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徐悲鴻故居投訴電話桂林市旅遊投訴電話:0773-2800315
廣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71-5529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陽朔徐悲鴻故居位於陽朔縣前街的縣政府門前,這裏曾是李宗仁先生在徐悲鴻先生於1935年到1938年避居廣西時所贈送的房屋。故居的外圍是白粉墻、小青瓦,還有略帶土黃顔色的檐口,其門樓下面懸有吳作人先生手書的“徐悲鴻故居陳列館”之牌匾,牌匾的一邊還鑲嵌着“徐悲鴻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步入故居之內庭,但見一株10多米高,兩抱圍粗、濃蔭若蓋、花香醉人的玉蘭樹。這株玉蘭樹可以說是徐悲鴻故居的一大特色了。故居陳列館為單層三開間磚木結構建築,其風檐為褐紅色。陳列館裏主要展示了徐悲鴻先生在此生活的實情實景,同時又有反映徐悲鴻先生一生經歷的圖片等等。
徐悲鴻大師與美麗的灕江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把陽朔當作安身立命之所,其著名的“灕江春雨”圖,就是在陽朔的“潘莊”畫成的。1937年,徐悲鴻乘小舟從桂林到陽朔,為美麗的灕江風光所陶醉。他在《南遊雜感》中寫道:“世間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陽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鏡,縈回繚繞,平流細瀉,有同吐絲。山光蕩漾,明媚如畫,真乃人間仙鏡也!”
他衹身外出,在碧連峰裏尋找住宿。一天在一傢破敗的房屋前,看見兩顆高大的玉蘭樹,繁花朵朵,豔如白雪,便頓生眷戀之情,租屋住下,刻了“陽朔天民”圖章一枚,作為在陽朔繪畫之用。此事給李宗仁先生知道後,派人購下此屋,加以修建,贈與徐悲鴻聊作繪畫棲身之所。
1985年徐悲鴻故居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修復。這是一座三開間磚木結構的平房,後來經過擴建,修了展覽室和庭院。院內一米多高大理石座上有徐悲鴻半身的正面銅像,兩側是陽朔特有的奇石,篆刻着“陽朔天民”、“徐悲鴻印”等圖章。室內大廳端放着徐悲鴻半身石膏像,兩邊耳房和展覽室陳列着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的合影和生活照,以及“灕江春雨”等一批藝術作品。故居門楹上的“徐悲鴻故居”五個字係廖靜文女士手書。
距縣城5公裏的“潘莊”,是徐悲鴻居留陽朔時寫生作畫小憩之所(當時為廣西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政訓處處長潘宜之所建,現為高級賓館)。它建在陽朔老八景“青山”依山傍水,視野開闊。上有古木蒼天,下面是古渡。渡口百步遠為金寶河與遇竜河匯合之處,對岸是竹篼寨、穿岩、犀牛嶺一帶村落。清明時節,細雨綿綿,白墻掩映,翠竹婆娑,山光水色,輕逸飄渺。徐悲鴻常在此寫生作畫,他把鎖在深閨人未識的“青風光”,繪成了惟妙惟肖的“灕江春雨”圖,給國傢和人民留下了藝術瑰寶。
如今,人在“潘莊”極目遠眺:高田景區裏的“青風光、駱駝過江、鑒山古寺、聚竜潭、穿岩古榕、月挂高峰、鳳樓晚照”等景區,已與陽朔的奇山秀水融為一體,好像給潘莊戴上了一條珍珠項鏈。 |
|
徐悲鴻故居原位於東城區受祿街,1954年開放,後因修地鐵,七十年代於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重建,1983年1月重新開放,現為一座展示徐悲鴻先生生平活動、作品及收藏品的社科類專題人物紀念館。
這是一座典雅的灰緑色二層樓房,是在徐悲鴻故居被拆除後根據周總理的批示於1973年重建的,現有7個展室和1個序廳。
徐悲鴻先生(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是我國著名的畫傢和傑出的美術教育傢,他同時還是一位積極投身民族解放事業的愛國主義者。他的中國畫融會了西方技法,而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作品表現出了高度技巧和民族特色的結合。
徐悲鴻幼從傢學,9歲習畫,17歲就成了圖畫教師。1919年,攜新婚不久的妻子蔣碧微赴法留學,1927年回國出任南國藝術學院美術係主任。在教學與創作中,提倡寫實主義,抨擊形式主義,並倡導國畫的革新。他力排衆議,聘請民間畫傢齊白石為教授被傳為佳話。故居外景
30年代中期應邀赴歐洲辦畫展,蜚聲國際畫壇。歸國後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文化運動,把多次辦畫展和賣畫所得全部捐獻出來救濟難民。1945年,因長期政見不同感情失和,與蔣碧微離異,不久,與時為圖書管理員的廖靜文結婚。新中國成立後,出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1953年9月在京病逝。
徐悲鴻一生創作了數千件國畫、油畫和素描作品。紀念館內收藏着他各時期的作品1000餘件。漫步在展廳內,我們在欣賞大師不朽的藝術作品的同時,更為那洋溢其中的高尚民族精神所震撼:巨幅國畫《九方》表現了藝術傢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對光明前途的嚮往;作於1940年的《愚公移山》激勵全國人民爭取抗戰的勝利;《田橫五百士》則歌頌了中國人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堅韌品格。
他筆下的駿馬寄托着喜、怒、哀、樂的感情,與他常畫的雄獅、晨雞一樣表現了令人振奮的戰鬥精神。此外,在這裏我們還可以從百餘幅素描作品中看到藝術傢在素描技法上的精深功力。藏品中還有《八十七神仙捲》等大師畢生收藏的許多優秀繪畫作品。
在這裏,人們不僅可以獲得一次完美的藝術享受,還能體會出大藝術傢人品與畫品的高度統一。
1994年,中共宜興屺亭鄉黨委、屺亭鄉人民政府决定按原貌和當時風格修復徐悲鴻故居。1995年7月19日,值徐悲鴻誕辰100周年之際,故居正式對外開放,重現徐悲鴻先生青少年時期簡樸的生活環境。故居開放後,共收到悲鴻親友、學生和社會各界人世贈送的賀詞、書畫、雕塑作品、紫沙茗壺和珍貴實物共100多件。故居堂屋奉有銅鑄悲鴻頭像,上懸周恩來總理為北京悲鴻故居親筆題詞手跡。展室內陳列部分歷史圖片、悲鴻作品、有關悲鴻生平藝術的書籍以及悲鴻使用過的物品。
1995年12月,悲鴻故居被無錫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列為無錫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7月,故居設立“星萃畫室”,由北京中央美術院徐悲鴻畫室陳大慶、李萬明執教。 |
|
|