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念珠
目錄
No. 1
  念珠:又名珠數、誦珠、咒珠。佛教徒為欲除去煩惱,安定心念,或稱頌西方阿彌陀佛,而用念珠誦念佛號。念珠以一○八顆為基本,另有五十四顆、二十七顆、十四顆(均減半)、也有四十二顆、二十一顆的,更有一○八○顆為最上品的。
  珠數的多少,據說都含有意義在內。一○八顆表示除去一○八個煩惱。一○八○顆表示金剛界的一○八尊。五十四顆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嚮十地,以及四善根因地的五十四位。四十二顆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嚮十地等覺妙覺的四十二位。二十七顆表示十八學人與九無學。十四顆表示觀音的十四無畏。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以及佛果的二十一位。念珠的材料有金製、銀製、赤銅製、水晶製、珊瑚製……玻璃製、木製、木【木患】子等。
  念珠念珠乃念佛時計數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圓滿、佛心的表徵,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壞事外,也是美好的裝飾。
  是念佛、菩薩名號或持咒時用以記數的法具。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請釋迦牟尼佛開示消除煩惱的法門,佛陀就教他用木槵子樹(菩提樹的一種)的種子穿成珠串,持佛名號消除煩惱。
  我國有關念珠的記載,是《續高僧傳》說隋唐時代的道綽大師,教人們拿着念珠持誦三寶名號。念珠,有人稱為“拴馬索”,隱喻人心如狂奔野馬,雜念紛飛,剎那不停,手掐念珠以遏製妄念。所以修行者都蓄有念珠作為必備法物。尤其念珠以修淨土念佛法門和修密持咒最所常用,手持念珠隨時誦念以增定力,以生智慧,不論念佛持咒要歷歷分明,身心專註,一切放下
  一顆顆的念珠,用綫串起來,是表示菩薩的種種殊勝功德。
  串珠中的一粒母珠是表示彌陀的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
  念珠雖然是串起來的,但也可以分開和斷絶,這表示以菩薩的種種殊勝功德,來斷除我們種種煩惱。
  環形圓潤,象徵菩薩的圓滿正果。
  念珠有一定的數目,而且每一個數字都有它特定的含意。一種說法是早期比丘串環三十顆,黑白相間,用於記日;108顆主要是摧破百八煩惱,據佛經講人的六根各有六種煩惱,合為36,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形成百八煩惱。
  念珠的材料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天台菩提、仿菩提、草菩提、檀香、仿大理石、珊瑚、瑪瑙、玉、水晶、琥珀、鳳眼菩提、金剛菩提、星月菩提等。
  即以綫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粒,於稱名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之隨身法具。又稱數珠、珠數、誦珠、咒珠、佛珠。其梵文原語凡有四:(一)pa^saka-ma^la^,音譯鉢塞莫,意譯數珠。(二)aks!a-ma^la^,音譯阿叉摩羅,珠鬘之義。(三)japa-ma^la^,念誦鬘之義。(四)aks!a-su^tra,意譯為珠之貫綫。
  蓋梵語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瓔珞鬘條纏身之風習,由是遂演變成念珠之使用。如古代毗濕奴派極早即有持帶念珠之習慣。晚近自印度西北地方所發掘之‘竜王歸佛’雕像中,有一尊首懸念珠之婆羅門像,此雕像被推定為二世紀左右之作品,故知其時念珠之使用業已風行於婆羅門之間。烏嚧陀囉佉叉占巴拉奧義書(梵Rudra^ks!a -ja^ba^lopanis!ad ,據傳編於四世紀頃)中,記載烏嚧陀囉佉叉(梵Rudra^ks!a )即金剛子念珠及其功德;另於惡剎摩利加奧義書(梵Aks!ama^li^kopanis!ad )中則詳述念珠之製法、功德、材料,並以一一之珠配上悉曇五十字門及其深秘之義。然佛教使用念珠之時代,恐係在婆羅門教(二世紀)之後。而在我國,使用念珠來稱名記數,則始於隋唐之際。蓋今北傳佛典中有關念珠之記載雖多(多為後期之經典),然律部經典卻未有任何記載,且以律典為所依之南傳佛教徒亦未曾流行念珠。故知念珠雖為我國、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地僧俗所攜行之重要法具,甚至成為佛教徒之標幟,然溯其本源,念珠並非佛教所創用,於佛陀所製律儀亦未有此類記載。
