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詞語】截留
【拼音】jiéliú
【解釋】[withhold; hold back] 扣留;辦理過程中留下
【例句】截留貨款
【出處】
1.攔取。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截鐙留鞭》:“ 姚元崇初牧荊州 ,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擁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戀。” 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臉孔》:“都讓他們截留了,我們沒有搪瓷罐子。”
2.留下應解往他處的款項、物資或人員等。 宋葉夢得《奏截留福建槍杖手第二狀》:“曾權截留邵武軍槍杖手八百二十五人,相兼使用。” 宋陸遊《蠟彈省札》:“土地所出,並許截留,充賞給軍兵祿養官吏等用,更不上供。”《清會典事例·戶部·漕運》:“ 康熙二十三年題準,截留武清 、 永平等處漕米。” |
|
jieliu
截留
interception
植物枝葉攔截降水(主要是降雨)的現象。降雨過程中,首先在枝葉表面聚積起離散的水珠,繼而水珠相互並連成為鋪蓋在枝葉上的水層,水層不斷增厚,終因水層的重力超過枝葉與水的附着力,一部分穿過枝葉間隙落入地面,成為穿過林冠的降雨,另一部分沿枝幹流達地面,衹有存留在枝葉上的部分纔成為植物截留。
植物截留量可視為兩部分組成。其一,降水過程中從枝葉表面蒸發的水量;其二,降水終止時枝葉上存留的水量,這部分最終也消耗於蒸發。在水文循環過程中,截留起着增加蒸發、減少達到地面的降水、從而也減少地面徑流的作用。對徑流形成而言,截留是一種損失。
截留量的影響因素 ①植物特性,包括植物的種類、樹齡、生長季節等。一般闊葉樹截留量較針葉樹大,稠密的莊稼和茂盛的草叢截留量也很可觀。②氣象特點,包括降雨特性、風速大小和雨間天氣情況等,一般說,間斷性長歷時低強度降雨的截留量較急驟的短歷時降雨的截留量要大。中國凱江徑流實驗站測得的截留量與樹種和雨量的關係見圖截留量-樹種-降雨量關係。就一個地區言,植物截留量還取决於森林鬱閉度(森林覆蓋面積與該地區總面積之比值),鬱閉度大則截留量也大。
截留量測定 主要通過在樹冠、樹幹、樹下和林間曠地分別設置雨量計,觀測對比確定。單棵樹對一次降雨的最大截留量也可用公式I=S+KE□進行估算。式中 I為一次降雨總截留量,以樹冠在地面投影的單位面積上截留水量的深度(毫米)表示;S 為該樹在地面投影的單位面積上最大可能持留的水量(毫米);E 為降雨過程中的蒸發強度(毫米/小時);□為降雨歷時(小時);K為枝葉總面積與樹冠在地面投影面積之比值。這些量均可通過觀測和實驗測得。將該式用於某地區時,尚需乘以該地區的森林鬱閉度。植物對雪等其他形態降水的截留量也可用類似方法估算。發育良好的林冠的年截留量可達年降雨量的10~20%。
參考書目
Lee,Forest Hydrolo□y,Columbia Univ.Press,New York,1980.
(劉國緯)
|
|
- : interception
- n.: trapping, withhold, hold back
- v.: withhold goods that ought to be issued or delive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