秘,进而推想人类的终极未来。第二部“核子冬天到又见蝴蝶”,检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人类道德伦理的困境,从军力平衡、核武发展、星球大战计划,谈到国际政治更涉及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命运。戴森教授以如同观察蝴蝶自蛹之生、以致翩然起舞的精彩历程,将诸多观点形诸笔墨,叫人大为叹服。
  《想象的未来》
  一九七九年,戴森在《宇宙波澜》中,透过个人传记的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类处境的关怀;一九八八年,戴森在《全方位的无限》中,探讨多样的生命,并进一步深思人类、科技与道德之间的互动。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他贯有的流畅思绪、优美文笔,旁征博引并充满想象力地预期人类的未来。本书透过文学以及科幻小说的色彩,戴森点出明日科学的命运,预测未来科技的邪恶与美好,以十年、百年、千年、甚至是无限长的时光为尺子,衡量人类的演化历程。同时,他呼吁科技必须与道德齐头并进。戴森想象中的未来,就像搭乘时光机器漫游无垠的宇宙,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是绚丽多彩的世界。
  戴森 (James Dyson,1947-)
  戴森曾担任巴斯戴森高等教育学院院长、设计博物馆馆长等要职,拥有飞利浦王子奖、皇家艺术学院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荣誉,并获布拉福特大学和西英格兰大学博士学位。戴森现任英国设计协会主席。
  戴森出生于教师家庭,在中学时就成绩优秀,1966-1970年就读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学习期间他就从事许多设计活动,由他设计的名为“海上卡车”(The Sea Truck)的汽艇,获得设计协会奖和1975年的爱丁堡公爵特别奖。1974年,戴森开始自行设计球轮小推车,该小推车获得了1977年的建筑创新奖。1979年,戴森卖掉自己球轮小推车股份,自行研制一种新型气旋式吸尘器。1983年,戴森制造出自己的第一台吸尘器样机,这台非常具有后现代特色的粉红色产品被命名为“G-Force”,刊登于1983年的设计杂志封面。戴森在英国和欧洲并未找到合作伙伴,1985年,戴森带着他的产品来到日本,开始了事业的转机。1986年,日本开始销售 “G-Force”,1987年,“G-Force”在维也纳的英国设计展中亮相,1991年,G-Force日本获国际设计博览会奖。1993年,戴森在英国开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厂。到目前,戴森的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在德国,日本等国都设立了分公司,主要生产吸尘器。1997年,戴森公司成为第一家获得欧洲设计奖的英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