  於佛教經典中有關念珠之起源,一般多以木患子經所記載佛陀對波流離王之開示為通說。木患子經(大一七·七二六上):‘佛告王曰:“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此外,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另有不同記載;亦有謂念珠之來源,係由比丘計算布薩日數所持之黑白三十珠為濫觴。
  念珠之顆數,諸經所載不一,略舉較常見之用法:(一)木患子經作一百零八顆。(二)陀羅尼集經捲二作數珠法相品舉出一百零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一顆等四種。(三)數珠功德經亦舉出四種,即一百零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顆等。(四)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以一千零八十顆為上品,一百零八顆為最勝,五十四顆為中品,二十七顆為下品。(五)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謂上品一百零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最上品一千零八十顆。此外,另有三十六顆、十八顆。上記之中,以使用一百零八顆為最普遍。
  使用顆數之不同,所代表之意義亦有分別:(一)一百零八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百八煩惱。(二)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五十四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嚮、十地、四善根因地。(三)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嚮、十地、等覺、妙覺。(四)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嚮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嚮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五)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六)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七)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八)三十六顆與十八顆之意義,一般認為與一百零八顆相同,然為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為三十六,或六分為十八,而非別有深義。然上記顆數與表徵意義之差別,僅係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賦予之配合,而非源自原典經文所舉示者。
  有關念珠之材料,諸經所載,種類繁多:(一)陀羅尼集經捲二列舉金、銀、赤銅、水晶、木患子、菩提子、蓮花子等七種。(二)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捲九舉出菩提子、金剛子、真珠、蓮花子、金銀諸寶,及以上諸材和合等六種。(三)諸佛境界攝真實經捲下持念品列舉香木、俞石、銅、鐵、水晶、真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十種。此外,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蘇悉地羯囉經捲中供養次第法品、蘇婆呼童子請問經捲上除障分品等,則分別列舉十、十一、十二、十四等種類。
