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目录
朝代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文: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听 文件-播放,缩写BRD,英文:Federation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议会制和联邦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柏林。德国陆上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捷克、波兰、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共九个国家接壤,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德国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第一次形成统一的国家。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国和战败国,二战后,德国在1949年被美苏英法四强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部分 。1989年东欧民主运动蜂起,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德国是欧洲联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的成员国和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是当今世界强国之一。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GDP计算)、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德国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人口超过8200万,是现今欧盟成员国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Germany (pronounced /ˈdʒɜrməni/ (Speaker Icon.svg listen)), officially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German: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pronounced [ˈbʊndəsʁepuˌbliːk ˈdɔʏtʃlant] (Speaker Icon.svg listen)), is a country in Central Europe. It is bordered to the north by the North Sea, Denmark, and the Baltic Sea; to the east by Poland and the Czech Republic; to the south by Austria and Switzerland; and to the west by France, Luxembourg,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The territory of Germany covers 357,021 square kilometers (137,847 sq mi) and is influenced by a temperate seasonal climate. With 82 million inhabitants, it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mong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s home to the third-larg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igrants worldwide.
  
  A region named Germania inhabited by several Germanic peoples has been known and documented before AD 100. Beginning in the 10th century, German territories formed a central part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 that lasted until 1806. During the 16th century, northern Germany became the centre of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As a modern nation-state, the country was first unified amidst the Franco-Prussian War in 1871. In 1949, after World War II, Germany was divided into two separate states—East Germany and West Germany—along the lines of Allied occupation. The two states were unified in 1990. West Germany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 in 1957, which became the European Union in 1993. It is part of the Schengen zone and adopted the European currency, the euro, in 1999.
  
  Germany is a federal parliamentary republic of sixteen states (Länder).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is Berlin. Germany is a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NATO, G8 and the OECD. It is a major economic power with the world's fourth largest economy by nominal GDP and the fifth largest in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t is the largest exporter and second largest importer of goods. In absolute terms, Germany allocates the second biggest annual budget of development aid in the world, while its military expenditure ranked sixth. The country has developed a high standard of living and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It holds a key position in European affairs and maintains a multitude of close partnerships on a global level. Germany is recognised as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ader in several fields.
主要信息
  主要节日:
  新年:1月1日;
  纳粹受害者纪念日: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纳粹德国设在波兰境内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日,1996年1月3日确定);
  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周日(3月21日至4月21日间的月圆日);
  五一劳动节:5月1日;
  民主日 :5月7日
  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日);
  圣诞节:12月25日。
  货币单位: 欧元(€,EUR)
  中央银行: 德意志联邦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
  国际域名缩写:de
  国际电话区号:+49
  德国统一的象征: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国家政要: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2004年5月当选,7月任职;联邦议院议长沃尔夫冈·蒂尔泽(Wolfgang Thierse),1998年10月26日当选;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Angela Merkel) ,2005年11月就职。
  人口:8231万(2006年底),比2005年减少13万。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普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 9%,主要是土耳其人及东欧国家公民。通用德语。居民中 33.7% 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 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首都: 柏林 (Berlin) ,人口:338.7万(2001年9月),年平均气温约8.6℃。
