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府擬定斥資近5000萬元,復建中共“三大”會址,該項目已獲得到中 宣部批準,目前復建規劃方案已呈交省政府,待批準後即可組織實施。屆時將原址復建中共“三大”主會場舊址;修繕“三大”期間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黨的重要領導人活動的主要場所“春園”、“逵園”及“簡園”(統稱為“三園”);新建用於文物和歷史資料展覽的“三大”陳列館;新建一大型停車場。
4大復建工程增羊城景點
中共“三大”主會場舊址位於原廣州市恤孤院後街31號(現東山區恤孤街3號),如今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址原為1幢2層,每層2間相連通的磚木結構、人字瓦頂的普通房屋,屬設有騎樓的典型舊式廣州民居形式。但是抗日戰爭期間,被日軍飛機炸毀,現僅存遺址。解放後,有關部門在遺址處建造了磚木結構平房,目前被用作摩托車維修店、印刷廠和字畫店。
據瞭解,中共“三大”會址的復建工程包括了4大部分,分別是——原址復建中共“三大”主會場舊址;修繕“三大”期間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黨的重要領導人活動的主要場所“春園”、“逵園”及“簡園”(統稱為“三園”);新建用於文物和歷史資料展覽的“三大”陳列館;新建一大型停車場。整片建築面積達到4200平方米。由於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廣州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因此復建後的“三大”建築群落,將被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新的羊城旅遊景點區。
“春園”考慮放置代表蠟像
主會場的復建將遵循“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則,如仍用磚墻土瓦的磚木結構形式,底層地面鋪地磚,二樓樓面采用杉木板,走廊欄桿、樓梯、門窗均用木製作等等。而在會址的西面將新建一面積約為1600平方米的陳列館,專門用於保管、陳列、展覽有關“三大”的歷史資料、照片和文物等,館內還配備有現代化的傳媒手段。
在“三大”會址的周邊,分佈着一批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風格獨特的別墅式民居群落。其中位於新河浦路22-26號的“春園”是“三大”時期中央機關辦公場所,及毛澤東、張太雷、譚平山、瞿秋白等代表的住所;位於培正路13號的“簡園”,是毛澤東與黨外人士商談統一戰綫的地方;而位於恤孤街9號的“逵園”,在“三大”召開期間,居住過外國人及中國學生,由於該樓外墻面仍留有極有見證意義的“1922”字樣,所以成了“三大”的標志性建築。
目前因為“春園”基本完整,所以衹需按原貌進行外部裝飾修繕及內部陳設復原,文化部門還考慮製作毛澤東等代表的蠟像,放置於春園裏,以增加觀感;而“簡園”和“逵園”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為使用因素,已出現外表陳舊、局部損壞或風華的現象,所以這兩園的外墻裏面、門窗、前院及圍墻等都需裝修,同時還要拆除現有臨時性建築物,才能恢復原貌。
據悉,為方便遊人停車,規劃中計劃拆遷恤孤院1、3、5、6、8號及瓦窖後街4、6、8號,新建一面積近960平方米的停車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