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惠濟祠聯繫方式位於碼頭鎮北二裏許,緊靠運河、二河、張福河交匯處。惠濟祠投訴電話淮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17-3605355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惠濟祠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旅遊,尤以春暖花開或秋風送爽之際為佳。惠濟祠美食淮安,作為人文薈萃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敬愛的周總理故鄉,人傑地靈、風光秀美、物産豐富,千百年來,這裏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是名揚中外的淮揚菜係的發源地之一.淮安菜是淮揚菜係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青蓮崗文化”,至遲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當地先民已用陶器烹飪,經過數千年的變遷,至明清時期成為體係完整、風格獨特、享譽南北的獨立流派,和揚州等地一道,為淮揚菜係的最終形成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淮安菜講究選料和前期加工;講究刀工的合理運用;講究火候的恰到好處;講究調味的和合多變;講究菜式的豐富多彩。其中的“軟兜長魚”、“平橋豆腐”、“雞腿扒烏參”、“開洋扒蒲菜”、“朱橋甲魚”、“生熏白魚”、“風白魚”、“清炒黃瓜魚”、“白煮淮鮎”、“拆骨掌翅”、“燉傢野”、“叉烤長魚方”、“欽工肉圓”、“文樓湯飽”、“淮安茶饊”、“淮餃”等,早已成為淮揚菜的經典代表。《清稗類鈔》錄有全國五大名筵,淮安就獨占其二,一為全鱔席,一為全羊席,與燒烤席、燕窩席、豚蹄席齊名天下。
惠濟祠,是古淮陰一座著名祠院,位於碼頭鎮北二裏許,緊靠運河、二河、張福河交匯處。該祠原名“天妃廟”亦稱“鐵鼓祠”,俗稱“奶奶廟”。建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乾隆16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建行宮於祠左,聖命重修,仿內府壇廟修葺並改名“惠濟祠”,該祠故有皇居之美。占地約58畝,由祠前三間日柱牌樓至行殿共8間。祠高居重崗之上,地勢如脊,三面環河,漕河寺三日而行,舊時每屆歲朝和農歷四月初七供奉媽祖廟會,各地來祠燒香者以萬計。此廟於“文革”間遭到破壞,僅留下御制重修惠濟祠碑一座。祠雖無存,然南來北往船民和一些善男信女供奉祠神仍心切。該祠在海內外香客中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現雖祠之實體無存,但上香者仍源源不絶,其中不時有日、韓等國友人前來上香。 |
|
惠濟祠與河神廟東西並排修建,在兩個小院內東為惠濟祠,西為河神廟。
惠濟祠建於嘉慶十八年(1813),是嘉慶皇帝命兩江總督百齡親赴蘇北清江浦惠濟祠,將該祠殿宇及供奉的天後、惠濟竜神的封號和神像摹繪下來仿建的。嘉慶二十二年(1817)兩廟落成後,嘉慶皇帝命人自本年起,春秋二季都要起來祭拜,一起祭拜的還有清漪園與靜明園內的竜神。惠濟祠正殿為三間,外檐懸嘉慶御書“宅神天沼”匾。殿內有佛龕,供天後神牌,牌位上刻有“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天後神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