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迅速(數天至數周)持續減退(氮質血癥)時出現的臨床情況,少尿可有可無.
分類和病因學
急性腎衰(arf)可分為腎前性,腎後性和腎性.腎前性和腎後性病因(222-1)如果診治得早,是有可能逆轉的;某些引緻急性腎小球血管性和小管間質性腎病的腎性病因,如惡性高血壓,腎小球腎炎,血管炎,細菌感染,藥物反應及代謝疾患(如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也是可以治療的.
腎前性氮質血癥約占arf病因的50%~80%;腎灌註不足的原因是由於細胞外液丟失或心血管疾病.腎後性氮質血癥約占5%~10%;泌尿係統排尿和集合部分的各種梗阻是其原因.arf的腎內在病因常與腎髒長時間缺血(出血,手術)或腎毒素有關.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和急性腎小球腎炎也可出現arf.
很多arf病人可發現有不衹一個病因.引發arf與維持arf的因素可能不同.
病理生理學
腎前性 少尿(尿量<500ml/d)的原因是gfr下降和鈉,水重吸收增加,是一種對循環血容量不足的正常反應.
腎後性 膀胱流出道梗阻可能是成年人尿排出突然中斷(常是完全性的)的最常見原因.其病因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或子宮頸癌和後腹膜疾病.若發生氮質血癥,則必有雙側尿路流出道或僅一個有功能腎髒病人的單側尿路流出道梗阻.較少見的尿路腔內病因有雙側腎結石,乳頭壞死,凝血和膀胱癌,腔外病因包括後腹膜纖維化,結直腸癌和其他惡性變.在小兒,病因可能是尿路集合和排尿係統的先天性梗阻.
腎性 濾過減少的發生機製包括腎血流明顯減少,腎小球通透性下降,細胞及間質腫脹導致腎小管梗阻或細胞碎片導致腎小管堵塞,以及腎小球濾液擴散穿過受損的腎小管上皮.這些因素相互依賴,但並非每個病人全都有這些因素;而且它們在不同的病人中是不同的,有時甚至在同一病人中也有不同.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強烈提示原先統稱的急性腎小管壞死作為基本異常表現是不適當的.
內皮素是一個減少腎血流量和gfr的強力的血管收縮因子,腎血管對它非常敏感.抗內皮素抗體或內皮素受體拮抗劑可保護腎髒對抗缺血性arf.
腎小管結構的改變根據損害及其嚴重程度而不同,但間質水腫和炎癥總是存在.缺血時,近端小管細胞的腔側膜常形成空泡,刷狀緣消失,細胞極性消失及細胞之間緊密連合的斷裂.用掃描電鏡檢查發現,儘管血管整體結構仍保持完整,但腎小球上皮細胞通常腫脹.
任何原因引起的arf通常都伴有低鈣血癥,高磷血癥和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癥.這些現象的病理生理使受損的腎髒暫時性的骨化三醇産生減少和磷瀦留.在肌紅蛋白尿引起arf的病人,可出現明顯的低鈣血癥,顯然是由於鈣於壞死的肌肉中沉積,骨化三醇産生減少和骨對甲狀旁腺激素(pth)存在抵抗的聯合效應.在arf恢復的過程中,隨着腎髒骨化三醇産生增多,骨對pth反應增加和沉積的鈣從損傷的組織移出可並發高鈣血癥.
癥狀和體徵
癥狀和體徵與排泄功能的喪失有關並根據腎功能不全的程度,腎衰的速率和病因而不同.在社區發生的arf病人,僅表現為可樂色尿隨後出現少尿或無尿.住院病人arf通常與某些新近的外傷,手術或醫療事件有關,其癥狀和體徵與此事件一致.
尿量保持在1~2.4l/d常見.可出現少尿;無尿提示雙側腎動脈閉塞,梗阻性尿路疾病,急性腎皮質壞死或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腎前性氮質血癥發生於任何引起腎髒灌註減少的疾病.腎動脈疾病可無癥狀,雖然部分閉塞偶爾可聞及雜音.
如未發現腎前性原因,就應尋找腎後性氮質血癥的原因.排尿睏難或尿流變細的病史,腎髒腫大或可捫及膀胱提示尿道或膀胱頸梗阻.