  念珠常附加母珠、數取、記子、記子留等,若以一百零八顆串成之念珠而言,所附加之母珠有一顆及兩顆兩種,母珠又稱達磨珠。數取又稱四天珠,乃附加於一百零八顆中間之四顆小隔珠。密教之念珠,通常於第七顆(自母珠開始算)與第二十一顆之後插入數取。記子又稱弟子珠,一般有十顆、二十顆,或四十顆,係串於母珠之另一端,以十顆為一小串,表示十波羅蜜,捻珠念佛滿一百零八遍時即撥動一記子以為計數。若記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多為水晶所成),則稱助明、淨明、維摩、補處菩薩。記子留指每串記子之末端所附之珠。據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載,諸珠表示觀音,母珠表示無量壽或修行成滿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時,不得越過,須逆嚮而還,否則即犯越法罪。
  掐捻念珠而誦咒念佛,能産生諸種功德。據木患子經載,若念誦佛陀(佛)、達磨(法)、僧伽(僧)之名,滿二十萬遍,而身心不亂,無諸諂麯者,則命終之後,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而得,常安樂行。另據陀羅尼集經捲二作數珠法相品載,若以金、銀、赤銅、水晶等諸寶物所成之念珠,掐之誦咒、誦經、念佛,當得十種波羅蜜之功德滿足,現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遍知、佛無上之覺智)之果。此外,由所用念珠材料之不同,所獲功德亦有異說。陀羅尼集經謂各種念珠中,以水晶之功德為第一。攝真實經捲下建立道場發願品則謂,香木之念珠,得一分之福;俞石、銅、鐵等,得二分福;水晶、真珠,得一俱胝分;蓮花子、金剛子,得二俱胝分;間錯種種諸寶及菩提子念珠,於諸功德中最為殊勝,得無量無邊不可說之福德。此外,守護經、數珠功德經、瑜伽念珠經等亦皆以菩提子之功德為最殊勝。
  於密教中,正念誦等盛儀修法時所用之念珠與平常所持用者有所區別。蓋於法會中,念誦既畢,於掌中蟠妥,頂戴發願,其後則連同金剛杵等法器置於寶筥中或銀盤上,不得與日常生活隨身攜行者相混用。另以材料而言,盛
  儀法會所用之念珠亦別於平常持用者,前者多以水晶所成,若以純水晶所成之念珠,稱為裝束念珠,特用於盛儀中。此外,交雜少數其他材料而成者,則稱半裝束念珠。又依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剛界)之別,所用之念珠亦有定規。以三部而言,據蘇悉地羯囉經之說,佛部用菩提子,觀音部(蓮華部)用蓮花子,金剛部用嚕梛囉叉子之念珠。以五部而言,據守護經、瑜伽念珠經等之說,佛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金、銀、琉璃等諸寶,蓮華部用蓮花子,羯磨部用種種材料和合而成之念珠。於各部之中,持用念珠之部位亦有頂髻、身、頸、臂等之分別。
  此外,密教經典對掐捻念珠之指法亦有詳細之記載,以五部而言,據攝真實經載,於佛部,應以右手拇指與食指掐之;於金剛部,以右手拇指與中指;於寶部,以右手拇指與無名指;於蓮華部,以右手拇指與小指;於羯磨部,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合捻之。以三部而言,據蘇悉地經載,於佛部,以右手拇指與無名指之指尖相合,中指與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於中指中節以掐之;於蓮華部,拇指與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餘三指而掐之;於金剛部,拇指與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餘三指而掐之。
  於密教諸尊中,手持念珠者頗多,如胎藏界外金剛部之火天、準提佛母、千手觀音等皆是,其中千手觀音係於其右方之一手持執念珠,稱為數珠手。
  念珠種類以及作用和使用
  果實類的主要念珠
  果實類主要念珠及其它法物簡介
