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引起阴道炎的是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此菌呈卵圆形,有芽孢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后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拉丁文名 _
nostoc
[nahs-tahk]
体长 : 显微
体重 : ?
食物 : ?
生存年代 _
前寒武纪到现在
生存地点 _
世界各地
物种种类 _
?
名称含义 _
16世纪炼金术士巴拉赛尔苏斯为凝胶状蓝绿菌类使用的名词,它们是现代蓝绿菌类的近亲。
地质层位 _
?
简介 备注
一类蓝菌,形成长度小于1毫米的十五分之一的“项链”。类似的菌类化石在世界各地的前寒武纪岩石中都有发现。 |
|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引起阴道炎的是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此菌呈卵圆形,有芽孢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后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拉丁文名 _ Nostoc [nahs-tahk] |
|
生殖器念珠菌病分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龟头炎。两者与性行为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性行为互相传播。
念珠菌性阴道炎 (candidal vaginitis) ,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是由阴道内的念珠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及外阴的炎症性疾病。
临床以典型的豆腐渣样白带及剧烈的外阴瘙痒为特征。急性发作的病人如果治疗不彻底则容易转为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RVVC )。
念珠菌性龟头炎是念珠菌引起的男性包皮龟头的炎症。 |
|
(一)常用的外治疗法:
(1)用2%苏打水冲洗阴道、外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冲洗阴道后要放入阴道纳药。
(2)制霉菌素粉剂、片剂、栓剂、软膏剂塞入阴道或涂于阴部,每次10~20万单位,每天1次,10~14天为1疗程。
(3)克霉唑栓剂每次500mg纳入阴道,每日3~4次,连用2周。
(4)1%龙胆紫水溶液涂擦阴道及外阴,每周3~4次,连用2周。
(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CC)
主要是局部用药,咪唑类抗真菌药比制霉菌素效果好。经咪唑类抗真菌药治后,80%-90%的患者症状消失,念珠菌培养阴性。
1.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或1:5000龙胆紫溶液灌注阴道,每日1-2次。
2.制霉菌素栓剂或咪唑类抗真菌药栓剂,如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布康唑,每晚一枚,塞入阴道深处,共1-2周。
3.外阴炎可外涂咪唑类抗真菌制剂,如克霉唑霜,咪康唑霜,益康唑霜,酮康唑霜或联苯苄唑霜等。
4.如上述方法治疗效果欠佳时可内服下列药物:①酮康唑,每日400mg,共5天;②氟康唑150mg单剂量一次口服;③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一日疗法)或200mg每日一次,连服3天。
(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临床上较为常见,虽然可找出某些诱因,但是流行性和影响客观存在发病的因素还不清楚。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然而,预防或维持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RVVC的复发率。所有RVVC病例在开始维持治疗前应作培养证实。
1.伊曲康唑,口服,月经第1日200mg,共连续应用6个月经周期,然后200mg,3日疗程。
2.酮康唑,口服,每日100mg,共6个月。
(四)念珠菌性龟头炎
用生理盐水或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皮损处,每日2-3次。冲洗后外涂1%-2%龙胆紫液或上述咪唑类霜剂。包皮过长者治愈后应做包皮环切术以防复发。并发尿道炎者可内服酮康唑、氟康唑或曲康唑。 |
|
念珠菌病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常侵犯皮肤、粘膜,也可引起内脏或全身感染。临床症状错综复杂,急缓不一。儿童多为急性继发性感染。近年来随着大剂量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其发病率渐趋增高,并可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 |
|
念珠菌
一大类酵母菌群。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星形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致病者较多。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水、蔬菜、水果和奶制品等;也可寄生于正常人的上呼吸道、消化道、阴道和皮肤。 |
|
- n.: candida
|
|
|
|
念珠菌病 | 念珠菌属 | 念珠菌症 | 念珠菌疹 | 白念珠菌 | 白色念珠菌 | 克柔念珠菌 | 热带念珠菌 | 禽念珠菌病 | 杀念珠菌素 | 肺念珠菌病 | 念珠菌感染 | 念珠菌镜检 | 念珠菌培养 | 念珠菌阴道炎 | 类星形念珠菌 | 伪热带念珠菌 | 粘膜念珠菌病 | 内脏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肺炎 | 念珠菌性唇炎 | 念珠菌性肠炎 | 肠道念珠菌病 | 口腔念珠菌病 | 皮肤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口炎 | 白色念珠菌病 | 念珠菌膀胱炎 | 近平滑念珠菌 | 肛周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擦烂 | 念珠菌性皮炎 | 念珠菌培养基 | 脑念珠菌感染 | 泌尿道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肉芽肿 | 念珠菌心内膜炎 | 消化道念珠菌病 | 呼吸道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败血症 | 生殖器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阴道炎 | 念珠菌性龟头炎 | 生殖道念珠菌病 | 全身性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甲床炎 | 胃肠道念珠菌病 | 播散性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脑膜炎 | 支气管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甲沟炎 | 念珠菌系统鉴定 | 肢端念珠菌感染 | 白色念珠菌抗体 | 白色念珠菌抗原 | 肺部念珠菌感染 | 皮肤念珠菌感染 | 念珠菌性食道炎 | 念珠菌性外阴道炎 | 增值型念珠菌口炎 | 肛门皮肤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心内膜炎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 | 念珠菌性前列腺炎 | 念珠菌性尿道口炎 |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 呼吸道念珠菌感染 | 视神经念珠菌感染 | 热带念珠菌败血症 | 念珠菌性上颌窦炎 | 泌尿道念珠菌感染 | 念珠菌性女阴阴道炎 |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男性念珠菌性尿道炎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 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 念珠菌培养鉴定分析 | 口腔念珠菌感染鹅口疮 |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 艾迪森病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 念珠菌病血清学试验 |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造成的念珠菌病 | 多种内分泌不足阿狄森病念珠菌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