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懷疑論(skepticism),作為希臘哲學的一個流派,大約創立在公元前3世紀初,一直延續到公元3世紀。懷疑論是與獨斷論相對而言的。獨斷論相信人能夠發現真理,懷疑論則對人能否發現真理既不加以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持一種懷疑的態度。所以懷疑論是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學說。隨歷史條件的變化,所懷疑的具體對象各有不同。古希臘懷疑論的創立者皮浪認為,事物是不可認識的,因為每一事物都有兩種相互排斥的意見,不能確定。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懷疑論者則對各種宗教教條表示懷疑。18世紀英國哲學家D.休謨懷疑知覺是由外物引起的。德國哲學家I.康德懷疑人能夠認識物自體。現代西方的懷疑論者承襲休謨和康德的思想,拒絶研究感覺之外的實在。
皮浪的懷疑論
懷疑論的創始人是皮浪(約公元前360年—前270年)。他是愛裏斯城邦人。他原來是一個貧窮而默默無聞的畫匠。他參加過亞歷山大的軍隊,隨軍遠征印度。歷史上流傳下來許多他對具體事物持懷疑態度的軼事。有人說他走路的時候,總是不走那沒有東西、沒有車馬迎面而來的道路;有一次他正對着一堵墻跑過去⋯⋯在這些軼事中最後總是還有一個情節,就是他的朋友把他拉開,使他脫離危險。這些軼事都是不真實的,是後人誤解了他的懷疑論哲學,為諷刺他而編造出來的。還有一些所謂“不動心”的軼事。據說,有一次他的老師跌入泥潭,他徑自走過而沒去拉一把。別人都譴責他,老師則贊揚他的冷漠和無動於衷。還有一次,他同他的同伴們一起乘船出海,遇到了風暴。同伴們都驚慌失措,他卻若無其事,指着船上一頭正在吃食的小豬說,這就是哲人應該具有的不動心狀態。
正因為皮浪是一位懷疑論者,所以他沒有做過教師,更沒有寫過著作。他衹是把他的思想傳授給幾位朋友。在這些朋友中,最有名的就是費利斯的蒂孟(公元前325年—前235年)。他是著名的諷刺詩的作者,作品有《諷刺詩》(3捲)、《影像》等,內容是貶抑一些哲學家和哲學,頌揚皮浪和他的學說。《諷刺詩》是以哲學家的一種荷馬式交戰開始的。他們都害一種病,叫“言語上的腹瀉”,結果釀成“言語上的爭戰”。爭戰的結果是獨斷論潰不成軍,皮浪成為勝利者。
不管是皮浪,還是蒂孟,都衹是提出了一些懷疑論的思想,沒有進行係統的論證,還沒有使懷疑論成為體係。他們的思想集中反映在皮浪的一句話中。皮浪說:“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斷,隨着這種態度而來的便是靈魂的安寧,就像影子隨着形體一樣。”
早期的懷疑論並不否認我們感覺到的各種事物的存在,像關於皮浪軼事中說的那種視而不見,硬要往墻上撞的情形,既不符合皮浪的為人(皮浪極受人們尊敬,他的母邦曾經推選他做祭司長),也不符合他的思想。在思想上,他和他的弟子衹是認為人們在自然事物和倫理道德上都不能得到確定無疑的真理。他們的主要根據就是感覺靠不住。蒂孟說過:“蜜是甜的,我决不肯定;蜜看起來好像是甜的,我完全承認。”這就是說,感覺並不能給我們提供關於自然事物的性質的知識。皮浪也說過:“沒有任何事物是美的或醜的,正當的或不正當的,這都是相對於判斷而言的。”這就是說,行為美與不美,正當與不正當,也沒有客觀標準,完全隨個人的主觀判斷而定。既然得不到確定的知識,在思想上最好不作明確的肯定和否定,免得去進行無休止的爭論;在行為上入鄉隨俗就行了,也免得因做了“不正當”的行為而自責。這樣,就可以排除一切煩惱,求得靈魂的安寧。
早期的懷疑論者既看到古希臘哲學家在對自然事物和社會現象的認識上派別林立、莫衷一是的狀況,也註意到了感性認識的局限性,他們由此得出懷疑論的結論,企圖以不作判斷避免紛爭,求得心靈的寧靜。他們認識到探求知識的睏難,是應該肯定的;但他們的結論則是消極悲觀的。
晚期的懷疑論
晚期懷疑論,是由愛納西德謨(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1世紀)開始的。他是剋裏特島的剋諾索斯城邦人,在亞歷山大裏亞教過書。他對懷疑論的復興和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他提出了十個論證,開始使懷疑論成為體係。
晚期懷疑論的最有名的代表是塞剋斯都·恩披裏柯。史書沒有留下關於他生卒年代的記載,我們衹知道他是經驗派的醫生。他大約生活在公元2世紀。他在懷疑論中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著作確定的。3捲本的《皮浪學說概略》為我們論述了整個懷疑論;11捲本的《反雜學》是反對整個科學的,其中包括幾何、算術、文法、音樂、邏輯、物理學和倫理學。另外一個代表就是同時代的阿格裏帕,他以提出五個論證而聞名於世。