  l、菩提,是梵語音譯,是覺悟、智慧、知識、道路的意思,廣義講是斷絶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的智慧。因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菩提即為覺悟,成就佛果之意。
  2、太陽子,為熱帶産的一種紅褐色堅硬果實,每粒上都有一小白點,看起來好像旭日中天,本身的紅褐色如同太陽之火,故名為太陽子。佛教稱太陽神為曰神。佛教密宗的主尊為大曰如來,他隨緣化現於世,破諸黑暗,開顯菩提心,光照衆生。太陽子,驅邪消災, 帶給人十吉祥、安康。用以做佛珠或單粒佩拎, 既有助修行, 又美觀大方,增加氣質。
  3、月亮子,為熱帶産的一種深灰色堅硬果實,每一粒上都有一淺褐色圓點,如月挂天空,本身的灰白色像清涼明潤的月光,故名月亮子。月亮代表陰柔,吉祥和平安。
  4、金蟾子,是星月菩提一類,但比星月菩提堅硬。因每一粒狀如金蟾,故名金蟾子, 可聚宅增慧,帶來安寧、吉祥。可用以製作佛珠,單粒或幾粒挂件,給人帶來幸運。
  5、緬茄,是一種稀有的熱帶果實,形同茄子。於後堅硬如木,果身呈深褐色,蒂呈黃色,扁圓而長,大小不一。緬茄本身的特有形狀,就有一種誘人的魅力。據講,緬茄可驅魔避邪,鎮宅護身,給主人帶來幸運的力量和長命富貴,歷來為收藏傢所珍愛。可以用一粒,或三粒,或多粒串起來,挂在身上,可作為飾物、佛珠,由於它本身特有的能量,可改變人的磁場,帶來吉祥、安康。
  6、五眼六通,是一種不尋常的果實,蒂落後,頂部有五個小孔,看似五個小眼睛,首尾貫穿打洞,製成佛珠,便稱為“五眼六通”。“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種能力:“六通”是指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智證通。前五通各種修練都可達到,惟漏盡通為佛傢的境界。是菩薩依定慧力所示現的六種無礙自在妙用。此種佛珠,涵意豐富。
  7、仙桃,中國古代傳說桃木可以驅鬼,桃梗以可禳惡,桃符可以避邪,而桃核,質地堅硬,又同時具有上述功能,雕刻後製成的佛珠其能量不凡。蟠桃相傳是王母娘娘所種植的仙桃,可延年益壽。故蟠桃又稱仙桃。蟠桃果核形狀扁圓,表面上有許多凹凸不規則紋理,不需任何雕琢,饒有別緻。蟠桃核呈古銅色,古色古香的韻昧很足,製成的佛珠別具一格。
  8、“滿貫”,用椰子蒂製成的佛珠,極其罕見。椰蒂獨具特色,鼕天不冷手,夏天不畏汗漬。這種椰蒂手串,有人給
  他起名為“滿貫”,大有意思。
  9、天意子,天意子是一種奇特而堅硬的果實。扁圓的形狀,隆起辦辦的麯脊,看似蟠桃,又像細小的蕃瓜。佛經裏有天意樹,此樹隨天意而轉,悉遂所求。天意子便有其特殊的含義,用此珠修練,順遂天意;隨意佩帶,可增福慧。
  l0、金剛 子,金剛 子據佛教書籍介紹謂金剛樹所結之子,也有說是菩提樹所結之子,甚為名貴。金剛,則為堅硬無比,無堅不摧之意,有可摧毀一切邪惡之力。密宗修練練金剛部吋須用金剛子念珠。金剛子佩帶身上,驅邪避禍之力較強,可增吉祥。
  11、阿修羅子,阿修羅是古印度諸神之一,漢語譯為“無端”,因其相貌醜陋之故。阿修羅,又是“六道”(即天、人、阿修羅、 畜牲、餓鬼、地獄)之一。阿修羅子因形狀其特而命名,具狀為扁圓、起棱、狀似心形,而首尾稍尖的果實。阿修羅子,本身具有特有的能量,助於修行。
  l2、陀羅尼子, 是一種較少的堅硬果實。陀羅尼的意思為總持,謂能總攝無量佛法而不忘失的記憶能力,總持諸佛菩薩之功德,使一切善法生長,一切惡法不生之意。陀羅尼子的佛珠,持之念佛,有集善法,抑惡生的意思。
  13、摩尼子,摩尼意為寶珠,據說有消除災難的功能。摩尼子是一種堅硬褐色的果實,表面有許多紋,較為難得。它的驅邪避災的功能較強,佩帶之可助平安富貴。
  14、金絲菩提子,是一種較稀有的植物,質地堅硬,呈白色,裏邊有一條條紅色和綫紋,故命名為金絲菩提,獨具特色和韻味。
  l5、天竺,是印度的古稱。浙江杭州靈隱山之南有山名天竺山。該山裏生長的菩提名天竺菩提,大小不一,呈橢圓形,外表有不規則斑裂紋,天竺菩提有典雅深遂的韻味和魅力。
  16、鳳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鳳眼,鳳眼象徵祥瑞,用鳳眼菩提製成的佛珠是密宗修練者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
