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中國哲學名詞 : 文學寫作 : 三國 > 德行
目錄
No. 1
  德行 déxíng
  (1)[moral caliber;moral integrity] 道德品行的素質
  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國語·晉語》
  (2)[disgusting] 譏諷人的話,表示瞧不起別人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用此詞
  你看他那個德行
  什麽是“德”呢?
  師言:“德是下功夫,是有志於道;德在心裏而行諸於外的就稱為“德相”,譬如走路、行儀……都可表現出一個人的“德相”來。德也因此是自我的教育,是內心的梳理、表現在外的行為的規矩。”
  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如何才能合乎禮節?
  師言:“行,是走路。要步履平穩,舉止端莊。所謂“行步如風”就是走路要如風吹雲動般的清飄且穩重。
  住,是站姿。站時要挺胸直腰,不要東依西靠;也就是“住如鬆”的形態。
  坐的規矩是要“正坐如鐘”,坐的像巨鐘般的穩重。
  臥。是睡眠的姿勢;臥要如弓。也就是‘吉祥臥’”。
  年輕的女孩問:“穿衣服怎樣纔好?”
  師言:“自然最好。衣服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也可以表現我們的氣質;什麽身份,什麽年紀,什麽情境,都要合乎自然的穿着纔好。”
  又言:“穿衣要順其自然纔美;很牽強的,不自然的,也就不美了。”
  某大學社團負責人來訪,詢問什麽叫做“造口業”?
  師言:“我們所說的話句句皆實話,所說的事,句句負責任,就稱做‘正語’。反之則造口業。開口動舌無不是業,欲不造業,則必須以無漏智慧來攝受口業。玩笑話語,或是取笑別人,也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因果啊——”
  又言:“和與敬是修行最重要的事,所以身形不可違背了生活動作。對人粗聲粗氣,妄言、綺語、兩舌,這都是在聲中造業,也就是造了口業。”
  為什麽人對熟人比對生人,反而顯得禮貌不周?
  師言:“有些人不熟識對方時,大傢都彼此客客氣氣相待,講究客套與禮節,並且和樂相處;等到彼此相處日久,熟悉對方後,就‘熟不過禮’,不再講求禮節了。所以有人說:‘恨由愛起’。最初大傢彼此客氣時,能夠相敬、相愛,等到熟識對方,講究客套的禮節漸失時,就會生起一分怨恨之心。我們要保持最初相識時的那種客氣態度,始終不渝,纔是作人處世之道。”
  開放大陸探親後,許多返鄉同胞,看到當地的貧窮落後,而生分別心,言語行止常露驕態。
  師言:“我們回到大陸,要心存一分虔敬的平等觀和道德觀,不要去傷他們的心,也不要去刺他們的眼。那樣清貧的生活,我們還不是曾經走過,難道大傢都忘了嗎?禁不住就自我炫耀,不但傷害了大陸的同胞,也將傷害了我們自己。”
佛教百科
  【德行】 (術語)所成之善謂為德,能成之道謂為行,即功德與行法也,又具足功德之行法也。三學六度是也。仁王經上曰:“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佛教百科
  【德行】  1、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為。
    2、指具足功德的行法,如三學、六度等是。
英文解釋
  1. n.:  beneficence,  mitzvah,  virtue,  work,  moral good,  moral caliber,  moral integrity,  disgusting,  morality and conduct,  (colloquial) manner of appearance,  mannerisms
法文解釋
  1. n.  vertu, moralité
近義詞
德性
德行
相關詞
孟子儒傢仁義禮智百科辭典任昉德澤彥棕佛教百科
思想道教老子
包含詞
沒德行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