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xiǎng dāng rán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资料来源: 《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
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传》 |
凭主观想象,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 Subjective imagination, think that things should be so |
凭主观想象,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后汉书·孔融传》:“初, 曹操 攻屠 鄴城 , 袁氏 妇子多见侵略,而 操 子 丕 私纳 袁熙 妻 甄氏 。 融 乃与 操 书,称‘ 武王 伐 紂 ,以 妲己 赐 周公 。’ 操 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 东坡 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间有云;‘ 皋陶 曰杀之三, 尧 曰宥之三。’ 梅圣俞 以问 苏 出何书。答曰:‘想当然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想 小蕙 端重,恐 文炳 未必能玷,汝所言亦想当然耳。” 茅盾 《报施》二:“他越说越兴奋,自己也不大弄得清是他的想当然,还是真正实事。” |
|
xiǎng dāng rán
〖解释〗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出处〗《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笑话〗 选自《中外幽默》。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成语:“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上历史课的时
候,历史老师问:“罗马大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学生们齐声回答:“夜里!”
【成语故事】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运用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示例】学术研究不能靠想当然的。
【成语例句】
◎ 这一事实表明,领导者不能想当然地凭记忆来估计自己对时间的使用,而要如实地根据记录来分析自己的时间使用。
◎ 这当然是"想当然耳"的说法,但却可以表示人们对于狮头鹅的勇敢性格的赞美。
◎ 指导思维的观念不同,思维的方式也就不同,这突出体现在两点上:第一,体现在思维流程的起点上,思维进程从哪里开始,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的想当然出发、从书本和原则出发、乃至于从神出发,这是思维方式中的根本问题。
◎ 若是违背心理活动规律,凭想当然办事,采取主观武断、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压抑人的情绪,抹杀人的个性,其结果,就会挫伤感情,甚至激起不满情绪,工作得到负效应。
◎ 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55个少数民族及其先民的文学艺术理论思想,是中华文艺理论思想当然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方面。
◎ 如果不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靠想当然闭门造车,决不可能达到用艺术形象来高度概括水的各种动态。
◎ 贺叔叔是个少见的高个,平而宽的肩,一头厚重黑发梳成一个农夫想当然的城里人发式。
◎ 果真如此吗?从想当然的表面现象去推测,孟子时代既无工业污染,又无人口爆炸,生态资源与人们的生存还不可能构成矛盾。
◎ 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撇开临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思维品质上的因素(即不细心体味含义,而是牵强附会,胡乱想当然)和知识功底薄的缘故。
◎ 讲的是美国南方一座小镇,四、五十年代的一个夏天夜晚,火车带来一位过路旅客,他是个黑人侦探,想当然地受到当地白人警察的歧视。
◎ 依写文章的人想当然地看来,分明是由于人的自私心理作祟。
◎ 于是想当然地认定,动物的一举一动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推而广之,我们甚至认为,宇宙中的每一粒沙、每一阵风、每一次日食,都想达到它所预定的某种目的。
◎ 试看中国历史上诸如秦末、隋末、唐末、元末、明末直至近世的太平天国起义,就其整体性质而言,没有一次不是"民"反抗"官"的斗争,用谭嗣同的话说,是人民"苦于君官,铤而走险",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的话说是"官逼民反";而所谓"农民反抗地主"云云,不过是始作俑者想当然,而学舌者以讹传讹而已。
◎ 有政治背景的国民党侯立朝,专门写了一本书《文星与李敖》,极尽想当然和上纲上线之能,给李敖和他的老师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 色欲满足之后,巴尔开始听希瑟讲戴安娜的过去,他想当然地作出了诊断,因为他理所当然地在她们的童年经历中找到许多秘密,但是,没有一个比她们眼下策划中的那个秘密更耸人听闻了。
◎ 如果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准备,只是就各种社会现象的外部关系想当然地贴上这个或那个阶级的标志,这显然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毫无共同之处。
◎ 近来,也有有关海上客运春运期间将涨价的报道,据分析,大致源于以下原因:一是春运期间,铁路、公路纷纷涨价,大势之下,有人想当然的认为,海上客运也会涨价。
◎ 他想当然地认为儿媳早已抱着孙子蹲在南山上某处,至少也正在南山坡上拼命地往山上爬,所以他应该尽快赶上他们。 |
|
成语名称
想当然
汉语拼音
xiǎng dāng rán
成语释义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成语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使用例句
无 |
|
- n.: as may be taken for granted, presumably
|
|
- adv. considérer comme naturel, prendre pour acquis, il semble évident qu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