  17、竜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三角狀眼。竜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義,如“竜象”比喻菩薩的威儀,“竜應”,謂觀音菩薩三應之一。竜梵語音譯為“那伽”,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也是守護佛法的護法。竜眼菩提,尤其是印度竜眼菩提,是難得之物,即是修練者必備物品。又是驅邪增慧之品。
  18、麒麟眼菩提,形狀特殊,每一粒上有一方形眼,整個菩提子呈扁圓形如鼓鼓的柿餅,加上中間的方眼,如同一個個銅錢。麒麟為神獸竜頭,鹿身,身有麟甲,頭上有用,象徵祥瑞。麒麟眼菩提比竜眼菩提還難得,是增福慧,助開悟,護修行之上品菩提子。
  l9、通天眼,為稀有果實種子,呈深灰色,粒上有不規則的小點狀突起物,奇特的是,每一粒上都有一圓形小孔,通天眼便由此而來。據講此珠可吸收人體病氣,常持此珠對增強體質,消除疲勞有幫助。驅除病邪,長保平安,通天眼可助於你。
  2O、蓮花座,為稀有植物果實蒂,呈棗紅色,質堅硬,每一粒狀似一個小小蓮花座,名稱便由此而産生。據講,此物佩於身上,可保平安,增吉祥又助於修行。
  21、蓮花,為稀有植物種子。呈圓錐形,有深褐色、白色兩種。質地堅硬,摸起來稍有刺手,其狀似蓮花,故得而名,蓮花出污泥而染,足成就果位的象徵。同時在密宗修練蓮花部時,須用蓮花串珠,對成就菩薩位較有幫助。蓮花佛珠隨身,可使人心安氣定,常保清淨。
  22、蜜瓜菩提子,為菩提根的一種,未經加工,外表狀似蜜瓜,故而得名。看起來如同一個小小蜜瓜,饒有趣味。因本身即為菩提根,對修練菩提心很有幫助,也可作為收藏品。
  23、白菩提根,為菩提根經過打磨加工而成,有的潔白如雪,有的略呈淡黃,明潤悅目。佩帶此珠,既助修行,也可消災,還有觀賞價值。
  24、天台豆,為浙江天台山獨有特産,樹木所結種子。狀如大偏豆,呈黑色,質地堅韌。據說有驅邪之功能。去天台山者都不會忘記購買用天台豆所製成的佛珠。
  25、天台菩提,為天台山木本菩提,呈白色或淡黃爭。天台山國清寺為天台宗的祖庭。當年開元三大十即: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將密宗普門大法帶來中國,著名天文學家一行法師曾受不空大師傳法灌頂。一行法師將密法帶到天台,開創天台密宗,實為唐密一脈。故天台菩提子有其獨特特色和深遂內涵。
  26、木魚果,為稀有樹木種子,呈棕色有斑點,狀似木龜,故而得名。因木魚本身有警醒迷悟,促人精進之功能,木魚果佛珠不僅因其奇特的外貌,而且更因其深刻的內涵而受到佛教人士的珍愛。
  27、桃木佛珠,桃木,中國古代一直傳說可以避邪。用桃木製成的佛珠簡單明快,雖然算不上名貴,但其作用不凡。此類珠歷來受人歡迎。
  28、雕刻佛珠,每粒雕刻的佛珠都浸透着工藝師的心血,用橄欖核雕刻的十八羅漢,神態名異,栩栩如生,吋謂藝術珍品。用山桃核雕刻的手串,每一粒都刻有六七位的菩薩或羅漢,神態逼真,不用心力,不會如此精湛。這類佛珠,既是藝術珍品,又是助於修行的良好法器,帶在身上,還可保平安,增福慧。
  29、元寶菩提子,為星月菩提的一種,未經加工,每一粒看起來都如同一個小小的元寶,分大粒和小粒不同兩種,串起來作為手串,既典雅又別緻,可助修行,保平安,增福慧。
  30、金龜子,為一種木質植物的種子,小小顆粒,每一粒都象一小小的烏龜,滿有意思,用它們製成的佛珠,既助修行,又有富貴吉祥的意喻。
  31、金櫻子,為一種樹木的種子,長圓形狀,呈黑色,每一粒上都些有麻坑,質地堅硬。製成佛珠,別具一格。
  32、鐵蓮子、銅蓮子,為樹木種子,呈長圓形,質地硬,有黃、黑兩色,黃色稱為銅蓮子,黑色稱為鐵蓮子。製成佛珠,讓人喜歡。
  33、不同顔色水晶的功能,不同顔色的水晶有不同的靈性作用。緑發晶、緑幽靈水晶對人的事業有幫助,緑色象徵生命之樹長青,緑色還對人的眼睛和肝髒功能有調節作用。岡從中醫理淪講,肝屬木,其色為青色,肝開竅於目:紅色發晶,紫水晶、芙蓉石,對人際關係的改善有幫助;紅色、紫紅色、粉紅色代表熱情,代表活力、生命力,代表愛情、愛心。紅色水晶還可改善和調節人的心髒和血液係統,因按中醫理淪,心屬火,其色為紅色;黃色水晶,對人的財運有幫助,黃色象徵着財富、尊貴。黃色水晶還可調節人的脾胃。按中醫理講,脾胃屬上,其色為黃色;白色水晶,對驅除不良的信息,保護自身有幫助;白色代表聖潔、純真。白色水晶對肺和呼吸係統有幫助:按中醫理淪講,肺屬金,其色為白色;黑色水晶、茶晶、可增加入的穩定性,黑色代表穩定和嚴肅,同時黑色水晶對人體的腎髒功能和下半部機能有調節作用。因中醫理論,腎屬水,其色為黑色。
