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 战役
目录
经典战役
  著名战役 双方军事指挥员 兵力对比 结果
  长勺之战 曹刿——齐桓公 3万——3万 曹刿后发制人,敌疲后打,追击时准确判断敌情,一举败敌
  长平之战 白起——赵括 60万——45万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而白起关门捉贼,一举坑杀赵军四十多万人
  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曹操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孙权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刘备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淝水之战 谢玄——苻坚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巨鹿之战 项羽——章邯 3万——3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刘邦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赵王歇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齐王 数万——20万 灭齐
  垓下之战 韩信——项羽 40万——10万 项羽四面楚歌,突围后自杀
  漠北之战 霍去病——匈奴单于 20万——10万 匈奴被歼8万多人
  昆阳之战 刘秀——王邑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朱德、周恩来——蒋介石 7万——50万 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战术,粉碎敌之围剿
  苏家埠战役 徐向前——厉式鼎 3个师——12个团 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取得辉煌胜利
  直罗镇战役 毛泽东、彭德怀——牛元峰 2个军团——1个师又一个团 围歼敌一个师
  平型关大捷 林彪、聂荣臻——板垣征四郎 1万——4千,伏击日军,歼敌辎重部队1000多人
  徐州会战 李宗仁——畑俊六 100万——30万 我军在台儿庄战役反包围日军,歼敌1万人,我军损失约3万人
  昆仑关大捷 杜聿明——中村正雄 1个军——1个旅团 歼敌大部
  百团大战 彭德怀——多田峻 20万人——不详 我军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歼敌45000人,戳破了国民党“游而不击”的污蔑
  黄桥战役 陈毅、粟裕——韩德勤 7000人——11000人 新四军全歼顽军
  延安保卫战 彭德怀——胡宗南 2万——23万 解放军主动放弃,采取蘑菇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莱芜战役 陈毅、粟裕——李仙洲 20万——6万 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3日内歼敌5万6千人
  辽沈战役 毛泽东、林彪——卫立煌 70万——55万 解放军采取专顾锦榆唐,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歼国民党军47万人,我军损失6.9万人,解放全东北
  淮海战役 刘伯承、粟裕——杜聿明 60万——80万 解放军集中兵力中间突破,在运动中分批歼灭敌军,此战国民党军损失55万人,解放军损失13万人
  平津战役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 100万——60万 解放军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战术使北平和平解放,国民党军被改编、歼灭者达52万人,解放军损失3.9万人。
  长津湖战役 宋时轮——奥利弗·史密斯 15万人——2个师 志愿军在零下40度的酷寒中因强大的战斗意志力挫敌美海军陆战一师和美步兵七师,却因为物质力量的匮乏还是让美军成功逃脱了。
  上甘岭战役 王近山、秦基伟、李德生——范弗里特 7万人——6万人 我军在地面阵地失守后再退入坑道坚持作战,使美军损失惨重,被称为“朝鲜战场的凡尔登”“肉磨子”。
  奥斯特里茨战役 拿破仑——库图佐夫 7.3万——8.7万 拿破仑攻占中央高地彻底击溃反法联军
  瓦格拉姆战役 拿破仑——查理大公 17万——11万 法军强攻奥地利军正面,以惨重伤亡取得胜利
  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威灵顿 7.2万——6.8万 英军援军普鲁士军及时赶到,击溃法军,三方阵亡6万人
  马恩河战役 霞飞——毛奇 108万——90万 马恩河战役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破产
  波兰战役 古德里安——斯密格莱.利兹 88万——60万 纳粹德军采取闪击战术一个月内使波兰亡国,波兰损失六十万人,德军损失不到4万
  法兰西战役 曼施泰因——甘末林 136个师——135个师 德国避开马其诺防线采取迂回方式,用装甲集群攻入法国本土,法国5周内投降
  坎尼战役——汉尼拔40000步兵10000骑兵对抗罗马80000步兵,6000骑兵。汉尼拔利用半月阵使罗马军队暴露侧翼,一举击破。罗马损失七万多人,汉尼拔方仅损失数千人。
  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百万人,德以极其凶猛的炮火轰击十数小时后全面进攻,被法军阻滞。德军失去主动权后法军发起反攻,成功挫败德军攻势。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
