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腫瘤形態學 >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目錄
疾病名稱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疾病概述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慢淋,是一種起病緩慢的淋巴細胞係中某些免疫功能不全的淋巴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本病在我國少見,僅占白血病的3.4%,在歐美白種人中較常見占25-30%。發病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30歲以下者很少見。男性比女性多。 本病的主要表現是全身淋巴結腫大,脾大,貧血及外周血中淋巴細胞異常增多。 本病的病程長短懸殊,短者1-2年,長者10年以上,平均4-6年,主要死亡原因為感染,尤其是肺炎多見。其他死亡原因有全身衰竭,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嚴重貧血或出血。
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腫瘤科
癥狀體徵
  肝、脾腫大、腹水、黃疸。
治療方案
  選擇性脾切除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但並不能延長存活期。
  術前準備:
  1.對門靜脈高壓患者,術前應改善肝功能,糾正出血傾嚮。
  2.對某些嚴重貧血者,應反復多次輸血後,再行脾切除。
  3.對長期使用激素者,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4.按普外科腹部手術前準備。
  麻醉要求:
  氣管內插管麻醉。
  術中註意點:
  1.手術可取左側肋緣下或上腹正中“l”形切口,術野顯露充分。
  2.切睥前宜先結紮脾動脈。
  3.脾切除後,脾窩應放置引流管。
  4.血液病患者須將副脾一並切除。
  5.切除脾髒時註意不要損傷胰尾部,以免術後發生胰瘻。
  術後處理:
  1.按一般腹部手術後處理。
  2.引流管一般於術後24~48h拔除。
  3.術後每日查白細胞和血小板。術後當血小板超過(0.8~1)×1012/l時,應行抗凝治療。
用藥安全
  1、50歲以上占90%,男女之比為2∶1;
  2、病程長短不等,長者和一般人群壽命相同,短者不超過2年,t細胞型不超過半年;
  3、目前約60%可存活5年以上,死亡原因有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感染、出血、貧血及衰竭或因年老死於本病無關的其他並發癥。
疾病名稱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疾病分類
  血液內科,腫瘤科,普通外科
慢淋的輔助檢查
  血象中白細胞增多是本病的特點,最突出的發現是小淋巴細胞增多,白細胞計數大多在15~50×109/L,少數可超過100×109 /L。早期、小淋巴細胞占白細胞的65%~75%,晚期90%~98%,其形態與正常的小淋巴細胞難以區別。中性粒細胞和其他正常白細胞均顯著減少。早期,貧血可不存在,以後逐漸加重,晚期貧血可以很嚴重,網織紅細胞增高,血清膽紅素增加。晚期血小板計數常減低。骨髓象:早期白血病細胞僅在少數骨髓腔內出現,因此,早期骨髓象可無明顯改變;晚期正常的骨髓細胞幾乎全部被成熟的小淋巴細胞所代替,原始淋巴細胞和幼稚淋巴細胞僅占5%~10%。另外,50%的病例有丙種球蛋白減少;10%~20%的病人有自身抗體;30%患者有高尿酸血癥。
用藥安全
  1、50歲以上占90%,男女之比為2∶1;
  2、病程長短不等,長者和一般人群壽命相同,短者不超過2年,T細胞型不超過半年;
  3、目前約60%可存活5年以上,死亡原因有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感染、出血、貧血及衰竭或因年老死於本病無關的其他並發癥。
  臨床分期:
  慢淋常分三期,A 血和骨髓中淋巴細胞增加,可有少於3個區域的淋巴組織腫大(5個區域:雙側頸部淋巴結,腋下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肝,脾) B 淋巴細胞增加,3個或3個以上區域淋巴組織腫大.C,在B的基礎上加上貧血或血小板減少.
  治療措施:
  1.化療, A期可不治療.BC期可根據臨床情況選擇環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藥物.也可采用聯合化療.
  2.放療:用於淋巴組織過度腫大者
  3對癥治療:控製感染.對血小板減少造成出血及重度貧血者可用激素治療,如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切脾.
  慢淋的預後
  慢淋病程長短很不一致,從1~2年至10餘年不等,平均約3~4年(從診斷成立時算起)。其主要死亡原因為骨髓功能衰竭引起的嚴重貧血、出血或感染,以肺部感染最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