  當然,不要指望拿到一塊水晶就會出現神跡。水晶是有靈性的東西,需要愛心和溝通,同時需要道德修養的提高,纔容易與它溝通,纔會産生作用。
  念珠的持用方法
  念珠是念佛、持咒、誦經時用以收攝心意,消除妄念,專註精進的法器,同時又是記數的下具。唐朝飛錫以隨息念佛為珠:“吾則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並自稱“行住坐臥常用此珠。”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念珠,當然是選擇自己喜歡和使用方使的念珠。可選挂珠,持珠或戴珠。不同質料的念珠,在持誦修行時所獲功德不同。據《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所載,不同材料的念珠差異如下:
  質料 功德倍數
  鐵 五倍
  赤銅 十倍
  珍珠、珊瑚 百倍
  木槵子 千倍
  蓮子 萬倍
  因陀羅怯義(青色寶石) 百萬倍
  金剛子 千萬倍
  水精(晶) 萬萬倍
  菩提子 無量數
  其次,修不同的法使用不同的念珠,在密宗修持中,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載:“佛部念誦菩提子,金剛部法金剛子,寶部念誦以諸寶,蓮花部珠用蓮子,羯磨部中為念珠,衆珠間雜應貫串。”這是指唐密(也就是漢地密教,由唐朝開元年間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大十傳來中土)中修法中分為五大部即佛部、金剛部、蓮花部、寶部、羯磨部,每一部有五大類真言,三密(身、口、意)修行方法有其儀軌,因此使有不同質量的念珠,所獲功德也有差異:
  質料 功德倍數
  硨磲 一倍
  木槵子 二倍
  鐵 三倍
  熟銅 四倍
  水晶、珍珠、諸寶 百倍
  帝釋子 千倍
  金剛子 俱胝(十萬)
  蓮子 俱胝(萬萬)
  菩提子 無量數
  在密法修練中,念珠在使用方法和貫串的方法也有不同。在密法四小悉地(即下品的四小成就法)修行中,有息災、增益、懷愛、降伏四法中,所用念珠也不同,如修息災法用白色念珠,修增益法用黃色念珠,修懷愛法用紅色念珠,修降伏法用緑色念珠。但這些法門須在上師灌頂後纔可修行。菩提子念珠則修任何法都可通用。
  再者,在唐密和藏密的修法中,均有加持念珠的真言,念誦經咒之前,誦加持念珠真言可獲無量倍功德。如唐密加持念珠真言為“唵,毗廬遮那摩訶,莎訶”。密的修法中,藏密加持念珠真言為“嗡,惹渣若嘛呢,紮瓦達啞哄”。每使用念珠前誦加持念珠真言七遍。
  拿念珠的方法是:將念珠展開,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時,從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稱佛頭)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珠時,應即刻由左嚮內轉過頭來,再從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萬不要跨越或直掐而過母珠。經云:“不應越母珠,驀過越法罪。”“因繩綫表觀音,母珠表彌陀也。”
  另外,有些經典中對於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記載。《攝真實經》中對執持念珠的方法是這樣 :
  佛部:應用右手母指與頭指(食指)掐之;
  金剛部:應用右手母指與無名指掐之;
  蓮花部:應用右手母指與四指掐之;
  羯磨部:應用右手母指與四指掐之。
  《蘇悉地經》中的記載是衹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右手大指與無名指之頭相合,中指與小指直立,頭(食)指少屈,附於中指中節以掐之。
  蓮花部:合大指與中指之頭,餘指皆舒而掐之。
  金剛部:合大指與食指之頭,餘指皆舒而掐之。
  《軍荼利儀軌》雲:以右大指捻頭指當心撥珠,餘三指散直(這是佛部的說法印,亦名“持明印”,這裏則為“念誦印&rdquo。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轉**狀。
