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作者: 司马紫烟 Sima Ziyan 作者:司马紫烟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第 十 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诗人: 白居易 Bai Juyi 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耳里频闻故人死, 眼前唯觉少年多。塞鸿遇暖犹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 独有衰颜留不得,醉来无计但悲歌 。 诗人: 刘应炎 Liu Yingyan 悲矣乎,杞人忧兮天莫支, 权臣秉钧兮社稷危。外夷相侵民流离, 大厦将倾谁设施。悲矣乎, 吾将抱徐衍之石兮,歌箕子之黍离。 ①悲壮地歌唱:慷慨~ㄧ~当哭。
②指悲壮的或哀痛的歌:一曲~。 悲伤的歌曲 哀声歌唱 悲歌 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 行》 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 ,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 , 钟期 信为贤。”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 ,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觴奏悲歌 ,永夜繫白日。”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 於 下蔡 。”《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 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 ◎译 名 挽歌
◎片 名 Elegy
◎年 代 2008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爱情/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N/A
◎IMDB评分 7.2/10 (632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974554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624 x 336
◎文件大小 1CD 50 x 15MB
◎片 长 108 min
◎导 演 伊莎贝尔·科赛特 Isabel Coixet
◎主 演 佩内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Consuela Castillo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David Kepesh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Carolyn
彼得·萨斯加德 Peter Sarsgaard
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Deborah Harry
Chelah Horsdal ....Susan Reese
Sonja Bennett ....Beth
米歇尔·哈里逊 Michelle Harrison ....Student
◎简 介
本片改编自菲利普·洛斯的小说《垂死生物》。主人公大卫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文化评论家,同时在纽约一所大学里兼任讲师。大卫单身汉的不羁生活在遇到24岁的康斯薇拉时受到了严重挑战,这个来自富有的古巴家庭的学生,引起了他强烈的占有欲……
————————————————————————————————————————————————
刘天华二胡名曲《悲歌 》
忧心忡忡 悲情忿忿
《悲歌 》又名《处世难》,1927年创作。大凡悲歌 之类,往往情绪压抑怨愤,音调哀愁低沉。有的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有的欲哭无泪难以名状。但此曲却非一般,它不是个人或家庭遭受什么不幸的“小悲小哀”,而是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充满关切的“大悲大愤”,是刘天华内心情感强烈表露的产物。颇有点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大夫写“离骚”的心情,又有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仰天长啸的激愤。其气势和震撼力,自然不能和两位古人的作品相比,这或许是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弱点和刘天华本人经历的局限性所致吧!
刘天华一贯主张从“东西方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这首"悲歌 "正是他创作思想的体现。从作曲技法上看,这是一首单段体散板式的宣叙调,节奏很自由。它没有引子,没有铺垫,一开始就单刀直入,进入了“角色”。旋律线随着情绪的起伏上扬或下落,完全不受人声音域的限制,而是十分“器乐化”的。此曲现存资料有两种弓法,都是刘天华亲传。其实从此曲产生直至天华逝世,弓法一直未最后确定,甚至连小节线也是为便于初学者而勉强划分的。这样的情况,在二胡曲创作中可以说很少见,在十大二胡曲中是唯一的一首,这或许是由于此曲情绪跌宕,使作者很难确定一种唯一合适的弓法来加以表达。两种弓法在连奏断奏上有不同的处理,从而产生不同的呼吸和语气。初学者可选择一种,照谱练奏;成熟的演奏者则不必太拘泥,可以将两种弓法加以溶和,自由运用和发挥。
《悲歌 》是刘天华创作的第四首二胡独奏曲,如果说,前三首主要是“继承传统音乐”的产物,那么,这一首则有明显的借鉴西洋技法的印记。大量使用变化音(#I)(#5),甚至把五声音阶中常用的小三度(35)(61),变成大三度(3#5)(6#1),这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洋味,但听来却比较自然,并无怪诞别扭的感觉。乐曲开头几小节象是西洋音乐的大调式,中间出现了"#5",又象是和声小调。其实它的基本调式仍是中国五声音阶商调式。出现得最多的一个音“2”,是它的主音,乐句不论长短,总是围着这个音转,最后由邻近音导入主音结束,全曲总体上仍保持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刘天华对西洋音乐的技巧,不是模仿和照搬,而是融会贯通,西为中用。这首《悲歌 》可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beige
悲歌
elegy
一种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声乐曲如J.马斯内的《悲歌 》(原为《复仇女神》的配剧音乐),器乐曲如С.В.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作品3之1)。
(钱仁康) n.: elegy, threnody, a woeful song, sad melody (song), sing with grieved sound, sad melody, stirring strains, dirge, sing with solemn fervour, elegy, sad melody, threnody, dirge, stirring strains, threnode n. mélodie triste, air mélancolique;
élégie, chant funè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