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慈濟宮投訴電話廈門市旅遊投訴電話:0592-5318985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廈門海滄鎮青礁東鳴嶺是歷史名醫吳真人行醫得道之勝地,供奉吳真人為神明、神醫的慈濟宮,已經是閩臺、東南亞不少老百姓供奉的祖廟。相傳吳真人精通醫術,身背藥箱,雲遊四方,為這一帶百姓解除病痛,苛難雜癥,妙手回春,被譽為神醫,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為了紀念他的恩德,百姓自發籌款,把他生前居住的茅捨改建為竜湫庵,並雕塑吳真人形象,奉為“醫靈真人”,1160年由宋高宗欽准將竜湫庵建五落皇宮式大宮殿,賜名為慈濟廟,後改為慈濟宮;從此,香火不斷,常常人山人海。慈濟東宮,成為祖宮。這是一座莊嚴雄偉,飛檐交錯的皇宮式建築,其中有四絶:一是彩畫中有一幅鳳頭、竜尾、烏龜身、四腳獸的神物;二是宮中保存着康熙、嘉慶、鹹豐、光緒等朝代的重修碑記;三是東宮左側扣上,有一塊“心”字石,此石形似人心,“心”字中間一點卻放在底下;四是宮殿椽子上的黑白畫,據說是來自唐伯虎的顔料和配方和畫法,不受蟲蝕。慈濟宮位於廈門、漳州、泉州三市交匯處,地勢優越,風光秀麗,視野開闊,站在東宮閣樓上,放眼四望,四面三公裏處是慈濟西宮,不遠處是竜池岩,東面是廈門島、九竜江、漳嵩公路及大海,盡收眼底。逢年過節,或逢吳真人生辰忌日,大傢都要到慈濟宮燒香朝拜,祈求平安快樂,特別是每年從海外歸來的港澳臺華僑更是洛繹不絶。 |
|
海滄青礁慈濟宮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杏林區海滄鎮東鳴嶺,供奉北宋名醫吳真人,它始建於南宋,歷史悠久,是閩臺慈濟第一宮,號稱’祖宮’,其信徒遍及東南亞和閩臺地區,影響極為廣泛。
該宮建築莊嚴雄偉、飛檐交錯,金碧輝煌,宮中有四絶:一是彩繪中有一幅鳳頭、竜尾、烏龜身、四腳獸的神物;二是宮中保存着康熙、嘉慶、鹹豐、光緒等朝代的重修碑記;三是東宮兩側後山,有一塊’心’字石,此石形似人心,’心’字中間一點卻方在底下;四時宮殿櫞子上的黑白畫,據說來自唐伯虎的顔料配方和畫法,不受蟲蝕。 |
|
白礁慈濟祖宮,位於福建省漳州竜海市角美鎮白礁村,供奉保生大帝,是閩臺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
現存的白礁慈濟祖宮,建幹南宋紹興二十年(西元一一五零年)。宮為三進皇宮式殿宇,依山遞築,兩側配殿,就塵而列。
前殿為五門二層富樓,正門上懸"慈濟祖宮"橫匾,正中大門一對紫銅色石獅,雙獅戲球的石刻浮雕,以及中殿正中石階下的祭壇獻臺、臺緣的飛天仙女石雕均屬建宮時的原物。獻臺前置威猛雄駿的國母獅,係明朝朱棣文皇后為感神恩所踢。天井中的"竜泉井",水質甘淳,久旱不涸,無數信徒到此"請回聖水",祈求"消災滅病"。
前殿門廊六根蟠竜石柱,是清嘉慶二十一年重修時臺灣同胞獻置。正殿門廊四根朝天蟠竜石柱係宋代建宮遺留下來之建築物。還有兩根方形石柱,上刻竹葉體筆跡對聯,聯曰:"慈心施妙法,濟衆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係先賢所書,筆跡不凡,意味深遠。
白礁慈濟祖宮建築佈局奇特,造型雄偉。在垂檐復宇、翼角翠飛之間名人題詞和歷史故事、山水禽獸花木為題材的石刻、木雕、壁畫、剪粘等藝術作品星羅棋布,均屬上乘佳作,形成一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藝術寶庫,被譽為"閩南故宮"。
