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快速排序 (quick sort)是一種有效的排序算法。雖然算法在最壞的情況下運行時間為o(n^2),但由於平均運行時間為o(nlogn),並且在內存使用、程序實現復雜性上表現優秀,尤其是對快速排序 算法進行隨機化的可能,使得快速排序 在一般情況下是最實用的排序方法之一。
快速排序 被認為是當前最優秀的內部排序方法。 快速排序 的實現基於分治法,具體分為三個步驟。假設待排序的序列為l[m..n]。
分解:序列l[m .. n]被劃分成兩個可能為空的子序列l[m .. pivot-1]和l[pivot+1 .. n],使l[m .. pivot-1]的每個元素均小於或等於l[pivot],同時l[pivot+1.. n]的每個元素均大於l[pivot]。其中l[pivot]稱為這一趟分割中的主元(也稱為樞軸、支點)。
解决:通過遞歸調用快速排序 ,對子序列l[m .. pivot-1]和l[pivot+1 .. r]排序。
合併:由於兩個子序列是就地排序的,所以對它們的合併不需要操作,整個序列l[m .. n]已排好序。 內部排序
快速排序 是一種內部排序方法。也就是說快速排序 的排序對象是讀入內存的數據。
比較排序
快速排序 確定元素位置的方法基於元素之間關鍵字大小的比較。
所有基於比較方法的排序方法的時間下界不會低於o(nlogn)。這個結論的具體證明,請參考有關算法的書籍,例如《算法導論》第8章。
快速排序 在理想情況下,能嚴格地達到o(nlogn)的下界。一般情況下,快速排序 與隨機化快速排序 的平均情況性能都達到了o(nlogn)。
不穩定性
快速排序 是一種不穩定的排序方法。簡單地說,元素a1, a2的關鍵字有a1.key=a2.key,則不穩定的排序方法不能保證a1, a2在排序後維持原來的位置先後關係。
原地排序
在排序的具體操作過程中,除去程序運行實現的空間消費(例如遞歸棧),快速排序 算法衹需消耗確定數量的空間(即s(1),常數級空間)。
這個性質的意義,在於在內存空間受到限製的係統(例如mcu)中,快速排序 也能夠很好地工作。 快速排序 每次將待排序數組分為兩個部分,在理想狀況下,每一次都將待排序數組劃分成等長兩個部分,則需要logn次劃分。
而在最壞情況下,即數組已經有序或大致有序的情況下,每次劃分衹能減少一個元素,快速排序 將不幸退化為冒泡排序,所以快速排序 時間復雜度下界為o(nlogn),最壞情況為o(n^2)。在實際應用中,快速排序 的平均時間復雜度為o(nlogn)。
快速排序 在對序列的操作過程中衹需花費常數級的空間。空間復雜度s(1)。
但需要註意遞歸棧上需要花費最少logn 最多n的空間。 快速排序 的最壞情況基於每次劃分對主元的選擇。基本的快速排序 選取第一個元素作為主元。這樣在數組已經有序的情況下,每次劃分將得到最壞的結果。一種比較常見的優化方法是隨機化算法,即隨機選取一個元素作為主元。這種情況下雖然最壞情況仍然是o(n^2),但最壞情況不再依賴於輸入數據,而是由於隨機函數取值不佳。實際上,隨機化快速排序 得到理論最壞情況的可能性僅為1/(2^n)。所以隨機化快速排序 可以對於絶大多數輸入數據達到o(nlogn)的期望時間復雜度。一位前輩做出了一個精闢的總結:“隨機化快速排序 可以滿足一個人一輩子的人品需求。”
隨機化快速排序 的唯一缺點在於,一旦輸入數據中有很多的相同數據,隨機化的效果將直接減弱。對於極限情況,即對於n個相同的數排序,隨機化快速排序 的時間復雜度將毫無疑問的降低到o(n^2)。 快速排序 的實現需要消耗遞歸棧的空間,而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通過使用係統遞歸棧來完成遞歸求解。在元素數量較大時,對係統棧的頻繁存取會影響到排序的效率。
一種常見的辦法是設置一個閾值,在每次遞歸求解中,如果元素總數不足這個閾值,則放棄快速排序 ,調用一個簡單的排序過程完成該子序列的排序。這樣的方法減少了對係統遞歸棧的頻繁存取,節省了時間的消費。
一般的經驗表明,閾值取一個較小的值,排序算法采用選擇、插入等緊湊、簡潔的排序。一個可以參考的具體方案:閾值t=10,排序算法用選擇排序。
閾值不要太大,否則省下的存取係統棧的時間,將會被簡單排序算法較多的時間花費所抵消。
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方法,是自行建棧模擬遞歸過程。但實際經驗表明,收效明顯不如設置閾值。 以下是一個用c++編寫的快速排序 程序。雖然c標準庫中提供了快速排序 ,但作為快速排序 的介紹,原理程序的代碼更加有助於對快速排序 運行過程的分析。
在這個例程中,對於數組x[]的0~n-1號元素的排序,初始調用為:quicksort(x, 0, n-1);
int quicksort_partition(int l[], int lbb, int ubb)
{
//隨機化
int irndpivid;
srand(unsigned(time(0)));
irndpivid = (rand() % (ubb - lbb + 1)) + lbb;
swap(l[irndpivid], l[ubb]);
//快排
int ipivvalue;
int i;
int ipivpos;
ipivvalue = l[ubb];
ipivpos = lbb - 1;
for (i=lbb; i<=ubb-1; i++)
{
if (l[ i ] <= ipivvalue)
{
ipivpos++;
swap(l[ipivpos], l[ i ]);
}
}
ipivpos++;
swap(l[ipivpos], l[ubb]);
return ipivpos;
}
void quicksort(int l[], int lbb, int ubb)
{
int ipiv;
if (lbb < ubb)
{
ipiv = quicksort_partition(l, lbb, ubb);
quicksort(l, lbb, ipiv - 1);
quicksort(l, ipiv + 1, ubb);
}
return;
} c++的標準庫stdlib.h中提供了快速排序 函數。
請在使用前加入對stdlib.h的引用:#include <cstdlib> 或 #include <stdlib.h>
qsort(void* base, size_t num, size_t width, int(*)compare(const void* elem1, const void* elem2))
參數表
*base: 待排序的元素(數組,下標0起)。
num: 元素的數量。
width: 每個元素的內存空間大小(以字節為單位)。可用sizeof()測得。
int(*)compare: 指嚮一個比較函數。*elem1 *elem2: 指嚮待比較的數據。
比較函數的返回值
返回值是int類型,確定elem1與elem2的相對位置。
elem1在elem2右側返回正數,elem1在elem2左側返回負數。
控製返回值可以確定升序/降序。
一個升序排序的例程:
int compare(const void *elem1, const void *elem2)
{
return *((int *)(elem1)) - *((int *)(elem2));
}
int main()
{
int a[100];
qsort(a, 100, sizeof(int), compare);
return 0;
} 這個例程中假設待排序的數組是全局變量a[]。
procedure qsort(s,t:longint);
var
i,j,x,temp:longint;
begin
i:=s;j:=t;x:=a[(i+j)div 2];
repeat
while a[ i ]<x do inc(i); {找左邊比他大的}
while a[j]>x do dec(j);{找右邊比他小的}
if i<=j then{交換}
begin
temp:=a[ i ];a[ i ]:=a[j];a[j]:=temp;
inc(i);dec(j);
end;
until i>j;
if s<j then qsort(s,j);
if i<t then qsort(i,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