  克雷西战役——英军20000人出头,法军接近60000.英军以严明的组织和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展开,屡次挫败法军重骑兵冲击,法军顶不住损失,撤退。英军损失200多人,法军损失15000多人
百科辞典
  zhanyi
  战役
  operation
    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战役是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作战行动。它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直接运用战斗,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按作战的目的和性质分,有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按参战的军种分,有陆、海、空等军种的独立战役,有陆海、陆空、海空及陆海空等几个军种的联合战役。按作战行动空间分,有陆上战役、海上战役、空中战役等。按作战规模分,有大型战役如大的战区或方面军群进行的战役;中型战役如中等战区或方面军进行的战役;小型战役;如小的战区或集团军进行的战役。在一次大型战役中通常包括几个中小型战役。陆上战役,按作战形式分,有阵地战战役、运动战战役和游击战战役以及几种形式相结合的战役等。阵地战战役又依阵地坚固程度不同,可分为野战阵地和坚固阵地的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还可按地形和气候条件分为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战役,如江河水网地区、荒漠草原地区、高寒地区、热带山林地区等进攻和防御战役
    苏联军事理论认为:战役是近代战争中才出现的军事行动样式,而战区战略性战役,则是未来战争中战略行动的基本样式。美、英等西方国家一般都把集团军或军以上部队的作战行动,称为大兵团作战行动。美国陆军在1982年出版的《作战纲要》中,曾把准备和实施战争的行动区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等级。
    军事学术中把战役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战役学,虽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战役作为战争与战斗之间一个层次的作战行动,早已在战争历史上出现。从历史文献记载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封建制强大国家的相继出现,军队数量逐渐增多,武器装备逐渐改善,战争规模逐渐扩大,作战形式也由简单而渐趋复杂。一次战争已不是通过一两次战斗所能结束,而是先后或同时在不同地区或方向上,进行若干次相当规模的作战,才能决定胜负。一次作战常由几万乃至几十万军队在统一的作战计划下,进行的若干次战斗所组成。这样的一次作战,中国古代通称为“战”或“役”。它在概念上长期同战争甚至战斗相混淆,但实际上它同战争与战斗却有一定区别。到8世纪中叶,在唐代李白的诗中,已出现了“战役”一词,但其词义和以后的不同。19世纪后期,战役一词已在有的著作中用来称谓战争中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文献中,常将古代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称为battle(会战)。中国也曾将西方所称的campaign(战局)译为战役
    中国古代战役 公元前8~前3世纪,中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小战争连年不息,其中有些规模较大的战争,其作战行动具有明显的战役特征。如周敬王十四至十五年(公元前506~前505)的吴楚战争中,吴军以3万(一说8万)军队,千里远征,先后经过3次大的作战,击破楚军10万(一说20万),攻入楚都(郢);楚国在求得秦国援兵后,又经过3次作战,击破吴军,将之逐出楚国。双方每次作战,都是在一个相当广大的地区,经过若干次战斗,达成了一定的战略目的的。秦王嬴政二十三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4~前223)秦灭楚之战中,秦以60万大军同数十万楚军也是在数个方向分别进行几次大的作战。汉王二年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5~前202)的楚汉战争,双方累计动员的兵力各不下百万,在纵横约千公里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十余次规模较大的作
英文解释
  1. n.:  campaign,  battle,  series of military operations with a particular aim, usu in one area,  a (military) campaign,  a battle
法文解释
  1. n.  bataille
近义词
交战, 战斗, 冲突, 斗争
相关词
中国军事平型关抗日长江解放战争中国历史百科大全
党史战争抗日战争著名战役历史战国世界政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历史事件楚汉战争历史之战汉朝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