  《無量壽儀軌》雲:二手當心,各聚五指,如末敷蓮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無名指移珠,誦至最後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為佛典所載,實際大都為唐密使用方法。唐密佛珠有兩個佛頭,表白度度他。唐密之所以以母指與四指掐珠居多,因唐密五指以小指起表地、水、火、風、空,四指(即無名指)表水,唐密修行之真言種子,須藉水澆灌之方得以發芽、生長。不過,現在大傢都習慣了用《攝真實經》佛部和《蘇悉地經》金剛部的方法。如果真的是發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還是以遵照經典記載的掐珠方法修持為好,因為功德究竟不同。
  使用念珠的規定:
  挂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挂在頸項上的念珠。使用挂珠很有講究,通常出傢人之中,衹有住持、長老、法會主持者及當傢師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傢受戒十年以上的師父纔可挂珠子。念珠的須子,如果是當傢師,須子挂在右邊;知客須子挂在左邊;主持大和尚須廣挂在背後,稱為拖珠。在傢居士是絶對不可以挂念珠的。念珠挂在頸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兩圈;如放在臺案上,一定要放三圈,纔合規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佛珠的數量、構造和質料都衹是助道的助緣,不可過於着相和執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係諸佛,珠可助道
佛教百科
  【念珠
  “念珠”是屬於佛教的“道具”之類。“念珠”的正名應為“數珠”。“數珠”者,記數珠(記數所用之珠)之意。也叫做“珠數”、“誦珠”、“咒珠”等。
  “念珠”的種類,就質料而言:有菩提子珠、金剛子珠、蓮華子珠、金珠、銀珠、銅珠、銖珠、水精(晶)珠、木□子珠、香木珠、瑜石珠、真珠珠、珊瑚珠、硨渠珠、帝釋子珠、蠃旋珠、牙珠、赤珠、諸摩尼珠、薏苡珠、草子珠、活兒子珠、阿噓阿囉阿叉珠、錫珠、琉璃珠、商佉珠、種種雜寶珠。——以上是依據陀羅尼集經第二作數珠法相品、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第九、諸佛境界攝真實經捲下持念品、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蘇悉地羯囉經捲中供養次第法品、蘇婆呼童子請問經捲上除障分品等經所舉述。諸經所說,品質數目不等。
  又據金安一居士密宗輯要一書、及師範大學教授聞汝賢有關修密之釋疑一文舉述,有“水晶珠、菩提子珠、珊瑚珠、人頭骨珠、鳳眼菩提子珠、琥珀珠”。
  就數目而言:據木□子經說有一百八顆珠。陀羅尼經說有一百八顆珠、五十四顆珠、四十二顆珠、二十一顆珠。數珠功德經說有一百八顆珠、五十四顆珠、二十七顆珠、十四顆珠。金剛頂瑜伽念誦經說有上品一千八十顆珠。最勝一百八顆珠、中品五十四顆珠、下品二十七顆珠。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說上品一百八顆珠、中品五十四顆珠、下品二十七顆珠。“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說上品一百八顆珠、中品五十四顆珠、下品二十七顆珠、最上品一千八十顆珠。”
  珠數的意義,通常都認為珠數以一百零八顆為基數;將一百零八減半則為五十四、五十四減半則為二十七,二十七減半則為一十四。又將一百零八以十倍之,則為一千零八十。一般認為這一說法,頗有道理。至如四十二與二十一之數,想必也有說辭。
  晚近以來,對於那些珠數、都已演繹出了一些詮釋。那些道理雖然沒有典據可明,但仍然被傳述著。那些詮釋是:一百八顆,意味著證成百八三昧、斷除百八煩惱之意義。一千八十顆,意味著百八三昧各具百八三昧之意義。另有一說是:意味著金剛界一百八尊,各具一百八尊之意義。五十四顆,意味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嚮、十地、及四善根,——因地之五十四位。四十二顆,意味著十住、十行、十回嚮、十地、等覺、妙覺之四十二位。二十七顆,意味著十八學人及九無學。二十一顆,意味著十地、十波羅蜜、及佛果之二十一位。十四顆意味著觀音菩薩之十四無畏。