附:懷疑論者論證人未必能認識真理
A.愛納西德謨的十個論證
愛納西德謨把以前哲學家提出的關於懷疑論的論證作了歸納分類,提出了十個論證:
①不同的生物,由於機體結構是不同的,對同一對象産生不同的感覺和表象。例如,對山羊來說,葡萄藤美味可口,對人類來說卻苦澀難咽。
②在同一種生物內,人與人之間在體質和心靈方面也存在差異,因而對事物的感覺也會有區別。例如,毒人參是有毒的,然而有些人能夠重重地服下一劑毒人參而不受損害。
③同一個人的不同感覺器官在構造上也有差異,它們對同一個對象也會産生不同的印象。例如,同一幅油畫,看起來有的地方是凸起的,而用手摸起來則感覺它到是平的。
④同一個人因身體內部和精神的不同狀況和所處的不同環境會對同一事物産生不同的印象。例如,在健康和疾病時,在高興和悲哀時,在憎恨和喜愛時,對同一事物會作出不同的判斷。
⑤同一事物從不同的位置、距離和地點來看,結果是不同的。例如,燈籠裏的火在太陽光下很暗,在黑暗中卻很亮。一座山峰在遠處看雲霧繚繞,平平正正,到近處看卻是犬牙交錯,層巒疊峰。
⑥事物之間都是混合的,混合的東西不同,會産生不同感覺。例如,紫色在陽光下、月光下和燭光下呈現出來的色澤是有差別的。
⑦一切事物都隨數量和結構的不同而發生差異。羊角是黑的,颳下來的羊角屑卻是白的。冰是透明的,壓碎後堆在一起則是不透明的。
⑧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如左是相對右而言的,如果其他事物的位置變化了,原來在右方的事物就會不再處於右方。同樣,大與小、上與下也是如此。
⑨由於事物的罕見或常見,也會改變對事物的判斷如,經常碰到地震的人會覺得地震平淡無奇。
⑩由於習俗、法律、信仰和學說的不同,對同一事物會作出不同的結論。如,一個人跟自己的女兒結婚,波斯人會覺得這是十分自然的事,而希臘人卻認為這是極不合法的。
這十個論證可以歸納為三類。第①、③、③、④論證③於第一類,它們分別從生物、人、人的感受和人所處的情況四個層次上闡述,認識主體存在的各種差異會造成認識上的不同。第⑤、⑥、⑦、⑧論證屬於第二類,它們從認識對象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的變化所造成的認識上的變化,說明不可能達到確定的認識。第⑨、⑩論證屬於第三類,它們從認識主體和對象之間的關係來闡明認識沒有確定性。總起來看,這幾個論證基本上都是屬於經驗的範圍,而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阿格裏帕的五個論證彌補了這一缺陷。
B.阿格裏帕的五個論證
阿格裏帕吸收了愛納西德謨十個論證的部分內容,着重從理性方面對懷疑論進行了論證。他的論證可以歸結為五個:
①以觀點的分歧為根據。無論在普通人中間還是在哲學家中間,都會對顯現出來的現象引起難以解决的分歧。
②以證明的無窮後退為根據。用來證明一個所研究事物的證據自身也需要證明,而這個證明又需要更進一步的證明,這樣下去,直至無窮。
③以相對性為根據。一個對象衹有在和判斷的主體及其伴隨的知覺相關聯中,才能顯現給判斷的主體。至於它的本性是什麽,我們無法判斷。
④以假設為根據。為了避免無窮後退的論證,人們便把某個事物作為出發點。這個作為出發點的事物並不是通過論證建立起來的,而是武斷確立的假設。
⑤以循環論證為根據。在論證時,有時會出現用來證明所研究對象的事物自身卻要求對象來證實的情況。
阿格裏帕的這五個論證大多屬於理性認識方面,其中主要涉及到論證的方法問題。他看到了古代哲學家在使用論證方法上出現的錯誤,也認識到論證方法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他進一步得出懷疑論的結論。
古希臘的懷疑論者看到了普通人和哲學家在認識事物方面出現的十分復雜的現象,認識到認識主體、認識對象,以及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之間的關係都是十分復雜、不斷變化的,具有極大的相對性,從而肯定認識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他們明確地揭示出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所遇到的種種睏難。這對認識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休謨的懷疑論
休謨