白礁慈濟祖宮是閩南人文景觀的精華,是臺灣與大陸血脈相連的見證。明永歷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閩南沿海渡海收復臺灣,部分忠貞軍特地從"白礁慈濟祖官"迎請保生大帝神像,作為保護神隨軍東渡,於農歷三月十一日在臺灣臺南學甲鎮頭前寮將軍溪安全登陸。
以後部分忠貞軍在此定居,並建"學甲慈濟宮"奉祝"保生大帝"神像。三百多年來,每年的三月十一日,臺灣各地保生大帝廟宮都要聚集學甲慈濟宮,舉行規模盛大的"上白礁"竭祖祭典活動。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臺灣各地善信到白礁慈濟祖宮竭祖進香。
白礁慈濟祖宮建宮八百多年來,歷經數次重大重修,全依海內外善信鼎立資助,均有勒石紀念。
一九八九年來,蒙竜海市有關部門重視支持協調,臺灣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會長周大圍大德組織發動籌募人民幣壹佰二十多萬元和黃金箔三十五萬張投入祖宮大修,兼蓄歷代藝術精髓,又利用現代科學手段,至此,白礁慈濟祖宮更加金碧輝煌。
近幾年來,白礁慈濟祖宮已成為竜海市旅遊勝地,海內外朝聖的信徒和遊客絡繹不絶。 |
|
位於臺灣學甲鎮,為臺灣保生大帝開基祖廟,所奉神為保生大帝,緣於隨鄭成功開發臺灣的先民們,當時他們為了祈求沿途平安,特地從家乡白礁鄉的慈濟宮中迎保生大帝神像,隨行護駕。當時大陸計有保生大帝三尊,其中大大帝奉祀在大陸白礁祖廟,二大帝則為他姓信徒迎請來臺的這尊,三大帝供奉於大陸青礁,於是二大帝遂成為臺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 1661年鄭成功領軍自學甲中洲將軍溪畔頭前寮登陸上岸,定居此邑,以寓兵於耕的屯墾措施,開疆闢地,日起有功,且人丁日衆、文化大開,遂定名為“學甲”。慈濟宮初創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清時曾改造、修繕。學甲慈濟宮幅員廣大,其轄境包括13個村莊,大廟坐落於學甲鎮濟生路,廟貌宏偉壯觀,且古色古香,占地一千六百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前殿采單檐硬山式造型,北脊裝飾雙竜朝三星,象徵福、祿、壽永垂境域,側脊彩鳳曳尾,姿態曼妙,其它剪貼,巧奪天工,栩栩如生,左右竜虎堵分成上下兩片,上片嵌置交趾燒,取材自傳史稗記,下片則雕竜刻虎,神采奕奕。正殿建築采用三通五瓜,殿前中廊柱聯文為“慈善為懷保護生民登壽域,濟匡有節大宣帝德着神方”,內奉保生大帝神尊。後殿搭蓋拜亭,建築采用華南式風格,為單檐硬山式,正脊裝飾雙竜拜塔,垂脊則尾飾人物水榭,皆生動有緻,內奉慈航。每年農歷的三月十一均要舉行“上白礁祭典”,這與農歷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聖誕提早了四天,是因為讓保生大帝有足夠的時間回大陸參加慶典,這段時間,無論是臺灣的慈濟宮還是大陸的慈濟宮,都是信徒踴躍,人山人海,鼓樂喧天,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
|
廈門慈濟宮 | 青礁慈濟宮 | 花橋慈濟宮 | 白礁慈濟宮 | 學甲慈濟宮 | 青白礁慈濟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