腎內在性疾病導致的急性腎小管損傷可分為三期.前驅期的長短取决於致病因子(如攝入毒素的量,低血壓持續時間和程度).少尿期平均是10~14天,但也有從1~2天至6~8周.尿量通常在50~400ml/d.但很多病人從未出現少尿.非少尿型病人的死亡率,致病率及對透析的需要均較低.血清肌酐常升高1~2mg/(dl.d)(90~180μmol/l),尿素氮升高10~20mg/dl(3.6~7.1mmol/l).但是當血尿素氮作為反映腎功能的早期指標時可能會産生誤導,因在手術,外傷,燒傷,輸血反應,或胃腸道或體內出血引起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時,血尿素氮常可升高.在少尿後期,尿量逐漸恢復至正常;但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可能要幾天後纔下降.腎小管功能不全可能持續存在,表現為鈉丟失,多尿(尿量可能很大)且對抗利尿激素無反應或有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
水腫,腎病綜合徵,或皮膚和視網膜動脈炎徵象可提示腎小球腎炎,但常沒有腎內在性疾病的病史.咯血提示wegener肉芽腫或goodpasture綜合徵;皮疹提示多動脈炎或係統性紅斑狼瘡.
服藥史和皮膚斑丘疹或紫癜提示小管間質性腎炎和藥物變態反應.
急性腎衰的註意事項急性腎衰患者的註意事項-急性腎衰的常識專欄
急性腎衰的癥狀
(1)尿量改變尿量改變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在少尿期,尿量少(每日<400ml),甚至無尿(每日<looml),一般持續7~14日;當尿量突然或逐日增加,每日超過400ml時即進人多尿期,多尿期每日尿量可多達3 000~5 000ml或更多,大約維持2周;當尿量逐漸恢復正常,即每日尿量在l 500~2 500ml時,即進入恢復期。而非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則尿量 改變不顯著,每日尿量超過400ml。
(2)腰痛多數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脹痛、酸痛癥狀。
(3)消化道癥狀包括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等。
(4)精神癥狀包括精神不振、煩躁不安、嗜睡、意識模糊等。
(5)呼吸道癥狀包括呼吸深大、呼氣可有尿臭味或胸悶氣急等。
(6)全身癥狀包括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而出血熱所致者可出現皮膚發紅,或伴出血。
患急性腎衰竭後應註意:
(1)少尿期既要限製食人量,又要適當補充營養,給予低容量、低趴低鈉、高熱量、高維生素及適量蛋白質。多尿期2-3天後應給予高蛋白,充足的熱量,豐富的維生素,鈉鉀及水分。不食辛辣、肥甘和刺激食物。避免食用和接觸對腎髒有毒害的藥物或毒物。
(2)臥床休息,舒暢情緒,保持精神愉快。
(3)一旦有誘發急性腎衰竭的原發病發生,應及早進行相應的早期治療。急性腎衰竭患者必須住院治療。
急性腎衰的飲食療法供給優質蛋白質:急性腎衰少尿期的病人食欲較差,很難滿足高熱量的要求。
限製水的攝入:少尿期時,要嚴格限製各種水分的攝入,以防止體液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或稀釋性低鈉血癥。
食物的含水量要加以計算,如1剋蛋白質生水0.43毫升,1剋脂肪生水1.07毫升,1剋碳水化合物生水0.55毫升。要記錄飲水量和尿量,根據體液排出量來决定每日的攝入量,一般情況下,要遵照醫生的囑咐飲水。
供給低????低鈉飲食:少尿期時,多伴有浮腫,要根據血鈉的測定分別采用低????、無????或低鈉的飲食。
高血鉀時,要減少飲食中的含鉀量,避免含鉀的食物,以免外源性鉀增多而加重高鉀血癥。含鉀高的食物可以通過冷凍,加水浸泡或棄去湯汁以減少鉀的含量。
如在短期內可以好轉者,應給予低蛋白飲食,胃腸道反應劇烈者,短期內可給予靜脈補液,要以葡萄糖為主。
多尿期時,尿量增多,血尿素氮下降,食欲日漸好轉,適當增加營養可以加速機體修復。多尿期時應註意補充水和電解質,每日飲水1000毫升左右,靜脈補液時,再加上前一天的尿量計算。要註意給予維生素製劑。
恢復期時,血肌酐和血尿素氮逐漸下降,而膳食中的蛋白質可以逐步提高,必要時可給予氨基酸註射液。氨基酸註射液中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纈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等,值得註意的是支鏈氨基酸應占必需氨基酸的40%~50%,衹有這樣纔有利於肌肉蛋白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