  纳粹受害者纪念日: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纳粹德国设在波兰境内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日,1996年1月3日确定)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色旗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国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1874)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由约瑟夫·海顿(1732—1809)谱写。1922年,魏玛共和国第一任帝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国花: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
  国鸟:白鹳,一种著名的观赏珍禽。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国石:琥珀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东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面积为357022. 17平方公里(1998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人口:8237万(2001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通用德语。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首都: 柏林(berlin),人口:338.7万(2001年9月),年平均气温约8.6℃。
  德国统一的象征: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16个州,14808个地区。16个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柏林、勃兰登堡、不来梅、汉堡、黑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法耳茨、萨尔、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图林根。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简史: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至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同时兼并了南德诸邦,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帝国崩溃。1919年2月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 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的西占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相应成立了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间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政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生效。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和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参议院,共68席。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联邦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惩戒法院(负责公职人员违纪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和联邦专利法院(审理有关专利问题的案件)。各级法院设检察机关,任务是对违法、犯罪提出起诉,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也不独立行使职权,而受各级司法部门的领导。联邦行政法院设联邦最高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数名联邦检察官进行工作。德国的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联盟90/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德国的共产党、共和党等
  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德国近1/3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政府奉行整顿国家财政、减少预算赤字、进行税制改革、刺激个人投资、进一步实行非国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西部工业高度发达,以重工业为重点,机械、化工、电气和汽车等部门是工业的支柱,占工业全部产值的40%以上。其它如采煤、造船、钢铁、石油加工、电子、风力发电、核能利用、航空和航天等部门也很发达。原东德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化工、电子电器、光学仪器制造、褐煤和钾盐开采、轻纺和食品加工等部门。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80%。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左图:德国商业银行大楼)。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 (EURO)成为德国法定货币。
  军事:1956年1月正式建立联邦国防军。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为联邦总理。军队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长领导,战时由联邦总理任军队最高统帅。国防政策的最高目标是确保德国的和平、自由和独立,并规定联邦国防军是一支纯粹防御性军队,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不掌握和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建军重点是:组织快速反应部队,制定新军备规划,压缩部队规模,裁减武器装备。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10个月。
  文化教育: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德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国人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新闻出版:新闻出版事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1999年出版的日报有367种,1620个地方版和地区版,由380个出版社和135家编辑部出版发行,总发行量约为2500万份,人均报纸拥有量占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日、英和瑞士;杂志1600多种,总发行量约1. 4亿份;各种专业刊物8000多种。1994年德国有新闻出版企业2661家,从业人员26. 3万。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1999年第二季度达451万份。其它全国性大报有:《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时代》周报、《世界报》。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发行量113万份。时事政治性周刊《明镜》发行量103. 9万份,《明星》画报107. 8万份。大报业托拉斯施普林格报业集团垄断了全国报纸出版量的1/5。通讯社有:(1)德意志新闻社,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200多个部门,属于世界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波恩设有一个联邦分社,在国内其它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德新社通过卫星、电传等通讯手段用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每天发稿,内容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德国日报中的采用率达99%。(2)德意志电讯社:1971年成立,总社在波恩,主要向国内报纸提供新闻稿,对外只用德文向瑞士、卢森堡发消息,德统一后,该社与前民德的德通社合并。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通讯社:福音教新闻社、体育新闻社、联合经济新闻社等。全国主要广播电台有:(1)德国广播电台,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2)德国之声电台,1960年成立,总部设在科隆,由联邦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此外还有11家州电台。全国主要电视台:(1)德国电视一台(ARD),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播放全国性的“第一套节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节目”;(2)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兹,播放“第二套节目”。另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如德国电视台的“1 PLUS”和私营电视台如“SAT 1”、“RTL”、“PRO 7”也拥有大量观众。