休謨的懷疑主義是建立在經驗論證的基礎上的,這些論證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以洛剋和貝剋萊為代表的經驗主義原則的貫徹和發展這一論證將英國經驗論推進到它的邏輯結局,解釋了它所藴含的懷疑主義;另一方面是通過經驗和心理的分析證明,人類雖然具有外界物體的存在、同一的自我和因果性等的“不可抗拒的”自然信念,但是,對於這些信念我們沒有客觀實在的根據,我們可以描述它們發生的心理過程,卻不能為它們的客觀有效性辯護。 | | huaiyilun
懷疑論
skepticism
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哲學學說。隨着歷史條件的變化,所懷疑的具體對象有所不同,哲學史上不同時期的懷疑論各有其特點,曾起過不同的作用。
古代和中世紀的懷疑論 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懷疑論思想的發展大致可分為 3個時期。①早期懷疑論。古希臘哲學家皮浪被認為是懷疑論的創立者。皮浪認為事物是不可認識的,因為對每一事物都可以有兩種相互排斥的意見;既然人們什麽也不能確定,就應放棄判斷,放棄認識。徹底的懷疑論者甚至對任何事情都不作肯定的回答,他們對現實生活漠不關心,以求得精神安寧。皮浪的學生蒂蒙(前320~前230)記錄了他老師的觀點,但衹有片斷流傳下來。古代懷疑論者認為衹能說一個對象顯現為白的或黑的,而不能說它是白的或黑的。蒂蒙說:“我不說蜜是甜的;我衹是承認,蜜看起來好象是甜的。”蒂蒙以後懷疑學派合併到柏拉圖的學園中。②中期學園派的懷疑論。代表人有阿爾剋西勞(前315~前241)。他以證明和反證每一論題的論辯術來教誨學生,認為感覺往往欺騙人們,理想的態度應對形而上學問題不作判斷。他的後繼者,居勒尼的卡爾內亞德(前213~前128)認為,我們不能指出感覺是否為實在對象的真實模寫,因為我們沒有同它相比的對象;雖然我們沒有認識事物本性的標準,但明晰而鮮明的知覺可引導我們有把握采取實際的行為;聰明人根據這種或然的程度接受某一觀念,但他永遠銘記,最大程度的或然性並不保證是真理。③晚期懷疑論。來自諾薩斯的剋裏特人愛內西德謨(約前1 世紀)是懷疑派的復興者。他拋開了卡爾內亞德所宣揚的或然性學說,回覆到皮浪主義的最初形式。他在介紹皮浪學說的著作中列舉了10個論式,從判斷的主體、被判斷的東西、主體與對象的關係 3個方面申述必須放棄判斷的理由。這些論式是:①動物機體的差異性,使不同生物對同一對象可以産生快樂或痛苦、有利或有害等不同的感覺;②各人身體狀況的差異使對同一事物産生不同的感覺;③各種感覺器官之間在構造上的差異造成對事物的印象不同;④感覺受到主體自身內部不同狀況的影響;⑤從不同的位置和距離觀察事物,其結果不同;⑥任何東西都必須通過中介才能進入感官,因而感覺總是混雜別的東西;⑦事物因數量和結合狀況不同而表現出不同形式;⑧一切知識都是有關事物之間或事物與人們之間關係的知識,並非事物本身的知識;⑨由於對事物的常見或罕見而改變對它的判斷;⑩在不同國傢,人們的風俗、習慣、法律不同。這些論式把認識的相對性加以絶對化,它們都偏重感性方面。愛內西德謨的追隨者塞剋斯都·恩披裏柯着重從理性方面提出了後期懷疑論的 5個論式,例如,人的各種感覺互相矛盾,各種思想互相矛盾,感覺又與思想互相矛盾;不同的哲學家的意見互相衝突,所謂的公理衹是假設,其反面同樣是可能的,因此真理是得不到的,等等。懷疑論者認為,既然一切認識都是不可能的,衹好放棄一切判斷,這樣就排除了疑惑,避免了爭辯,從而達到心靈的寧靜。古代懷疑論揭示了人們認識中的矛盾,批判獨斷論,在認識史上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它反對唯物主義,不相信理性的力量,否定科學知識,實際上為宗教迷信和神秘主義的傳播提供了條件,反映了腐朽的奴隸主階級的沒落情緒。
文藝復興時期的懷疑論 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的D.愛拉斯謨 ,特別是法國的M.E.de蒙臺涅等,對教會和經院哲學所宣揚的各種教條采取了懷疑論態度。這個時期的懷疑論者所懷疑的對象,一般說來,不是理性而是信仰,他們力圖把理性和信仰分開,使理性研究現實世界,為新科 | | - n.: scepticism, skepticism
| | 懷疑論者 | 懷疑論的 | 懷疑論和 | 極端懷疑論 | 懷疑論方法 | 科學與懷疑論 | 反對了懷疑論 | 增長價值懷疑論 | 懷疑論知識與辯護 | 懷疑論、知識與辯護 | 信念論政治與懷疑論政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