  “念珠”的用途及功德:木□子經略說:“若欲減除煩惱障報障等,當綫貫木□子一百八顆,常自隨帶。若行若坐若臥,恆使一心,捏珠稱念,佛法僧名。……若能滿於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麯,命終當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行安樂。若復能滿一百萬遍,當得斷除百八結業,背生死流,趣嚮泥洹;永斷煩惱之根,獲無上果。”(譯自日文版望月佛教大辭典)
  陀羅尼集經第二作數珠法相品略說:“行者若持此諸寶數珠,誦經持咒念佛,當能滿足十種波羅蜜之功德,現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譯自日文望月佛教大辭典)
  又數珠功德經說:“若有人手持數珠,雖不念誦佛名及陀羅尼者,此人亦獲福無量。”
  金剛頂念珠經偈雲:“若安頂髻淨無間,由戴頂上減四重,手持臂上除衆罪,能令行人速清淨。”
  又一字頂輪儀說:“若用嚂字真言,加持數珠七遍,用持課時,一遍成千遍。”
  再者;隨“念珠”的種類不同,其念誦的功德利益,也有勝劣之差異。——據陀羅尼集經說,以水精珠,最為第一。攝真實經捲下建立道場發願品說:香木珠獲一分福,瑜石珠銅珠鐵珠二分,水精珠真一俱胝分,蓮華子珠金剛子珠二俱胝分。雜寶珠(衆寶珠)及菩提子珠最為珠勝,能獲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分福德。又據守護經說,菩提子珠及種種和合之珠,最為殊勝。又據數珠功德經及瑜伽念珠經說:菩提子珠最為殊勝。
  再者:根據“密宗”三部五部法之不同,其所用之念珠,隨有差異。——據蘇悉地羯囉經說:佛部用菩提子珠,觀音部(蓮華部)用蓮華子珠,金剛部用嚕梛囉叉子珠。又據守護經及瑜伽念珠經說: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剛部用金剛子珠、寶部用金等諸寶珠,蓮華部用蓮花子珠,羯磨部用種種和合珠。又時人金安一所著密宗輯要及師大教授聞汝賢“修密釋疑”一文說: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及觀音法用水晶珠,修懷法及長壽法用珊瑚珠,修誅法及一切法用人頭骨珠,修觀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鳳眼菩提子珠。
  佩帶“念珠”,可以提醒道念。佩帶“念珠”,可以莊嚴威儀。持用“念珠”,可以記取念誦數目,不使功夫減退。
佛教百科
  【念珠】  是佛教的法器,又叫做“數珠”,梵語Pasakamala。一般用香木製作,也有用玉石、瑪瑙、菩提子等製作的。用繩索把小圓珠貫穿成串,隨身攜帶,以便念佛、誦咒時計數,調伏身心。一串念珠的數目,以一百零八顆為常見,其象徵意義是破“百八煩惱”,證“百八三昧”。也有多至一千零八十顆或少至十四顆的。《舊唐書·李輔國傳》載:“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暇,手持念珠。”淨土宗強調持名念佛,常用念珠計數。唐代飛錫和尚以出入息計數念佛,他說:“吾則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念佛三昧寶王論》)此外,在印度古代,貫穿三十顆黑白相間的珠子,用來計算日期。這可能是念珠的來源。在小說中引用如:魯迅《彷徨·離婚》:“兩個老女人也低聲哼起佛號來,她們擷着念珠,又都看愛姑,而且互視,努嘴,點頭。”(李明權)
佛教百科
  【念珠】念佛時所使用的記數珠。
佛教百科
  【念珠】 (物名)即數珠也,又以捻數珠而云。唐書李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暇,手持念珠
英文解釋
  1. n.:  bead,  chaplet,  paternoster,  Rosary,  rosay,  beads,  a Buddhist rosary (with 108 beads)
相關詞
佛教水晶硯臺金剛密宗護身符開光菩提樹
佛珠菩提子佛珠手鏈佛珠顆數佛珠材質
包含詞
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