  外交:奉行与西方结盟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重点依次是:推动深化和扩大欧盟,巩固与北约的关系并致力于建立欧洲独立安全和防务体系,保持同美国的紧密联盟,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大力开拓中东欧,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谋求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中国关系: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与中国建交)。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二战)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比较稳定
  2.试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把有限的国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中
  3.美国的扶植政策帮助
  4.政府强调市场规律的作用
  5.重视教育和科技,劳动者素质高
  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
历任德意志联邦总统
  特奥多尔·豪斯 Theodor Heuss (1949.9~1959.9)
  海因里希·吕布克 Heinrich Luebke (1959.9~1969.6.30)
  古斯塔夫·海涅曼 Gustav Heinemann (1969.7.1~1974.6.30)
  瓦尔特·谢尔 Walter Scheel (1974.7.1~1979.6.30)
  卡尔·卡斯滕斯 Karl Carstens (1979.7.1~1984.6.30)
  里夏德·冯·魏茨泽克 Richard von Weizsacker (1984.7.1~1994.6.30)
  罗曼·赫尔佐克 Roman Herzog (1994.7.1~1999.6.30)
  约翰内斯·劳 Johannes Rau (1999.7.1~2004.7.1)
  霍斯特·克勒 Horst Koehler (2004.7.1~2009.5~ )
历任德意志联邦总理
  康拉德·阿登纳 Konrad Adenauer (1949.9~1963.10)
  路德维希·艾哈德 Ludwig Erhard (1963.10~1966.11)
  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 Kurt Georg Kiesinger (1966.12~1969.10)
  维利·勃兰特 Willy Brandt (1969.10~1974.5)
  赫尔穆特·施密特 Helmut Schmidt (1974.5~1982.9)
  赫尔穆特·科尔 Helmut Kohl (1982.10~1987.3~1991.1~1994.11~1998.9)
  格哈德·施罗德 Gerhard Schroeder (1998.10~2002.10~2005.11)
  安格拉·默克尔(女)Angela Merkel (2005.11~2009.9~ )
百科辞典
  Deyizhi Lianbang Gongheguo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eutschland, Bundesrepublik
    欧洲中部国家。简称联邦德国。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陆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丹麦。地处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积24.8万平方公里。人口6108.9万(1984)。全国划分为10个州。首都波恩。
    自然地理 南北介于南欧阿尔卑斯褶皱带和北欧波罗的地盾之间,东西处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东欧温带大陆性气候之间,自然地理特征有明显的过渡性。
    地形 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可分为南德山地、中德高地和北德平原三大地形单元。
    ①南德山地。大体分布在多瑙河以南,包括阿尔卑斯山地及其山前高原。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地面积不大,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只有15座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上,位于联邦德国和奥地利边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山岭受第四纪山地冰川刻蚀,颇为雄伟陡峭。群山环抱中有许多冰蚀湖,最大的是与瑞士、奥地利交界处的博登湖,面积538平方公里,在联邦德国境内有305平方公里,是旅游和疗养胜地。山地有许多隘口及河谷,成为通往南欧的要道。山前高原是瑞士高原的延续,平均海拔500米,自南向北降低。高原宜林宜牧,河谷平原或盆地利于发展种植业。
    ②中德高地。介于多瑙河及北德平原之间。基底是海西褶皱,因受长期侵蚀而准平原化,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又发生扭曲、断裂、抬升和岩浆活动,成为缓坡与陡崖、丘陵与盆地交织分布的复杂地形。其中上莱茵河谷平原是两个平行断层间的地堑,海拔约100~200米,因受两旁山地屏障,气候温暖晴朗,土壤肥沃,是理想的农耕区。耸立于平原两侧的黑林山、奥登林山等,森林茂密,莱茵片岩山地一般海拔400~800米,多林木。河谷阶地气候暖和,宜种葡萄。斯瓦本-弗兰克陡坡山及黑森高地是由石灰岩组成并受强烈切割的山地、高原、盆地相间的地区。山地走向西南—东北,面向西北一侧多陡坡,老地层清晰可见。高原深受火山活动及断层作用影响,比较破碎。盆地属美因河和内卡河流域,是人口及经济集中所在。波希米亚林山在德、捷边境和多瑙河之间,花岗岩及片麻岩广泛出露。山岭间有盆地或河谷平原,成为经济中心及交通要冲。
    ③北德平原。基底是加里东、海西褶皱,经长期侵蚀,在更新世冰期前地面高差已不超过100~200米。受更新世大陆冰川覆盖地面留下众多的冰川地貌。玉木冰期覆盖范围局限于易北河以东,使东西两部分地貌有明显差异。易北河以西平原冰碛已被夷平,自南向北分成3带:南部是黄土带,包括科隆洼地、明斯特洼地和下萨克森洼地,在冰碛土上堆积了肥沃的黄土,经长期合理轮种及施肥,成为富饶的农业区;中部是砂质平原带,地势低平,除稍高的砂岗外沼泽湖泊很多;北部是北海沿岸低地和海滨沙丘带,高潮时易被水淹,现筑堤排水辟为圩田,根据日照少、湿度大的气候特点,种植多汁牧草,发展畜牧业。境内的易北河以东地区面积较小,自西向东依次为圩地、冰碛砂质平原及底碛溺谷带。这里冰碛排列宛如长岗,湖泊沼泽众多,地面崎岖不平,开发利用程度远比易北河以西平原差。
    境内煤炭、钾盐蕴藏较丰富,其他矿藏贫乏。煤炭储量大,品种全,分布集中。硬煤探明储量700亿吨,主要蕴藏于鲁尔区及萨尔区。在海西褶皱边缘凹陷的石炭系地层中,褐煤探明储量约580亿吨,其中95%集中在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之间的莱茵褐煤区。钾盐储量居世界前列,分布在易北河及威悉河之间的二叠系沉积岩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
英文解释
  1. :  D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近义词
德国
包含词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城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州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文学刊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戏剧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文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农业经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治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体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业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律概况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院组织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历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美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