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戴書”鹹豐鐵錢
  清朝鹹豐以前各帝所鑄錢幣,大多字體呆板、凝滯、俗陋,毫無書法藝術的氣息和價值可言。而鹹豐年間寶泉局(戶部局)鑄行的一種“鹹豐通寶”鐵錢的面文書法,卻筆意凝練清峻、秀麗飄逸,在書寫風格上與前朝各錢和其他鹹豐錢都有着顯著的差異,尤其“鹹”字的書寫與其他鹹豐錢迥然不同。這就是泉界中所說的——“戴書”鹹豐鐵錢
  那麽,“戴書”錢的題寫者是何許人呢?此人就是清代著名書畫傢戴熙(註:這是泉界很普遍的看法,但亦有泉傢對此說提出異議。他們認為在鹹豐登基時,戴熙已辭官回杭州兩年了,因此不可能有機會再為新帝題寫錢文)。
  戴熙(1801~1860年)字醇士,號鹿床、榆庵、井東居士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是道光壬辰翰林,曾官至兵部右侍郎。引疾歸裏後,主講崇文書院。其所畫山水師法王翬,筆墨略見板滯,也作一些竹石小品及花卉。與湯貽芬並稱“湯戴”。有《習苦齋詩文集》、《習苦齋畫絮》等流傳。戴熙既是一位書畫傢,還是一位古泉學家,其在古錢學方面很有造詣,著有《古泉叢話》一書。不過,戴熙的最終結局卻有些可悲,由於受階級的局限性,在1860年太平軍攻剋杭州時,他在賦了一首絶命詞後投池自殺了,後“葬於西湖三臺山祖墳之次”(見清末杭州藏書傢、‘八千捲樓’樓主丁丙所輯《武林巷志》)。
  “戴書”鹹豐鐵錢除有窄緣、寬緣兩種小平錢外,還有“鐵母”傳世。該“鐵母”錢製作精工,居鹹豐小平錢之冠,存世極罕。另據有關資料介紹,除小平錢外,還曾鑄有“戴書”當五(圖一)、當十(圖二)等大錢。其中當五錢相當珍貴,今已很難覓到。
  可以這樣說,“戴書”錢是鹹豐鐵錢中書法藝術水平最高的一種,那在方寸之間遊刃有餘的獨特風格,不知令多少書傢和泉傢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